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Cell. Syst. | 几何深度学习融合多实例学习,解读3D图像预测药物效果

Cell. Syst. | 几何深度学习融合多实例学习,解读3D图像预测药物效果

作者头像
DrugAI
发布于 2025-05-02 15:48:11
发布于 2025-05-02 15:48:11
96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DrugAIDrugAI

DRUGAI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伦敦癌症研究所癌症生物学系Chris Bakal教授带领团队发表的一篇论文。这项研究介绍了一个名为MorphoMIL的创新计算方法,它结合了几何深度学习(geometric deep learning)和基于注意力的多实例学习(attention-based multiple-instance learning),用于分析细胞及其细胞核的三维形态特征。研究团队采用3D点云数据作为输入,不仅能在单个细胞层面捕捉形态特征,还能分析整个细胞群体的特征,同时考虑了细胞群体中个体差异(表型异质性)。他们对超过95,000个黑色素瘤细胞进行了实验,这些细胞分别接受了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处理、基因改造,以及影响细胞内部支架结构的处理。该方法不仅能准确预测药物对细胞的影响和细胞状态,还能发现药物带来的细微形态变化,找出与细胞信号活动相关的关键形状特征,并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同一群细胞会表现出不同状态。MorphoMIL不仅表现出色,而且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集,这为未来在药物研发中进行大规模、高效的细胞形态分析开辟了新途径。

细胞的形状是如何形成的?这要从细胞内部成分说起。细胞中的蛋白质、代谢物和脂质不断与周围环境互动,最终决定了细胞的形状。细胞形态的异常往往预示着疾病的发生,因此研究细胞形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的状态。传统研究主要关注细胞的二维形态,使用面积、周长等简单的几何特征来描述细胞。但这种方法存在明显局限:首先,它依赖预设的形状测量标准;其次,真实生物体内的细胞是三维的,仅用二维图像难以完整描述细胞形态。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3D显微技术的发展(如斜面显微镜技术),科学家们终于能够观察到细胞的真实三维结构。然而,如何定量分析这些3D形态数据仍然是一个挑战。为此,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创新的分析框架——MorphoMIL。这个框架采用了点云数据(即在3D空间中分散的点的集合)来表示细胞形状,并结合了几何深度学习和基于注意力的多实例学习技术。MorphoMIL的应用效果令人惊喜:它不仅能够通过细胞的3D形状预测重要的生化活性(如细胞信号通路MEK-ERK的活性),还能通过定量形态特征(quantitative morphological signatures, QMS)预测基因功能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发现表明,几何深度学习不仅能够识别3D细胞形状的特征,当与注意力机制的多实例学习结合时,还能识别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特征表型,预测细胞状态,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这项研究取得了四个重要突破:

  • 几何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在各种实验条件下,准确捕捉细胞的3D形状特征;
  • 通过多实例学习技术分析细胞形态的变化规律,成功预测药物的处理效果;
  • 通过分析MIL的注意力权重,研究人员发现了药物处理会导致细胞产生特定的形态特征;
  • 研究团队开发的3D细胞形状分析模型,成功将细胞的形态特征与其内部的信号传导状态和蛋白质互作联系起来。

一种使用GDL对三维细胞形状进行分析的自动化方法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方法,用于自动分析细胞的3D形态特征。他们首先使用一种特殊的显微镜技术——阶段扫描斜面显微镜(stage-scanning OPM)对实验样本进行观察。如图1A所示,研究人员将超过65,000个WM266-4黑色素瘤细胞培养在模拟人体组织环境的胶原蛋白水凝胶中。这些细胞被特殊处理,能够发出荧光信号来显示细胞膜、细胞核的位置,以及细胞内ERK激酶的活动情况。

图 1

为了研究不同条件下细胞的形态变化,研究人员使用了多种临床相关的药物处理细胞,这些药物可以影响细胞骨架的组织和细胞信号通路。如图1B-E所示,研究团队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流程:首先对细胞和细胞核进行分割(图1B, C),然后将3D图像数据转换为网格结构(图1D),最后生成点云表示(图1E)。

