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深度学习“垄断”!分析17万篇AI顶会论文,他们首次揭示了计算资源贫富分化的证据

深度学习“垄断”!分析17万篇AI顶会论文,他们首次揭示了计算资源贫富分化的证据

作者头像
大数据文摘
发布于 2020-11-24 07:07:21
发布于 2020-11-24 07:07:21
527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大数据文摘大数据文摘

大数据文摘出品

作者:龙葳、mickey

“权力、专家、数据,正在向少数几家巨头公司汇集。”

2019年,当图灵奖得主Yoshua Bengio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所有人其实都早有感知。

的确,深度学习时代,学术界计算能力的不平等正在进一步加剧不平等。但最近,第一次有学者将“人工智能资源的垄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将结果用论文呈现了出来。

这一研究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和西方大学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作为“非精英大学”的代表,他们分析了60场全球顶级人工智能峰会(包括ACL, ICML, and NeurIPS )的171394篇论文后得出结论,学术界算理的不平等正在加剧,特别是排名中下的大学,学术资源每年都在被蚕食。

论文给出了几个有意思的结论:

  • 自2012年深度学习的意外增长以来,公司,尤其是大型技术公司和精英大学增加了对主要AI会议的参与;这里的精英大学指的是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1-50的大学;
  •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策略,可以通过这些策略来提高公司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的影响力:首先,公司为单独发表人的论文研究发布数量在逐年增多;其次,公司主要与精英大学合作进行论文研究。因此,公司和精英大学在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不断增长,挤占了排名中等(QS排名201-300)和排名靠后(QS排名301-500)大学的资源。
  • 此外,研究还发现,大批研究人员正离开大学,从事高薪产业工作,这正在对学术界造成重要影响。

论文地址:

https://arxiv.org/pdf/2010.15581.pdf

“深度学习垄断”:中低排名高校的研究资源正在被蚕食

Nur Ahmed和Muntasir Wahed在一篇题为《人工智能的去民主化:人工智能研究中的深度学习和计算鸿沟》的论文中表达了对于“深度学习垄断”的看法。这篇论文最近发表在arXiv上,并于10月底在战略管理学会(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一个商业研究研讨会上发表。

论文分析了近60个全球人工智能研讨会,包括171394篇论文。这些研讨会都是人工智能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峰会,比如ACL、ICML和NeurIPS,领域涉及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NLP。

“人工智能越来越受到少数参与者的影响,并且这些参与者大多隶属于大型技术公司或精英大学。要真正让人工智能实现‘民主化’,需要政策制定者、学术机构和企业层面的参与者共同努力,解决计算鸿沟问题。”

事实上,富裕的大学和大公司在深度学习方面具有优势,这一点并不奇怪。像AlphaGoZero和GPT-3这样的大型现代网络需要数百万美元用于算力的训练,并且2019年12月的一份分析报告将谷歌、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微软列为引领人工智能研究研讨会的前六大贡献者。

与此同时,规模较小的学校往往缺乏资金来顾及深度学习的应用,这种局限性可以定义学术界研究人员探索的人工智能的种类,或者加速学术界人才流失。近期,大量学术人才正涌向有足够资金的大型科技公司。

该论文通过数据分析证实了这一“机会差距”,论文称自深度学习兴起以来,QS排名排名301-500位的“低等大学”在人工智能研究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每年平均减少6篇;

与此相对,与《财富》500强企业、大型科技领袖和精英大学的论文发布量一直居高不下。

AI研究壁垒:计算资源和数据增加知识生产成本

这也是第一次直接有证据表明,对专业资源、社备的需求增加会导致科学领域的贫富差距。论文称,深度学习的兴起大大增加了计算和数据的重要性,而这反过来又增加了知识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了进入壁垒。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一系列社会断层线导致的“计算鸿沟”。精英大学往往拥有更多富有的学生,但其多样性通常较少。同样的情况其实也存在于大型科技公司,其同样缺乏多样性,尤其是在工程师、产品设计人员和人工智能研究方面。

由于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影响商业、公共服务和私人生活各个方面的通用技术,这种人口上的单一性造成了广泛的后果。

在分析这一趋势时,Ahmed和Wahed将人工智能的历史分为两个时代。他们将第一次定义为从1960年代到2012年,那时通用硬件被用来训练人工智能。在第二个时代,深度学习和GPU这样的专业硬件已经定义了这个产业,因为在ImageNet图像分类竞争中,这两类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视觉。

