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室速风险预测准确率达 96%!国内虚拟心脏仿真领军人夏灵:个体化心脏建模仿真技术能够准确定位心律失常消融靶点

室速风险预测准确率达 96%!国内虚拟心脏仿真领军人夏灵:个体化心脏建模仿真技术能够准确定位心律失常消融靶点

作者头像
HyperAI超神经
发布于 2024-07-15 05:46:36
发布于 2024-07-15 05:46:36
269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HyperAI超神经HyperAI超神经
作者:夏灵

编辑:田小幺

近日,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原所长、国内虚拟心脏仿真领军人夏灵教授以「个体化心脏建模仿真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前景」为题,分享了个体化心脏建模仿真技术在室速消融、房颤消融、预测心律失常猝死风险等方面的优秀表现。

在第六届北京智源大会的「智慧医疗和生物系统:影像、功能与仿真」论坛上,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原所长、国内虚拟心脏仿真领军人夏灵教授,以「个体化心脏建模仿真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前景」为题,分享了个体化心脏建模仿真技术在室速消融、房颤消融、预测心律失常猝死风险等方面的优秀表现。

如夏灵教授所言,「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诊治的难点,消融靶点定位是关键,个体化心脏建模仿真技术能够实现对心律失常精确彻底消融,降低复发率。」目前,夏灵教授团队已经基于个体化心脏建模仿真技术,利用 AI 在指导室速消融、房颤消融、预测心律失常猝死风险等方面,形成了可供借鉴的方法论,并且在美国的临床手术中进行了成功实践。

HyperAI超神经在不违原意的前提下,对夏灵教授的深度分享进行了整理汇总。

消融靶点定位是心律失常诊治的关键

我一辈子从事心脏建模仿真技术的研究,近几年重点跟随欧美的步伐,特别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个体化心脏建模仿真技术,主要针对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众所周知,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诊治的难点,其他结构性心脏疾病或多或少能够通过影像检查来了解病症,但心律失常是和电相关,影像方面基本都看不到。

上图左边的是正常心脏,跳动得非常有规律。但右边的就很不规律,心尖只要有一个刺激就会发生紊乱,心脏跳动的速度也非常快,一旦出现心室颤动就需要立马除颤,不然就会有生命危险。除颤就是采用强电流刺激,让所有的细胞恢复到不应期,然后心脏恢复有规律的跳动。如果手术方法对室速进行治疗的话,关键则是要找到消融靶点。

临床应用中,心律失常消融手术前需要对靶点进行标测,最常用的是 Carto 系统以及 Ensite 系统。

但是,我认为现在的心内标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诱发-标测-诱发-标测」需要经历多次循环,一般会消耗高达几个小时;另一方面,心脏是立体结构,但标测技术却只能标测心内膜,不能标测心外膜和中间心肌层,而心内膜和心外膜的靶点消融能量是不一样的,心外膜需要穿刺才能消融靶点,有时候就会导致消融手术失败。

同时,医生在诱发心律失常时可能只选择部分点位,容易遗漏需要消融的潜在靶点,从而增加复发率。

个体化心脏建模仿真一次性标测所有潜在靶点

近期,欧洲、特别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已经通过对患者进行延迟强化磁共振扫描,利用个体化心脏建模仿真技术,实现了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定位。

一般而言,复杂心律失常的起因是心脏基质发生变化(例如心肌瘢痕、纤维化等),诱发因素是早搏,在个体化心脏模型中,只要给予适当的电刺激(模拟早搏),就可以诱发出心律失常或诱发不出心律失常。在这种情况下,个性化建模仿真能够一次性标测出所有的潜在靶点,相比常规标测技术有更高的成功率及更少的复发率,对正常心肌细胞的损伤降到了最低。

过去,为患者构建模型的过程耗时很长,但如今,全自动 AI 技术大大加快了三维心脏模型构建的时间,甚至连规律性心肌纤维方向等生理参数都能够直接复制到模型中,医生可以直接在不同点位施加虚拟刺激。

心脏建模仿真预测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

最近这些年,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案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化。中国每年约有 54 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但幸存者小于 1%,这背后的罪魁祸首主要是心梗患者、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

* 论文标题:Utilization of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emerging countries: Improve SCA clinical trial * 论文链接:10.1016/j.hrthm.2019.09.023

