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2020年进入中国的四大癌症新疗法

2020年进入中国的四大癌症新疗法

作者头像
生信交流平台
发布于 2020-09-22 02:14:03
发布于 2020-09-22 02:14:03
1.5K0
举报

近十年,肿瘤治疗迈入了超速发展的阶段,除了众多的靶向药物纷纷上市,在全球范围内,各种治疗癌症的黑科技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给肿瘤治疗带来的变革,曾经被视为天方夜谈的抗癌理论照进现实,曾经被视为不治之症的肿瘤,也在朝着慢性病方向转变。

以往,我们国家与医疗发达国家的差距巨大,面对国外上市的耗资巨大,治疗费用高昂的新药新疗法,我国科学家只能望洋兴叹,而近两年我们国家加快了新型抗癌技术的研发和上市审批进程,让国外的抗癌“特药”,抗癌黑科技能尽快来到国内造福患者。在2020年,肿瘤领域最值得期待的有望治疗所有的实体肿瘤类型,并且副作用更小更安全的四大全球抗癌黑科技已经在中国震撼登场,相信我们距离攻破实体瘤的那天越来越近,我们也终于在医疗领域走在了世界前端!

“黑色科技”一-Optune(肿瘤治疗电场)

2020年5月,美国抗癌黑科技肿瘤电场疗法-Optune正式登录中国,获得我国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组织学证实的复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成年患者(22岁或以上),以及与替莫唑胺联合治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同时,它也有了自己掷地有声的中文大名--爱普盾!

这款疗法之所以被喻为抗癌黑科技,是因为它的原理有别于所有传统的治疗模式,包括,手术,药物治疗,放射治疗。

治疗原理

电场疗法是利用癌细胞特殊的电学性质来使用电场干扰其分裂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可以在保证健康细胞基本不受伤害的同时杀死癌细胞。这个原理说来简单,但实际上却极其复杂,是有史以来最具科幻色彩的抗癌疗法,详情大家可以登录全球肿瘤医生网了解详情。目前电场疗法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以及恶性胸膜间皮瘤,并且在目前在六大实体肿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肝癌,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的临床试验中都取得了惊人的数据,由于其原理是靶向杀灭所有快速有丝分裂的癌细胞,因此理论上适用于所有实体肿瘤。

临床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这匹“全能黑马”经过临床证实更适合亚洲患者,在国际著名的EF-14试验中,在为期5年的随访中,无论健康状况,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电场疗法加化疗组寿命更长。五年生存率高达13%,化疗组仅为5%。延长了两倍多!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而其中接受电场疗法的亚洲患者的生存率差异高于整个EF-14实验中电场治疗人群(一年生存率和两年生存率分别为95.6%VS73%和59.9%VS43%)。这进一步说明亚洲患者更能从电场疗法中获益。

2020年6月30日,国内首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正式接受电场治疗,目前,电场治疗仪同步在全国14个城市开启首批临床应用(可联系全球肿瘤医生网进行评估),这标志着15年来中国内地首个胶质母细胞瘤突破性创新疗法正式惠及患者,我们期待这款疗法能在实体肿瘤中取得更多的突破,有更多的实体肿瘤适应症上市,同时希望这款疗法在国内能尽快纳入医保,让更多国内的患者能接受这款“天价”疗法的治疗。

“黑色科技”二-质子治疗

质子治疗技术经过半个世纪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已被公认为是放疗领域先进的技术。美国和日本作为长期排名在世界卫生组织评定的医疗水平最优的国家之一,他们的质子治疗技术和设备更是全球领先!虽然这种被誉为放疗界“顶配”的先端技术建设资金巨大,由于其显著的治疗优势,质子治疗中心依然在全球迎来建设潮,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医院投入到质子治疗研发、建设和运营之中,在建或拟建项目超过70个。质子治疗作为肿瘤放射治疗升级技术已进入中国临床应用!