在第二个时代,如上图所示,500强科技企业对人工智能的投入进入了一个爆发期:他们在顶会发布的论文数量每年以极高的速度增长。

解决方案:建立全国性的“人工智能研究云”

当谈到解决方案时,研究者称他们的发现提供了“具体的证据”,来证明学术机构需要一个全国性的“人工智能研究云”。

今年6月,美国各大大学、科技公司和美国参议院议员支持了美国建设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云的构想,共享的公共数据集可以帮助训练和测试人工智能模型,这对资源受限的组织尤其有利。

这篇论文最后提议,美国政府应该通过扩展共享的公共数据集和其他资源来帮助大学。像国防创新委员会(Defense Innovation Board)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 on AI,NSCAI)这样的组织建议五角大楼和国会增加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基金以及与远程工作的开发者的联系,以此来吸引非传统背景的人才。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或许我们将很快看到进展,美国新当选总统拜登之前曾做出承诺,将投资3000亿美元用于5G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

Ahmed和Wahed的发现也得到了最近其他论文的支持,例如,一篇名为《人工智能、人力资本与创新》的论文发现,在2004年至2018年期间,人工智能造成了学术界前所未有的人才流失,导致200多人离开大学到产业就职。这篇发表于2019年秋季并于上月更新的论文中发现,顶尖大学、博士生和深度学习的初创企业都是从当前人工智能人才短缺中受益最多的。分析还发现,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在校友们继续创办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大学中排名最高。此外,最近还有不少论文评估了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以及该技术在使学术界和产业界更紧密联系方面的作用。

除了顶会论文的数据分析,Ahmed和Wahed的论文还是基于对高校计算机系主任的采访后写出的。受计算机研究协会(CRA)委托,他们对200多名高校计算机科学系主任进行的关于产业对学术界影响进行了调查采访,这项研究确定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密切合作的积极和消极结果,包括计算机研究人员正在向产业工作流失。

一份关于调查的白皮书写道:“这种转变有可能对所做研究的种类、研究质量、计算机科学系的文化以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产生负面影响,需要特别关注与系文化、潜在利益冲突、知识产权相关的问题,并确保学生继续得到足够的教师指导和联系,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相关报道:

https://venturebeat.com/2020/11/11/ai-research-finds-a-compute-divide-concentrates-power-and-accelerates-inequality-in-the-era-of-deep-learning/

