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Annu. Rev. Immunol. |张泽民组综述单细胞技术解析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新发现

Annu. Rev. Immunol. |张泽民组综述单细胞技术解析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新发现

作者头像
生信交流平台
发布于 2022-09-21 08:11:35
发布于 2022-09-21 08:11:35
5300
举报

肿瘤微环境具有高度异质性,深入理解肿瘤微环境特别是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特征,对探究肿瘤发生发展和免疫疗法的关键调控分子至关重要。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技术成为解析肿瘤微环境的有力武器,在相关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进展,包括揭示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异质性、动态变化关系以及这些免疫细胞在不同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功能。

近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张泽民教授受邀在免疫学顶级综述期刊Annual Reviews of Immunology上发表了题为Insights Gained from Single-Cell Analysis of Immune Cell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单细胞转录组技术在解析肿瘤微环境,包括浸润T细胞和髓系免疫细胞新特性的最近研究进展,以及其在揭示肿瘤免疫治疗机制上的应用和潜力,并对这一领域当前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该综述是由北京大学副研究员任仙文,博士后张雷(现为深圳湾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张园园李子逸和百奥智汇Nathan Siemers张泽民教授共同完成。

该工作首先对单细胞转录组技术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基于全长转录组SMART-seq2和基于微液滴5’或3’端RNA测序研究肿瘤微环境的优缺点,指出了单细胞转录组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罕见免疫细胞类群的发现和复杂肿瘤微环境认知的推动作用。

随后,结合课题组在肝癌、肺癌和结直肠癌浸润T细胞的早期研究,该工作对近期国内外从单细胞转录组水平解析其他癌种包括黑色素瘤、乳腺癌、头颈癌等,浸润免疫细胞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比较和总结。特别地,该工作总结了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利用整合TCR信息(STARTRAC)、线粒体基因突变信息、RNA转录本动态变化(velocity)等开发的分析方法,在T细胞谱系追踪和动态变化刻画中的贡献,重点探讨了多项研究中保守存在的CD8耗竭T细胞(exhausted T cell)和调节性T细胞 (regulatory T cell, Treg)的特征和不同来源途径,强调了CD4 辅助性T细胞(Th cell)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前景。

另外,除T细胞外,髓系细胞(myeloid cell)也是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该工作对肝癌、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脑胶质瘤等研究中的髓系细胞亚型,包括单核细胞(monocyte),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 TAM)的异同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课题组肝癌研究中发现的LAMP3+ DC细胞在不同癌肿中的来源和与T细胞的互作关系进行了比较。针对TAM细胞,该工作中指出更新巨噬细胞经典的M1/M2分型的重要性,对近期结直肠癌研究中发现的促进血管生成的SPP1+ TAM细胞亚群与其他癌种TAM细胞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突出了其在今后靶向TAM细胞治疗研究中的转化潜力。

最后,该工作总结了近期针对黑色素瘤、肺癌和肾癌等患者进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nti-PD1)治疗机制的研究,强调了CXCR5/TCF1+ CD8 T细胞对该治疗有效响应的重要性。随着单细胞组学技术如空间转录组等的发展,以及相关分析方法的开发,其将大大提高我们对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机制的认识,进而推进下一代治疗策略的开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任仙文,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后张雷(现深圳湾实验室肿瘤所特聘研究员)为并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生张园园(现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后)、李子逸(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博士后)和百奥智汇高级副总裁Nathan Siemers共同完成了本工作,北京大学BIOPIC和生命科学学院张泽民教授为通讯作者。此项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等支持和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annualreviews.org/doi/pdf/10.1146/annurev-immunol-110519-071134

张泽民教授

张泽民,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与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长江学者,北大清华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他的实验室目前正利用前沿的实验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肿瘤及其微环境的异质性、耐药性、以及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2018年作为创始人建立百奥智汇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挖掘单细胞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在人类疾病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

任仙文副研究员

任仙文,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从事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计算免疫学研究,针对大规模单细胞测序数据的聚类、注释、时空重建等重要前沿生物信息学问题提出了关键技术创新,在Cell、Nature、Nature Medicine、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50多篇。

