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的博客,同步更新: 枫山别院
源代码版本2.4.5-SNAPSHOT
在《HikariCP源码分析之初始化分析一》中,我们解析了 HikariCP 的两种初始化方式,其中提到了使用HikariConfig
的方式:
HikariConfig config = new HikariConfig();
config.setJdbc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
config.setUsername("root");
config.setPassword("123");
//设置数据库独有的属性
config.addDataSourceProperty("cachePrepStmts", "true");
//使用HikariConfig构造HikariDataSource
HikariDataSource dataSource = new HikariDataSource(config);
//从连接池获取连接
Connection connection = dataSource.getConnection();
这种方式是官方推荐的使用方式,会对性能有一定的提升。HikariConfig
其实就是 HikariCP 的配置类,我们前面介绍过的HikariDataSource
继承了HikariConfig
,所以我们也可以使用HikariDataSource
直接初始化 HikariCP,但是这种方式性能比用HikariConfig
稍差。
我们今天分析下 HikariCP 中的配置,几乎所有的配置都在HikariConfig
中,是HikariConfig
的成员变量。我们看一下:
/* 可以在运行期通过JMX修改的属性 */
//从连接池获取连接时最大等待时间, 单位毫秒, 默认值 30秒, 至少 250ms
private volatile long connectionTimeout;
//检测连接是否有效的超时时间,单位毫秒, 默认 5000ms, 最小 250ms, 不能大于connectionTimeout
//
private volatile long validationTimeout;
//连接可以在池中的最大闲置时间, 单位毫秒, 至少 10s, 默认 10 分钟, 0 表示永不超时, 该配置不能大于maxLifetime
private volatile long idleTimeout;
//连接泄露检测的最大时间, 默认 0, 最低 2000毫秒; 也就是说, 连接从拿出连接池到还回连接池的总时间, 不能超出这个时间,超出的话就判定为泄露
private volatile long leakDetectionThreshold;
//连接最大存活时间, 单位毫秒, 最小允许值30000 ms, 默认30分钟, 推荐设置的比数据库的 wait_timeout 小几分钟
private volatile long maxLifetime;
//连接池中可以保留连接的最大数量, 比如: 100, 则连接池中的连接不能超过 100 个
private volatile int maxPoolSize;
//最小空闲连接数量, 默认 10 个, 也就是说, 连接池中最多可以保留 10 个空闲的连接, 多的会被关闭
private volatile int minIdle;
/* 在运行期不能修改的属性 */
//该属性设置一个SQL语句, 从连接池获取连接时, 先执行改 sql, 验证连接是否可用, 例子: select 1
//如果是使用了 JDBC 4 那么不建议配置这个选项, 因为JDBC 4 使用 ping 命令, 更加高效
private String connectionTestQuery;
//数据库驱动的dataSource类名, 与jdbcUrl, 必须二选一, 都配置的话, 优先使用该属性, 例子 : org.postgresql.ds.PGSimpleDataSource
private String dataSourceClassName;
private String dataSourceJndiName;
//数据库驱动类, 与dataSourceClassName不共存, 如果配置了这个属性, 那么jdbcUrl不能为空, 例子: com.mysql.jdbc.Driver
private String driverClassName;
//与dataSourceClassName, 必须二选一, 都配置的话, 忽略该属性, 例子: jdbc:mysql://localhost:3306/simpsons
private String jdbcUrl;
//必选, 数据库连接密码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连接池名称, 默认自动生成, Hikari 将它一般用于记录日志和 JMX 中, 如果有多个 Hikari 连接池, 建议配置一个有意义的名字
private String poolName;
private String transactionIsolationName;
//必选, 数据库连接用户名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自动提交事务, 默认值true
private boolean isAutoCommit;
//控制从池中获取的连接是否是只读模式, 需要数据库支持只读模式
private boolean isReadOnly;
//默认值true,是否快速失败,即在启动期间创建连接来验证关键参数是否有错误,如果不能建立连接,立即抛出错误,方便用户及时发现问题
private boolean isInitializationFailFast;
//
private boolean isIsolateInternalQueries;
//是否自动注册 JMX 相关的 bean, 用于运行时可以修改连接池设置
private boolean isRegisterMbeans;
//是否允许JMX 将连接池挂起
private boolean isAllowPoolSuspension;
//用户直接指定dataSource实例, 不使用 Hikari 创建的实例
private DataSource dataSource;
上面不是所有的属性,一些不太重要的属性我们忽略掉。
HikariConfig
的配置可以分为两部分:可以在运行期修改的,不可以在运行期修改的。
属性名 | 含义 | 备注 |
---|---|---|
connectionTimeout | 从连接池获取连接时最大等待时间 | 默认值 30秒, 至少 250ms |
validationTimeout | 检测连接是否有效的超时时间 | 默认 5000ms, 最小 250ms, 不能大于connectionTimeout |
idleTimeout | 连接可以在池中的最大闲置时间 | 至少 10s, 默认 10 分钟, 0 表示永不超时, 该配置不能大于maxLifetime |
leakDetectionThreshold | 连接泄露检测的最大时间 | 默认 0表示不启用, 最低 2000毫秒 |
maxLifetime | 连接最大存活时间 | 最小允许值30000 ms, 默认30分钟, 推荐设置的比数据库的 wait_timeout 小几分钟 |
maxPoolSize | 连接池中可以保留连接的最大数量 | |
minIdle | 最小空闲连接数量 | 默认 10 个 |
所谓的运行期可以修改的属性,就是可以使用 JMX 直接修改,我们再《HikariCP源码分析之获取连接流程二》中提到了作者推荐的用法,大家可以看一下。
属性名 | 含义 | 备注 |
---|---|---|
connectionTestQuery | 验证连接是否可用的 sql | 例子: select 1,如果是使用了 JDBC 4 那么不建议配置这个选项, 因为JDBC 4 使用 ping 命令, 更加高效 |
dataSourceClassName | 数据库驱动的dataSource类名 | 与jdbcUrl, 必须二选一, 都配置的话, 优先使用该属性, 例子 : org.postgresql.ds.PGSimpleDataSource |
driverClassName | 数据库驱动类 | 与dataSourceClassName不共存, 如果配置了这个属性, 那么jdbcUrl不能为空, 例子: com.mysql.jdbc.Driver |
jdbcUrl | url | 与dataSourceClassName, 必须二选一, 都配置的话, 忽略该属性, 例子: jdbc:mysql://localhost:3306/simpsons |
password | 数据库连接密码 | |
username | 数据库连接用户名 | |
isRegisterMbeans | 是否自动注册 JMX 相关的 bean | 用于运行时可以修改连接池设置 |
isAllowPoolSuspension | 是否允许JMX 将连接池挂起 |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要用 JMX 修改运行时配置,则必须配置isRegisterMbeans
和isAllowPoolSuspension
。
其实比较重要的是运行时可以修改的那几个配置,只要搞明白了他们的含义,大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修改。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