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为什么坐车会晕车呢

为什么坐车会晕车呢

作者头像
石云升
发布于 2022-07-29 04:03:11
发布于 2022-07-29 04:03:11
553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石云升石云升

我是一个坐车经常晕车的人,特别是在车里看手机的时候,感觉很难受。今天正好看到了卓克老师对晕车的解读,我总结了几个关键点,分享给大家。先说结论,每个人都会晕车,就是程度不一样。不要在车上玩手机、看书。这些行为会加重你的不适感。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上车就睡觉或者集中注意力听音频,光闭眼也无法避免晕车。另外就是豪车更容易晕。

第一个层次:晕车的原因

人体在左右耳朵里都有一个叫做前庭的器官,前庭里面有一个“陀螺仪”,就像手机里那个似的,有 X、Y、Z 这三个轴。

这三个轴特有的名称叫做半规管,它们三个是互相垂直的,真的就像 X、Y、Z 轴那样。

每一个半规管都是一个闭合的腔体,腔体里还有液体,而且液体还不是完完全全装满的,它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所以头部有晃动,这液体就在半规管里晃动。

这一晃,就冲刷了腔体内壁的绒毛,说是绒毛,其实只不过是长得有点像,实际上是神经末梢,液体冲刷的方向实际就是运动的反方向。一冲刷就产生了一个神经刺激,通过三个相互垂直的轴的信号强弱,X、Y、Z 三个方向一叠加,就能给大脑传递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就是告诉大脑头部现在在往哪个方向运动。

车辆的颠簸给你的前庭带来的刺激,会让你的眼球也跟着动,可是你视觉捕捉到的信号,因为车辆的减震设计得好,悬吊系统设计得好,结果眼睛看到的景象并没有跟着那么颠簸,这两个信号就错位了,错位之后马上就能体会到不舒服。有些同学很自豪,说自己从没有这方面的错位体验,那是因为你的前庭跟视觉信号匹配得不那么精确。

前庭不停地告诉大脑各种变化;与此同时,眼睛却告诉大脑,说现在角度没有变,现在角度还是没有变,还是没有变;

结果大脑就晕了,这就是晕车的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恶心和吐的原因

下面我们说,为什么会恶心、为什么要吐呢?

这个是在神经调控下的一种保护机制,这部分的神经就叫做植物性神经,它负责很多根本不由意识控制的东西。

当我们大脑收到不平衡的信号,就会感到不舒服。会晕。这种晕会被身体里的植物性神经传递给肠胃,胃的反应就是吐,因为在以前,肠胃不舒服就是中毒,现在身体还没改善过来。这就是晕车的第二个层次的原因。

第三个层次:对晕车的恐惧

为什么有的人这车都没开,车门一关、一落座就开始吐呢?

其实这第三步的原因跟我们之前讲的,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一喝凉白开就拉肚子,但是喝冷饮、喝凉可乐却没事,有那么一点像。

就是因为这些人很可能之前吐得非常严重,连胆汁都给吐出来了,这些经历给他的刺激太深了,于是他就对汽车产生了无穷的恐惧,下一次跟他说要坐长途车了,他就可以跳过晕的步骤,直接吐给你看。

这种条件反射也有点像巴甫洛夫那个狗,那个狗还没见到肉,但是因为训练多次之后,只要听见响铃了也是哈喇子流一地。

对于晕车怎么办呢?

有人说这晕车药可以吃,比如像茶苯海明、苯巴比妥,简单说这些药起了轻微地麻痹神经的作用,让跟前庭相关的、跟肠胃蠕动相关的神经不那么敏感。

这些药最初有些是抗过敏药,跟其它最早的抗过敏药一样,就是吃完了之后容易犯困,犯困其实就是神经被抑制住了,它是这种药的副作用。后来就发现,它抗过敏的效果不太理想,反而是那种让人犯困的副作用很大,这副作用能利用上,能让那些晕车的人不那么敏感。还有像苯巴比妥这种是镇定剂,也是让人安静下来,不要神经那么兴奋。

但是这些药的效果都不太强,因为从根儿上说,你真的能抑制住神经功能才能不晕车,但是神经功能多重要啊,抑制住了没准就闹出人命来了,所以这些药顶多就是上车之前吃,然后开始犯困的时候赶紧找一个座位睡,睡这一路,眼睛也不用东瞧西看的。

还有人说,我上车就闭上眼呢?

