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开发过程中有很多痛恨的事情。
比如......给代码写注释。又比如,接手前任留下的屎山一般的代码。
此外,当你专心致志,进入心流状态,代码像音符一样从指尖敲击出来时,忽然有人跑到你工位面前问你问题,想必也会让你很恼火吧?
昨天debug到凌晨,刚理清逻辑链,突然 Slack"叮"一声炸屏,再回头看代码时,发现变量名都变得陌生。这种"被拽出隧道"的感觉,程序员都懂——上下文切换比编译报错更致命。
现在我逼自己关掉所有实时通知,只在午休和下班前打开Slack。起初团队以为我失踪,后来发现响应速度没降,bug提交率却少了30%。有个同事跟进说:"你回复的解决方案质量高得吓人。"
秘密很简单:深度专注时大脑能调用更多神经元,就像给CPU解锁超频模式。
现在我的电脑右下角永远静悄悄,取而代之的是番茄钟滴答声。当世界安静下来,代码开始自己流淌。昨天两小时写出的模块,以往至少需要四个咖啡杯堆砌的下午。关闭通知不是拒绝沟通,而是用主动权换回思考权。毕竟写代码这件事,专注度才是最昂贵的硬件。
直到我用上番茄工作法,才明白专注可以被设计。把工作拆成25分钟的"番茄钟",闹钟一响,屏蔽所有通知,连喝茶都定量。刚开始总忍不住想刷微博,我就在便签上疯狂画圈,等休息时再狂刷补偿。关键是:番茄时间里绝不中途暂停,哪怕突然想起Bug解法,也记在草稿上,绝不让思路断线。
有次赶需求,连续四个番茄下来,居然把原本要两天的接口一天搞定。休息时看着窗外发呆,突然灵感乍现,直接优化了算法复杂度。后来发现,那些5分钟的发呆比咖啡更管用——它让大脑后台默默整理碎片,下次启动更高效。
现在我的工位贴着番茄进度表,每完成一个就打勾。看着红色标记连成线,比跑通测试用例还解压。程序员的专注力不是天生的,而是用番茄计时器一片片拼出来的。试试吧,25分钟后你可能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早上9点,Slack消息提示音刚响第三下,我就知道今天又凉了。修复生产环境bug的红字任务卡在屏幕中央,旁边堆着产品妹甩来的"紧急优化需求",还有昨天没写完的单元测试——说实话,这种时候连呼吸都像在消耗脑细胞。
后来我学会了个狠招:把所有任务倒进Notion,用四象限法则暴力分层。红色象限放"老板盯着+凌晨会崩的那种",黄色是"下周review能圆过去的",绿色直接归档当背景噪音。关键是——只对红色象限开脑洞!
现在我的早晨是这样的:戴降噪耳机,把IDE界面调成暗黑模式,把红色任务拆成15分钟可交付的微块。当Slack弹窗跳出来时,我就指指桌上的"专注时段"小旗子,像挡开第N次打断的同事那样自然。
上周用这招搞定了原本需要3天的接口重构。不是因为我变聪明了,而是因为终于停止了在"救火-写文档-回邮件"之间的精神蹦极。专注从来不是时间管理,而是学会在混乱的任务宇宙里,给自己造个引力稳定的开发黑洞。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