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为什么 BERT 仅使用 Transformer 的编码器部分,而不使用解码器部分?

为什么 BERT 仅使用 Transformer 的编码器部分,而不使用解码器部分?

原创
作者头像
编程小妖女
发布于 2025-01-20 03:30:58
发布于 2025-01-20 03:30:58
3300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最近笔者在啃 Transformer 的书籍,其中有个结论:

BERT 仅使用 Transformer 的编码器部分,而不使用解码器部分.

这本书只讲了结论,没有讲原因。于是笔者做了一番功能,去查了一些资料进行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BERT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通过 Transformer 的编码器实现了双向预训练,并且在多个任务中取得了卓越的表现。

Transformer 是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架构,最初在论文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中被提出。它包括编码器和解码器两个主要部分。

编码器

编码器的主要功能是接收输入序列,将其转换为一个上下文相关的表示。编码器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神经网络对输入的每个位置进行建模,从而捕捉输入序列中不同词语之间的依赖关系。

解码器

解码器的主要功能是生成输出序列。它不仅需要使用编码器生成的上下文表示,还需要通过掩码自注意力机制生成当前时间步的预测,确保输出的生成是基于已经生成的内容,而不会看到未来的词语。

通过对编码器和解码器的功能分析,可以看出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编码器适合生成丰富的上下文表示,而解码器更适合生成语言序列。

BERT 的任务目标

BERT 的设计目标是提供深层双向表示,从而在预训练后可以很好地适配多种下游任务,如句子分类、文本匹配和问答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BERT 的预训练任务包括:

  1. Masked Language Modeling (MLM):通过随机掩盖输入序列中的部分单词,要求模型预测这些被掩盖的单词。
  2. 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NSP):判断两个句子是否相邻。

这些任务决定了 BERT 的设计重点是对输入序列的全面理解,而不是生成新的序列。

为什么编码器适合 BERT 的任务?

编码器的双向自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同时考虑上下文的左右两侧。这种双向表示对于理解语言中的语义和句法关系至关重要。例如:

  • 在句子 The bank is on the river bank. 中,bank 的含义依赖于其上下文。如果仅使用单向表示(如解码器的方式),模型只能依赖左侧或右侧的上下文,难以全面理解整个句子。

编码器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捕捉词语之间的依赖关系,而无需考虑生成序列的问题,从而专注于输入序列的表示学习。

解码器为何不适合 BERT

解码器的设计目的是生成序列,而这一过程要求掩盖未来的词语,以确保生成的正确性。这种单向性限制了模型对上下文的全面理解能力。例如,在解码器的自注意力机制中:

  • 给定句子 The cat sat on the mat.,当生成 sat 时,解码器只能看到 The cat,而无法利用右侧的上下文 on the mat

这种单向限制对于 BERT 的目标任务(如 MLM)是不可接受的,因为 MLM 要求模型能够同时利用上下文的左右信息。

真实世界案例分析

案例 1:文本分类任务

在新闻分类任务中,BERT 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分类。如果模型只能看到单向上下文,它可能会遗漏重要信息。例如:

  • 句子 The stock market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drop due to geopolitical tensions.

如果模型只能看到 The stock market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drop,它可能会将其误分类为经济新闻。而通过编码器的双向机制,模型可以看到完整句子并准确判断类别。

案例 2:问答任务

在问答任务中,BERT 需要从上下文中提取答案。例如:

  • 问题:Where is the Eiffel Tower located?
  • 上下文:The Eiffel Tower is located in Paris, which is the capital of France.

如果模型只能单向查看上下文,它可能无法准确定位 Paris,因为其依赖于前后信息的结合。

代码示例:编码器与解码器的对比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展示编码器和解码器在处理输入序列时的差异。

代码语言:python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BertModel, BertTokenizer

# 使用编码器 (BERT)
tokenizer = BertTokenizer.from_pretrained('bert-base-uncased')
model = BertModel.from_pretrained('bert-base-uncased')

sentence = "The stock market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drop due to geopolitical tensions."
inputs = tokenizer(sentence, return_tensors='pt')

# BERT 编码器生成双向表示
outputs = model(**inputs)
print("Encoder Outputs:", outputs.last_hidden_state.shape)

# 解码器部分示例
class SimpleDecode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vocab_size, hidden_dim):
        super().__init__()
        self.embedding = nn.Embedding(vocab_size, hidden_dim)
        self.lstm = nn.LSTM(hidden_dim, hidden_dim, batch_first=True)
        self.fc = nn.Linear(hidden_dim, vocab_size)

    def forward(self, x):
        embedded = self.embedding(x)
        output, _ = self.lstm(embedded)
        return self.fc(output)

