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分子结构模拟工具UCSF Chimera的安装及基本操作

分子结构模拟工具UCSF Chimera的安装及基本操作

作者头像
生信宝典
发布于 2021-12-01 12:32:24
发布于 2021-12-01 12:32:24
5.9K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生信宝典生信宝典

UCSF Chimera是一个用于分子结构和相关数据的交互式可视化和分析工具。主要包括:密度图,超分子组合,顺序排列,对接结果,轨迹和构象整合。也可以生成高质量图像和动画。

软件下载

UCSF Chimera为免费软件,最新版本为Chimera-1.15,可根据电脑系统选择下载,可支持Win、Mac和Linux系统。下载链接如下:https://www.cgl.ucsf.edu/chimera/download.html

下载完成后全部默认安装即可

基本操作

UCSF Chimera的基本操作与PyMOL大致相同,首先准备好一个PDB文件。我们以HBB蛋白为例,使用UCSF Chimera打开,默认结构为ribbon。

使用鼠标左键转动蛋白结构,按住鼠标右键可以进行放大和缩小,按住鼠标滑轮可以进行平移。

按照如下顺序点击,可查看蛋白序列

选择该蛋白的α螺旋区域,并调整该区域的颜色

设置背景颜色

显示/隐藏区域:通过调整蓝框中的两条黄线,显示或隐藏蛋白质的一部分区域

蛋白质结构比对

我们以HSPA1L蛋白为例(PDB: 3GDQ),首先打开HSPA1L蛋白(棕色),通过“File→Open”打开第二个蛋白结构(HSPA1L Ala268Thr突变,蓝色)(按照下图预测)。

显示氢键

首先我们需要隐藏周围的水分子,点击"Select→Residue→HOH"。按住键盘的“Ctrl”,选择配体中的一个原子,按键盘的“↑”键,选中完整配体,点击“Tools→Structure Analysis→FindHBond,勾选1“Only find H-bonds”,显示配体与周围氨基酸的氢键作用。

测量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

按住键盘的“Ctrl”和"Shift",选中的两个原子,点击“Tools→Structure Analysis→Distances”,点击Create,可显示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

