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晋升季,哈迪想跟大伙唠唠技术人晋升的一些事儿。对于技术人来说,相信大多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比较专注于技术本身,来为业务赋能,而缺少了沟通和表达等软实力的培养,没错哈迪就是,本文就是把哈迪在准备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收获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职级体系,如阿里的P系,百度的T系等。即便最简单的职级划分,也有初、中、高级工程师之分。因为一家公司的每个岗位,都有着不同职级的用工需求,比如奋斗在业务前线的工程师、持续优化技术体系的架构师等等;同时,人都有需求层次的升级,晋升能带来更多的薪酬和价值认可。我们首先要清晰公司职级的能力描述,比如从初级工程师到中级工程师的能力描述:
初级:在mentor(导师/学长)的引导下完成职责内的工作 中级:独立承担工作,有意识推进工作优化,协作能力等 高级:想啥,还远着呢
也就是说,我们会从简单的做好mentor安排的工作,过渡到一个独立承担某块业务,关注业务表现并推动业务优化的阶段。清楚目标职级的能力要求很重要,因为接下来的准备,都是聚焦在这个点上的。
相信大多数公司的晋升流程都是大同小异的,比如从leader约谈、回顾和收集材料、准备PPT、演练、到正式答辩
几个环节,当然可能有些公司或者高职级晋升会有不止一轮的答辩。答辩听众除了直属leader外,通常又会有来自不同部门的同事,比如HR/BP、其他团队leader等作为评委进行提问,这点又是非常重要的。说到这,我们大致可以清晰的知道晋升准备的关键要素,就是在自己做的事情中,把跟职级描述最紧密的事挑出来,说给不同领域的人听,而且要听的明明白白
,即聚焦职级匹配度
和目标受众
,划重点!下面就由哈迪为大家带来,《如何准备晋升答辩》的答辩(禁止套娃)。
刚开始,懵懂的哈迪是这么想的,晋升嘛,一年来做的事情可多了,都列一列吧,然后比较牛逼的事情,就多加几页PPT重点描述一下,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哈迪高产似那啥,那晋升岂不是妥妥的。于是,哈迪做出的PPT是这样的,
没错,足足26页,从自我介绍、mentor安排完成工作、独立承担业务、成长的心路历程、到后续规划应有尽有,结果给到leader看,怕是要当场气晕。在初步沟通后,明确了答辩大概是15分钟,PPT呢,最好也足够简练,控制在15页左右,在业务和技术两个角度各挑一个案例来阐述就行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前面提到职级匹配度
,就是说,我们要传达的信息是,自己做的事情,有没有很好的证明你达到了职级所描述的能力,即我们应该从做过的事情里,选出,不是最牛逼,而是最能证明你匹配该职级
的事情。就比如,从业务角度挑一个例子来证明,你有独立承担某块业务并能有意识优化;从技术角度挑一个例子证明,你能很好的协作或者协调资源,来做好技术优化,只要这两个例子足够匹配职级就够了。评委对你的心路历程、做的一堆事情毫无兴趣,他们唯一要get到的点是,有没有达到能力要求。so,下面重点来看看PPT要怎么做,没错,PPT的学问可大着呢,可是我们做技术的偏偏不屑于投入时间去整PPT,没错说的就是我。
一份好的PPT是具备很强的表现力的,就跟一个好的产品是不需要教用户怎么使用的一样。PPT不需要太多华丽的配色呀、特效呀,尤其是要避免一堆花里胡哨的转场动画,这样在讲的过程中,你和评委一起断断续续的看着各种动画播完,场面别提多尴尬了。所以,PPT一定要足够浓缩简练
。
首先来点理论知识,像大家都快用烂了的STAR法则
,依然是强有力的表达形式,
STAR法则,即为Situation Target Action Result的缩写,具体含义是: Situation: 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Target 你是如何明确你的目标的 Action: 针对这样的情况分析,你采用了什么行动方式 Result: 结果怎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学习到了什么 引用自百科
用在技术角度上,就是从项目背景,个人职责,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遇到的挑战和解决,到最终结果怎么样这么一个流程。
首先,我们先浓缩出一套大致15页的PPT骨架,
对,没错,自我介绍和致谢部分都被砍了,这些内容在答辩的时候直接提一下即可,没必要贴出来占位置。同时,聚焦在业务项目、技术项目和规划上,让PPT变得非常简练而有重点
。
重点业务&技术项目
在业务和技术各挑好一个案例后,这里可以使用价值先行