为了准确量化单个细胞的3D形状特征,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智能的计算模型——动态FoldingNet(DFN)。如图1F所示,这个模型通过结合动态图卷积神经网络(DGCNN)技术,能够同时学习细胞的局部特征(如突起等)和整体形态特征。如图1G所示,DFN通过“自编码器”的方式工作:先将输入的点云数据压缩成更简单的特征表示,然后尝试从一个基本形状重建原始点云。这种方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提取出细胞3D形状的关键特征,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细胞3D形态分布反映其所处环境以及受到的干扰

研究人员首先使用UMAP技术(一种数据可视化工具)将复杂的3D细胞形态数据简化成二维图像(图2A)。这个可视化结果显示,细胞形态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细胞的大小(图2B)和形状的规则程度(偏心率)(图2C)。较小且圆形的细胞会聚集在一起(图2D, E),而较大且形状不规则的细胞则会出现在图的其他区域。

图 2

研究还发现,细胞在胶原蛋白基质中的位置会显著影响其形态。如图2F所示,研究人员根据细胞核心距离盖玻片的距离,将细胞分为两类:距离小于7微米的“近端”细胞和距离大于7微米的“远端”细胞。这个发现表明,3D细胞形态能够反映细胞所处的物理环境。更有趣的是,不同药物处理会导致细胞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如图2G-J所示,研究人员比较了对照组(DMSO处理)和不同药物处理组的细胞形态分布。例如,blebbistatin处理的细胞往往会形成更多突起且形状不规则(图2I),而nocodazole处理的细胞则更趋向于圆形且突起较少(图2J)。

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药物处理通常不会让细胞产生全新的形状,而是改变了细胞群体中不同形态的分布比例。这个发现提示我们,在研究药物如何影响细胞形态时,需要同时考虑细胞群体内部的差异和不同细胞群体之间的相似性。这种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3D细胞形状反映干扰程度

研究团队开发的3D细胞形态分析方法究竟准确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们设计了一系列验证实验。首先,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叫做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人工智能算法来识别不同药物处理的细胞。他们采用两个指标来评估模型的表现:平衡准确率(衡量模型正确分类的比例)和AUC值(反映模型区分不同类别的能力)。

图 3

如图3A和3B所示,模型在识别靠近盖玻片的近端细胞时表现最好。特别是对于三种药物处理:破坏微管动态的nocodazole、抑制肌球蛋白-2的blebbistatin,以及抑制ROCK蛋白的H1152,模型表现出极高的识别准确率。图3C全面展示了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分类效果。研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单独使用细胞形状或细胞核形状的特征都能进行预测,但结合两者的信息效果最佳。这说明细胞的整体形态和细胞核的变化都携带着重要的生物学信息。更令人惊讶的是,仅凭细胞的3D形状特征,模型就能以84.9%的高准确率判断出细胞在胶原蛋白基质中的位置(是处于15-60微米还是大于70微米的深度)。这个发现表明,细胞的形态特征与其所处的微环境密切相关,为我们理解细胞如何适应和响应周围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团队首先验证了他们开发的DFN方法的普适性。他们不仅在自己的黑色素瘤细胞数据上进行了测试,还将方法应用到了两个公开数据集:825个3D红细胞图像(图3D)和1,908个3D脑血管图像(图3E)。结果显示,DFN在所有数据集上都优于其他方法,证明了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一个基于注意力的多实例框架

图 4

然而,研究中遇到了一个关键问题:即使是相同的药物处理,不同细胞的形态反应也可能大不相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创新的分析框架——MorphoMIL(图4B)。这个框架就像一个智能的药物侦探,它不仅能观察单个细胞的变化,还能通过分析细胞群体的整体特征来识别药物处理的效果。如图4C-E所示,它能以极高的准确率(最高达99.3%)识别不同的药物处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如blebbistatin(抑制非肌肉肌球蛋白-2)和H1152(抑制ROCK),MorphoMIL也能准确区分(准确率76.2%)。这说明细胞的3D形态变化能够反映出药物作用的细微差异。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分析细胞和细胞核的形态特征能获得最佳的识别效果(图4F)。这就像观察犯罪现场时,需要同时考虑多个线索才能得出最准确的结论。