# 解码器仅使用单向表示生成序列
decoder = SimpleDecoder(vocab_size=30522, hidden_dim=768)
x = torch.randint(0, 30522, (1, 10))
decoder_outputs = decoder(x)
print("Decoder Outputs:", decoder_outputs.shape)

在上述代码中,BERT 的编码器能够生成包含上下文关系的表示,而解码器更注重生成序列的逐步预测。对于需要双向表示的任务,编码器显然更胜一筹。

结论

通过分析 BERT 的设计目标和 Transformer 的架构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到编码器的双向特性是实现语言理解任务的关键,而解码器的单向特性更适合生成任务。通过仅使用编码器,BERT 专注于表示学习,从而在多种下游任务中取得优异的性能。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一文解码语言模型:语言模型的原理、实战与评估
语言模型(Language Model,简称 LM)是一个用于建模自然语言(即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的概率模型。简单来说,语言模型的任务是评估一个给定的词序列(即一个句子)在真实世界中出现的概率。这种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NLP)的诸多应用中,如机器翻译、语音识别、文本生成等,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TechLead
2023/10/21
1.2K0
一文解码语言模型:语言模型的原理、实战与评估
了解AIGC——自然语言处理与生成
近年来,AIGC(AI Generated Content)技术迅猛发展,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与生成技术的结合,使得机器不仅能够理解人类语言,还能进行文本的创作和生成。这一能力广泛应用于文本创作、对话系统、语言翻译、内容推荐等场景。本文将深入探讨自然语言处理与生成的核心技术、关键模型,以及如何通过代码实现一些重要功能。
hope kc
2024/11/21
3070
BERT模型解读与简单任务实现
语言模型:语言模型是指对于任意的词序列,它能够计算出这个序列是一句话的概率。 预训练:预训练是一种迁移学习的概念,指的是用海量的数据来训练一个泛化能力很强的模型 微调:微调(Fine-tuning)是指在预训练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特定任务或数据领域,对部分或全部模型参数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调整 Transformer: BERT是基于Transformer实现的,BERT中包含很多Transformer模块,其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Transformer的强大作用。BERT仅有Encoder部分,因为它并不是生成式模型。Transformer个模块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实现快速并行,改进了RNN最被人诟病的训练慢的缺点,并且可以增加到非常深的深度,充分发掘DNN模型的特性,提升模型准确率。 Transformer首先对每个句子进行词向量化,进行编码,再添加某个词蕴含的位置信息,生成一个向量。而后通过Attention算法,生成一个新向量,这个新向量不仅包含了词的含义,词中句子中的位置信息,也包含了该词和句子中的每个单词含义之间的关系和价值信息。这种方法突破了时序序列的屏障,使得Transformer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Srlua
2024/12/01
4240
BERT模型解读与简单任务实现
Bert Pytorch 源码分析:四、编解码器
ApacheCN_飞龙
2023/10/13
4550
解码器架构:构建智能语言模型的核心设计
在现代自然语言处理领域,Decoder-only(解码器)架构是构建语言模型的重要设计之一。这种架构尤其适合生成任务,例如对话生成、自动摘要、代码补全等。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一架构,我们需要从其理论基础、实现原理到实际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编程小妖女
2025/01/12
3790
解码器架构:构建智能语言模型的核心设计
变分自编码器(VAE)在AIGC中的应用及其技术解析
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 VAE)是一种生成模型,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enerated Content, AIGC)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介绍VAE的基本原理、技术细节,并通过代码实例展示其在AIGC中的具体应用。
一键难忘
2024/06/25
1.8K0
【现代深度学习技术】注意力机制04:Bahdanau注意力
  我们试着找到灵感:在为给定文本序列生成手写的挑战中,Graves设计了一种可微注意力模型,将文本字符与更长的笔迹对齐,其中对齐方式仅向一个方向移动。受学习对齐想法的启发,Bahdanau等人提出了一个没有严格单向对齐限制的可微注意力模型。在预测词元时,如果不是所有输入词元都相关,模型将仅对齐(或参与)输入序列中与当前预测相关的部分。这是通过将上下文变量视为注意力集中的输出来实现的。
Francek Chen
2025/05/11
1420
【现代深度学习技术】注意力机制04:Bahdanau注意力
解码Transformer:自注意力机制与编解码器机制详述与代码实现
Transformer的出现标志着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以下将从技术挑战、自注意力机制的兴起,以及Transformer对整个领域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全面阐述其背景。
TechLead
2023/10/21
3.2K0
解码Transformer:自注意力机制与编解码器机制详述与代码实现
nlp-with-transformers系列-03_剖析transformers模型