然而,目前临床上对于心源性猝死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仅仅是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在 35% 以下时,建议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但是,仅参考左心室射血分数值的预测结果并不准确,进而导致很多患者在临床实践中,出现了应植入而未植入、或植入后无获益甚至有害的尴尬局面。

* 论文题目:计算机心脏建模仿真技术预测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风险一例 * 论文链接:10.3760/cma.j.cn112148-20201115-00911

举例而言,一位 51 岁的高风险男性患者,在房颤治疗后,心室风险依然很大,临床建议植入 ICD,但后续治疗并没有植入,导致患者仅仅过了几个月就发生了猝死,呼叫 120 也没来得及救治。

我们利用心脏建模仿真技术预测了 100 余例患者室速风险,预测准确率 96%。目前在北京安贞医院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浙江省领雁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继续开展研究。

另外,现阶段房颤的病人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约有 2 千万名患者,但每年的手术量却只有 20 万台,这就意味着有 99% 的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而目前开展电生理手术的医院并不多,很多患者发病后也来不及做手术。

对此,我们团队的学生在美国对一位多次复发的患者,基于建模仿真指导进行了房颤消融,通过对解剖结构建模,模型预测的转子状态及位置中有 3 个在左心房,1 个在右心耳,医生据此完成了手术后,术后两年内患者都没有复发。

综合来看,个体化心脏建模仿真技术未来在临床应用上有三大重点方向,首先是指导室速消融,通过仿真出所有靶点(内膜、中层、外膜),实现精准、彻底消融。其次是预测心律失常猝死,通过预测仿真是否会发生室速或室颤,为患者是否需要植入 ICD 预防提供依据。最后是指导房颤消融,通过仿真最佳消融术式,消融所有靶点,减少复发率。

关于夏灵教授

夏灵教授

夏灵教授于 1987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获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前任所长,原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医学图像信息与控制分会主任委员、《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委等学术职务。