的策略,即讲完背景顺便抛出产出的结果/价值(价值可以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业务数据,二是性能/效率提升),这样可以快速吸引评委注意,让他们带着疑问:你这是做了些啥,来取得这么牛逼的成果。
然后,介绍清楚自己的职责
,因为可能有些项目是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完成的,如果不讲清楚,可能会你刚答辩完,下一个就是你的小伙伴,然后他也参与了这个项目,这样评委就一脸懵逼,这TM是谁做的?在提问环节还要去问你做了哪部分,怎么你这一套,他那又是另一套的?场面立即就很尴尬了。所以,最好是在先介绍整个项目流程的时候,提一下或者标红标出自己负责的那部分。
然后,不要贴大段代码,能用图表达的,坚决不用文字
!比如举个例子,我们接入了一块新业务,重构了页面结构,左边用生硬的文字和代码段来表达,右边直接拿新老页面结构图对比,
很明显右边的PPT更具备表现力嘛,这里还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尽可能少用专业术语
。
晋升答辩跟技术分享有着本质区别,首先受众就不一样。技术分享往往是同行,所以分享更注重介绍、使用、原理等等;晋升答辩受众来自不同领域,我们要将术语抽象化,比如讲到这页PPT时,
说:在拓宽业务时,我将原先的Activity进行了业务划分,抽取成多个fragment来解耦
这样描述,评委们比如我们可爱的HR小姐姐是get不到的,应该进行抽象,如,
说:在拓宽业务时,我将原先的主页面进行了业务划分,抽取成多个子页面来解耦
这样,不管是不是接触过Android的同事,都能很好的理解你到底做了什么。也就是说,我们要降低评委的技术认知
,最好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感受自己的表达方式是否合理清晰。
然后,就是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思路,这一块可以结合技术和业务的互哺
来讲。在剖析业务时,怎么技术选型;在做技术优化时,怎么去理解兼顾业务。这一块的思考是一个升华的阶段,仅仅通过就事论事的思路去讲述,往往会把这个事情描述得“平淡无奇”,即便做的事情很牛逼,也没法让评委get到你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和思考。我们都知道,技术稍微走在业务前面是最理想的状态,走太快偏离了业务,带来资源浪费;走太慢跟不上业务,容易错失商业机会。那么在演讲的时候就应该很好的结合进来,比如在业务上去理解技术,
在业务项目上,我清楚了需求背景,同时也知道接下来短期内聚焦的核心业务,我是出于这样的场景,来决策出自己的重构方案和解决难题的
又比如在技术上去反哺业务,
在做技术改造时,充分了解了当前的大背景下,这个技术选型能够给业务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能高效地支持接下来的快速试错和迭代
把这些思考带进来讲述,高度就上了一个台阶。同时,后面的提问环节,这些思考往往也是评委们最关注的。
规划
规划方面,同样也可以分成业务和技术两个角度去安排。比如在业务上拓宽业务边界,在技术上结合当下业务做技术预研等。这里主要就是不要太笼统,最好能具体的列出一两件已经开始或准备开始做的事情。
相信大家都不是天生的演说家,第一次难免会怂,要克服紧张,避免演讲的时候语无伦次,最好的方式就是反复刻意练习
。反复就是次数要多,多到什么程度,你还没讲完一段话,心里已经有底,知道下一段话要讲什么了。熟练到这种程度,才能避免紧张引起的突然短路。当然啦,练习演讲的时候,可以准备好逐字稿,就是把讲的话都写下来,反复优化词句,干掉一些无关紧要的废话。
经过了前面几个步骤,也基本ok了。答辩主要就是心态要稳,像哈迪脑回路不行,容易突然短路的,可以将逐字稿全部帖进PPT的备注栏,演讲的时候经过投屏也只有自己能看到。当然,你可别全程盯着自己的屏幕念稿子,一定要和评委进行眼神交流,时刻关注他们的眼神反馈,备注只是拿来做提示的。
然后是把握节奏,简单的东西一句带过,重点内容腾出足够时间,慢慢讲明白,确保评委的眼神里已经get到了你想表达的点为止。
至于问答,就真的是灵魂拷问啦,虽然不会像面试那样扣技术细节,更多的是针对职级具备能力方面去提问,比如你怎么理解这个业务,你为什么要选这个方案有没有更好的,你怎么去评估成本和价值等等,这里只能说大家提前预测一下,然后简单准备些材料就行了,一切随缘~
当然,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要求,一定要有的放矢。其实吧,经过一年的工作,根据自己做的事情和产出的价值,晋升成功的几率也基本确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太花心思去准备,因为需要高效的把信息传递出来,回顾和总结本身也是成长的一个过程。一场好的答辩,不一定能提升多大的成功几率,但糟糕的答辩,很可能会失败告终。哈迪讲完了,屏幕前的各位评委们,来个灵魂拷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