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新华三近期重磅发布的三员存储悍将有何看点

新华三近期重磅发布的三员存储悍将有何看点

作者头像
冬瓜哥
发布于 2021-07-22 02:44:47
发布于 2021-07-22 02:44:47
850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大话存储大话存储

7月8日,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以“智以致用·速达未来”为主题,在京召开“2021新华三存储新品发布会”,重磅推出云智原生的新一代端到端NVMe闪存存储H3C/HPE Alletra、分布式融合存储H3C UniStor X10000,以及全新升级的智慧中枢数据平台。

1 新品概况

基于端到端NVMe架构,Alletra系列存储实现了对前端及后端 NVMeoF互连、NVMe SSD 及NVMe SCM的支持;同时,Alletra将CASL、数十项缓存优化专利算法与SCM结合,带来读写时延的进一步降低,让性能提升最高300%,充分释放存储性能

本次新华三集团同时推出了国内首个NVMe+SCM分布式H3C UniStor X10000全闪节点。X10000可以提供全场景的存储解决方案,通过复制、双活提供全面的同城和异地容灾方案。X10000全闪节点利用SCM存储级内存和NVMe协议的组合,实现了单节点15万IOPS,对比用SATA SSD而言提升了3.3倍,创造出分布式全闪的极致性能。延续全融合架构基础,X10000全闪节点提供iSCSI、NFS、CIFS、HDFS、S3等存储协议和容器CSI接口。为提升数据效率,X10000全闪节点支持全局的IO级重复数据删除和数据压缩,在保证业务读写性能的情况下,提供3:1的数据压缩率,满足虚拟化、VDI等场景下对海量数据的存储需要。

智慧中枢数据平台构建全局智能,主动感知全球每一台接入存储的状态,提供监测、管理、分发、部署、升级等服务,并针对业务风险提前发出预警,构建全局化、可视化的管理模式,实现接入存储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2

Alletra为智而生

HPE Alletra系列是面向企业市场推出的全闪存阵列(All Flash Array),有两个系列,Alletra 9000和Alletra 6000。

这两个系列的机柜规格均为4U。6000系列有24盘位,而9000则有48 个。9000 系列的 I/O端口比 6000要多不少,而且冷却风扇的设计位置也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Alletra 6000支持PCIe Gen4。由于目前全闪存阵列几乎都是基于NVMe盘构建,使用PCIe Gen4不仅可以在前端I/O卡上实现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关键在后端I/O性能上可以相比Gen3 NVMe盘的性能再上一个台阶。官方表示 Alletra 6000 的性能比以前的 Nimble 全闪存阵列快 3 倍。

在缓存规格上,Alletra 6000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最高双控缓存高达1824GB,并且支持SCM作为缓存加速,进一步提升性能。

Alletra 9000系列则是基于Intel CPU平台,相比Alltera 6000而言,前者在每个控制器上配备了4颗专用数据加速ASIC。这些ASIC专门处理诸如重删、压缩和数据复制时的zero detect,重删Hash和加密时要用到的SHA-256计算,以及Raid重构时要用到的XOR运算和集群通信、数据移动等所需的计算和管理。

ASIC,SCM,PCIe Gen4全副武装的Alletra在性能上有多猛,可以看看下面的测试结果。同等配置下,Alletra系列名列前茅。其它对比者包括:Hitachi (VSP), Dell EMC (PowerMax), IBM (DS8950, FlashSystem 9200), Pure Storage (FlashArray/X90)以及NetApp (AFF A800). 对于Dell EMC PowerMax而言,一套PowerMax 8000 2-Brick(4控)需要22U高度,只能承载54个SAP HANA节点,一套3-brick系统(6控)则可承载80节点,但是已经占据了几乎整个32U机柜了。综合来讲,PowerMax需要8倍于Alletra 9000的空间,才能达到与后者持平的性能。