https://cra.org/cra-committee-on-industry-academia-interactions-releases-report/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11-2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大数据文摘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谷歌AI研究大爆发:一年发218篇机器学习论文,近年研究人员增两倍
李杉 编译自 Technology Review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QbitAI 《自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美国医学会期刊》,这些都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学术期刊。而在去年,一家科技公司竟然在这些期刊上都发表了论文,它就是Alphabet旗下的谷歌。 这番学术成就可谓史无前例,而论文内容则涉及眼科学、电脑游戏、神经科学和气候模型等许多方面。对谷歌来说,2016年堪称“奇迹年”,该公司的研究人员不仅在顶尖期刊上发表文章,还创造了许多记录。 之所以如此成就斐然,主要是因为谷歌加大了对人工智能的
量子位
2018/03/22
9180
谷歌AI研究大爆发:一年发218篇机器学习论文,近年研究人员增两倍
ICML 2015压轴讨论总结:6大神畅谈深度学习的未来
【编者按】2015年ICML的深度学习研讨会,压轴大戏是关于深度学习未来的讨论。基于平衡考虑,组织方分别邀请了来自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六位专家开展这次圆桌讨论。组织者之一Kyunghyun Cho(Bengio的博士后)在飞机上凭记忆写下本文总结了讨论的内容,他谨慎地表示一些转述不够准确,欢迎大家评论补充。但这篇总结仍然不失借鉴意义。 六位专家包括:Yoshua Bengio(蒙特利尔大学),Neil Lawrence(谢菲尔德大学),Juergen Schmidhuber(IDSIA),Demis Hassa
用户1737318
2018/06/05
4860
犀牛鸟·学问 | ECCV 2018论文宣讲研讨会回顾(一)
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和腾讯高校合作主办、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视觉大数据专委会承办的“ECCV 2018 China Pre-Conference论文宣讲研讨会”于7月30日在深圳腾讯大厦顺利举办。150余位来自学界、工业界的研究人员参与了本次研讨会。会议日程包含12篇论文口头报告,20篇论文海报展示,并邀请到多位业界专家开展题为“计算机视觉的今天与明天,城内与城外”的圆桌论坛,分享各自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最新研究结果和相关技术观点。 大会伊始,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严骏驰主持了开幕仪式。腾讯高校合作副总监黄婷婷代表
腾讯高校合作
2018/08/02
5690
研究表明,有影响力的数据集正在垄断机器学习研究
加州大学和谷歌研究院联合发表的一篇新论文称,少数来自高影响力的西方机构所发表的“基准”计算机数据集逐渐开始主导 人工智能 研究领域,而这些机构中不乏政府组织。
深度学习与Python
2022/03/01
2800
研究表明,有影响力的数据集正在垄断机器学习研究
全球计算机H-index TOP 10华人Philip S. Yu】从深度学习到广度学习
【新智元导读】清华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Philip S. Yu,拥有超过300项美国专利,在谷歌学术上的H-index高达138,跟Michael I. Jordan伯仲之间,是名列全球计算机科学领域高引作者前十的华人。拥有最高的学术成就,他却甚少接触媒体,新智元有幸成为国内第一家对他进行独家专访的新媒体,感受了他在高维上用简单方法看问题。对于深度学习,他持有乐观态度,表示深度学习潜力很大,远未达到高峰。如果如今要选十大算法,他会选择深度学习和协同推荐。他认为,计算机其实就是一个应用领域,他会从应用角度做研究
新智元
2018/03/23
2.6K0
全球计算机H-index TOP 10华人Philip S. Yu】从深度学习到广度学习
专访张宏江:「大模型+大算力」撑开深度学习瓶颈,中国也有做出全球顶尖研究的环境
机器之心原创 作者:闻菲 张宏江认为,智源研究院将人工智能领域的优秀人才聚在一起,探索并成功找到一个能够产生原始创新与长期影响的领域,即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智源将围绕「悟道」巨模型构建生态系统,一方面不断去撑开深度学习的瓶颈,更重要的是这个探索表明,在中国同样有开放、自由、足以做出全球顶尖研究的环境。 在计算机科学乃至整个人类发明史上,贝尔实验室都是一个传奇。那里诞生了晶体管、C语言、Unix 操作系统,开创了信息论这个新的研究领域。 另一个例子是施乐 PARC,那里制造出了全球第一台带有图形用户界面的计算
机器之心
2023/03/29
7890
专访张宏江:「大模型+大算力」撑开深度学习瓶颈,中国也有做出全球顶尖研究的环境
斯坦福「基础模型研究中心」华人Percy Liang任主任,业界炮轰:深度学习做不了基础模型!
八月,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arxiv 上传了一篇报告,宣布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一个建立在巨大的神经网络和数据海洋之上的时代。
新智元
2021/10/12
9130
深度 | 苹果首任AI总监Ruslan Salakhutdinov大起底
