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计算机的本质是哲学

计算机的本质是哲学

作者头像
架构师修行之路
发布于 2022-11-01 10:12:41
发布于 2022-11-01 10:12:41
487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架构师架构师

学什么

抽象模型

庄子说过吾生有崖,知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尽的知识是很愚蠢的。所以,学习的终极目标一定不是知识本身,因为知识是表象的、不稳定、会过时。那么我们应该学什么,什么东西才是永恒的?也许我们会有很多见解,比如学习哲学,或者叫哲科;或者学习方法论;或者学习抽象模型等等…

这些抽象模型的完美体现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数学公式,公式好比万能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知道宇宙和自然是如何规律运转的。

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抽象模型,这些模型好比天上的繁星,有相似的,更多的是各不相同。所以,认知结构的拓展其实就是对模型边界的拓展,我们拥有的模型越多,我们的认知越丰富。

对于计算机来说,什么是那个不变的宗呢?

计算机模型

从物理角度看,晶体管的电容只有两种状态:开和关;从光传输的规律看,电压只有高低两种电压。这对应了数字世界的0和1(量子计算除外)。这里多加一个或者多个电容,多加一条或者多个线,就有了2的4/8/16/64种状态。而且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多核CPU的增加,5G高带宽的出现,从物理层面可以表示和传输的状态会越来越多。

不管虚拟世界多么纷繁复杂,追溯原点,从物理角度,我们可以从电容开始;从数学层面我们从二进制开始;从哲学层面,我们从阴阳开始。

计算机通电的过程很像宇宙大爆炸,接下来就是比特之旅。比特在旅途过程,从磁盘->总线->内存->CPU,不停的移动。一个比特经过一个函数工厂,可能会产生80个比特,再绕地球一圈,可能又会增加了n次方的比特。

所以,这是一个由哲学构建的稳定的底层逻辑的世界;这是一个由数学构建的有无穷状态表示法的比特世界;这是一个以波粒为基础的极致高效的世界。

冯-诺伊曼体系

比如,从组成计算机的金字塔来看,该体系到现在也是稳定的,不管是PC还是移动还是正在发生的物联网架构。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还是这么几样东西: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不同的是在性能,功耗等变得更加强大。

编译原理

如果你要了解各种计算机语言的底层原理,那么对语法分析,词法分析,语义分析,正则表达式,有限状态机的知识点是绕不开的话题,所以说编译原理其实也没有怎么变化过。

所以,不管是火热的的go,rust,还是老牌的java、c/c++、python,或者是js、c#等语言,我们其实不应该去纠结千差万别的语法,而是底层的编译方法。

不管是以后的语言如何变化,是属于脚本语言还是编译语言,无论他们的语法如何奇怪,你应该知道他们都要构造语法树,都要做词法分析,语义解析,都要把语法树翻译成二进制语言。

分布式原理

分布式的存储系统他们实现数据复制的方法是完全一样的,该原理能查到的最早的出处是 1978 年 Lamport 的一篇论文《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iable Distributed Multiprocess Systems》。

1978年啊,同志们,那时候我们都还没出生呢!这么老的技术到今天仍然在被广泛地应用!无论应用技术发展的多快,实际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说是理论基础,一直是没什么变化的。所以,你在不断学习新的应用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多思考、总结和沉淀,这样会让你学习新技术的时候更快更轻松。

不管在mysql,sqlserver关系型数据库里面,还是在redis,mongo等非关系型存储引擎里,他们都在用数据复制的状态机原理。

再比如,许多搜索引擎(比如ES)和消息队列(比如Kafka,RabbitMQ)也在互相抄作业,而且以后的作业会随着所谓的“新技术”这个伪概念的不断出现,会越抄越频繁。

方法论

不可知论

爱因斯坦说宇宙就是一个怀表,里面是什么,我一无所知。不可知论的意思不应该是我们真的一无所知,而是假设Default我们一无所知,然后再重新梳理自己思想的真伪。它是一种对基点真伪的追问。因为世界是动态的,五官是不可靠的,固有的知识是有漏洞的,但是我们又喜欢用经验来衡量和决策。所以,如果能彻底怀疑过往的一切,假设我们的思想都是错的,那么对真理的追求会更近一步。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随着业务膨胀和并发的增加,我们通过修修补补的方式以及无法抵抗日益腐烂的代码,那么唯有重新审视底层架构,甚至推倒重来才能暂时解决当前的业务需要。至于未来系统会如何演化,不可知。

不可知应该是站在不可知的角度去追求可知,是一种虔诚的学习态度。

(不可知论的提出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普遍怀疑

这里的普遍怀疑不是为了怀疑而故作高深,因为宇宙是浑然一体的,是混沌的,分科命名不是永恒的名(名可名非常名)。所以,当分科作为一个角度,必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你怎么可能是永恒的呢?

