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告别单调!如何美化二维码来吸引更多客户

告别单调!如何美化二维码来吸引更多客户

原创
作者头像
腾讯优码二维码
发布于 2025-01-08 03:31:02
发布于 2025-01-08 03:31:02
930
举报

通过往期教程,我们已经了解了如何在优码二维码完成码后页面的制作和二维码的生成。然而,二维码不仅仅是一个信息载体,它的外观设计同样至关重要,一个贴合场景设计的二维码可以大大提升用户的扫码意愿。今天的推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优码二维码获得更加符合您应用场景的二维码样式,最大化地发挥二维码的效果。

在优码二维码中,我们为您提供了几十种主题丰富的二维码样式,包括课件分享、通知公告、营销活动、人员名片等,让您的二维码标签更加吸引人,满足您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发码和贴码需求。

部分样式示例: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为您的二维码配置专属样式~

Step1: 扫码登录优码二维码PC后台(https://qr.qq.com/),您可以在如图所示的生码列表或生码流程中找到“美化二维码样式”功能。

如您已经完成生码,可点击生码列表中的“...”,选择“美化二维码样式”。

如您在生码流程中,可在成功生成二维码的结果页找到美化二维码样式功能,点击“查看全部”即可查看所有样式。

Step2: 选择符合您场景和需求的二维码样式,点击对应卡片进入样式编辑。

您可在编辑页中对该样式中的图片、文字、logo等元素进行修改,点击“应用”即可应用于您当前编辑的二维码。

以上就是美化二维码的教程,快来体验吧~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可以快速前往体验!