治疗原理

质子属于重子类,质量是938百万电子伏特/c²(MeV/c²),大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5倍,但是质子粒子极其微小,一万亿个质子排成直线只有一毫米长。通过一台重达196吨的杀癌设备,能够将质子以亚毫米的精度瞄准患者的肿瘤,同时保护附近的健康组织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这就是质子治疗。

质子治疗有一个很好的物理效应,叫布拉格峰(Bragg Peak),使质子束可精确瞄准肿瘤靶区,峰值过后剂量则急速下降至趋于零。这意味着质子治疗能让放射剂量集中在肿瘤处,肿瘤前方正常组织所受到的剂量较小,肿瘤后方组织基本上不会受到照射。

适应症

同时,与最先进的光子技术(例如调强放射疗法(IMRT)和容积调强放疗(VMAT))相比,质子疗法可以以50%的比例向肿瘤靶区提供相似或更高的辐射剂量,同时正常组织辐射剂量降低60%。随着笔形束扫描技术的发展,最新一代的质子设备还可以执行调强质子治疗(IMPT),从而在目标体积周围产生高度适形的剂量分布。由于这些特点,质子治疗已成为部分成人肿瘤和儿科癌症患者的最佳放射治疗,并正在积极研究适用于成人不同肿瘤类型。经过研究证实,以下患者更适合质子治疗:

一是针对儿童肿瘤,儿童要生长发育,所以保护儿童的正常组织比成人重要得多,而且大多数儿童肿瘤都是适合质子治疗的。

颅内肿瘤

室管膜瘤、颅咽管瘤、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PNET/低级别胶质瘤次全切除术后

胸、腹、盆腔肿瘤

胸壁Askin's,盆腔横纹肌肉瘤,躯干和四肢软组织肉瘤

Ewing肉瘤

盆壁、颅低

第二是发生在敏感器官上的成人肿瘤,比如脑瘤、脊髓的肿瘤,质子治疗都比传统的光子要好,对肿瘤的控制率高,对肿瘤周围敏感组织的损伤小。其它复杂器官的肿瘤,或者肿瘤非常复杂。举个例子说,胰腺的周围是小肠、肝脏这些器官,质子有特殊的物理剂量分布优势,对胰腺癌就很实用。

我们期待这款被誉为副作用最小的精准放疗技术能够纳入医保,让更多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保证高质量的生活。

“黑色科技”三-BNCT(硼中子俘获疗法)

近两年,美国和日本作为长期排名在世界卫生组织评定的医疗水平最优的国家之一,已经成功研发出新一代抗癌技术-硼中子俘获疗法,并且在2020年5月,世界上第一台BNCT设备正式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疗患有晚期无法手术或复发性头颈癌的患者。这是硼中子俘获疗法在世界上首次正式进入临床应用,是肿瘤治疗史上又一值得镌刻的里程碑。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发布会高调宣布:我国首台自主研发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实验装置也研制成功!并且已启动首轮细胞实验和小动物实验,这意味着,我国肿瘤治疗终于迎来了技术性革新。

这款疗法为什么备受瞩目呢?

治疗原理

BNCT全称硼中子俘获疗法,是一种全新的放射线疗法,通过点滴注射含硼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和癌细胞有很强的亲和力,进入人体后迅速聚集于癌细胞内(相当于是我们做PET扫描时的显像剂),然后用一种超热中子射线照射1个小时左右。中子与进入癌细胞内的硼能产生很强的核反应,释放出一种杀伤力极强的射线,从而达到从癌细胞内部爆破癌细胞的效果。同时,因为中子线的特征是射程很短,只有一个癌细胞的长度,所以杀死癌细胞的时候不会伤害到周围组织。

治疗特点

硼中子治疗肿瘤有几方面无可替代的优势:

1.靶向性好,对周围细胞组织损伤小:硼化合物只被癌细胞吸收,具有普通辐射三倍生物效应的射线精准破坏癌细胞DNA。

2.无需增氧效应:不仅可杀死富氧细胞,也可杀死乏氧细胞及处于静止期细胞。放射生物学研究表明,癌变组织通常由有氧型和乏氧型两类细胞组成,其中有氧癌细胞易被放射线杀死,但乏氧癌细胞却对常规放疗所用的X 射线、伽玛射线以及电子束不敏感,耐受性强,不易杀死,这也就是常规放疗后癌症容易复发的主要原因。但奇特的是,这种乏氧癌细胞对中子射线却特别敏感。经中子射线照射后,肿瘤部位乏氧细胞的复活率几乎为零,术后癌症复发率极低,这就是中子治癌的独特优势。