同样的操作,可测量其他原子之间的距离。可以发现突变之后,其周围氨基酸残基(GLU270)与配体之间的氢键距离发生了改变

输出图片

按照如下操作,可将图片保存成png、jpg、tiff等格式

UCSF Chimera下载免费,安装简单,输出图片较为美观。与PyMOL相比操作较为复杂(如选择残基时需要同时操作键盘和鼠标),但UCSF Chimera做点突变时相比 PyMOL功能更强大,可以自动调整点突变后周围其他氨基酸结构的变化。UCSF Chimera的资助于2018年结束,不再处于积极的开发中,只在关键维护时才进行更新。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11-2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生信宝典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请问为什么按住ctrl+鼠标左键不能选中原子
请问为什么按住ctrl+鼠标左键不能选中原子
回复回复点赞举报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分子生物学】单基因遗传突变造成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变化-从NCBI到swissmodel到pymol实操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患者致病基因点突变,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与翻译。如何研究一个基因的点突变是否会造成氨基酸序列在三级结构发生改变,氨基酸残基的相互作用是否也存在改变?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进行短暂的学习研究。
三兔测序学社
2025/10/20
830
【分子生物学】单基因遗传突变造成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变化-从NCBI到swissmodel到pymol实操
分子动力学--蛋白配体模拟
为量化JZ4与T4溶菌酶的结合强度,可计算两者间的非键相互作用能。GROMACS能分解任意定义组间的短程非键作用能(需注意:该值并非自由能或结合能)。CHARMM力场因针对显式水相互作用能进行参数化,故其相互作用能具参考价值。
追风少年i
2025/09/18
1730
分子动力学--蛋白配体模拟
分子对接教程 | (2) 选择合适的蛋白受体
关于蛋白质结构的PDB文件,做分子对接,估计大家都知道PDB这个蛋白质数据库啦。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
DoubleHelix
2021/02/26
6.3K0
分子对接教程 | (8) PyMOL可视化对接结果
或者通过命令cd F:\AutoDock来实现,这与window的dos命令行和Linux系统的cd(Change Directory)命令一样。
DoubleHelix
2021/02/26
12.8K0
两蛋白间的分子对接—2
Uniprot数据库中检索SFN与HDAC6蛋白质,挑选分别率最佳的构象。SFN对应PDB数据库中3IQU,HDAC6对应PDB数据库中5B8D。使用HDOCK进行分子对接,挑选最佳对接结果导入PYMOL进行可视化。
sheldor没耳朵
2024/11/19
3130
两蛋白间的分子对接—2
分子对接教程 | (9) VMD可视化对接结果
能够实现蛋白质三维结构可视化的软件非常多。比专业级的PyMOL(https://pymol.org/2/)。这个软件已经被世界上著名的生物医药软件公司“薛定谔公司(Schrödinger)”收购。这种专业级的可视化软件不仅能够做出非常漂亮的图片,它还有强大的插件支持各种各样的蛋白质结构分析,这款软件需要购买,如果你发表的文章里提到某些内容是使用PyMOL制作的,而文章中所有作者和作者单位都没有PyMOL的购买记录的话,你可能会面临薛定谔公司的追责。
DoubleHelix
2021/02/26
7K0
蛋白组学—两个蛋白质之间的分子对接
首先在https://www.uniprot.org/中搜索相关基因,如VTN,选择对应的种属,点击Entry编号,uniprot中可以直接跳转PDB数据库https://www.rcsb.org/(也可以复制编号,直接去PDB数据库中去检索),同理下载SLPI的最佳蛋白质结构。
sheldor没耳朵
2024/11/06
5.6K3
蛋白组学—两个蛋白质之间的分子对接
AutoDockTools-1.5.7 使用日志
由于蛋白晶体具有配体、水分子,需要先去除。去除的方法:用记事本打开pdb文件,直接删掉配体以及水分子即可
用户10497140
2025/05/15
5170
AutoDockTools-1.5.7     使用日志
DSSP教程:一步步教你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
最近在帮实验室的学姐分析一些蛋白质序列,然后就接触到了DSSP这个算法。于是写一篇小笔记,仅此来记录一下本次的使用记录。
Tom2Code
2024/03/20
4K0
DSSP教程:一步步教你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
榕树集–大规模分子对接指南
基于结构的大型化合物库对接筛选已经成为早期药物的常见方法。随着计算资源的增加和化合物库的扩大,对数亿甚至数十亿化合物进行筛选已经成为中小规模计算机集群的可行选择。在这里,作者概述了大规模对接之前进行靶点对接参数的评估策略,以及给予了一个基于褪黑素受体筛选的实例,获得的化合物活性在subnanomolar范围。并且提供了一些额外的参考因素用于确保hits的特异活性。虽然本文使用DOCK3.7进行对接,但是提供的策略和建议对于其余的对接软件也是适用的。
DrugScience
2023/11/22
5640
榕树集–大规模分子对接指南
Chimera查看拉式图
拉氏图(又名 Ramachandran 图、[φ,ψ]图、α-碳与酰胺平面交角图,英语:Ramachandran plot, Rama plot),起初是于1963年由 G. N. Ramachandran,C. Ramakrishnan 和 V. Sasisekharan 提出的[1],是一种使蛋白质结构中,主链氨基酸残基的二面角 ψ 和 φ 可视化的方法。
DrugScience
2021/02/04
1.1K0
Chimera查看拉式图
分子对接简明教程 (一)
分子对接(Molecular Docking)理论 所谓分子对接就是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通过几何匹配和能量匹配相互识别找到最佳匹配模式的过程。分子对接对酶学研究和药物设计中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分子对接计算是在受体活性位点区域通过空间结构互补和能量最小化原则来搜寻配体与受体是否能产生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最佳结合模式。分子对接的思想起源于Fisher E的”钥匙和锁模型”,主要强调的是空间形状的匹配。但配体和受体的识别要比这个模型更加复杂。首先,配体和受体在对接过程中会由于相互适应而产生构象的变化。其次,分子对
生信宝典
2018/02/05
16.8K0
分子对接简明教程 (一)
分子对接—蛋白分子和小分子配体
将前两步获得的rep.pdb,lig.mol2文件复制到AutoDock的工作目录中
sheldor没耳朵
2024/11/30
1.5K2
分子对接—蛋白分子和小分子配体