腾讯优码二维码官网体验:https://qr.qq.com/

小程序生码简单体验: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芯片借鉴大脑学习机制实现终身学习
Cropped image of an engineer showing a computer microchip on the foreground
脑机接口社区
2022/08/26
2950
人工智能芯片借鉴大脑学习机制实现终身学习
MIT新型“大脑芯片”问世,数万人工大脑突触组成,纸屑大小却堪比超算
大数据文摘授权转载学术头条 作者:曹绮桐 “微型化”是科技便利生活的重要一环。试想,有一天,我们可以把庞大的超级计算机不断缩小,直到可以把它们装进口袋;我们可以随身携带微型人工智能大脑,它们甚至可以在没有超级计算机、互联网或云计算的情况下运行,在它们微不足道的身体里运行着庞大的算法。 而这已不单单是触不可及的幻想。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种“大脑芯片”,让我们向那种未来又迈进了一步。研究人员所用的芯片物理体积比一片纸屑还要小,但却被工程师们放置了成千上万个“人工大脑突触”,这种被称为“忆阻器”的硅基元件,能够模仿人类大脑中信息传递的突触结构。
大数据文摘
2020/06/17
7130
MIT新型“大脑芯片”问世,数万人工大脑突触组成,纸屑大小却堪比超算
忆阻器科普知识
忆阻器的概念最早由华裔科学家蔡少棠教授于 1971年 提出,蔡少棠在电路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
华东子
2024/11/07
4120
忆阻器科普知识
神经网络大发现:一种模仿大脑遗忘机制的新型智能材料
该文介绍了基于习惯的突触可塑性和量子钙钛矿中的有机学习,研究人员在钙钛矿材料中发现了类似于大脑突触可塑性的行为,这一发现有望应用于开发高效、低耗能的人工智能系统。
全球资讯翻译官
2017/12/13
1.3K2
神经网络大发现:一种模仿大脑遗忘机制的新型智能材料
IBM首个人造神经元幕后,神经形态计算系统向人造大脑突破
【新智元导读】日前,IBM苏黎世研究院研究人员利用相变存储材料,制造出首例随机兴奋人工神经元。《经济学人》评论,这是在人造大脑方面的又一突破。模仿大脑的概念简单,但实际把它做出来却相当难。有了IBM 的这项突破,今后再将随机相变神经元集群与其他纳米计算材料结合在一起,能够成为下一代超密神经形态计算系统的关键。 没有人知道人脑是如何工作的,因此研究人脑的研究员才想出了“模拟”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是用神经形态元件制作出一个人造大脑。计算机科学家早就从生物学中汲取灵感,最近被称为“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就是模仿
新智元
2018/03/23
1.3K0
IBM首个人造神经元幕后,神经形态计算系统向人造大脑突破
植入式神经电极阵列器件与材料的研究进展
这篇文章详细概述了植入式神经电极阵列器件与材料的研究进展。本文介绍了不同尺度神经电信号记录原理,并详细梳理了在体神经电极阵列材料与器件的概况与进展展,文章由都展宏,鲁艺,蔚鹏飞,邓春山,李骁健等研究人员发表在《物理化学学报》期刊上。
脑机接口社区
2022/09/22
9100
植入式神经电极阵列器件与材料的研究进展
首个单设备模拟神经元出现:忆阻器突破登上Nature
使用模拟神经元的设备进行计算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然而理论上,在电路元件中生成神经形态动作电位需要至少三阶复杂度,此前甚至很少有二阶神经形态元件的案例。
机器之心
2020/10/27
8050
首个单设备模拟神经元出现:忆阻器突破登上Nature
【北航新型人工突触】能模拟人类神经系统基本功能的人工突触诞生
【新智元导读】近日 ACS Nano 刊登了一项研究报告,称已开发出能够模拟我们神经系统基本功能的人工突触,能够从同一“突触前”末端释放抑制和刺激信号。这项研究有包括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人员在内的多位华人研究者参与。 此前的大多数人工突触只能传递一种类型的信号 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理解人类的大脑,并弄清楚如何模仿人类的大脑。近日,ACS Nano 刊登了一份研究报告,研究者称他们已经开发出能够模拟我们神经系统基本功能的人工突触,能够从同一“突触前”末端(terminal)释放抑制和刺激信
新智元
2018/03/27
1.2K0
【北航新型人工突触】能模拟人类神经系统基本功能的人工突触诞生
前沿 | IBM全新AI芯片设计登上Nature:算力是GPU的100倍
用 GPU 运行神经网络的方法近年来已经为人工智能领域带来了惊人的发展,然而两者的组合其实并不完美。IBM 研究人员希望专门为神经网络设计一种新芯片,使前者运行能够更快、更有效。
机器之心
2018/07/30
1.1K0
前沿 | IBM全新AI芯片设计登上Nature:算力是GPU的100倍
比人类神经元快10亿倍!港中文、中科院「超级大脑」:1秒识图3479万张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机构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了一种基于「激光」的人工神经元。
新智元
2025/02/15
880
比人类神经元快10亿倍!港中文、中科院「超级大脑」:1秒识图3479万张
指尖的超算:MIT脑启发芯片登上Nature子刊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 Hanwool Yeon、Jeehwan Kim 等人设计了一种「片上大脑」,它比指甲盖还小,内含数十万人工突触(忆阻器),其「记忆力」要比我们所知的其他芯片强上不少。我们距离模拟人脑又近了一步?
机器之心
2020/06/16
7790
指尖的超算:MIT脑启发芯片登上Nature子刊
芯片造脑:华人博士一作Nature两连发,神经拟态计算竟像人脑一样「低能耗」
差不多10年前,在神经拟态计算领域,科学家们就开始琢磨一种叫做忆阻器的微型工具,这种工具能够像真正的大脑突触一样工作。这在当时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新智元
2020/04/23
7060
芯片造脑:华人博士一作Nature两连发,神经拟态计算竟像人脑一样「低能耗」
低能耗低时耗,中科院&香港大学团队使用新方法进行多任务学习的可穿戴传感器内储层计算
编辑 | 萝卜皮 传感器内多任务学习不仅是生物视觉的关键优点,也是人工智能的主要目标。然而,传统的硅视觉芯片存在大量时间以及能量开销。此外,训练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在边缘设备上既不可扩展也不可负担。 在这里,中科院和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材料算法协同设计来模拟人类视网膜的学习范例,并且低开销。基于具有有效激子解离和贯穿空间电荷传输特性的瓶刷形半导体 p-NDI,开发了一种基于可穿戴晶体管的动态传感器储层计算系统,该系统在不同任务上表现出优异的可分离性、衰减记忆和回波状态特性。 与忆阻有机二极管上的「读出
机器之心
2023/03/29
3110