张雷研究员

张雷,深圳湾实验室肿瘤所特聘研究员,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获得者。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2016年加入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张泽民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单细胞功能与组学技术应用研究,包括系统性地解析浸润T细胞和髓系细胞的特征及动态关系,揭示不同靶向髓系免疫治疗策略的潜在作用机理。成果以第一共同作者发表在Nature(2018)、Cell(“Best of 2020”)等杂志上。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04-2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生信交流平台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Gut | 汤富酬研究组与付卫研究组合作揭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发病机制 ​
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是发病率第三、致死人数第四的恶性肿瘤(Beattie et al., 2005 ; Carey, 2017; Church, 2016)。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根据组织学形态可以分为低级别腺瘤和高级别腺瘤,从低级别腺瘤到腺癌的序列发生需要10年以上时间。因此,深入解析低级别腺瘤向腺癌转化的分子机制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早筛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生信宝典
2019/11/27
5270
Gut | 汤富酬研究组与付卫研究组合作揭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发病机制 ​
开刊词|| 单细胞在中国
1858年,墨海书馆出版了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韦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艾约瑟(Joseph Edkins)合作编译的《植物学》,这是中国介绍西方近代植物学的第一部书籍,被视为西方近代植物学传入中国的标志,汉语“细胞”一词最早就出自这部译著。吊诡的是,“细胞”一词传入日本后成为植物学、解剖学的术语,并由此衍生出了“细菌”一词。在20世纪初从日本转引西学的浪潮中,“细胞”等词汇又从日本传来,反过来深刻影响了中国生命科学发展乃至大众对生命的理解。如今,“细胞”已经成为一个普通的词汇,而不是科学家才用到的专业词汇。
生信技能树jimmy
2021/08/20
5340
亚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肺腺癌单细胞水平的差异如何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两个还算是比较类似的单细胞文章: 2021年1月27日,亚实性结节(SSN)的肺腺癌 单细胞文章是: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7/5/eabd9738 Here, we performed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analyses of 16 SSN samples, 6 adjacent normal lung tissues (nLung), and 9 primary LUAD with lymph n
生信技能树
2021/02/03
8070
亚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肺腺癌单细胞水平的差异如何
Molecular Metabolism|徐成冉研究组揭示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胰岛β细胞异质性
近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徐成冉课题组在《Molecular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haracterizing pancreatic β-cell heterogeneity in the streptozotocin model by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naly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分析了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的小鼠糖尿病模型中胰岛细胞的分子特征、揭示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胰岛β细胞异质性,并评估了该模型中β细胞的功能缺失以及再生现象。
生信宝典
2020/04/26
1.1K0
Molecular Metabolism|徐成冉研究组揭示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胰岛β细胞异质性
综述丨吴虹研究组综述PTEN调控造血系统和白血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应冷泉港实验室邀请,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虹教授课题组(撰写了题为“PTEN in Regulating Hematopoiesis and Leukemogenesis”的综述文章,近期在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Medicine杂志上发表,对PTEN调控造血系统和白血病发生的研究做了详细的总结、分析和展望。
生信宝典
2019/11/27
4560
综述丨吴虹研究组综述PTEN调控造血系统和白血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类器官技术日新月异
但是六年前的单细胞转录组并不流行,因为没有10x这样的商业化的仪器,所以那个时候的在每个癌症领域的类器官CNS文章都是做几十个或者上百个病人的类器官培养后,做常规的转录组和肿瘤外显子数据,来说明类器官能非常好的维持其来源的原位肿瘤,这样就说明了类器官可以成为肿瘤病人的精准医疗替身!过去的五年,虽然说单细胞转录组的大行其道,但是在类器官领域的应用仍然是很有限,单细胞时代到了仅仅是2019之后的类器官研究继续“复制粘贴一波”。但是我看到的这些肿瘤领域的类器官技术的单细胞研究,仍然是说明了类器官可以成为肿瘤病人的精准医疗替身,因为从原位肿瘤样品培养后的类器官其实是富集到了恶性肿瘤上皮细胞,这样就导致了它早期的“让人诟病”的缺点, 丢失了肿瘤微环境。因为openai的chatGPT在中国大陆很难被直接访问,所以我测试了一下最新的国内大模型kimi的效果,让它整理了一下前类器官面临的主要缺陷:
生信技能树
2024/04/19
2270
类器官技术日新月异
