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input/TeX/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PIC版图的DRC检查

PIC版图的DRC检查

作者头像
光学小豆芽
发布于 2020-08-13 02:16:45
发布于 2020-08-13 02:16:45
1.9K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硅光技术分享硅光技术分享

在集成电路中,DRC(design rule checking)检查是EDA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也就是检查版图(layout)是否满足Fab的设计规则,避免错误的发生,导致整个电路设计不可以使用,造成巨大的经济与时间损失,影响项目的进展。

与集成电路类似,PIC版图绘制完成后,也需要进行DRC检查。DRC的三个基本类型包括:线宽(width),间距(spacing), 包含距离(inclusion, 翻译可能不太准确)。这三个类型的示意图如下,

(图片来自文献1)

最小线宽和最小间距比较好理解,也就是版图中图案的最小宽度,以及图案之间的最小距离。对于inclusion, 它指的是位于两个不同层(layer)图案之间的最小距离。两个不同层图案间还存在其他一些关系,不一定是包含关系。

除了这三个设计规则之外,还有些更复杂的规则。例如,波导宽度发生突变,例如在MMI的设计中,taper型波导与多模波导相连,即下图中虚线所示的区域,波导宽度发生突变 。

(图片来https://kb.lumerical.com/)

对于这种宽度突变,DRC检查要能够判断出。至于这种突变是有意为之,还是设计错误,需要设计人员进一步的确认。

上述的这些DRC检查,其处理方式与集成电路的情况类似,由于图案简单,可以通过比较图案的坐标,用较简单的程序实现。PIC版图的难点是对于弯曲形状的DRC检查。与集成电路不同,PIC版图中会有较多的弯曲形状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文献2)

弯曲波导在gds文件中是由非常多的点构成,相邻的点之间构成多边形,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http://www.irtnanoelec.fr/wp-content/uploads/2017/11/FGays-Leti.pdf)

一方面,弯曲波导的网格点需要取得足够多,否则图案不是原先设计的弯曲波导结构,就会发生上图中的问题,导致光场不能较好地传输,增加传输损耗。另一方面,由于网格的划分,多边形的宽度可能小于DRC的最小宽度,而实际波导宽度并没有违反DRC规则,如下图所示,弯曲波导的某一个多边形,因为网格的划分,其宽度小于最小线宽,这种问题不能划分为设计错误。

(图片来自文献2)

对于这种情形,在DRC检查的时候,需要对最小宽度,增加一个tolerance,

对于更复杂的图案,人们提出了所谓的equation-based DRC方法,将简单的检查距离方法,扩展至多个维度的检查(不同维度对应图案的不同参数,包括宽度、角度等)。例如,对于taper型波导,其角度的示意图如下,

(图片来自http://www.ece.ust.hk/~eexu/OPTICS2017/Marcel_PhoeniX_OPTICS_2017.pdf)

对应的语句如下,

给出了taper的最小角度和最小线宽。

相比于EIC,PIC的组成器件类型较多,设计规则也比较多, 不同类型的器件设计规则也不太一致。版图完成后,通过人力对图案进行检查,效率非常低,并且仍然有可能存在没有发现的错误。如何通过程序实现自动化的DRC检查,是一个难点。现在一般PIC版图软件的做法是,先定义好不同的mask layer,不同的layer有各自的设计规则。对于某一特定的layer, 往往先对图案形状进行判断分类,如果是规则的矩形,就检查其线宽等参数,而如果是弯曲形状,通过equation-based DRC方法,从多个维度对版图进行检查。虽然复杂度提高了,但是效率提升不少。

设计人员在绘制版图的时候,也需尽量仔细,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错误。也许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PIC也可以像EIC一样,实现EDA设计,实现设计任务的细化分工。设计人员只需在逻辑层进行设计,而不需要关心器件级的物理仿真,不需要关心layout的实现。

