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在3D-DRAM 封装领域,东京工业大学提出一种新的封装技术-BBCube,能够更有效地提高DRAM带宽且降低能耗。
右图介绍了不同内存工艺下的位访问能耗密度(y轴)与内存带宽(x轴)的比较关系,可以得出:
图片展示了对高数据带宽需求的增长趋势以及当前技术的演变。HBM作为一种2.5D内存技术,在功耗和性能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但仍受限于2D传输的限制。为进一步提升带宽和降低能耗,异构3D集成技术被提出,能够达到更高的带宽(如10TB/s)并实现更低的访问能耗。
图片重点分析了异构3D集成(3DI)技术的主要挑战,包括散热不足和电力传输问题。传统设计(存储器堆叠在xPU上)在散热方面存在显著困难,而电力传输相对简单。BBCube 3D结构通过密集TSVs和薄芯片的设计,有效改善了散热,同时保持了电力传输的优势,因此被认为是解决3DI挑战的潜在方案。
多个xPU芯粒(Multiple xPU chiplets)
最后一层缓存芯片(Last level cache die)
层叠式DRAM(Laminated DRAMs)
基底芯片(Base die)
通过WoW(Wafer-on-Wafer,晶圆对晶圆)和CoW(Chip-on-Wafer,芯片对晶圆)技术实现堆叠。
BBCube 3D结构通过堆叠xPU、缓存芯片、层叠DRAM和基底芯片,形成紧凑的3D集成设计。采用先进的WoW和CoW堆叠技术,确保高密度的集成。硅通孔(TSV)为层间提供了高效的电力和信号连接,这种设计兼具高性能与散热优化的特点。
将xPU芯片的正面朝下通过粘合剂固定到基板上。
对已粘附的芯片进行模塑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将模塑的芯片绑定到基底晶圆(Base wafer)上,并对晶圆进行减薄。
在基底晶圆上进行光刻、蚀刻和衬底材料的沉积工艺。
通过铜电镀沉积(Cu ECD)填充电气连接点,并使用化学机械抛光(CMP)实现表面平整。
DRAM晶圆在附着到临时载体晶圆(Carrier wafer)上后,进行晶圆减薄处理。
使用临时粘合剂固定。
将薄化后的晶圆与基底晶圆(Base wafer)绑定,然后移除临时载体晶圆。
在基底晶圆上进行光刻图案化、蚀刻工艺和衬底材料的沉积。
使用铜电镀沉积(Cu ECD)工艺填充,然后通过化学机械抛光(CMP)平整表面。
在支持晶圆(Support wafer)上重复之前的关键步骤,逐步完成多个层的堆叠。
在堆叠完成后,将晶圆切割成独立的单元(Dicing),并将每个单元分离(Singulation),形成最终的xPU、DRAM和基底芯片堆叠模块。
Note:材料中省去5-8技术步骤,估计是对关键步骤的保护。
BBCube 3D的性能提升:
相比DDR5:
相比HBM2E:
结合了无凸点的WoW(晶圆对晶圆)和CoW(芯片对晶圆)工艺。
使用高密度、低电容的TSV(硅通孔)。
通过低温工艺实现高可靠性。
比DDR5带宽高30倍,访问能耗低20倍;比HBM2E带宽高4倍,访问能耗低5倍。
在一个DRAM立方体上堆叠45W功耗的xPU。如果堆叠9个BBCube(约为掩模版大小),总功耗可超过423W,显示强大的扩展能力。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