Cell research | 单细胞测序技术高逼格研究思路
2020年7月,Nature子刊Cell research发表了一篇鼻咽癌单细胞测序研究的最新成果。该研究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强强联手,首次在单细胞水平上构建了鼻咽癌肿瘤微环境图谱,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和免疫细胞的多样性着手,挖掘了鼻咽癌预后相关分析特征和治疗靶点,为鼻咽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生信交流平台
2022/09/21
1.1K0
Cell research | 单细胞测序技术高逼格研究思路
Cell Reports Medicine新成果为直肠癌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2023年10月18日,国家基因库生命大数据平台支撑科研成果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该研究题为“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undergo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suppress rectal cancer revealed by single-cell and spatial transcriptomics”,使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和空间转录组技术揭示了直肠癌在新辅助化疗下,肿瘤微环境的动态变化图谱和耐药性影响。
尐尐呅
2023/12/13
9200
Cell Reports Medicine新成果为直肠癌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科研课题组的组会是选择最新文献还是专题文献好
据我所知,绝大部分课题组都是组员们挑选最近一个月或者半年内的比较新的CNS及其子刊水平的文献进行交流,当然了,也会是围绕着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但是并不会细化到如此多的专题。
生信技能树
2023/09/04
2090
科研课题组的组会是选择最新文献还是专题文献好
Nature Immunology|肝脏肿瘤逃脱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监视的新机制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 cells)是一种效应性淋巴细胞,在人体抗肿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仍然有一些肿瘤细胞能够逃避机体NK细胞的攻击,逐步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生信宝典
2019/10/28
7160
Nature Immunology|肝脏肿瘤逃脱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监视的新机制
PNAS & NAT COMMUN | 北大郑晓峰揭示DNA损伤修复调控的新机制
2019年12月3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晓峰研究组的题为“Cellular redox sensor HSCARG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translesion synthesis pathway and exacerbates mammary tumorigenesis”的长篇研究文章。
生信宝典
2019/12/12
8280
PNAS & NAT COMMUN | 北大郑晓峰揭示DNA损伤修复调控的新机制
Nat Methods | 谢晓亮课题组开发单细胞联合三维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技术解析嗅觉受体选择机制
嗅觉是我们基本的感觉之一,我们能够准确地识别各种的气味分子,这依赖于表达在嗅觉神经元表面的嗅觉受体。在哺乳动物中,嗅觉受体基因构成了最庞大的基因家族,在小鼠基因组中存在超过1000个,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超过400个。这些基因以基因簇的形式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尽管嗅觉受体库如此庞大,但每个成熟的嗅觉神经元只会随机地表达一个嗅觉受体的一个等位基因,这一现象被称为“一个神经元,一个受体”。
生信宝典
2024/04/30
1710
Nat Methods | 谢晓亮课题组开发单细胞联合三维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技术解析嗅觉受体选择机制
王俊和尹玉新团队合作开发代谢组联合人工智能肺癌早期检测新方法
2022年2月2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俊院士团队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尹玉新教授团队合作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ung cancer scRNA-seq and lipidomics reveal aberrant lipid metabolismfor early-stage diagnosis”的研究论文,应用单细胞转录组学、血浆脂质组学、机器学习和质谱成像综合分析早期肺癌的脂代谢特征,开发了一套人工智能辅助的早期肺癌代谢检测方法,并揭示了相关的分子机制。
生信宝典
2022/03/27
3700
王俊和尹玉新团队合作开发代谢组联合人工智能肺癌早期检测新方法
不同泛癌单细胞数据挖掘研究的髓系免疫细胞细分亚群一致性如何
但是能达到cns级别实在是太难了,刚刚刷到了云南大学的髓系免疫细胞的泛癌研究,就只能是发表在NC上面,标题是:《A single-cell pan-cancer analysis to show the variability of tumor-infiltrating myeloid cells in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纳入的样品数量是a total of 192 tumor samples from 129 patients,只关心里面的tumor-infiltrating myeloid cells (TIMs) 即可,涉及到8种癌症。如下所示的髓系免疫细胞细分亚群:
生信技能树
2024/07/26
2480
不同泛癌单细胞数据挖掘研究的髓系免疫细胞细分亚群一致性如何
EICD || 刻画肿瘤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紧张局势
2022年,文章Turning cold tumors hot: from molecular mechanisms to clinical applications提出效应免疫细胞布控(effector immune cell deployment,EICD)的概念,是指效应免疫细胞在淋巴结、外周血和肿瘤微环境中的启动、激活、循环、募集、浸润和生存。其中,效应免疫细胞包括适应性免疫的T淋巴细胞和天然免疫的NK淋巴细胞,它们各司其职,联手对肿瘤细胞布下“天罗地网”。
生信菜鸟团