随着人工智能成为科技巨头们的下一个决战场,各大科技巨头均加紧了对相关学术人才的招揽。深度学习的“四大天王”中,Geoffrey Hinton在Google,Yann Lecun在Facebook,An
AI科技评论
2018/03/08
1.2K0
深度 | 苹果首任AI总监Ruslan Salakhutdinov大起底
观点 | 反思ICLR 2017:拼运算拼资源时代,学术研究如何生存?
选自Medium 作者:Libby Kinsey 机器之心编译 参与:侯韵楚、李亚洲 如今许多论文都会极其地依赖大量计算资源,这通常在学术界的经济范畴之外,所以学术研究该何去何从?该文作者 Libby Kinsey 在参加完 ICLR会议之后,总结出了这篇反思。 Libby Kinsey 在上周赴法国南部(旅程十分艰辛)参加了深度学习会议 ICLR(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会议内容无甚多变,但有一点令我十分惊诧:许多重要的
机器之心
2018/05/08
7610
观点 | 反思ICLR 2017:拼运算拼资源时代,学术研究如何生存?
麦肯锡万字报告对比中美AI竞争力:学术、产业生态、算法、数据、计算力(下载)
【新智元导读】 麦肯锡最近一篇长达20页PDF的报告对中国AI当下的发展状态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介绍。文章从学术研究、算法、数据、计算能力四个角度分析中国的AI实力。文章指出,AI 对中国发展事关重大,但是目前的致命要害是人才。文章最后为中国AI的发展提出了5个战略建议:建立健全的数据生态系统;扩大传统产业内 AI 的采用比例;加强专业 AI 人才的输送等。作为顶级咨询机构,麦肯锡的建议合不合理,欢迎留言评论。 人工智能,或者说,让计算机系统能完成那些一般与人类心智相关联的任务的概念,已经从未来学家们的想象变
新智元
2018/03/28
1.6K0
麦肯锡万字报告对比中美AI竞争力:学术、产业生态、算法、数据、计算力(下载)
2019全球AI人才报告发布:AI专家仅3.6万
有很多证据表明,顶级AI人才供不应求。然而,这类人才究竟有多么稀缺,或者他们都集中在世界各地哪些地方,却几乎不为人知。
张哥编程
2024/12/19
1890
2019全球AI人才报告发布:AI专家仅3.6万
2020腾讯犀牛鸟精英人才培养计划课题介绍(八)——视觉及多媒体计算
精英人才培养计划是一项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项目,入选学生将受到业界顶尖技术团队与高校导师的联合指导及培养。培养期间,学生将获得3个月以上到访腾讯开展科研访问的机会,基于真实产业问题及海量数据,验证学术理论、加速成果应用转化、开阔研究视野。同时项目组将为学生搭建线上和线下学习、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挖掘更多潜能。学生通过“十分精英圈”线上平台,随时获取前沿技术资讯、沉淀科研收获与心得;通过“智学研讨会”及“智享交流会”等线下平台,积极参与海内外顶级学术会议及学术专家交流活动;通过“精英研学营”进阶平台,对话产业
腾讯高校合作
2020/01/13
1.2K0
2020腾讯犀牛鸟精英人才培养计划课题介绍(八)——视觉及多媒体计算
[译]深度学习:模仿人脑还是完善应用
点击标题下「大数据文摘」可快捷关注 大数据文摘翻译团队出品 作者:Derrick Harris│gigaom.com 翻译:罗康 校对:孙强 想随时和在8个国家的大数据从业者讨论问题吗?加入大数据文摘的翻译志愿者团队吧 回复“翻译”和“志愿者”了解更多。 转载需保留以上信息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近期,机器学习领域专家们关于深度学习的一些言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时,关于深度学习的开创性和整体架构也在学术界引发了相当的讨论。伴随着人工智能开始进入进一步开发应用阶段,人们意识到它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其
大数据文摘
2018/05/22
7410
谷歌中国2018校招年薪56万,Jeff Dean李飞飞李佳等清华研讨现场
【新智元导读】清华-谷歌AI学术研讨会,Jeff Dean、李飞飞、李佳等22位大牛齐聚,探讨机器学习、强化学习、NLP、计算机视觉最新进展。最近一张展示谷歌中国2018校招年薪56万的图片广为流传。谷歌的学术交流对中国AI来说无疑是好事,但或许这也将令国内本就激烈的AI人才争夺战进一步加剧。
新智元
2018/07/31
1.1K0
谷歌中国2018校招年薪56万,Jeff Dean李飞飞李佳等清华研讨现场
【万赟】从图灵测试到深度学习:人工智能60年
【新智元导读】美国休斯敦大学副教授万赟回溯人工智能60年历史,对比理性和感性两大流派各自轨迹,指出在目前这轮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高潮中,各大企业对收购和人才猎取的投入最终很有可能以泡沫破裂收场;目前我们对人脑智能仍然缺乏理解,真正需要防范的是强势集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滥用。 作者简介:万赟,美国休斯敦大学维多利亚分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应用。 人工智能诞生 2014 年英美合作的电影《模仿游戏》讲述了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60年前在二战期间帮助设计电子计算机破译纳粹德国军事密码的真实
新智元
2018/03/22
1.5K0
【万赟】从图灵测试到深度学习:人工智能60年
【nature】深度学习巨头看人工智能界人才迁徙
【新智元导读】人工智能热潮兴起,大量研究人员从学术界走向产业界,这股趋势是好是坏?nature 昨日发文,记者采访深度学习代表人物,吴恩达笑言有人怪他开了这个头,Yoshua Bengio 对学界人才流失表示担忧;Geoffrey Hinton 则主张当前企业实验室能提供高校所没有的大数据和基础设施,而且基础研究也能在产业界进行。 2011 年吴恩达从斯坦福加入谷歌,那时候还只有很少的人工智能专家从学术界走向产业界。5 年后的今天,市场对人工智能专家的需求骤涨,大量研究者都跟随了吴恩达的脚步。看一眼科技巨头