夏灵教授长期从事虚拟心脏建模仿真、磁共振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主持承担了7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 项 973 计划项目子课题、1 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和 1 项 863 计划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0多项。1999 年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4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7 年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值得注意的是,夏灵教授实验室(生物医学建模与仿真实验室)于 2006 年挂牌,率先在国内开展虚拟心脏建模仿真研究工作,是目前国际上计算心脏领域最活跃的研究组之一。团队累计发表论文 150 余篇,其中 SCI、EI 收录 120 多篇,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 等杂志发表过多篇文章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4-07-0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HyperAI超神经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世界首次!智源研究院实现数字孪生心脏电功能超实时仿真
心脏,作为重要器官之一,其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延续。电生理特性反映了心脏的健康和疾病状态。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异常,往往会导致心律失常,从而引至心脏泵血功能衰竭等严重健康问题。因此,深入理解和研究心脏的电生理过程,对于提高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至关重要。
机器之心
2025/02/14
1250
世界首次!智源研究院实现数字孪生心脏电功能超实时仿真
ASOCA2020——CTA全心脏结构分割
今天将分享CTA全心脏结构分割完整实现版本,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理解整个流程,将整个流程步骤进行了整理,并给出详细的步骤结果。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动手试一试吧。
医学处理分析专家
2022/12/19
2.8K1
ASOCA2020——CTA全心脏结构分割
为什么成年人的心脏不能再生?科学家:主动拒绝
大数据文摘授权转载自学术头条 在人体器官中,肝脏具有最大的再生能力——即使切除 70% 后仍能再生,这使得活体移植成为可能。 然而,作为人体的动力泵,心脏在成年期后却无法再生,这是为什么呢? 近日,来自匹兹堡大学和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给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为了自保,主动拒绝再生。 他们发现,随着小鼠心脏细胞的成熟,一种被称为核孔(nuclear pores)的交流通道的数量急剧减少,虽然这可能会保护器官免受与压力相关(比如高血压)的有害信号的伤害,但代价是阻止心脏细胞接收促进再生的信号,即阻止
大数据文摘
2023/04/10
2340
为什么成年人的心脏不能再生?科学家:主动拒绝
ImageCHD2021——先天性心脏病全心脏分割
今天将分享先天性心脏病全心脏结构分割完整实现版本,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理解整个流程,将整个流程步骤进行了整理,并给出详细的步骤结果。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动手试一试吧。
医学处理分析专家
2022/12/19
1.4K0
ImageCHD2021——先天性心脏病全心脏分割
建模仿真和数字孪生的关系
近年来,数字孪生(DigitalTwin,DT)成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yansunxer
2022/04/07
1.2K0
建模仿真和数字孪生的关系
利用GPU模拟心脏研究
心脏疾病位于全球死亡之首。心脏节律紊乱或者心律失常,是值得认真关注的问题。 为了能阻止这种疾病的破坏性,位于澳大利亚达令赫斯特的Victor Chang 心脏研究中心(VCCRI)的研究人员正在使用超级计算机,以更好地了解、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VCCRI的计算心脏病专家Adam Hill博士,正带领一个小组,使用CSIRO的布拉格超级计算机,调查异常心律产生的原因,以及遗传基础。 在理想情况下,人们的心脏就像一个节拍器 - 在一个规则的冲程里输送血液,就像一系列的电流脉冲。但是,当电导体未能完成其工
GPUS Lady
2018/03/30
6870
一颗3D打印心脏已救活一名婴儿
我们已经看到过不少3D打印技术改变人们生活的故事,而今天要讲的这件事可能是当中最让人惊叹的了。纽约长老会医院的Emile·Bacha医生日前就登上了CNBC电视台,来讲述他最近使用3D打印的心脏救活一
机器人网
2018/04/13
5550
一颗3D打印心脏已救活一名婴儿
3D打印人工心脏,跟真的一样管用
目前用于泵送血液的人工心脏泵等装置仍存在缺点,这些装置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考虑到这一点,科学家们现在开发出一种柔性硅胶人工心脏,它像真正的心脏一样,可以通过更安全、更舒适的方式来保持血液泵送。设计用于
机器人网
2018/05/04
6900
3D打印人工心脏,跟真的一样管用
MM-WHS2017——多模态全心脏分割挑战赛
整个心脏亚结构的准确计算、建模和分析对于临床应用的开发非常重要。然而,整个心脏图像的分割和配准具有挑战性,目前仍然严重依赖手动操作,这既费时又容易出错。挑战赛提供了 120 例在真实临床环境中采集的多模态心脏图像。它旨在为各种研究小组创建一个公开和公平的竞争,以测试和验证他们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多模态全心分割。
医学处理分析专家
2022/12/19
3.2K9
MM-WHS2017——多模态全心脏分割挑战赛
OpenSSL心脏出血漏洞全回顾
近日网络安全界谈论的影响安全最大的问题就是Heartbleed漏洞,该漏洞是4月7号国外黑客曝光的。据Vox网站介绍,来自Codenomicon和谷歌安全部门的研究人员,发现OpenSSL的源代码中存在一个漏洞,可以让攻击者获得服务器上64K内存中的数据内容。该漏洞在国内被译为” OpenSSL心脏出血漏洞”,因其破坏性之大和影响的范围之广,堪称网络安全里程碑事件。 OpenSSL心脏出血漏洞的大概原理是OpenSSL在2年前引入了心跳(heartbeat)机制来维持TLS链接的长期存在,心跳机制是作为TL