蛋白设计中的深度学习方法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耶鲁大学Gregory W.Kyro团队的一篇论文。深度学习已经改变了蛋白质设计领域,实现了精确的结构预测、序列优化和从头开始的蛋白质生成。通过AlphaFold2、RoseTTAFold、ESMFold等在单链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进展已经达到接近实验精度的水平,这启发了后续工作通过AlphaFold Multimer、RoseTTAFold All-Atom、AlphaFold 3、Chai-1、Boltz-1等扩展到生物分子复合物。生成模型如ProtGPT2、ProteinMPNN和RFdiffusion已经突破了基于自然进化的限制,实现了序列和主链设计。最近,包括ESM3在内的序列-结构联合共同设计模型,将这两种模式整合到统一框架中,从而提高了可设计性。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在建模序列-结构-功能关系以及确保训练数据所涵盖的蛋白质空间区域之外的稳健泛化方面仍然存在挑战。未来的进展可能会集中在序列-结构-功能共同设计框架上,这些框架能够比独立处理这些模式的模型更有效地建模适应度景观。目前的能力,加上令人眩晕的进步速度,表明该领域即将实现快速、合理地设计具有定制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超越自然进化所施加的限制。
DrugOne
2025/04/15
2660
蛋白设计中的深度学习方法
榕树集-Rosetta MotifGraft
蛋白质界面(protein interface)是指两个或更多蛋白质之间的接触面或结合区域。它们是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关键部分,可以调节细胞功能的许多重要过程,如信号传导、代谢、免疫反应和细胞黏附。蛋白质界面的形状、化学特性和静电性质等因素对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方式和特异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蛋白质界面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中的重要性,因此研究蛋白质界面的结构和功能已成为生物学、生物医学、生物信息学和药物设计领域的热门课题。
DrugScience
2023/05/24
5930
榕树集-Rosetta MotifGraft
氨基酸分子结构和原子命名
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我们讲述了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一共是20种氨基酸。由这20种氨基酸的排列组合,可以得到一条相应的蛋白质链,而这条蛋白质链经过各种螺旋和折叠,会得到一个最终稳定的蛋白质构象,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够接触到的蛋白质的存在形态。那么在上一篇文章中的表格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氨基酸在蛋白质链的中间时候的构象,本文将要讲述一些其他位置所对应的构象,以及其中原子的命名法则。
DechinPhy
2022/06/19
2.8K0
氨基酸分子结构和原子命名
bioRxiv|利用生成式AI进行初级结构生物学建模
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科研能力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AlphaFold2和RoseTTAFold等基于AI的专用工具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它们能够以高精度对蛋白质结构进行建模,其精度可与低分辨率实验结构相媲美。这些工具依赖于蛋白质序列和结构数据集进行训练,并采用专门的神经网络架构。另一类基于AI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工具是蛋白质语言模型,它们根据蛋白质序列进行训练,而非直接针对结构。
智药邦
2024/10/08
2700
bioRxiv|利用生成式AI进行初级结构生物学建模
Nature | 蛋白质遗传结构很复杂?Ben Lehner使用加性能量模型得出相反结论!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Ben Lehner团队的一篇论文。序列长度为100的蛋白质可能的氨基酸序列组合超过个,而已知宇宙中的原子数远少于这个数量。在如此庞大的序列空间中,无论是实验还是计算,都只能探索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越来越多地用于探索高维序列空间。然而,这些模型极其复杂。作者通过从大于的序列空间中进行实验采样,证明至少某些蛋白质的遗传结构非常简单,可以通过完全可解释的能量模型在高维序列空间中准确预测遗传特性。这些模型能够捕捉自由能与表型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但总体上由自由能的加性(additive)变化组成,只有少量的两两能量耦合作用。这些能量耦合作用稀疏,且与结构接触、主链的接近性相关。结果表明,蛋白质的遗传实际上既简单又容易理解。
DrugOne
2024/11/23
1720
Nature | 蛋白质遗传结构很复杂?Ben Lehner使用加性能量模型得出相反结论!
J. Chem. Inf. Model. | 基于序列和基于结构的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机器学习方法
开发新药既昂贵又耗时。准确预测药物和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改变药物的发现方式。基于机器学习的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预测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重点对基于序列和基于结构的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了总结。因此,本文首先概述了该领域应用的数据集,以及用于表示蛋白质和配体的各种方法。然后,利用基于序列和基于结构的分类标准对经典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分类和总结,用于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此外,还提出了这些模型的评价方法和可解释性。此外,深入探讨了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模型在药物研究中的各种应用。最后,讨论了该领域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DrugOne
2024/03/07
1.3K0
J. Chem. Inf. Model. | 基于序列和基于结构的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机器学习方法
分子对接软件-Vina(作为Chimera插件使用)
简介: 使用Chimera进行vina的对接,本来是想使用,ADT或者pymol进行vina的对接,结果ADT的界面太丑(严重影响了我的心情?),中间还可能莫名的发生某些错误,而Pymol的第三方插件
DrugScience
2021/02/04
4.5K0
分子对接软件-Vina(作为Chimera插件使用)
相关推荐
【分子生物学】单基因遗传突变造成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变化-从NCBI到swissmodel到pymol实操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