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 粗排是介于召回和精排之间的一个模块,是典型的精度与性能之间trade-off的产物。理解粗排各技术细节,一定要时刻把精度和性能放在心中。
在上篇《详细解读!推荐算法架构——召回》中我们结合算法架构召回进行解读分析,本篇将深入重排这个模块进行阐述。
一、总体架构
粗排是介于召回和精排之间的一个模块。它从召回获取上万的候选item,输出几百上千的item给精排,是典型的精度与性能之间trade-off的产物。对于推荐池不大的场景,粗排是非必选的。粗排整体架构如下:
二、粗排基本框架:样本、特征、模型
目前粗排一般模型化了,基本框架也是包括数据样本、特征工程、深度模型三部分。
目前粗排一般也都模型化了,其训练样本类似于精排,选取曝光点击为正样本,曝光未点击为负样本。但由于粗排一般面向上万的候选集,而精排只有几百上千,其解空间大很多。只使用曝光样本作为训练,但却要对曝光和非曝光同时预测,存在严重的样本选择偏差(SSB问题),导致训练与预测不一致。相比精排,显然粗排的SSB问题更严重。
粗排的特征也可以类似于精排,由于其计算延迟要求高,只有10ms~20ms,故一般可以粗分为两类:
粗排目前已经基本模型化,其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人工规则策略,可以基于后验统计,构建一个人工规则。比如融合item的历史CTR、CVR、类目价格档、销量等比较核心的因子。人工规则准确率低,也没有个性化,也不可能实时更新。
第二代:LR线性模型,有一定的个性化和实时性能力,但模型过于简单,表达能力偏弱。
第三代:DSSM双塔内积深度模型。它将user和item进行解耦合,分别通过两个Tower独立构建。从而可以实现item向量离线存储,降低线上predict延迟。主要有两种范式:
第四代:item和user隔离,导致二者没有特征交叉能力,模型表达能力弱。故又提出了以COLD为代表的第四代模型,轻量级MLP粗排模型。它通过SE block实现特征裁剪,并配合网络剪枝和工程优化,可以实现精度和性能之间的trade-off。
三、粗排优化
粗排的几个主要问题:
精度提升的方案主要有精排蒸馏和特征交叉,主要还是要优化特征交叉问题。
精排模型作为teacher,对粗排模型进行蒸馏学习,从而提升粗排效果,这已经成为了目前粗排训练基本范式
特征交叉可以在特征层面,也可以在模型层面实现。特征层面就是手工构造交叉特征,作为模型底层输入,仍然可以在独立的Tower中。模型层面则使用FM或者MLP等实现自动交叉。主要方法有:
特征蒸馏:teacher和student使用相同的网络结构,teacher模型使用普通特征和交叉特征,student则只使用普通特征。student从teacher中可以学到交叉特征的高阶信息。
加入交叉特征:特征层面构建手工交叉特征,独立的Tower中使用。由于交叉特征难以离线存储,实时计算空间也很大,故这个独立的Tower不能过于复杂。那我们第一时间就想到了wide&deep模型。deep部分仍然使用DSSM双塔,wide部分则为交叉特征。
轻量级MLP:模型层面实现特征交叉,不进行独立分塔。比如COLD,通过特征裁剪、网络剪枝、工程优化等方式降低时延,而不是靠独立分塔。
精度和性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trade-off,很多方案都是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粗排的性能要求更高,其延迟必须控制在10ms~20ms以内。性能优化有很多常见方法。
主要有以下方法:
网络结构搜索NAS:使用更轻量级,效果更好的模型。可以尝试网络结构搜索NAS。
粗排解空间比精排大很多,和精排一样只使用曝光样本,导致严重的样本选择偏差问题。可以把未曝光样本的精排打分给利用起来,缓解SSB问题。
作者简介
谢杨易
腾讯应用算法研究员
腾讯应用算法研究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目前在腾讯负责视频推荐算法工作,有丰富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推荐算法经验。
推荐阅读
第四届 Techo TVP 开发者峰会回来了!这次我们线上见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