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做了一些ToB业务,有人工智能方面的,也有纯软件方向的,有不少感触,在这里分享一下。
ToB业务一般指企业业务,客户是一个个企业,费用直接来自于各个企业,通过提供设备或者服务来赚钱。ToC业务面向Customer消费者,通过消费者付费或者广告等方式获利。两种方式有各自的特点,往往一个公司会选定某一个方向来做,想要同时做好两个方面很难。
先说说ToC业务
相对ToB业务而言,ToC业务的投入大。ToC业务往往是需要一定用户量才能开始盈利,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 ToC业务很多通过广告赚钱,要想广告收入高,必然需要庞大的用户群体,会导致变现慢甚至变现困难
- 要想做一个不错的ToC产品,前期需要的研发投入大,例如做APP需要产品设计、前后端开发,服务器费用等等,而且产品需要不断打磨,在产生营收之前就需要较大投入
- 获客成本高,一般需要做广告或者活动吸引用户注册使用,培养用户习惯和粘性,否则用户量不够很难盈利,比较典型的例子像滴滴当时打车各种补贴,共享单车刚开始一分钱的月卡基本免费送等等
ToC业务投入这么大,换来的优势就是想象空间大。一旦用户量起来,成本会被迅速摊薄,用户量越大利润率就越高,就像手机,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就是那么多,前面的出货量把成本摊掉之后,后面卖的基本全是利润。但是难度之大、风险之大也是让大部分人望而生畏,炮灰是一个接着一个。
ToB业务好做吗
上面说了ToC业务那么难,可能会让人自然产生ToB业务好做的感觉,毕竟靠项目养活,收入稳定,至少温饱不愁,不容易赔本。不过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相对于ToC面向用户,ToB面向的大多是面向公司的需求部门和采购部门。需求部门的诉求是让乙方多干活,采购部门的诉求是价格便宜,最终很容易形成既累又没钱的局面。当然,一分钱一分货,真正重视质量的企业会懂得这个道理。不过在疫情的压力下,各个公司都很艰难,预算肯定都有所收缩,很多时候很容易简单粗暴地压低价格,选择报价最低者。
另外,就目前接触的一些公司看,真正重视质量的为数不多,确实很多时候一开始也较难看出质量的区别,这也容易让市场劣币驱除良币,其实最终受害的是甲方自己。
除了上面提到的工作量和费用的问题,ToB业务还要面对下面的各个问题:
- 甲方对接人离职:离职交接往往并没有那么顺利,特别有劳资纠纷的,不会是每个人都那么有责任心,能站好最后一班岗。这就导致下一拨人基本什么都不懂,但对方是甲方,自然又是各种要求
- 甲方不专业:一般来说,甲方应该最了解自己的业务,对自己的需求应该有很深刻的理解,但现实往往没这么理想。举个例子,需求规格书本来应该由甲方认真转写和设计,现在
- 出问题各种责怪:当然,出了问题说明自己水平不行,考虑不周。但是很多时候不出一点问题基本不可能,再加上赶工期,资金投入有限,不重要的模块出点问题很正常。出了问题,各方都要反思,但现实是甲方基本把问题都归责到乙方。
选ToB还是ToC
这个问题当然是没有答案的哈。如果有稳定的客户资源,那当然是ToB做着舒服,收入稳定,没太大风险,只要不出大问题,按部就班做就行了。但如果没有稳定的客户资源,自然日子就不会好过,商务、技术、交付各个流程都可能出现情况,只能自求多福了。如果人多点项目量不够,说不定还要亏损。ToC当然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了,不过不试试谁又知道呢?炮灰虽多,不差一个,想干想创能真正产生价值的事业肯定是值得长期投入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