MorphoMIL可推广到其他细胞类型和成像方式

图 5

为了验证MorphoMIL方法的通用性,研究团队选择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测试对象——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这种细胞具有特殊的分化潜能,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和疾病建模研究。如图5所示,研究人员分析了五种不同药物(blebbistatin、brefeldin、paclitaxel、rapamycin和staurosporine)处理的hiPSC细胞(图5A-E)。他们首先使用CellPose技术对3D图像中的单个细胞进行分割(图5F),然后创建网格模型(图5G)并提取点云数据(图5H)。有趣的是,即使是在完全不同的细胞类型上,MorphoMIL仍然展现出优异的分类性能(图5I和5J)。

图 6

MorphoMIL的一个独特优势是它能够“解释”自己的决策过程。通过分析模型赋予每个细胞的“注意力权重”(类似于模型对不同细胞特征的关注程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规律。如图6A所示,不同药物处理导致的典型细胞形态在UMAP图上呈现出独特的分布模式。进一步分析高注意力细胞(即模型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细胞)的特征(图6B)揭示了不同药物的独特“形态签名”:

  • nocodazole处理的细胞呈现明显的圆形特征,球形度达到0.71(远高于平均值0.63);
  • blebbistatin和H1152处理的细胞则表现出扁平(扩展度分别为0.93和0.91)和不规则(偏心率分别为0.97和0.94)的特征。

研究团队也探讨了高注意力细胞与信号活性的关系。如图6D-G所示,研究人员使用ERK-KTR报告基因来测量MEK活性:当ERK活跃时,荧光信号在细胞质中增强;当ERK被抑制时,荧光信号在细胞核中增强。ERK比率(细胞核与核周区域的ERK强度比)越高表示ERK活性越低。研究发现,binimetinib分类器的注意力得分与ERK比率呈现显著相关,这一相关性明显高于其他药物和对照组(0.14和0.24)。这表明仅基于3D细胞和细胞核形状的模型能够学习到MEK抑制和活性的特征形态。

随后,研究团队使用MorphoMIL分析了167个基因(包括RhoGEFs、RhoGAPs和Rho家族GTPases)敲低后的细胞形态变化。如图7所示,他们为每个基因构建了8维特征向量(MIL-QMS),并将其分为8个簇(图7B)。研究发现MorphoMIL的预测分数与激酶活性相关:binimetinib分类器的得分与pERK水平呈显著相关。此外,通过分析RHOA-ROCK-NM2通路中的基因,研究团队发现3D细胞形态可以预测蛋白质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

结论

本文介绍并验证了两种新颖的流程:DFN(特征提取)和MorphoMIL(包含分类功能)。这些流程旨在利用3D细胞形态来确定潜在的细胞状态,模拟受治疗干扰的细胞群体的异质性,并提高可解释性。这项工作强调了结合GDL(图深度学习)和MIL(多实例学习)进行3D形态分析的潜力,以推动高通量药物发现工作,并为探索基于形状的细胞状态预测开辟了新途径。作者的所有算法都打包为开源Python包,以便更广泛的研究社区使用。

作者已经证明,先进的3D成像技术结合深度学习和多实例学习的模型是一种强大的方法,可以建立对遗传或化学扰动效应的机制性洞察。作者的方法快速、成本效益高且可扩展,使其成为同时查询多个信号通路活动的高效工具。因此,这种方法在小分子药物、生物制剂以及小干扰RNA(siRNA)/CRISPR文库的大规模筛选中具有相当大的潜力。此外,3D形状分析的应用在临床样本的诊断评估中显示出巨大的前景。