3.针对难治性癌症的新治疗方式:对于侵入性,多发性,复发性,抗辐射性,不能手术的癌症,以及放射治疗适应不良的癌症都可以尝试硼中子俘获治疗。

4.可通过PET-CT提前预测疗效:通过名为FBPA-PET的核医学检查,可以提前确认硼药剂在癌细胞中的聚合程度。由此判断硼药剂会被肿瘤吸收多少。

这里详细解释下,BNCT疗法使用的硼化剂全称为4-二羟硼基-2-18F-氟-苯丙氨酸(18F-FBPA) 。肿瘤的位置和范围可以通过图像结果得到直观的表述。在治疗癌症的时候,区分癌症和一般的炎症也很重要。FBPA这种药剂很难在炎症部位聚集,在区分癌症和炎症方面也很出色。FBPA-PET检查在今后BNCT的适应癌的扩大上也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日本目前第一家进行BNCT治疗的医院,从2015开始试验、今年六月开始正式接收临床患者。目前治疗范围主要是脑部及头颈部浅表性肿瘤(胶质瘤除外)尤其是黑色素恶性肿瘤。未来计划扩展到肺癌、乳腺癌和肝脏癌等。因疫情影响,短期内没有接收外国患者的计划,具体开始治疗时间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将会另行更新。同时,国内在设备研发成功后也在积极准备临床试验,期待我国自主研发的BNCT设备能够早日面市。

“黑色科技”四-实体肿瘤TILs疗法

在实体肿瘤中最具潜力的TILS(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LN-145已获得了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称号,用于治疗化疗后复发的晚期宫颈癌患者,预计这款疗法将在2020年第三季度上市,一旦获批,这将成为实体肿瘤首款获批的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业内专家估计这款相当于量身定制的免疫疗法价格也会较高,约在70000~80000美金,对于大部分国内的患者来说遥不可及。

近日,国内的细胞研发机构也传来喜讯,宣布自主研发的新型TILs疗法正式开展临床试验了,据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了解,国内的TILs疗法是在传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基础上经过改良,并进一步给予基因修饰,提升其克服肿瘤微环境和增加自我扩增的能力,在前期的概念验证临床研究中已取得了非常积极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已获得批准正式开展人体临床试验招募患者,想了解详情的病友可以咨询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

治疗原理

TIL,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是肿瘤间质中的异质性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及NK细胞等。大多数情况下以CD3+、CD8+和T细胞为主,是机体淋巴细胞侵入到肿瘤组织中,并对肿瘤起识别、抵抗和攻击作用的细胞群体。

TIL产生的抗肿瘤效应主要是细胞免疫反应。TIL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释放细胞毒素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此外,TIL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TIL疗法是从肿瘤附近组织中分离出TIL细胞,加入生长因子IL-2进行体外大量扩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扩大免疫应答,治疗原发或继发肿瘤的方法。