普遍怀疑把本我和思想进行脱钩,对被思想占领的肉体和思想本身进行分别求真。

笛卡尔说肉体是无法被证明存在(bing),我们怎么能确定自己不是活在虚拟世界里呢,也就是说我们怎么能知道到底自己是梦里的蝴蝶变的还是我们变成梦里的蝴蝶呢?但是,这个梦却是真实的,只有思想者是真实的,最后他提出了那句我思我在(i think,therefore i am)的名言。

普遍怀疑其实就是给自己的思想洗澡,把思想的苹果全部倒出来,包括烂苹果和好苹果,然后重新梳理和归类。爱因斯坦把牛顿的苹果倒出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不适应微观世界,最后提出相对论。可见普遍怀疑是破解集体信念和创新的重要工具。

(老子对着老虎传道的深意:“传道是高度危险的,道是不能说,也是不可说的”)

思想≠我

当我们被批判的时候,我们会本能的情绪化,因为我们把自己和思想视为一体,对我们观念的不认可就是对于自己的不认可,所以我不爽了!

试想,我就是思想吗?李善长老师说:“不是我拥有思想,而是思想占有了我。”,我的理解是我们的思想不过是先人智慧的影子,我们长期使用后和身体融化一体罢了。

所以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要为自己辩护,还是为自己的思想辩护?如果是为自己的思想辩护,为什么要情绪化呢?如果自己的认知本身是有问题的,不应该“闻过则喜”吗?

当我们因为别人的不认可而情绪化,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把思想和我等同起来,这对于学习和进步是一种巨大的禁锢,因为思想不等于我们的肉体。

(笛卡尔)

独立思考

谈到独立思考,我们先从智人演化过程的从众心态讲起。在远古社会,从众的目的是为了安全感,刚开始可能是为了抵御猛兽,后面是为了族群的认同。从众的负面效应是一种非理性的无知,集体无意识的盲从。因为追求安全和族群的认可,会违背自我的思想扭曲,从而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

虽然这种后果是很可怕的,但直到现在,这种抱团盲从的现象还会随处可见,因为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在组织当中还是存在的。如果不能深刻得认识这种现象,那么自己的思考也是危险。

独立思考是痛苦的。很多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思考;王兴说:很多人为了不去思考,可以做任何事情。

个人认为,这里的思考是指体系化、模型化、抽象化、理性化的逻辑思考,并不是指我们日常的感性思维或者形象思维。

代表计算机世界的思维方式,更切确的说应该是数学思维,是对万事万物进行数字建模后的一种面向产业和应用的计算,所以数感、数学思维是计算机学习的内功,虽然当下并不明显。