这个对于晕车特别严重的人来说效果也不太好,因为就算把眼睛闭上了,眼球依然是按照前庭传给大脑的信号滴溜溜乱转的,这种转也会带来不舒服,所以最好最好的办法也就是熟睡。

还有那个问题,就是开车的人为什么不晕车呢?

首先开车的人不是全不晕车,只有那些坐车才晕车、开车不晕的那些轻度晕车的人才这样,那些特别严重的,站在大巴车旁边,还没上车就开始吐的人,他开车也是要吐的。

那些轻度晕车的人本来就不那么严重,而且车还是由他开,所以他的精力、他的神经活动是不由自主地集中起来了。

集中在哪呢?

就是手脚的配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虽然老司机自己不觉得需要多少调控了,那只是因为你熟练了,你不信你开四个小时,你看你困不困?你肯定非常困,那就说明你之前经历了一阵很长时间的神经高度兴奋,所以就是这样高强度的、丰富的神经活动,抑制住了植物性神经作出的保护,实际上就是通过转移注意力,让晕车部分的神经安静下来了。

所以如果你要是那种晕车不厉害的人,假如你不开车,上车之后先把眼睛闭上,然后戴上耳机,认真地听咱们得到上的专栏课,集中注意力思考讲的内容,永远不要轻易地睁开眼睛,如果你按照我说的这种方法做,绝大部分轻度晕车的人是完全可以消除难受的感受的。

说了方法,我再说几个瞬间让你晕车的感觉加倍的坏习惯,那就是在车上看书、看手机。

因为你的书、你的手机,它也在晃动,它晃动的幅度跟耳朵给到的平衡信息基本不可能是同步的,你目力所及的所有东西都在持续传输错位的信号,这比你看窗外那种错位的信号还要丰富、还要强烈,所以晕得更快。

以上,就是晕车的方方面面,知道了这些你也能知道,为什么有些人玩电脑游戏,就是第一人称视角的射击游戏,如果游戏的视角设计的晃动不合理,就会让人恶心。

这些你也能知道了,它就是反过来,前庭平衡的信息没有改变,你脑袋没动,但是视觉信号里不停地传达头部晃来晃去的动作,这两个信号又不匹配了,于是大脑就下令保护自己——吐。