治疗特点

识别杀伤能力更强

组织精准筛选培养

扩增数量达千亿

目前,美国的TILs治疗技术只能通过新鲜肿瘤组织提取TILs细胞,因此,肿瘤患者在手术后第一时间将肿瘤组织中杀癌能力最强的这部分TILs细胞储存起来,在手术后或癌症复发时扩增回输到体内,这将是战胜癌症最宝贵的机会之一。国内的TILs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调整。目前美国和国内的TILs疗法均未正式上市,只能通过临床试验接受治疗,大家需要慎重选择。我们期待这款新型免疫疗法能够早日获批上市,给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9-14,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生信交流平台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脑机接口在癌症上有什么样的应用前景?
2003年,史蒂夫·乔布斯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的胰腺癌。起初,他延误了常规治疗,导致癌症迅速恶化。当他选择手术治疗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器官周围的组织。手术已经无法进行。
脑机接口社区
2023/11/05
3880
脑机接口在癌症上有什么样的应用前景?
癌症起源和治疗中的细胞死亡
细胞死亡,或更准确地讲,细胞自杀是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的过程。在我们的一生中,每秒将会产生超过一百万个细胞。当生物体生长停止后,为了平衡细胞分裂,必须有相似数量的细胞去除,这就需要通过激活已经进化的分子机制来实现,从而使细胞可以自我破坏。其中第一个线索来自研究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特别是BCL-2的基因。随后的研究表明,抑制细胞死亡的突变或其他缺陷使细胞得以聚集,阻止DNA受损的细胞去除,并增加了恶性细胞对化学疗法的抵抗力。对这种机制的了解使药物开发成为可能,可以通过直接激活细胞死亡机制,并与常规化学疗法及靶向药物协同作用来杀死癌细胞,从而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生信技能树jimmy
2021/03/10
1.4K0
癌症起源和治疗中的细胞死亡
人类打赢癌症战争的的五大理由
大数据文摘编译作品,欢迎个人转发朋友圈;其他机构、自媒体转载,务必后台留言,申请授权。 作者|Eva Kiesler 翻译|孙强 概览 研究癌症的科学家们相信我们最终能够彻底战胜癌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
大数据文摘
2018/05/23
6780
同济/复旦/上海大学NC:联合纳米粒子增强的放疗和PD-L1阻断用于抑制术后癌症复发与转移
外科手术是实体肿瘤的一线治疗手段。然而,据不完全统计,高达30%-40%的癌症患者在术后5年内发生复发或转移,并且术后复发转移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以往研究表明,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机制包括手术创伤播散循环肿瘤细胞,激活休眠癌细胞,诱导局部和全身性的炎症,引起细胞免疫损伤等。这种暂时的免疫抑制状态为原有病灶的发展和新转移灶的发生提供了合适的土壤。目前,侵入性手术对肿瘤和肿瘤微环境的生物学效应及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阐明术后肿瘤复发的诱发机制对于开发潜在的辅助治疗策略,规避术后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尤为必要。
JoJo_Beatles
2022/08/15
7600
同济/复旦/上海大学NC:联合纳米粒子增强的放疗和PD-L1阻断用于抑制术后癌症复发与转移
武汉大学孙志军/张明曦/崔然Nat Commun:诊疗一体化NIR-IIb量子点探针用于影像引导的精准免疫放疗及抗肿瘤远处转移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四种主要方式之一,约有70%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放疗对肿瘤的局部控制效果比较好,但对远处转移的控制效果亟待提高。此外,放疗对于抗肿瘤免疫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不同的放疗策略及放射剂量对免疫系统的激活差异较大。临床上极少观察到放疗旁观效应(局部的放疗激活免疫系统,促使远处转移肿瘤消退的现象)。因此,如何最大程度的通过放疗激活抗肿瘤免疫,从而实现对远处转移肿瘤的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在放疗过程中,由于不能对肿瘤组织进行实时精准的成像,从而导致不能动态准确的勾画靶区。高剂量的辐射通常会对周围的正常组织特别是效应性T细胞产生放射损伤。此外,放疗的直接杀伤效应和抗肿瘤免疫效果通常受到乏氧介导的放疗抵抗和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限制。
JoJo_Beatles
2022/08/15
5190
武汉大学孙志军/张明曦/崔然Nat Commun:诊疗一体化NIR-IIb量子点探针用于影像引导的精准免疫放疗及抗肿瘤远处转移
高分综述 | 癌症免疫逃逸的特征
生信菜鸟团
2024/11/23
3030
高分综述 | 癌症免疫逃逸的特征
一种药对抗所有肿瘤,“癌症药物的圣杯”进入1期人体临床试验,首位受试者感觉良好
希望之城是美国最大的癌症研究和治疗机构之一,也是糖尿病的主要研究中心之一,其研究曾为众多突破性癌症药物以及人类合成胰岛素和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量子位
2023/08/05
3960
一种药对抗所有肿瘤,“癌症药物的圣杯”进入1期人体临床试验,首位受试者感觉良好
文献 | 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的反应、耐药性和毒性的标志