总结

所以,从学习目标来看,我们应该要学习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抽象的知识模型,好比那把万能钥匙,模型可以打开各自知识的锁头;从学习的方法来看,我们可以使用普遍怀疑、不可知论,思想和本我的脱钩、去除盲从惯性来思考,对思想本身进冲洗,对逻辑思维本身进行审视和质疑。借用巴菲特的那句话:“如果哪一年我没有破坏一个我以前特别相信的观念,这一年我算白过了”。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08-1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架构师修行之路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聊聊我的学习方法
点击上方“芋道源码”,选择“设为星标” 管她前浪,还是后浪? 能浪的浪,才是好浪! 每天 10:33 更新文章,每天掉亿点点头发... 源码精品专栏 原创 | Java 2021 超神之路,很肝~ 中文详细注释的开源项目 RPC 框架 Dubbo 源码解析 网络应用框架 Netty 源码解析 消息中间件 RocketMQ 源码解析 数据库中间件 Sharding-JDBC 和 MyCAT 源码解析 作业调度中间件 Elastic-Job 源码解析 分布式事务中间件 TCC-Transaction
芋道源码
2022/08/29
3100
聊聊我的学习方法
机器学习包含哪些学习思想?
不仅仅是机器学习,大部分理工科的思想都可以从文史学科的角度去理解。正所谓大道至简,很多道理是共通的。
Ai学习的老章
2019/05/17
7420
机器学习包含哪些学习思想?
计算-从数学发展史到计算主义世界观
在我前面写《文明之光》和《数学简史》的读书笔记时候,曾经谈到了科学和艺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数理化和历史地理人文都不应该分割。所有的学科分解仅仅是方便人类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而对于数学又是自然科学里面最核心的一个学科,万物皆数,数和形就是我们对自然最理性的理解和抽象。有了数学最终又发展独立的物理学科和化学学科。
人月聊IT
2025/06/24
1430
计算-从数学发展史到计算主义世界观
胡泳|计算机是一个哲学装置
首先,计算机是由哲学家创造的,或者至少,哲学家为重塑我们世界的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用户9861443
2023/09/15
2780
胡泳|计算机是一个哲学装置
读书笔记《简单的逻辑学》
干程序员这行,给计算机读的编程语言,如果缺少哪怕一个分支的逻辑,计算机的执行结果绝对是超预期的,轻则跑飞,重则崩溃,所以逻辑思维严谨是程序员这个职业基本的素养;
呱牛笔记
2023/05/02
3350
从图灵机到量子计算机,计算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吗?
今天,我们正式开启一个新专栏 ——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你越早掌握这些知识,你就能越早享受知识带来的 "复利效应"。
用户9995743
2022/12/22
1.1K0
从图灵机到量子计算机,计算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吗?
代码将退出历史舞台:像训狗一样训练计算机
计算机尚未出现之前,大多数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都以为大脑就像个不可知的黑匣子。我们可以分析对象的行为——比如著名的巴普洛夫实验:摇响铃铛会让狗分泌唾液,但思维、记忆与情感这些又如何分析呢?这些东西太过模糊、难以了解,远超科学知识的理解范畴。因此这些自称“行为学家”的科学家们将自己的工作范围限定在对刺激和反应、反馈与强化、铃铛与唾液之类的研究上,他们放弃了理解思维内部运作方式的尝试,而这样的时日长达40年之久。 之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群叛逆的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信息理论学家以及早期的人工智能研究学家们
CSDN技术头条
2018/02/12
6740
20位大佬组团“踢馆”,谁超越了图灵?
导读:在“斜杠青年”这个词出现前的半个多世纪,有一个人,不羁于科学的边界,一生传奇,一世神秘。计算机/人工智能/密码/生物形态/量子/自由意志/神谕/……这就是图灵,一个我们有点儿熟悉,却又不曾真正读懂的“斜杠天才”!
IT阅读排行榜
2018/08/17
3860
论独立思考
从金字塔看思考的三个层次,首先塔底是经验,大多数人都是根据自己直接经验或者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信息做判断;其实是对个体化经验的解释,有时以偏概全,有时基于集体或文化的思想,基本都有一定的逻辑及理论支撑,但并不可靠;最后是塔尖,可靠分析,批判性地审视自己或别人对于经验的解释,绝不采纳狭隘或者过于宽泛的解释。
liddytang
2022/11/22
4910
计算机科学的前世与今生
你不懂的计算机 那么关于计算机的前世今生我们要从一只碗开始说起 这个碗是计算机历史上最伟大的奖项图灵奖(ACM)它给予在计算机历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那么图灵是谁?为什么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奖项?他做了什么?不要着急容我缓缓道来。 在此之前我们先聊一聊数学,在计算机诞生之前有过三次数学危机他促进了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次数学危机是在公元前500年由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数是万物的本源事物的性质是由某种数量关系决定的万物由一定的数量比例而构成和谐的秩序”,毕达哥拉斯证明出了勾股定理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就在
企鹅号小编
2018/02/26
1.4K0
计算机科学的前世与今生