新智元
2018/03/21
7690
【nature】深度学习巨头看人工智能界人才迁徙
Make AI Everywhere,腾讯AI亮相AAAI-17国际会议
AAAI,中国力量在崛起 AAAI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最主要学术组织之一,它由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创始人 Allen Newell, Marvin Minsky和John McCarthy 等人于1979年创立,当时的全称是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美国人工智能学会),并于2007年更名为Th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也译为国际人工
腾讯高校合作
2018/03/21
1.6K0
Make AI Everywhere,腾讯AI亮相AAAI-17国际会议
《大西洋月刊》盘点中国人工智能崛起,AAAI前主席评周志华组论文
【新智元导读】 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已经受到国外媒体和政府的强烈关注。《大西洋月刊》认为,中国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府企业大量投资、技术落地快、生态高度竞争化以及对英语世界的深入了解。AAAI 前主席 Thomas 也对新智元表示,中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研究者,比如在今年AAAI 接收的论文中,南京大学周志华的文章就非常优秀,堪称“世界级”。 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会议 AAAI -17近日落下帷幕,本届大会上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中国力量的崛起”。近日,美国著名杂志《大西洋月刊》网站上刊发了一篇名为《中
新智元
2018/03/27
8180
《大西洋月刊》盘点中国人工智能崛起,AAAI前主席评周志华组论文
重磅!剑桥2020《AI全景报告》出炉,近三成在美顶尖AI人才有中国教育背景
国庆节期间,剑桥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Nathan Benaich 和 Ian Hogarth 推出了一年一度的2020 AI 全景报告(State of AI Report)。
新智元
2020/10/10
6160
重磅!剑桥2020《AI全景报告》出炉,近三成在美顶尖AI人才有中国教育背景
【全球AI人才排行榜】美国第一,中国仅排名第7
【2018新智元AI技术峰会倒计时 17天】 诺贝尔奖唯一计算机领域评委亲临,峰会首批嘉宾阵容公布 早鸟票已经售罄,现正式进入全额票阶段。 即将于北京举办的2018年中国AI开年盛典——2018新智元AI技术峰会上,我们邀请到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科学顾问、诺贝尔奖唯一计算机领域评委、工业4.0教父、世界顶级自然语言处理专家Wolfgang Wahlste教授。Wahlster教授将亲临329峰会现场分享欧洲对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和AI产业化的思考。想现场一睹诺奖评委的风采,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马上参会! 抢票链
新智元
2018/03/13
1.2K0
【全球AI人才排行榜】美国第一,中国仅排名第7
推荐阅读
谷歌AI研究大爆发:一年发218篇机器学习论文,近年研究人员增两倍
9180
ICML 2015压轴讨论总结:6大神畅谈深度学习的未来
4860
犀牛鸟·学问 | ECCV 2018论文宣讲研讨会回顾(一)
5690
研究表明,有影响力的数据集正在垄断机器学习研究
2800
全球计算机H-index TOP 10华人Philip S. Yu】从深度学习到广度学习
2.6K0
专访张宏江:「大模型+大算力」撑开深度学习瓶颈,中国也有做出全球顶尖研究的环境
7890
斯坦福「基础模型研究中心」华人Percy Liang任主任,业界炮轰:深度学习做不了基础模型!
9130
深度 | 苹果首任AI总监Ruslan Salakhutdinov大起底
1.2K0
观点 | 反思ICLR 2017:拼运算拼资源时代,学术研究如何生存?
7610
麦肯锡万字报告对比中美AI竞争力:学术、产业生态、算法、数据、计算力(下载)
1.6K0
2019全球AI人才报告发布:AI专家仅3.6万
1890
2020腾讯犀牛鸟精英人才培养计划课题介绍(八)——视觉及多媒体计算
1.2K0
[译]深度学习:模仿人脑还是完善应用
7410
谷歌中国2018校招年薪56万,Jeff Dean李飞飞李佳等清华研讨现场
1.1K0
【万赟】从图灵测试到深度学习:人工智能60年
1.5K0
【nature】深度学习巨头看人工智能界人才迁徙
7690
Make AI Everywhere,腾讯AI亮相AAAI-17国际会议
1.6K0
《大西洋月刊》盘点中国人工智能崛起,AAAI前主席评周志华组论文
8180
重磅!剑桥2020《AI全景报告》出炉,近三成在美顶尖AI人才有中国教育背景
6160
【全球AI人才排行榜】美国第一,中国仅排名第7
1.2K0
相关推荐
谷歌AI研究大爆发:一年发218篇机器学习论文,近年研究人员增两倍
更多 >
LV.1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交个朋友
加入腾讯云官网粉丝站
双11活动抢先看 更有社群专属礼券掉落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