划重点

1.人会晕车,是因为人耳内部负责平衡的器官“前庭”采集的移动信号与眼睛采集到的视觉信号不匹配造成的。2.植物性神经控制着人体不由意识控制的部分,比如闻到香味流口水、激动了流眼泪。一般来说,人体的不舒服很有可能是吃了有毒的食物,所以坐车觉得“晕”的时候,植物性神经会启动保护机制,赶紧把食物吐出去。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6-1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石云升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干货丨从VR运动机制中的科学原理,看VR体验晕动症
对于任何曾经有过VR体验的人来说,无论是使用HTC Vive、Oculus Rift、Samsung Gear VR还是Google Cardboard,一定不会对“相对运动错觉”这个词感到陌生,这个词意味着一种正在运动但实际却处于静止状态的错觉。 身体感知运动原理 人体的设计十分有趣。在无特定顺序的情况下,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位置的判断来源于不同的感官输入,经由人脑的处理和整合,最终形成一个关于位置和方向的图像。 不仅如此,眼睛也能够帮助我们窥见整个世界。它能够给我们提供有关形式和颜色,以及深度和距离等
VRPinea
2018/05/17
1.3K0
还在晕VR?这些方法帮你摆脱可恶的晕动症!
当你舒适的坐在椅子上,戴上你的VR头显,准备开始享受一场极佳的VR体验。突然,你感觉头晕目眩、胃里一阵翻滚。当你出现晕动症的不适反应时,往往是你的眼睛告诉大脑你正在VR环境中移动,但你的身体仍然出于静
VRPinea
2018/05/15
2.5K0
车载VR,会是未来出行娱乐新方式吗?
(VRPinea 3月11日讯)在刚结束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德国车载VR初创公司Holoride宣布与HTC进行合作,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HTC旗下的VR眼镜Vive Flow上,推出与车内娱乐相关的XR内容。这也就意味着,HTC Vive Flow将成为首款支持Holoride车载娱乐技术的VR设备。
VRPinea
2022/04/14
3610
车载VR,会是未来出行娱乐新方式吗?
无人驾驶是好,但晕车咋办?
Root 编译整理自 CNN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一个人坐无人车去上班的fà,怎样做到专心吃鸡的同时还不晕车? Waymo最近申请下来了个专利,专门解决晕车问题。 借助AI算法,制
量子位
2018/03/02
6120
无人驾驶是好,但晕车咋办?
C语言数组与指针详解
  好多同学都说:“老师,我看到指针就晕!”,说实话,见过晕血的,见过晕车的,晕指针的到是第一次听说!
zhangjiqun
2024/12/16
1540
C语言数组与指针详解
前庭电刺激(GVS)的数据分析及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无创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NIBS)越来越多地用于探索大脑的功能机制。前庭电刺激(GVS)是一种安全、耐受性良好的NIBS技术,能够调节参与前庭和多感觉处理的不同皮层和皮层下区域的活动。GVS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其治疗结果一定程度上会由于治疗个体的不同而不同,同时选取的治疗波形也会影响结果。然而,大多数GVS研究都对所有被试选择了相同的通用刺激。这项技术的未来应用以及最终的临床应用,将依赖于信号处理领域的贡献。我们以信号处理为重点,概述了目前神经康复中的GVS使用现状,包括一般的刺激设计,与神经影像学数据的并行分析,以及对未来方向的建议。本文发表在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杂志。x思影曾做过多期脑刺激相关文章解读,建议结合以下解读阅读(直接点击,即可浏览,加微信号siyingyxf或18983979082获取原文及补充材料):
用户1279583
2022/02/28
2.2K0
前庭电刺激(GVS)的数据分析及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脑电与情绪
情绪是对一系列的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它包括人对外界刺激或自身刺激的心理反应,以及其伴随的生理反应。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以及丹麦生理学家Carl Lange先后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情绪的定义,这就是著名的James-Lange theory, 该理论认为情绪是植物性神经系活动的必然产物。而生理心理学家Walter BradfordCannon对上述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是真正影响到情绪变化的中心系统。经过Cannon的学生菲利普.巴德的研究和扩展,形成了Cannon-巴德情绪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S.Schachter andJ.Singer通过实验之处,情绪其实是周边环境状态和个体的生理状态相结合以后通过大脑处理后展现出来的结果,该理论被称为S.Schachter-J.Singer 理论。心理学家Richard StanleyLazarus指出,情绪本质是个体对自己周围环境事物的感知反应,是人与环境交互得到的结果。