作为一款全闪存产品,性能当然是首要的,但是Alletra系列主打自己是一款“智能”存储。冬瓜哥到H3C官网看了一下具体规格和功能介绍,不得不说,网页上列举的一系列功能,的确可圈可点。除了对称、非对称双活、端口连续性、硬盘框冗余等技术之外,下面这两条着实让冬瓜哥这些年已经有点麻木的心里产生了一阵阵涟漪:

• 支持LUN应用属性,具备为LUN赋予不同的应用种类,可对存储上的LUN标注相应的业务应用,并对应用LUN集进行性能统计和监控,按照应用的维度展示性能分析视图。可支持应用种类包括Oracle、SQL、VMWare ESXi、Exchange、Hyper-V、DB2、Sharepoint、SAP HANA等

• 提供自动化的预测型服务,用户可直接与原厂专家取得联系获得优质服务,并可直接访问所需资源,为用户重新定义服务体验。AI 驱动型建议可协助改进性能、实现更高可用性以及优化资源利用率和规划,进而剔除数据基础设施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

这种应用感知架构,正是冬瓜哥在十年前设计的那套“可视化存储智能”系列产品和方案的初衷,100%契合。这套方案的详情可见这里

而且可视化存储智能这套方案也是《大话存储 后传》一书的压舱石,有句台词说“为了尝这醋,我特意包了最好的饺子”,该书其实就是为了把这套方案和盘托出,才决定写作的。而这套方案的核心关键技术,则是“智能迁移”,当然,这个名字是个商业名词,冬瓜哥之前也对该方法申请了专利。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逻辑卷在不同数量,不同速度硬盘上的布局以达到让逻辑卷时刻随着前端应用的I/O属性而自动适配的技术,其核心在于调整数据布局,这个布局并不仅仅是数据纵向分级,而重点更在于在多块硬盘上的横向布局,尤其是在多个逻辑卷共享底层物理硬盘时,该技术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

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生错了土壤,自然难以发芽。不过非常欣慰的看到Alletra系列智能全闪存系统认同并落地了这个思想,所以,选对了土壤,很重要。Alletra称自己是智能存储,冬瓜哥表示完全认同,单就这一个功能,就足够了。

3 X10000全闪为速而生

与Alletra同时发布的还有X10000系列分布式存储系统全闪存节点X10828。

H3C UniStor X10000 G5海量存储系统,是新华三集团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全对称分布式存储。X10000 G5在一个平台同时支持块、文件、对象与HDFS存储能力,最大支持4096个节点的横向扩展,单一命名空间支持EB级容量,系统的性能和容量随节点数增加呈线性增长。目前X10000已经广泛适用于云计算、虚拟化、数据库、文件共享、票据影像、HPC、归档备份等场景,面向政府、金融、企业、运营商、广电、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各行业用户提供海量存储资源池。

软件架构上,X10000采用了独特的GCAA全局缓存聚合加速技术,数据写入SCM后就返回确认,相比传统落盘方式大大降低了时延,显著提高了写入性能。同时,X10000将随机的多个小块IO在SCM中聚合为64KB的大IO,顺序下刷到SSD或HDD的数据盘上,减少了纠删码场景下的写惩罚,也减少了数据的落盘次数,使得性能可以大幅度提升。此外,SCM的写缓存会进行全局镜像,最多容忍4个X10000节点同时故障而数据不丢失,业务不停机,用户不用担心数据的可靠性和系统的可用性。所以,无论从性能提升,还是可靠性改进,GACC技术都为X10000注入了新的能量。

为了节省SSD的存储空间,X10000支持全局的IO级重复数据删除和数据压缩,对块、文件、对象全场景适用,在保证业务读写性能的情况下,提供3:1的数据效率,尤其适合虚拟化、VDI等场景。在数据冗余上,X10000通过支持8+2、16+2大比例纠删码,空间利用率最高可达89%,相比4+2纠删码利用率提升33%,进一步帮助用户降低硬盘采购容量和TCO成本。