低能耗低时耗,中科院&香港大学团队使用新方法进行多任务学习的可穿戴传感器内储层计算
哈佛大学华人团队提出新一代可延展的脑机接口系统
脑机接口(BCI)--允许大脑与外部计算机直接通信--在神经科学、医学和虚拟现实领域有潜在的应用。然而,目前的方法是基于传统的刚性电子学,并受限于其内在的机械和几何形状不匹配的脑组织。柔性电子产品具有与大脑兼容的机械特性,可以解决这些限制,并用于创建新一代BCI。本文探索在BCI开发中使用柔性电子器件。研究了这种接口中柔性、可延展性和软(低模量性)电子的独特优势,并考虑了该技术对神经科学、神经义肢控制、生物电子医学以及大脑和机器智能集成的潜在影响,以及在材料、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方面需要解决的挑战,以开发BCI的灵活性和普遍适用性。
脑机接口社区
2023/03/09
7210
哈佛大学华人团队提出新一代可延展的脑机接口系统
为AI而生,打破存储墙,佐治亚理工等提出新型嵌入式无电容DRAM
当今计算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存储墙」,即处理时间与将数据从单独的 DRAM 存储器芯片传送到处理器所花费时间之间的差距。AI 应用的日益普及只会加剧该问题,因为涉及面部识别、语音理解、消费商品推荐的巨大网络很少能容纳在处理器的板载内存上。
机器之心
2021/03/15
5780
为AI而生,打破存储墙,佐治亚理工等提出新型嵌入式无电容DRAM
前沿 | IBM发明世界首个人造神经元,离人脑模拟更近一步
受人类大脑运行方式的启发,IBM苏黎世研究中心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纳米级的随机相变神经元。并在其基础上构建了由500个该神经元组成的阵列,让该阵列模拟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进行信号处理。 这一突破十分值
AI科技评论
2018/03/07
9030
前沿 | IBM发明世界首个人造神经元,离人脑模拟更近一步
「复制粘贴」大脑神经元!哈佛三星新研究登Nature子刊
这种方法的实质类似于“复制”和“粘贴”,将大脑的神经元的连接图“复制粘贴”到 3D 神经形态芯片上。刊载这一成果的论文已发表于Nature Electronics上。
新智元
2021/10/12
3830
麻省理工研制出硅基人工神经突触
为制造出便携式的“大脑芯片”,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用单晶硅成功制作出了人工神经突触,这大大促进了人造硬件的发展。 当谈到处理能力时,人类的大脑是无法被击败的。在人类大脑这个柔软的、足球大小的器官里,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刻,一个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神经元之间的空间)将指令传递给成千上万的其他神经元,如此实现神经递质交换。大脑中有超过100兆的突触可以调节神经元信号,加强一些连接,同时修剪其他的神经元,在这个过程中,大脑能够识别模式、记住事实、并以闪电般的速度完成其他学习任务。 “神经
人工智能快报
2018/03/13
9230
麻省理工研制出硅基人工神经突触
为AI寻找最佳人造突触:IBM电化学RAM亮相IEEE电子元件会议
神经网络可以看作是一组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结构。这些连接(类似于生物神经元中的突触)都具有相应的特殊强度或权重。公司和学术研究人员并没有使用普通 CPU 的逻辑和内存来表示神经网络,而是一直在研究用不同种类的非易失性内存阵列表示它们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在不移动任何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关键的计算。目前,基于可变电阻式存储器、闪存、磁性随机存储器和相变内存的人工智能系统都处于研究过程中,但它们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最近,在旧金山举行的 IEEE 国际电子元件会议上,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可能取得更好性能的备选方案。
机器之心
2019/04/30
8250
为AI寻找最佳人造突触:IBM电化学RAM亮相IEEE电子元件会议
MIT新材料打造「人造突触2.0」,模拟深度学习训练提速100万倍!
---- 新智元报道   编辑:David 如願 【新智元导读】我秒我自己?MIT新材料打造「人造突触2.0」,提速100万倍!1.0也是他们搞的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不断推动机器学习的边界,训练日益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所需的时间、能源和资金正在飞速增长。「模型能建,训练太慢」成为困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一个头疼问题。 最近,被称为「模拟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新领域有望以更少的能源实现更快的计算。 可编程电阻器是模拟深度学习的关键部分,就像晶体管是数字处理器的核心元素一样。 通过在复杂的层中重复排列可编程电
新智元
2022/08/26
3220
MIT新材料打造「人造突触2.0」,模拟深度学习训练提速100万倍!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芯片借鉴大脑学习机制实现终身学习
2950
MIT新型“大脑芯片”问世,数万人工大脑突触组成,纸屑大小却堪比超算
7130
忆阻器科普知识
4120
神经网络大发现:一种模仿大脑遗忘机制的新型智能材料
1.3K2
IBM首个人造神经元幕后,神经形态计算系统向人造大脑突破
1.3K0
植入式神经电极阵列器件与材料的研究进展
9100
首个单设备模拟神经元出现:忆阻器突破登上Nature
8050
【北航新型人工突触】能模拟人类神经系统基本功能的人工突触诞生
1.2K0
前沿 | IBM全新AI芯片设计登上Nature:算力是GPU的100倍
1.1K0
比人类神经元快10亿倍!港中文、中科院「超级大脑」:1秒识图3479万张
880
指尖的超算:MIT脑启发芯片登上Nature子刊
7790
芯片造脑:华人博士一作Nature两连发,神经拟态计算竟像人脑一样「低能耗」
7060
低能耗低时耗,中科院&香港大学团队使用新方法进行多任务学习的可穿戴传感器内储层计算
3110
哈佛大学华人团队提出新一代可延展的脑机接口系统
7210
为AI而生,打破存储墙,佐治亚理工等提出新型嵌入式无电容DRAM
5780
前沿 | IBM发明世界首个人造神经元,离人脑模拟更近一步
9030
「复制粘贴」大脑神经元!哈佛三星新研究登Nature子刊
3830
麻省理工研制出硅基人工神经突触
9230
为AI寻找最佳人造突触:IBM电化学RAM亮相IEEE电子元件会议
8250
MIT新材料打造「人造突触2.0」,模拟深度学习训练提速100万倍!
3220
相关推荐
人工智能芯片借鉴大脑学习机制实现终身学习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