FB客服
2018/02/02
2.4K0
每次放一个细胞,打印心脏或上千年,斯坦福大学如何加快3D打印心脏?
选自stanford.edu 作者:David Levin 机器之心编译 机器之心编辑部 使用先进的 3D 打印技术,斯坦福大学研究者将由活细胞制成的糊状物转化为心脏和其他器官。 心脏是人体最神奇的器官,它的腔室能长期均匀地泵动,材料柔韧,可按需收缩。这是一个结构奇迹 —— 然而,当心脏出现问题时,其固有的复杂性使其成为修复的真正挑战。因此,成千上万的先天性心脏病年轻患者必须终生应对这种疾病。 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助理教授 Mark Skylar-Scott 表示「小儿心脏病是美国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这
机器之心
2022/03/28
3130
【安全】“心脏出血”漏洞一周年全球普查
摘自:知道创宇 微信:knownsec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各国现存肉鸡! 概述 2014 年 4 月 7 日,开源安全组件 OpenSSL 爆出重大漏洞(CVE-2014-0160),可造成敏感信息泄露。该漏洞是由 Codenomicon 和谷歌安全工程师独立发现并提交,最终由程序员 Sean Cassidy 将详细利用机制发布出来的。其成因是 OpenSSL Heartbleed 模块存在一个 Bug,攻击者可以构造一个特殊的数据包获得存在该漏洞的服务器长达 64KB 的内存
大数据文摘
2018/05/23
7550
关于唐医生的一切:真实的中国人工心脏是什么样?
最近《关于唐医生的一切》正在热播,由秦岚主演的女外科医生唐佳瑜,空降北京安和济生医院成立心脏中心,与医务处长欧阳真予不打不相识,和魏大勋主演的麻醉医生叶奕
火星情报局
2022/07/12
4640
关于唐医生的一切:真实的中国人工心脏是什么样?
心脏解剖“黑科技”:用 QuPath + Cellpose 数出心里的“脂肪与纤维”
突然心脏骤停,可能是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心脏病发作。很多结构性心肌病(如 ACM,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在尸检时肉眼和显微镜下都没啥太明显特征——怎么诊断?
生信菜鸟团
2025/05/08
1740
心脏解剖“黑科技”:用 QuPath + Cellpose 数出心里的“脂肪与纤维”
MIT:助力器官移植,新技术让死亡心脏重新“复活”
摘自:生物探索 网站:http://www.biodiscover.com/ 导读:据MIT Technology Review网站报道,移植外科医生开始使用一种能够使心脏“复活”的设备;这种设备能够
大数据文摘
2018/05/22
6300
比芝麻还小的心脏每分钟跳动60到100次!《细胞》重磅:「mini 心脏」培育成功
---- 新智元报道   来源:Cell 编辑:小匀 【新智元导读】在近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培育出「迷你」心脏类器官,它们可自主跳动。这一研究有望改变对心脏病等研究的现状。 它们不比芝麻大,并且有节奏地搏动着。 他们不是什么微生物,也不是什么电动玩具。 这些是人类的「迷你心脏」,而且是第一个在实验室中创建的,带有跳动腔室的「心脏」。 这些小东西有什么用呢? 用研究人员的话说,这些微型器官(或称类器官),模拟了25天大的人类胚
新智元
2023/05/22
2720
比芝麻还小的心脏每分钟跳动60到100次!《细胞》重磅:「mini 心脏」培育成功
【图像分割应用】医学图像分割(二)——心脏分割
这是专栏《图像分割应用》的第2篇文章,本专栏主要介绍图像分割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难点、技术要求等常见问题。
用户1508658
2019/07/23
3.8K0
这款“环抱”心脏的软体机器人,可让坏死的心脏重新跳动 | 黑科技
它不仅打破了现有心脏治疗的技术瓶颈,亦解决了心脏供体不足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心脏病已经日益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而对于末期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传统的心脏移植手术治疗手段由于心脏供体的极度缺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背景 | 技术发展现状 对于很多心脏功能衰竭的患者,在心脏移植前后,医生常用心室辅助装置来帮助他们渡过这一艰难期,甚至将其作为永久性治疗的一种治疗办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心脏”,即用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脏的泵血机能,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 按功能划分,“人工心脏”包括心室辅助
镁客网
2018/05/30
7690
国产“火箭心”人工心脏上市,不同人工心脏有什么区别?
据记者消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7月13日批准了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创新产品注册申请。这颗纯国产“人工心脏”的上市体现了目前心衰器械赛道的火热,资本在不断涌入,不断推动新产品的研发。
火星情报局
2022/07/22
4000
这条哈佛用心脏细胞做出的“人造鱼”,游了108天,登上Science
大数据文摘出品 这是一条用人类心脏细胞做的“人造鱼”。 鱼尾的左右摆动,靠的就是人类干细胞培育的肌肉。 这条鱼在实验室中“存活”了108天。 心脏细胞?人造肌肉?一条鱼? 这个世界已经发展到我看不懂的地步了? 这可不是什么不正经的歪门邪道研究,而是哈佛大学约翰·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Harvard John A. Pauls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的一项最新成果,据称,这一突破为心脏疾病研究提供了线索,并可能最终为移植人工心脏的开发
大数据文摘
2022/03/04
2450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世界首次!智源研究院实现数字孪生心脏电功能超实时仿真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