X10000用统一的存储平台支撑了五合一的融合架构,可以提供丰富的存储协议,包括数据库虚拟化等块存储应用所需要的iSCSI协议,NAS应用所需要的NFS/CIFS/FTP,对象应用所需要的S3接口,Hadoop大数据平台所需要的HDFS接口,以及新兴容器应用需要的CSI接口。此外,X10000还支持跨协议访问,支持对象存储和NAS、HDFS协议的互通,在一份数据下提供多种协议访问,构建真正的统一存储资源池。

此外,X10000在某车企L4级别无人驾驶研发平台中也得到了很好应用。L4级别自动驾驶训练业务,需要海量的对象存储,用来存放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仿真训练集群所需的原始数据、训练数据和模型元数据。基于自动驾驶研发应用的特点,该平台要求分布式存储在1MB和4MB对象下单节点读性能均大于2GB/s,且在大规模集群下性能可以线性增长,满足集群60GB/s的性能要求。而且对存储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可以支撑未来每个月PB级别的数据增长。本次方案采用了新华三30个X10536分布式存节点,可用容量4.7PB,实测单节点2.24GB/s带宽,30个节点集群带宽63GB/s,满足了应用的要求。而且X10000存储支持横向扩展,可以平滑扩容至数百PB容量,在可靠性上也达到了用户的预期,所以赢得了用户对产品和方案的认可。

在智能开发上,X10000也继承了新华三的智能存储战略,不但已经早已实现在硬盘故障预防、容量和性能预测、故障识别的功能,也已经开始逐步实现故障定界和根因分析,并且在可见的未来,就可以实现和客户业务的严密配合匹配,主动调节优化参数和配置,让所有的硬件和软件都运行在最合适的位置。

4 智慧中枢为云而生

当年冬瓜哥在可视化存储智能解决方案中,也设计了一套叫做“SmartInsight”的存储套件,这个套件把对应存储系统的所有智能功能打包在一起,里面又分了多个子套件,比如智能分层、智能迁移等,每个套件实现一种智能管理,所有套件都基于应用感知,但是当时由于不懂AI,所以并没有加入AI模式识别方面的功能,否则会更完善。

新华三这次发布的智慧中枢数据平台,我产生了共鸣,而且新华三能够将这套思路落地,我感到兴奋的同时,回想起当年单枪匹马在某司推动这套方案而无果时的情景,又不由得黯然伤神。自诩为一个在存储领域混迹15年人,做过工程师,产品经理,架构师,除了几个专利之外,没有一样产品出自我手,不得不说是人生一大遗憾。

无论是可视化存储智能方案,还是智慧中枢,其目标都是让用户不会再为底层硬件所困扰,只需关注自身需求。智慧中枢数据平台在了解用户对容量、性能等方面的需求后,能够智能化的匹配相应存储资源,从而为应用运行提供专业加速,最大限度的规避性能瓶颈的发生。用户可以以商业许可的形式获取存储资源。随着业务的变化,用户可以像使用、管理公有云一般,灵活增加或者减少存储资源的使用量,提升不同场景下的存储利用率,让存储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化。