脑机接口社区
2020/06/30
9410
这些VR大事件都知道了,你和朋友话题侃侃而谈
VR 和 AR 现如今慢慢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虽然目前的普及程度还差得很远,但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无可厚非了。作为未来趋势的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都会谈论到了,如果你还对 VR 不怎么熟悉
机器人网
2018/04/25
6890
这些VR大事件都知道了,你和朋友话题侃侃而谈
人类“第六感”首次被证实,研究发现人脑具有磁场感应能力
科学界已经知道鸟类可以利用地磁场进行导航,除此之外,科学家在自然界许多物种中都发现了磁感应能力,生物的磁感受能力也一直在业内被称作生物“第六感”。但作为进化如此高级的人类,却似乎意外地没有证据表明我们可以感应磁场。昨天,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团队发表在eNeuro上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答案:我们不仅能感应到磁场,并且大脑会对磁场变化作出强烈反应。在下面这篇文章中,研究团队亲自为我们讲述了“第六感”磁觉在人脑中被证实的精彩过程。
脑机接口社区
2023/02/14
2670
人类“第六感”首次被证实,研究发现人脑具有磁场感应能力
万万没想到,我玩个VR游戏竟然还成了重点保护对象!?
不论是老司机玩家还是新接触VR的小白,都不可避免地碰到这样的情况——“玩着玩着就晕了”。只不过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小白摔倒地毫无征兆,而老司机却会提前防范,让姿势不那么难看。 可以说,眩晕感成了VR游戏
VRPinea
2018/05/14
8210
史上最壕无人车买家诞生!泥潭中的Uber要搞个超大的无人出租车队
Root 岳排槐 编译整理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Uber从泥潭中颤抖着伸出一只手,拍下了史上最大无人车订单。 这家公司上任不久的新CEO,决定一次购买2.4万辆沃尔沃自动驾驶型XC
量子位
2018/03/23
5310
vMocion 的技术不仅能消灭 VR 体验中的眩晕,还能增强临场感!
虚拟现实近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厂商们展示炫酷的效果之下,其实还有晕动症的难题一直伴随着。当用户的身体感觉用户在移动,但用户的大脑却认为用户是静止时就会产生晕动症,反应严重的话也许产生恶心感。 如
镁客网
2018/05/28
5130
人类的自我运动网络
三维空间中的所有意志运动都需要多感觉整合,特别是视觉和前庭信号。人类的大脑哪个位置以及如何处理和整合自我运动信号仍然是个谜。在这里,我们应用视觉和前庭自我运动刺激,使用快速和精准的全脑神经成像,在一个相对较大的数据集(n=131)中描述和表征整个皮层和皮层下自我运动网络。我们的研究结果确定了一个核心的自我运动网络,包括扣带沟(CSv、PcM/pCi)、小脑(小脑小舌)和颞顶叶皮层,包括VPS区和缘上回的一个未命名区域。基于其大脑连接模式和解剖定位,我们认为该区域代表了猕猴7A区的人类同源脑区。全脑连接和梯度分析表明,扣带沟和小脑小舌之间的连接在自旋运动感知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可能是通过涉及更新视觉空间和前庭信息的反馈回路。PcM/pCi独特的功能连接模式暗示了它在多感觉整合中的中心作用,以感知自我参照的空间意识。所有皮层自我运动中枢都表现出与其他视觉、前庭、体感和更高阶运动区域的模块化功能连接,强调了它们在一般感觉运动整合中的相互功能。
悦影科技
2023/02/28
6320
【程序员健康】程序员如何注意的自己的饮食?
上一篇我们提到程序员锻炼可以提高健康,但我的大部分时间可能都是在电脑前面度过的,电脑辐射会引起自律神经失调、忧郁症,另外,显示器不断变幻和上下翻滚的各种字符会刺激眼睛,电脑操作者常会感到眼睛疲劳、肩酸背痛。如在缺水、营养不足、缺乏维生素的状况下工作,身体对辐射的抵抗能力下降,就容易患病。 所以在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花一些精力来注意一下自己的饮食健康,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对自己身体上带来的伤害。 益脑篇 总体来说,选用含磷脂高的食物以利健脑,例如蛋黄、鱼、虾、核桃、花生等。从科学角度来讲
程序员互动联盟
2018/03/15
