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理
易得性偏差思维模型的原理基于人们在形成判断或决策时,往往倾向于根据那些更容易获取或记起的信息来做出判断。这种偏差表现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人们过于依赖那些容易获得的信息,而忽视其他同样重要但难以获取的信息。这种心理倾向可能导致判断或决策的偏误。
二、出处
易得性偏差思维模型由认知心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阿莫斯·特维尔斯基(Amos Tversky)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最早提出。他们在认知心理学和经济决策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这一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三、定义
易得性偏差思维模型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往往根据认知上的易得性(即信息的易获取性)来判断事件的可能性。这种思维模型导致人们过于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视对其他信息的深度发掘,从而造成判断的偏差。
四、引伸义
引伸义上,易得性偏差思维模型揭示了人们在信息处理中的局限性,即人们往往受到信息易得性的影响,而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估所有信息。这可能导致人们在做出决策时,过于依赖部分信息,而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但难以获取的信息。因此,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意识到易得性偏差的存在,并努力克服其影响。
五、优缺点
六、使用场景
易得性偏差思维模型在多个领域和场景中都有应用,包括:
七、图例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