新华三作为中国服务器、传统存储以及新兴的分布式、全闪存储系统厂商,这几年发展迅速,已经是中国企业外部存储存储系统厂商第一梯队。这次发布的三员悍将,必将夯实新华三的根基,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07-2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大话存储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对于存储新趋势,“三新·二异”的新华三是这么看的
十年前,存储圈见证了3PAR自动负载均衡架构、ASIC存储芯片、自动精简配置等技术的风靡。
大数据在线
2019/07/08
5060
对于存储新趋势,“三新·二异”的新华三是这么看的
从SAS过渡到NVMe岂止仅换个底盘
广告:冬瓜哥新作《大话计算机——计算机系统低层架构原理极限剖析》将于8月份出版,详细内容点击链接。
冬瓜哥
2019/06/10
1.3K0
从SAS过渡到NVMe岂止仅换个底盘
从SAS到NVMe,换个底盘就完儿事了?
从SAS过渡到NVMe,看起来很容易,是不是更换个底盘就完了?这里面其实挺复杂的。具体怎么个复杂法,笔者将以下面这款产品入手为您介绍。
用户6543014
2019/10/25
6980
从SAS到NVMe,换个底盘就完儿事了?
新华三:重磅发布
2022年9月23日,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以“主动进化、融合力量”为主题,成功举办H3C新一代超融合UIS(Unified Infrastructure System) 8.0发布会。 全新发布的UIS8.0集合了DPU即超融合、云原生内核、全无损存储三大架构创新,实现了核心技术、业务连续性、智算能力、云边融合以及解决方案五大能力升级,让新一代超融合实现了全维进化和革新,助力百行百业的上云之旅大道智简、行稳致远。 作为中国超融合市场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新华三集团以21.9%的市场份额成为2021年度中国超融
云头条
2022/09/27
5720
新华三:重磅发布
数字化转型如何注入绿色新动能,新华三智慧IT有想法也有办法
毫无疑问,数字化和智能化就是当前所有政企用户都要努力去踏准的时代节拍。当下,百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正进入到关键期。无论是政策导向、技术变革,还是场景创新、业务重塑,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并且对百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无限可能。
大数据在线
2022/05/19
2550
数字化转型如何注入绿色新动能,新华三智慧IT有想法也有办法
五年五次飙榜,浪潮如此自我挑战为哪般?
要我说,中国本土的存储厂商当下最强悍的主力军,应该是Inspur了。这不,浪潮这次又登顶SPC-1了。
冬瓜哥
2021/07/22
4760
存储极客丨 Scale-Out 与全闪存似乎天然配对儿
Scale-Out 的分布式系统为何离不开 SSD / 全闪存?如果没有闪存,Scale-Out 为什么就让人感觉火候不太够?而 Scale-Out 的出现,除了得益于闪存助力,还有什么其他因素么?本文冬瓜哥就来分析分析。
用户6543014
2019/10/25
8430
存储极客丨 Scale-Out 与全闪存似乎天然配对儿
IBM Storwize存储品牌退出历史舞台
IBM Storwize存储品牌将退出历史舞台,通用阵列(Storwize和FlashSystem)将整合到FlashSystem品牌之下。
大数据在线
2020/02/25
8650
新华三智慧IT:夯实加速数字化转型的绿色“根基”
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数字经济,正处于蜕变的临界点。《“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并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将迈向全面扩展期。
IT创事记
2022/08/30
2580
新华三智慧IT:夯实加速数字化转型的绿色“根基”
Scale-Out与全闪存似乎天然配对儿
Scale-Out的分布式系统为何离不开SSD/全闪存?如果没有闪存,Scale-Out为什么就让人感觉火候不太够?而Scale-Out的出现,除了得益于闪存助力,还有什么其他因素么?本文冬瓜哥就来分析分析。
冬瓜哥
2019/06/10
5860
Scale-Out与全闪存似乎天然配对儿
据传,Memblaze将于6月初........!