编译|于洲

审稿|王梓旭

参考资料

De Vries M, Dent L G, Curry N, et al. Geometric deep learning and multiple-instance learning for 3D cell-shape profiling[J]. Cell Systems, 2025, 16(3).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5-0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DrugAI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ISS空间转录组的细胞分割算法汇总(stardist、cellpose、QuPath、SCS)
StarDist 是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开源库,专注于识别和定位图像中的星形细胞或其他具有类似特征的结构。
追风少年i
2024/06/05
1.9K0
ISS空间转录组的细胞分割算法汇总(stardist、cellpose、QuPath、SCS)
npj Digit. Med. | 基于绑定位点接触图的双模态神经网络助力药物靶点亲和力预测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北京大学化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陈语谦团队发表在数字医学领域顶级期刊npj Digital Medicine(IF=12.4,中科院一区Top)的论文,研究生何昊淮为第一作者。研究人员在药物靶点亲和力预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双模态图神经网络模型DMFF-DTA,能够利用绑定位点接触图,准确预测药物与靶点蛋白之间的结合亲和力,这一成果有望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DrugAI
2025/02/18
2390
npj Digit. Med. | 基于绑定位点接触图的双模态神经网络助力药物靶点亲和力预测
Nature | 深度学习解锁细胞显微图像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Michael Eisenstein的一篇报道。深度学习正推动算法的发展,使其能够理解来自各种显微镜技术的图像。
DrugAI
2023/12/12
5240
Nature | 深度学习解锁细胞显微图像
Nat. Commun. | regX揭示多层次基因调控网络,助力疾病机制研究与药物开发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清华大学张学工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发表的一篇论文。细胞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从单个基因的调控到多个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多个层面。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将分子变化与细胞特征联系起来,但这些模型在设计上缺乏对调控机制的考虑,难以解释细胞状态转换等关键生命活动背后的调控机制。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名为regX(Regulatory Network)的深度神经网络。这个模型的特点是同时考虑了基因层面的调控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能够找出推动细胞状态改变的关键调控因子,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解释。研究人员将regX应用于2型糖尿病和毛囊发育的单细胞多组学数据分析中。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识别出影响细胞状态变化的关键转录因子和重要的DNA调控区域。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的一些调控因子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同时也为已有药物的新用途开发和致病基因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鉴定提供了线索。这项研究展示了如何通过设计可解释的神经网络模型,来更好地理解和揭示生物系统的运作机制。
DrugAI
2025/04/18
2550
Nat. Commun. | regX揭示多层次基因调控网络,助力疾病机制研究与药物开发
学界 | 谷歌《Cell》论文:光学显微镜+深度学习=荧光显微镜
谷歌在透射光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这两种显微镜技术上获得灵感,在《Cell》上发表了利用深度学习来对显微镜细胞图像进行分色荧光标记的论文。 AI 科技评论按:在生物和医学领域,研究员们常运用显微镜来观察肉眼无法获得的细胞细节信息。虽然运用透射光显微镜(对生物样本单侧照射生成像),观察起来相对简单且活体培养样本具有良好耐受性,但是其生成的图像难以正确评估。荧光显微技术中会用荧光分子染色需要观察的目标(比如细胞核),这种做法能简化分析过程,但其仍需要复杂的样品制备。随着包括图像质量自动评估算法和协助病理医师诊断癌组
AI科技评论
2018/04/18
2.1K0
学界 | 谷歌《Cell》论文:光学显微镜+深度学习=荧光显微镜
从手工作业到工业革命!Nature文章:生物图像分析被深度学习彻底改变的五个领域