使用免疫检查点封锁 (ICB) 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然而,反应仅限于一部分患者,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irAE) 可能会产生问题,需要停止治疗。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影响 ICB 反应和毒性的宿主内在和外在因素。在过去十年中,我们对宿主内在因素(如宿主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和免疫)的影响的理解有了长足的发展,对这些因素以及肿瘤和免疫的共同进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我们开始了解急性和累积暴露——宿主内部和外部(即暴露组)——对宿主生理和治疗反应的影响。这些共同代表了当今对 ICB 的反应、耐药性和毒性的标志。建立在这些标志上的机会是有充分理由的。
DoubleHelix
2023/09/06
7860
文献 | 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的反应、耐药性和毒性的标志
综述 | 肿瘤缺氧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和肿瘤进化
◉ 缺氧条件会导致细胞代谢的改变,从氧化磷酸化转向糖酵解(方框 1)。肿瘤内的缺氧亚区域也引发了一系列对基因组完整性的细胞内效应(左侧)。这包括减少 DNA 修复、DNA 复制压力和核苷酸突变(方框 2)。缺氧水平的增加伴随着拷贝数变异的增加、染色体不稳定性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增加。肿瘤微环境由多种细胞类型(免疫细胞、基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组成,并且在常氧与缺氧区之间可能有所不同。◉ 动态的缺氧梯度的存在引发了一系列细胞和组织反应,包括在严酷的低氧(O2)环境中细胞适应与细胞死亡之间的平衡、变化的免疫监视、不同的血管生成和灌注以及侵袭性和转移性表型的获得(中间)。这些过程共同驱动了患者内部的异质性。在具有相似肿瘤类型的患者群体中,缺氧的存在与否将决定对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相对患者间异质性(右侧)。◉ 考虑到这些各种各样的细胞、肿瘤和宿主效应,缺氧伴随着更差的临床预后并不令人惊讶,因为这是由于在适应低 O2 水平期间出现的突变和侵略性表型。CAF,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
生信菜鸟团
2025/04/18
1040
综述 | 肿瘤缺氧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和肿瘤进化
放射学中基于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预测癌症预后
人工智能(AI)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成功应用使得基于人工智能的癌症成像分析技术开始应用于解决其他更复杂的临床需求。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讨论了基于人工智能利用影像图像解决临床问题的新挑战,如预测多种癌症的预后、预测对各种治疗方式的反应、区分良性治疗混杂因素与进展,肿瘤异常反应的识别以及突变和分子特征的预测等。我们综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成像中的发展和机遇,重点介绍了基于人工的影像组学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并举例说明了它们在决策支持中的应用。我们还解决了临床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数据整理和标注、可解释性以及市场监管和报销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帮助临床医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和挑战,以及它作为癌症临床决策支持工具所能提供的机会,为他们揭开影像组学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用户1279583
2022/02/28
1.4K0
放射学中基于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预测癌症预后
神刊综述 | CA:代谢组学在癌症研究和临床肿瘤学中的新应用
代谢组学是对小分子代谢物的全局分析,可以提供关于癌症状态的关键信息。2021年5月神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概述了代谢组学在改进癌症诊断、监测和治疗方面当前和未来的机遇。
尐尐呅
2022/04/01
4.7K0
神刊综述 | CA:代谢组学在癌症研究和临床肿瘤学中的新应用
课前准备----癌症基础总论
随着癌症生长,营养通过直接扩散的方式从血液中获取。 一些酶(如蛋白酶)能够破坏邻近组织,有利于肿瘤的局部生长。 随着癌症体积的增加,癌症可能会释放血管生成因子,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促进进一步生长所需的新血管的形成。
追风少年i
2024/09/13
1640
课前准备----癌症基础总论
期刊泛读 | Cancer_Cell | 第 1 期 | If 48.8
生信菜鸟团
2025/02/03
1040
期刊泛读 | Cancer_Cell | 第 1 期 | If 48.8
脑肿瘤的影像组学:图像评估、定量特征描述和机器学习方法
影像组学描述了从影像图像中提取定量特征的一系列计算方法。其结果常常被用于评估影像诊断,预后以及肿瘤治疗。然而,在临床环境中,优化特征提取和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仍然面临重大挑战。同样重要的是,从临床应用角度,预测的影像组学特征必须明确地与有意义的生物学特征和影像科医生熟悉的定性成像特性相关联。在这里,我们使用跨学科的方法来强化影像组学的研究。我们通过提供基于新的临床见解的计算模型(例如,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来探究脑肿瘤影像学研究(例如,潜在的图像意义)。我们概述了当前定量图像特征提取和预测方法,以及支持临床决策不同水平的可行的临床分类。我们还进一步讨论了机器学习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数据处理方法,以推进影像组学研究。本文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杂志。