文章中如果有任何错误和不严谨之处,还望大家不吝指出,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1. L. Chrostowski, M. Hochberg, "Silicon photonics design: from devices to systems"
  2. R. Cao, "Silicon Photonics Design Rule Checking: Application of a Programmable Modeling Engine for Non-Manhattan Geometry Verification"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5-2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光学小豆芽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基于硅光芯片的光学扫描器
日本一个研究组最近在Optics Express报道了他们基于硅光芯片实现光学扫描器(optical scanner)的工作。这里详细介绍下这篇工作。
光学小豆芽
2020/08/13
1.3K0
OFC2022: Intel的硅光版图
今年的OFC会议上,Intel有多个报告,报道了其在硅光领域的核心器件进展以及未来的布局,小豆芽这里简单整理下,供大家参考。
光学小豆芽
2022/03/29
4.7K1
OFC2022: Intel的硅光版图
下一代硅光路线图
几位硅光大佬最近合作撰写了一篇文章,贴在了arXiv上。文章整理总结了当前硅光技术的技术难点与发展趋势,并展望了下一代硅光技术,高屋建瓴,非常值得一读, 原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305.15820。站在大佬们的肩膀上,小豆芽这里整理下相关论点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光学小豆芽
2023/09/02
2.7K0
下一代硅光路线图
IEDM 2024:台积电的硅光(高性能工艺平台、CPO、光计算) 进展(三)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普及使得基于光子学的计算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法,因为它有可能满足对更高能效性能(EEP)的需求。然而,先前用于乘累加(MAC)操作的光学解决方案要么侧重于模拟架构,其受精度和数据转换的限制,要么侧重于可扩展性有限的自由空间光学架构。本文报道了世界上首个用于GAI训练的片上大规模数字光计算系统(DOC)。
光芯
2025/04/08
1050
IEDM 2024:台积电的硅光(高性能工艺平台、CPO、光计算) 进展(三)
Broadcom的CPO进展(续)
前面根据ECTC 2023的会议文章,介绍了Broadcom的CPO技术(Broadcom的CPO进展)。但文中的CPO产品并不是Broadcom最新一代CPO,最近凑巧在Linkin上划水时看到了一张图片,涉及到了博通最新一代51.2T CPO产品的一些技术细节,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光学小豆芽
2023/11/03
2K0
Broadcom的CPO进展(续)
GlobalFoundry的300mm硅光子工艺平台
这篇笔记主要参考GlobalFoudry(以下简称GF)最近发表的文章"300mm Monolithic Silicon Photonics Foundry Technology"(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8678809) ,介绍下GF的硅光子工艺平台。
光学小豆芽
2020/08/13
2.3K0
光芯片中的adiabatic型结构
Adiabatic,意思是绝热,这一概念来源于量子力学中的绝热近似(adiabatic approximation)。所谓绝热定理,是指对于一个量子系统,如果所受的微扰变化得非常缓慢,系统仍然处于当前时刻的本征态。这个定理有点像“温水煮青蛙”,把青蛙的“平静”与“躁动”看成两个本征态,水慢慢煮开,而青蛙一直很平静,没有察觉到水温的变化。
光学小豆芽
2020/08/13
4.3K0
光芯片中的分束器
这一篇笔记聊一聊集成光路中的重要基本单元——光分束器。顾名思义,光分束器,就是将光场以一定比例分开至不同的路径中。常用的片上光分束器有三种类型,即Y型分束器、MMI以及定向耦合器。以下分别介绍这三种分束器,并进行比较。
光学小豆芽
2020/08/13
5.2K0
硅光芯片中的偏振相关器件
硅波导的典型尺寸为500nm*220nm,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单模条件的要求。该尺寸同时支持TE0模和TM0模式,模场分布如下图所示,
光学小豆芽
2020/08/13
4.3K0
IEDM 2024:台积电的硅光(高性能工艺平台、CPO、光计算) 进展(一)
台积电在IEDM 2024会议上有好多论文,其中硅光的也有好几篇,看了之后还是很震撼的。
光芯
2025/04/08
1870
IEDM 2024:台积电的硅光(高性能工艺平台、CPO、光计算) 进展(一)
3dB分束器进展——adiabatic型定向耦合器
这篇笔记主要介绍下最近的一篇硅光器件进展,韩国一课题组基于adiabatic型定向耦合器,实现了超低损耗0.06dB和超高光学带宽100nm的3dB分束器,相关文章发表于Applied Sciences, 文章标题为"Low-Loss and Broadband Silicon Photonic 3-dB Power Splitter with Enhanced Coupling of Shallow- Etched Rib Waveguides"。
光学小豆芽
2020/08/13
2.5K0
多层氮化硅波导
这篇笔记延续上篇笔记关于氮化硅波导体系的讨论,整理下基于多层氮化硅波导体系的典型光器件。
光学小豆芽
2020/08/13
3K0
OFC 2021: GlobalFoundries的硅光工艺进展
去年OFC 2020, GlobalFoundries报道了其45nm工艺节点的硅光平台45CLO。今年OFC, GF又带来了很多新的进展,小豆芽这里简单整理一下。
光学小豆芽
2021/08/26
2.7K0
硅基光波导
从这一篇笔记开始,小豆芽将顺着各个硅光器件的发展历程,捋一捋思路与脉络(以上是COO的建议),一方面夯实自己在硅光方面的基础,加深认识,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参考。第一篇就从最最基本的单元——硅波导说起。硅波导的主要功能是连接不同的光器件,有些类似电路中的导线。
光学小豆芽
2020/08/13
8.7K4
光学引线键合技术 (photonic wire bonding)
前一篇笔记 硅光芯片的光源 提到通常将III-V族LD直接倒装焊到SOI芯片上,但是该方法对贴装的精度要求较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对准调节。本篇笔记主要介绍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用于解决贴装对准的问题。
光学小豆芽
2020/08/13
6.1K0
Mellanox公司的硅光子技术
前段时间,Mellanox公司宣布关闭1550nm的硅光部门,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笔者收集了一些Mellanox硅光子相关的资料与文章,在这里整理总结一下。
光学小豆芽
2020/08/13
2.5K0
版图设计
是对半导体晶片表面的掩蔽物(如二氧化硅)进行开孔,以便进行杂质的定域扩散的一种加工技术。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9/19
1.3K0
版图设计
3D 硅光芯片
这一篇笔记主要分享一篇硅光的文献进展,个人觉得很有意思,High-Density Wafer-Scale 3-D Silicon-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s。该工作由加州Davis分校研究小组完成,他们实现了基于3-D光芯片的LIDAR系统。关于LIDAR, 感兴趣的读友可以参看这篇笔记 光学相控阵列, 这里不做赘述。
光学小豆芽
2020/08/13
1.7K0
交叉波导(waveguide crossing)
交叉波导(waveguide crossing), 也就是两个不同方向的波导发生交叉,类似一个十字架(crossing),如下图所示。
光学小豆芽
2020/11/10
4K0
交叉波导(waveguide crossing)
硅光芯片与电芯片的封装
上周中国科协发布了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硅光技术榜上有名,“硅光技术能否促成光电子和微电子的融合?”。这篇笔记聊一聊硅光芯片与电芯片的封装方案。
光学小豆芽
2020/08/27
4.5K0
硅光芯片与电芯片的封装
相关推荐
基于硅光芯片的光学扫描器
更多 >
领券
💥开发者 MCP广场重磅上线!
精选全网热门MCP server,让你的AI更好用 🚀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