一立方毫米,听起来不大,也就是一粒芝麻的大小,但在人类的大脑中,这点儿空间却能够容纳由1.34亿个突触相连接的大约5万条神经线(neural wires)。
新智元
2023/01/06
4310
从手工作业到工业革命!Nature文章:生物图像分析被深度学习彻底改变的五个领域
到底什么是几何深度学习?Twitter 首席科学家Bronstein深度解读
前不久,帝国理工学院教授、Twitter 首席科学家 Michael Bronstein 发表了一篇长达160页的论文,试图从对称性和不变性的视角从几何上统一CNNs、GNNs、LSTMs、Transformers等典型架构,构建深度学习的“爱尔兰根纲领”。
AI科技评论
2021/07/03
1.3K0
到底什么是几何深度学习?Twitter 首席科学家Bronstein深度解读
Nat. Med. | AI赋能药物研发:从靶标发现到临床试验的全流程革新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温州医科大学眼健康与疾病高等研究院院长张康教授联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杨胜勇教授团队联合发表的一篇论文。药物开发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传统上主要依靠研发人员的经验和不断试错来完成。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兴的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的出现,这一领域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将AI技术引入药物开发流程后,已经显著提升了整个过程的效率和成功率。本文将全面介绍AI在整个药物研发过程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包括疾病靶点的识别、新药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以及药物上市后的安全监测等环节。同时,作者也会分析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未来AI辅助药物开发指明重要的研究方向。
DrugAI
2025/02/27
3890
Nat. Med. | AI赋能药物研发:从靶标发现到临床试验的全流程革新
Brief Bioinform | 最新深度学习癌症药敏预测算法评测
今天介绍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所李虹团队在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该文对深度学习药敏预测算法进行了综合评测。文章系统地评估了深度学习方法在预测癌细胞系和患者药物反应方面的性能,为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和数据特点选择恰当的预测模型提供指导,同时为构建新的计算模型指引方向。
DrugAI
2023/02/17
7490
Brief Bioinform | 最新深度学习癌症药敏预测算法评测
马丽佳团队开发亚细胞分辨率RNA结构动态检测新工具助力RNA结构动力学研究 | Cell Press对话科学家
2025年6月25日,西湖大学马丽佳团队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期刊Cell Reports Methods发表了题为“TAS-seq enables subcellular single-stranded adenosine profiling by signal peptide-assisted adenosine deamination”的研究。该研究创新性地开发了TAS-seq技术,利用信号肽引导RNA脱氨酶在特定亚细胞组分表达,标记不同亚细胞组分中RNA单链区中的腺苷。从而实现了在多种亚细胞组分中对RNA二级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的系统性检测,并在单细胞水平揭示了胞浆RNA结构的异质性。TAS-seq为深入理解RNA结构动力学及其在基因调控中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工具和丰富的数据支持。 论文简介
DrugAI
2025/07/04
900
马丽佳团队开发亚细胞分辨率RNA结构动态检测新工具助力RNA结构动力学研究 | Cell Press对话科学家
【技术】谷歌利用深度学习结合荧光标记,准确预估显微图像
AiTechYun 编辑:chux 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显微技术为研究人员提供人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胞和分子的细节。透射光显微镜能够将生物样本照亮的同时进行成像,技术相对简单,且耐受度高,然而缺点是产生
AiTechYun
2018/04/17
9910
【技术】谷歌利用深度学习结合荧光标记,准确预估显微图像
前沿 | Nature:用机器学习预测干细胞外观
选自Nature 作者:Amy Maxmen 机器之心编译 参与:黄小天、吴攀、微胖 源自皮肤的人类干细胞的 3D 图,其中蓝色表示 DNA、紫色表示细胞膜、黄色表示其它结构。来源:艾伦细胞科学研究所
机器之心
2018/05/07
9390
前沿 | Nature:用机器学习预测干细胞外观