用户1279583
2022/02/28
1.8K0
脑肿瘤的影像组学:图像评估、定量特征描述和机器学习方法
Cell-- 战胜癌症中的耐药性,组合疗法初见成效!
癌细胞经历系统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时对相关药物会逐步产生耐受性。抗癌药物耐药是一种多因素的现象,可通过多种机制产生。原发性肿瘤内的不同遗传组成的癌细胞亚群,对化疗或靶向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因此最初的治疗可能只消灭一部分癌细胞,那些对治疗不太敏感的癌细胞会存活下来。在接受靶向抗癌药物治疗后,由于药物靶标的改变(靶蛋白中的次级突变或肿瘤细胞影响蛋白质表达水平的表观遗传变化)、肿瘤微环境的改变以及其他细胞和分子机制,耐药性可能会出现。许多靶向药物的耐药机制存在一些共同点,包括癌基因信号通路的再激活(原始信号效应因子的下游重启动)、逃逸(招募具有相同下游信号输出的类似通路)和无视药物(进化出与初始治疗细胞状态不相关的状态)。当前单药或联合治疗的耐药性仍然是癌症治疗的一个挑战,耐药性是大多数癌症患者因肿瘤复发而死亡的主要原因。
生信宝典
2023/08/30
2410
Cell-- 战胜癌症中的耐药性,组合疗法初见成效!
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在美国去世,关于癌症,我们都应该读读这篇文章 ...
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在美国去世,妻子哈文发文: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
Rookie
2018/12/05
8760
Radiology:人工智能在神经肿瘤学中的新兴应用
随着计算机算法呈指数式增长,人工智能(AI)方法有望提高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精确度。影像组学方法在神经肿瘤学领域中的应用一直并可能继续处于这场革命的前沿。应用于常规和高级神经肿瘤学MRI数据的各种AI方法已经能够识别弥漫性胶质瘤的浸润边缘,区分假性进展和真实进展,并且比日常临床实践中使用的方法更好地预测复发和生存率。影像基因组学还将促进我们对癌症生物学的理解,允许以高空间分辨率对分子环境进行无创采样,从而能够对潜在异质性细胞和分子过程的系统理解。通过提供空间和分子异质性的体内标记物,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组学和影像基因组学工具有可能将患者分为更精确的初始诊断和治疗途径,并在个性化医疗时代实现更好的动态治疗监测。尽管仍存在重大挑战,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临床应用的验证,在影像学实践中将发生巨大变化。
用户1279583
2022/02/28
9710
Radiology:人工智能在神经肿瘤学中的新兴应用
非典型T细胞有哪些且其在肿瘤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Cancer Cell | 评论
图片说明◉ 非典型T细胞在癌症治疗中的独特特征◉ 非典型T细胞及其CAR工程衍生物表现出几个独特的特征,使它们成为癌症治疗的有希望的候选者。◉ 这些细胞充当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桥梁,使它们能够迅速对肿瘤作出反应,同时协调适应性免疫反应。◉ 它们的多功能性在于它们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包括T细胞受体(TCR)和自然杀伤(NK)受体,这使它们能够针对广泛的癌细胞。◉ 此外,非典型T细胞表现出强大的肿瘤浸润能力,能有效地定位到发炎或癌症组织,这通过直接作用于肿瘤微环境(TME)增强了它们的治疗潜力。◉ 它们还通过抑制免疫抑制细胞(如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s)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来调节TME。◉ 重要的是,它们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抵抗力使得异体现货疗法成为可能。◉ 这些细胞可以大量生产,并用于多个患者,而不需要个体化准备。◉ 此外,基因工程允许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AR),增强它们对癌细胞的特异性。◉ 还可以引入细胞因子或免疫调节分子(IMM),以进一步增强它们的抗肿瘤活性。
生信菜鸟团
2025/03/13
880
非典型T细胞有哪些且其在肿瘤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Cancer Cell | 评论
ceRNA研究思路!
ceRNA(竞争性内源RNA)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已知microRNA可以通过结合mRNA导致基因沉默,而ceRNA可以通过竞争性地结合microRNA来调节基因表达。ceRNA(最常见的为lncRNA和circRNA)可以通过应答元件(microRNA response elements, MREs)与microRNA结合从而影响microRNA导致的基因沉默。相较于microRNA调控网络,ceRNA作为一种全新的基因表达调控模式,其更为精细和复杂,涉及更多的RNA分子。
生信交流平台
2020/08/05
1K0
ceRNA研究思路!
单细胞转录组的肿瘤研究3大应用方向等你来攻克
这些年陆陆续续阅读了近百篇该领域的CNS文献,所以我大概总结了单细胞转录组技术肿瘤研究3大应用方向
生信技能树
2019/09/25
2.2K0
单细胞转录组的肿瘤研究3大应用方向等你来攻克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脑机接口在癌症上有什么样的应用前景?
更多 >
领券
💥开发者 MCP广场重磅上线!
精选全网热门MCP server,让你的AI更好用 🚀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