在第2章中,我们看到了微调和评估一个Transformer所需要的东西。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引擎盖下是如何工作的。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Transformer模型的主要组件以及如何使用PyTorch实现它们。 我们还将提供关于如何在TensorFlow中做同样事情的指导。 我们将首先专注于建立注意力机制,然后添加必要组件,使Transformer编码器工作。 我们还将简单了解一下编码器和解码器模块之间的结构差异。 在本章结束时,你将能够自己实现一个简单的Transformer模型!
致Great
2023/08/25
3830
nlp-with-transformers系列-03_剖析transformers模型
聊聊HuggingFace Transformer
一个完整的transformer模型主要包含三部分:Config、Tokenizer、Model。
Ryan_OVO
2023/10/19
9620
聊聊HuggingFace Transformer
使用基于注意力的编码器-解码器实现医学图像描述
图像描述是生成图像文本描述的过程。它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来为图像生成描述的文本字幕。一幅图像可以有很多个不同的描述,但是只要它正确地描述了图像,并且描述涵盖了图像中的大部分信息就可以说是没问题的。下面是示例图片和生成的描述文字。
deephub
2022/11/11
5830
使用基于注意力的编码器-解码器实现医学图像描述
指针生成网络(PGN)详细指南(引入)
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seq2seq(Sequence-to-Sequence)模型。它最早由Google在2014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端到端的编码器-解码器(Encoder-Decoder)框架。
@小森
2025/01/24
1560
Transformer架构的演进:从BERT到GPT-5的技术突破
Transformer架构自2017年被提出以来,已成为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核心架构。从BERT到GPT-5,这一架构经历了不断的优化和创新,推动了AI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Transformer架构的演进历程,分析从BERT到GPT-5的技术突破,并提供详细的代码示例。
江南清风起
2025/03/28
4080
一文读懂 Transformer 神经网络模型
自从最新的大型语言模型(LLaM)的发布,例如 OpenAI 的 GPT 系列、开源模型 Bloom 以及谷歌发布的 LaMDA 等,Transformer 模型已经展现出了其巨大的潜力,并成为深度学习领域的前沿架构楷模。
Luga Lee
2023/09/22
44.2K1
一文读懂 Transformer 神经网络模型
深度解析BERT:从理论到Pytorch实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自然语言处理(NLP)成为了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应用于搜索引擎、推荐系统,还广泛应用于语音识别、情感分析等多个领域。然而,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一直是机器学习面临的巨大挑战。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些传统方法,以及它们在处理语言模型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TechLead
2023/10/21
5.2K0
深度解析BERT:从理论到Pytorch实战
NLP机器翻译全景:从基本原理到技术实战全解析
机器翻译,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核心领域,一直都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其目标是实现计算机自动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需要人类的参与。
TechLead
2023/10/21
1.6K0
NLP机器翻译全景:从基本原理到技术实战全解析
【深度学习入门篇 ⑩】Seq2Seq模型:语言翻译
今天我们进入 Seq2Seq 的领域,了解这种更为复杂且功能强大的模型,它不仅能理解词汇(Word2Vec),还能把这些词汇串联成完整的句子。
@小森
2024/07/25
2700
【深度学习入门篇 ⑩】Seq2Seq模型:语言翻译
Transformer:Attention机制、前馈神经网络、编码器与解码器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Transformer模型已经成为了主流的深度学习架构。凭借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和高效的性能,Transformer在许多NLP任务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在Transformer模型中,Attention机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JOYCE_Leo16
2024/03/22
3K0
神经网络算法 —— 一文搞懂Transformer !!
本文将从 Transformer的本质、Transformer的原理 和 Transformer架构改进三个方面,搞懂Transformer。
JOYCE_Leo16
2024/03/22
40.7K0
神经网络算法 —— 一文搞懂Transformer !!
LLM主要类别架构
💫LLM分类一般分为三种:自编码模型(encoder)、自回归模型(decoder)和序列到序列模型(encoder-decoder)。
@小森
2024/06/04
6900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一文解码语言模型:语言模型的原理、实战与评估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