Ebiomedicine | 通过稀疏可解释网络发现药物作用机制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Angel Rubio团队的一篇论文。尽管深度神经网络(DDNs)在预测癌症药物疗效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其决策过程缺乏可解释性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先前的研究提出模仿基因本体结构,以便解释网络中的每个神经元。然而,这些先前的方法需要大量的GPU资源,并且阻碍了其向全基因组模型的扩展。作者开发了SparseGO,这是一种稀疏且可解释的神经网络,用于预测癌症细胞系中的药物反应及其作用机制(MoA)。为了确保模型的泛化性,作者在多个数据集上对其进行了训练,并使用三种交叉验证方案评估其性能。该模型的高效性使其能够使用基因表达数据。此外,SparseGO结合了可解释人工智能(XAI)技术DeepLIFT和支持向量机,以计算方式发现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其他方法相比,SparseGO的稀疏实现显著减少了GPU内存使用量和训练速度,使其能够处理基因表达数据而不是突变数据。使用基因表达数据的SparseGO提高了准确性,并使其可以用于药物重新定位。此外,基因表达数据可以使用265种药物进行训练来预测其作用机制。
DrugAI
2024/06/18
2510
Ebiomedicine | 通过稀疏可解释网络发现药物作用机制
Nat. Biotechnol. | CombPlex:突破极限的蛋白质成像新技术,用3个通道同时观察22种蛋白质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以色列Weizmann科学研究所的Leeat Keren团队发表的一篇论文。要想深入了解人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需要在不破坏细胞空间排列的情况下,精确测量每个细胞中多种蛋白质的含量。传统的成像技术需要为每种蛋白质都设置独立的观测通道,这种方法效率低下,难以大规模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名为“组合多重染色技术”(CombPlex)的创新方法。这项技术通过巧妙的组合设计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大幅提升单次观测中能够检测的蛋白质数量。具体来说,它允许每种蛋白质在多个通道中同时显影,而每个通道又可以包含多种蛋白质的叠加信号。随后,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这些复杂的叠加信号可以被精确地还原出每种蛋白质的独立图像。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将22种蛋白质的信号压缩到仅需5个观测通道,并能准确还原每种蛋白质的分布情况。研究团队在荧光显微镜和基于质量检测的成像系统中都验证了这一技术的可行性,并成功将其应用于多种组织和癌症样本的研究。最重要的是,这项技术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现有的成像系统,大大提升了蛋白质检测的效率。
DrugAI
2025/04/28
1080
Nat. Biotechnol. | CombPlex:突破极限的蛋白质成像新技术,用3个通道同时观察22种蛋白质
谷歌开发出的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可用于预测DNA链等亚细胞结构的变化 | 技术
该算法通过研究细胞的变化来进一步研究相关疾病的变化,获得了多项人类尚未发现的研究成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但从去年开始,谷歌的研究团队就利用机器学习将眼睛转化为检查人体健康的“窗口”,他们通过算法分析人体的高精度3D视网膜照片发现,图像里面包含的信息可以用来判断出一个人的血压、年龄和吸烟状况。 近日,研究团队又获得了新的进展,利用算法分析其亚细胞结构(如线粒体、染色体、DNA链等)的变化后,发现了通过分析“眼睛”,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患心脏病的风险。 不同于以往,这里的研究成果不断,背后的首要功臣是谷歌
镁客网
2018/05/29
7820
Nature | 干细胞图片数据库共享,深度学习预测细胞外观
大数据文摘作品,转载要求见文末 原作者 | Amy Maxmen 编译 | 姜范波,Aileen “ 导语: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也没有两个细胞是相同的。Allen细胞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用6000多幅干细胞的荧光照片,展示了在细胞这样的小小空间里,如何别有洞天。 ” 据Nature最新报道,艾伦细胞科学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Cell Science)今天发布的网站Allen Cell Explore,包含数千个干细胞的三维立体图像,不止是发现每个细胞的独特外观,通过深
大数据文摘
2018/05/22
1.5K0
Trends in Cell Biology | 细胞动力学研究中的机遇与挑战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Viji M. Draviam团队的一篇论文。人工智能(AI)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DL)技术在显微镜图像和影片评估中的应用增加。这种应用不仅解决了动态细胞生物过程的定量分析难题,还开始支持药物开发、精准医疗和基因组-表型组映射方面的进展。作者调查了现有的基于AI的技术和工具,以及开源数据集,特别关注于细胞和亚细胞结构及动态的分割、分类和跟踪的计算任务。作者从计算视角总结了显微镜视频分析中长期存在的挑战,并回顾了深度学习引导自动化在细胞动态研究中的新兴研究前沿和创新应用。