1.1K0
【程序员健康】程序员如何注意的自己的饮食?
玩VR游戏头晕不要怕!哥伦比亚大学新研究带你飞
最近的VR行业都被E3抢占了所有的风头,我们回到游戏之外,看看有哪些为优化VR头显体验所做的新举措。体验过VR头显的用户都知道因为VR设备的刷新率和分辨率等等各种问题,长期佩戴VR设备很容易会导致眩晕
镁客网
2018/05/28
1.3K0
Nature medicine重磅综述:治疗精神疾病的新方法
精神疾病是非常普遍的,往往是毁灭性的疾病,对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尽管它们的病因和诊断异质性长期以来一直对药物的发现提出了挑战,但一种新兴的基于回路的对精神疾病的理解是目前依赖试验和错误的治疗一个重要的替代。在这里,我们回顾了新的和新兴的治疗方法,特别强调了基于脑回路的精确精神病学干预的革命性潜力。本文提出了电路模型的局限性、将精确疗法推向市场的挑战以及克服这些障碍所需的关键进展。
悦影科技
2023/06/28
8720
舌头位置摆的好,居然能大大加强力量训练效果?
以神经训练和脑部训练为代表的新理念、新方法正在对我们传统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发起挑战。不管是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等素质的训练效果,还是普通人的体育锻炼效果,都极大程度地取决于输入大脑的信息以及大脑对信息的加工是否快速、准确。大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然后输出做具体动作的信号,也就是说,加工后的信息质量决定了我们的运动表现。如果我们忽视对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训练,运动表现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我们把大脑和身体之间的通路想象成一根水管,当水管被阻塞,那么水流也会大大减小。神经训练的目的就是疏通水管,让水流通畅、快速地流动。
脑机接口社区
2023/11/18
1790
舌头位置摆的好,居然能大大加强力量训练效果?
聚焦卷积神经网络(CNN)、人工神经网络(ANN)与图像分析---AI在植物科学中的应用进展
本文参考研究AI-powered revolution in plant sciences: advancements,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https://www.explorationpub.com/Journals/eff/Article/101045)续上篇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和3D打印的内容来继续讲述AI在精准农学中的发展,聚焦深度学习特别是CNN、ANN,专家系统与模糊逻辑,图像分析等内容,旨在强调AI在促进我们对植物生命的理解和优化农业实践以实现更可持续和粮食安全的未来方面的重要作用。
生信菜鸟团
2025/04/07
1050
聚焦卷积神经网络(CNN)、人工神经网络(ANN)与图像分析---AI在植物科学中的应用进展
Nature:精神药物裸盖菇素使大脑活动去同步化
摘要:裸盖菇素是一种迷幻剂,能急剧引起时空感知和自我消解的扭曲,在人类临床试验中,单次剂量的裸盖菇素产生了快速且持久的治疗效果。在动物模型中,裸盖菇素在大脑皮层和海马体中诱导神经可塑性。然而,人类大脑网络变化如何与迷幻剂的主观和持久效果相关联,目前尚不清楚。在这里,我们利用纵向精确功能成像追踪了特定个体的脑变化。在给予高剂量裸盖菇素(25毫克)和哌甲酯(40毫克)之前、期间和之后3周内,对健康成年人进行了追踪,并在6-12个月后再次给予裸盖菇素剂量。裸盖菇素极大地破坏了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区域的功能连接(FC),其引起的变化比哌甲酯大三倍以上。这些FC变化是由跨空间尺度(区域性和全局性)的大脑去同步化驱动的,通过减少网络内和网络间的相关性和反相关性来消除网络差异。裸盖菇素驱动的FC变化在默认模式网络中最为强烈,该网络与海马体前部相连,被认为能创造我们的空间、时间和自我意识。FC变化的个体差异与迷幻剂的主观体验密切相关。执行感知任务可减少裸盖菇素驱动的FC变化。裸盖菇素导致海马体前部和默认模式网络之间的FC持续降低,持续数周。海马体-默认模式网络连接性的持续降低可能是迷幻剂促进神经可塑性和治疗效果的神经解剖学和机制学相关因素。
悦影科技
2024/11/25
1730
元宇宙是骗局吗?脸书到底想干嘛……
今天和大家聊聊最近很火热的元宇宙,事情的起因是前段时间Facebook正式改名,改成meta。宣布要开始正式进军元宇宙(metaverse),然后一时间元宇宙成了全新的概念,开始迅速发酵火热起来。
TechFlow-承志
2022/08/26
4330
元宇宙是骗局吗?脸书到底想干嘛……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干货丨从VR运动机制中的科学原理,看VR体验晕动症
更多 >
领券
💥开发者 MCP广场重磅上线!
精选全网热门MCP server,让你的AI更好用 🚀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