GAIR 2023:AI 历史中的机缘与巧合,青年科学家的探索与突破
100年前的1923年,未及弱冠的17岁少年库尔特·哥德尔(Kurt Gödel)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理论物理学位。在学期间,他受到数学教师哈恩和门格尔的影响转攻数学,当时没有人可以想象,这一决定对我们今天的世界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巨大影响。
AI科技评论
2023/09/07
3930
GAIR 2023:AI 历史中的机缘与巧合,青年科学家的探索与突破
计算机的发明,离不开这些数学家的奠基(6k字)
科学Sciences导读:公号对话框发送“计算机数学家”获取6k字11图6页PDF计算机的发明,离不开这些数学家的奠基。关键词:计算机(computer),数学家(mathematician)。QinlongGEcai微信被封,转向自用、科普文章、学术论文OAJ电子刊免费开放获取。
秦陇纪
2020/11/05
1.7K0
计算机的发明,离不开这些数学家的奠基(6k字)
宇宙尽头是「计算」!AI大佬Wolfram最新演讲:LLM自主在计算空间探索,奇点降临就是现在
近日,著名的英国科学家Stephen Wolfram在TED 18分钟的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新智元
2023/11/07
3260
宇宙尽头是「计算」!AI大佬Wolfram最新演讲:LLM自主在计算空间探索,奇点降临就是现在
DDD的哲学意味(下)
大约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间,中国、希腊、印度和以色列的文明几乎在同一时期兴起,这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不同文明展现出了不同的风貌。中国古代文化强调辩证逻辑,重视变化、联系和综合的思维方式,同时又有“子不语怪力乱神,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唯物主义倾向。古希腊则重视严格的推理和分析,孕育了形式逻辑和公理化的数学体系。印度在婆罗门和佛教哲学中,从另一个方向将辩证法、逻辑和语言学推向极致。以色列的先知则创立了一神论的犹太教和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
ThoughtWorks
2023/01/10
4670
机器学习中的“哲学”
作者:阿萨姆 普华永道|数据科学家 量子位 已授权编辑发布 0. 前言 我更喜欢把”思想”认为是一种“道”,而”模型”是一种”术”,也可类比为“外功”和“内功”。 本文有标题党之嫌,因为讨论的内容并非
量子位
2018/03/29
1.1K0
机器学习中的“哲学”
【大脑新解】像计算机一样学习?
大多数神经科学家相信大脑通过对自身重新布线,即不断改变脑细胞或神经元之间的联接强度,进行学习。但是瑞典的德隆大学在去年发布的实验结果,暗示我们应该改变做法。他们提出大脑以类似于计算机的方式进行学习:将
新智元
2018/03/14
6370
【大脑新解】像计算机一样学习?
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些哲学相关问题
我在很早的时候,也许是从小学3年级开始,就开始跟大人们,哥哥们玩电脑游戏了,那时候很流行的是Country Strike,Red Alert. 小时候对电脑的好奇,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晚些时候的专业选择,我高考完了之后,在所有学校的志愿单上,都果断的填写了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于是乎,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在计算机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也终于明白,之前充满神秘魔幻的游戏世界,就是代码堆砌起来的数学逻辑。整个计算机体系的大厦,建立在前人们,缜密的数学逻辑之中,建立在无数完美的设计之中。先今我们所使用的各种软件,从桌面端的QQ,你能想象它后台的服务器支持几亿人同时在线收发讯息不出问题。到银行的ATM机上安装的嵌入式系统或者支持百万人同时在线购买的淘宝,它们提供7*24小时无间断的安全服务,这时候,你我有没有被它们的设计者——程序员,计算机科学家们所感动,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讲,这些系统就是杰出的艺术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流川疯
2019/01/18
6640
再说‘对照双盲随机’的数据思维中的世界观2022.10.18
1、不对照,很容易相信自己的简单的,好坏对错二分类,看不到事情的动态、发展、连续、发散、收敛。
用户7138673
2022/12/19
3460
再说‘对照双盲随机’的数据思维中的世界观2022.10.18
第一性原理
人类进化出一种合理的认知习惯,即用较小的认知成本获得维护我们生存所需要的信息量。人们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这样才能在付出最小成本的前提下,获取相对正确的知识,所以归纳法不能得到真理,但可以帮我们生存下来,或者暂时性生存下来。这就是人类的最小作用力原理
yeedomliu
2022/04/28
7660
第一性原理
从基础量子位到当下火热的量子计算机,一文助你入门量子计算
1900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Max Planck)提出量子概念,「量子论」就此宣告诞生。1981 年,著名物理学家费曼 Richard Feynman 提出了量子计算 / 量子计算机的概念,自此,量子力学进入了快速转化为真正的社会技术的进程,人类在量子计算应用发展的道路上行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机器之心
2020/07/03
1.6K0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聊聊我的学习方法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