DrugAI
2024/05/22
2120
Trends in Cell Biology | 细胞动力学研究中的机遇与挑战
Cell Systems | 深度学习开启蛋白质设计新时代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Bruno Correia团队的一篇综述。深度学习领域的迅速进步对蛋白质设计产生了显著影响。最近,深度学习方法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我们能够得到数百万种蛋白质的高质量模型。结合用于生成建模和序列分析的新型架构,这些方法在过去几年里显著地革新了蛋白质设计领域,提高了识别新蛋白质序列和结构的准确性和能力。深度神经网络现在能够学习和提取蛋白质结构的基本特征,预测它们与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并且有潜力创造用于治疗疾病的新有效药物。
DrugAI
2023/12/19
5530
Cell Systems | 深度学习开启蛋白质设计新时代
Nat. Biotechnol. | 基于大规模数据标注和深度学习对组织图像进行具有人类水平性能的全细胞分割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与生物工程系的David Van Valen、斯坦福大学病理学系的Michael Angelo等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的研究成果。组织成像数据的分析中一个主要挑战是细胞分割,即识别图像中每个细胞的精确边界的任务。在这篇文章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首先构建了一个用于训练分割模型的数据集TissueNet,这其中包括了一百多万个手动标记的细胞。然后作者用TisseNet训练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割算法Mesmer。通过实验表明,Mesmer比以往的方法更加准确,它能够概括TissueNet中组织类型和成像平台的全部多样性,并且达到了人类水平的表现。Mesmer还能够自动提取关键的细胞特征,如蛋白质信号的亚细胞定位。作者之后对Mesmer进行调整从而使其能够在高度复用的数据集中利用细胞谱系信息,并且还利用这个增强的版本量化了人类妊娠期间细胞形态的变化。
DrugAI
2021/12/22
9320
Nat. Biotechnol. | 基于大规模数据标注和深度学习对组织图像进行具有人类水平性能的全细胞分割
Nat Biotech|北京大学谢正伟:利用深度学习从转录谱中预测药效
2021年6月17日,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谢正伟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 (IF=36.6)在线发表论文“Prediction of drug efficacy from transcriptional profiles with deep learning”,展示了一种基于基因指纹和深度学习的药效预测系统(DLEPS,中文名灵素系统)。这是首个被报道用神经网络连接化合物结构和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智药邦
2021/07/14
1.4K0
Nat Biotech|北京大学谢正伟:利用深度学习从转录谱中预测药效
推荐阅读
ISS空间转录组的细胞分割算法汇总(stardist、cellpose、QuPath、SCS)
1.9K0
npj Digit. Med. | 基于绑定位点接触图的双模态神经网络助力药物靶点亲和力预测
2390
Nature | 深度学习解锁细胞显微图像
5240
Nat. Commun. | regX揭示多层次基因调控网络,助力疾病机制研究与药物开发
2550
学界 | 谷歌《Cell》论文:光学显微镜+深度学习=荧光显微镜
2.1K0
从手工作业到工业革命!Nature文章:生物图像分析被深度学习彻底改变的五个领域
4310
到底什么是几何深度学习?Twitter 首席科学家Bronstein深度解读
1.3K0
Nat. Med. | AI赋能药物研发:从靶标发现到临床试验的全流程革新
3890
Brief Bioinform | 最新深度学习癌症药敏预测算法评测
7490
马丽佳团队开发亚细胞分辨率RNA结构动态检测新工具助力RNA结构动力学研究 | Cell Press对话科学家
900
【技术】谷歌利用深度学习结合荧光标记,准确预估显微图像
9910
前沿 | Nature:用机器学习预测干细胞外观
9390
Ebiomedicine | 通过稀疏可解释网络发现药物作用机制
2510
Nat. Biotechnol. | CombPlex:突破极限的蛋白质成像新技术,用3个通道同时观察22种蛋白质
1080
谷歌开发出的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可用于预测DNA链等亚细胞结构的变化 | 技术
7820
Nature | 干细胞图片数据库共享,深度学习预测细胞外观
1.5K0
Trends in Cell Biology | 细胞动力学研究中的机遇与挑战
2120
Cell Systems | 深度学习开启蛋白质设计新时代
5530
Nat. Biotechnol. | 基于大规模数据标注和深度学习对组织图像进行具有人类水平性能的全细胞分割
9320
Nat Biotech|北京大学谢正伟:利用深度学习从转录谱中预测药效
1.4K0
相关推荐
ISS空间转录组的细胞分割算法汇总(stardist、cellpose、QuPath、SCS)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