2023/09/09
2930
EICD || 刻画肿瘤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紧张局势
首届中国生物计算大会 探索生命科学产业新机遇
5月10-11日,由中国首家生物计算技术驱动的生命科学平台百图生科,与致力于IT和BT交叉融合的创新孵化中心播禾创新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生物计算大会于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会议邀请到了包括6位院士在内的50余位专家学者、40余位生物医药企业高管到会分享,1500余名观众在现场参加了会议,首日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超过51.2万。
DrugAI
2021/05/24
7180
首届中国生物计算大会 探索生命科学产业新机遇
北大科研人员提出新型基因编辑技术,效率最高可达80%
最近,北京大学研究人员在杂志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布了一篇研究论文,首次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新型的核糖核酸(RNA)单碱基编辑技术LEAPER。
镁客网
2019/07/19
5550
北大科研人员提出新型基因编辑技术,效率最高可达80%
Nat Com丨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检索新方法和参考数据库
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迅猛发展,为细胞功能和基因调控网络等重要生物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在单细胞转录组数据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会先对细胞进行注释,如鉴定细胞类型、细胞分化阶段等,然而,常用的注释手段较为繁琐,且无法保证不同数据集间的可比性。随着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逐渐积累,用现有数据集作为参考(reference),来注释新测序的细胞成为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生信交流平台
2020/08/05
1.4K0
Nat Com丨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检索新方法和参考数据库
单细胞技术应用——肿瘤篇
肿瘤内部异质性可能在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和耐药性演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单细胞测序能够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肿瘤的内部异质性、癌细胞的克隆发展和进化、早期癌症的侵袭、癌细胞的突变率和 突变类型,追踪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了解癌症治疗过程中癌细胞的耐药性演变、揭示肿瘤微环境等。
生信交流平台
2020/08/05
1.7K0
单细胞技术应用——肿瘤篇
Cell 单细胞文章 | 白凡课题组与合作团队揭示儿童结肠炎及炎症性肠病的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2019年11月14日,北京大学白凡研究员团队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研究所张玉霞研究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儿科消化团队(杨敏、耿岚岚及龚四堂主任医师)合作在《Cell》以长文形式发表了题为“Mucosal profiling of pediatric-onset colitis and IBD reveals common pathogenic and therapeutic pathway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这一儿童疾病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
生信宝典
2019/11/18
2K0
Cell 单细胞文章 | 白凡课题组与合作团队揭示儿童结肠炎及炎症性肠病的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推荐阅读
Gut | 汤富酬研究组与付卫研究组合作揭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发病机制 ​
5270
开刊词|| 单细胞在中国
5340
亚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肺腺癌单细胞水平的差异如何
8070
Molecular Metabolism|徐成冉研究组揭示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胰岛β细胞异质性
1.1K0
综述丨吴虹研究组综述PTEN调控造血系统和白血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4560
类器官技术日新月异
2270
Cell research | 单细胞测序技术高逼格研究思路
1.1K0
Cell Reports Medicine新成果为直肠癌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9200
科研课题组的组会是选择最新文献还是专题文献好
2090
Nature Immunology|肝脏肿瘤逃脱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监视的新机制
7160
PNAS & NAT COMMUN | 北大郑晓峰揭示DNA损伤修复调控的新机制
8280
Nat Methods | 谢晓亮课题组开发单细胞联合三维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技术解析嗅觉受体选择机制
1710
王俊和尹玉新团队合作开发代谢组联合人工智能肺癌早期检测新方法
3700
不同泛癌单细胞数据挖掘研究的髓系免疫细胞细分亚群一致性如何
2480
EICD || 刻画肿瘤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紧张局势
2930
首届中国生物计算大会 探索生命科学产业新机遇
7180
北大科研人员提出新型基因编辑技术,效率最高可达80%
5550
Nat Com丨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检索新方法和参考数据库
1.4K0
单细胞技术应用——肿瘤篇
1.7K0
Cell 单细胞文章 | 白凡课题组与合作团队揭示儿童结肠炎及炎症性肠病的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2K0
相关推荐
Gut | 汤富酬研究组与付卫研究组合作揭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发病机制 ​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