广告:冬瓜哥新作《大话计算机——计算机系统底层架构原理极限剖析》将于8月份出版。
冬瓜哥
2019/06/10
6290
据传,Memblaze将于6月初........!
浪潮存储:以全栈能力驱动存储平台战略
用一个极致容量、极致性能、极简架构和极易管理的存储平台去支撑起一个新数据中心,这是浪潮存储的目标,也即今年3月浪潮存储宣布的存储平台化战略。
大数据在线
2019/07/08
9680
浪潮存储:以全栈能力驱动存储平台战略
打破分布式存储性能纪录,中国电子云释放出什么信号?
之所以存在质疑,是因为存储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较为稳固的市场格局,市场竞争和技术门槛较高,新进入者立足和取得突破的难度极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会一直不变,尤其是近年来数据量爆炸性增长带来持续性的数据存储需求,以及闪存、云原生等推动存储技术堆栈走向重塑,都为市场竞争者孕育出难得的机遇和窗口期。
大数据在线
2022/12/13
6130
打破分布式存储性能纪录,中国电子云释放出什么信号?
企业级SSD,性能之后,还有什么?
现在的企业级NVMe SSD的性能真是让人震撼,有些SSD的性能动辄上百万IOPS,延迟20μs~1ms(视队列深度),冬瓜哥这辈子恐怕都用不了这么高的性能。冬瓜哥感觉,这个性能应对99%的应用已经完全够用了。剩下的1%就是一些极其特殊的场景,比如广泛存在于大型互联网后端的一些系统,以及少数特殊行业。
冬瓜哥
2019/06/10
1.9K0
企业级SSD,性能之后,还有什么?
在大数据时代存储是基石,看大佬们在2017中国存储峰会上都说了啥?
在大数据时代存储是基石,看大佬们在2017中国存储峰会上都说了啥?
数据猿
2018/04/25
1.4K0
在大数据时代存储是基石,看大佬们在2017中国存储峰会上都说了啥?
存储创新技术乏力、已近黄昏 ?
近年来,唱衰存储的声音层出不穷,大有存储创新乏力、已近黄昏之势。Gartner近期发布了2021年存储和数据保护技术成熟度曲线,涵盖全球存储市场值得客户关注的各项新技术。 从中可以看出,存储市场的技术创新依然非常活跃,既有日渐规模应用的新技术,更有首次进入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的最新创新点。存储依然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创新无止境。 以下为最值得关注的七大新技术。 FAC(NextGen SmartNIC) 2021年FAC首次入围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Function accelerato
云头条
2022/03/18
4840
打通任督二脉,NVMe全闪存为数字化转型注入加速度
都说数据堪比新时代的石油,极富价值。但比数据本身更重要的是,数据价值如何快速、高效地释放。毫无疑问,谁能快速、高效释放数据价值,谁就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大数据在线
2022/09/04
3330
打通任督二脉,NVMe全闪存为数字化转型注入加速度
纵横布局,传统硬盘厂商的突围
硬盘是构成存储系统的最关键部件,对于机械硬盘而言,看似并不太复杂的机械部分,其实细究起来,到处都是无法逾越的技术门槛,一般人还真做不了。回想20几年前,机械硬盘领域有众多品牌,比如西部数据、东芝、迈拓、IBM、希捷、三星等。彼时长城硬盘也开始尝试自主研发,但是发现这个东西坑太多,很多关键技术搞不定,且一些关键器件必须从日本进口,最终还是放弃了。如下图所示,磁头和磁头臂又是机械硬盘里最关键的部分,其复杂和精细度极高。
冬瓜哥
2020/12/18
1.1K0
纵横布局,传统硬盘厂商的突围
有温度的数据,需要有温度的存储
数据分层存储技术主要应用在混闪存储系统设计,可根据数据冷、热、温的特点,合理调度使用SSD、HDD等不同介质类型的存储资源,降低存储系统的初始购买成本。
用户5498443
2021/02/19
1.4K0
紧抓闪存技术风口,浪潮中端存储率先使用傲腾双端口固态盘
近期,浪潮发布了采用英特尔双端口傲腾SSD的全闪存存储新品——AS5000G5-F,成为全球范围内较早采用傲腾双端口固态盘的存储厂商之一。这一创新看得出浪潮在存储新技术上的开放态度,与此同时,浪潮在全球市场表现在提醒着我们,这是一家TOP级存储厂商分内的事儿。
数据猿
2020/02/12
5560
紧抓闪存技术风口,浪潮中端存储率先使用傲腾双端口固态盘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对于存储新趋势,“三新·二异”的新华三是这么看的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