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建立连接流程
上面这个动图,是我们平时客户端和服务端建立连接时的代码流程。
对应的是下面一段简化过的服务端伪代码。
int main()
{
/*Step 1: 创建服务器端监听socket描述符listen_fd*/
listen_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Step 2: bind绑定服务器端的IP和端口,所有客户端都向这个IP和端口发送和请求数据*/
bind(listen_fd, xxx);
/*Step 3: 服务端开启监听*/
listen(listen_fd, 128);
/*Step 4: 服务器等待客户端的链接,返回值cfd为客户端的socket描述符*/
cfd = accept(listen_fd, xxx);
/*Step 5: 读取客户端发来的数据*/
n = read(cfd, buf, sizeof(buf));
}
估计大家也是老熟悉这段伪代码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执行listen()
方法之后还会执行一个accept()
方法。
一般情况下,如果启动服务器,会发现最后程序会阻塞在accept()
里。
此时服务端就算ok了,就等客户端了。
那么,再看下简化过的客户端伪代码。
int main()
{
/*Step 1: 创建客户端端socket描述符cfd*/
c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Step 2: connect方法,对服务器端的IP和端口号发起连接*/
ret = connect(cfd, xxxx);
/*Step 4: 向服务器端写数据*/
write(cfd, buf, strlen(buf));
}
客户端比较简单,创建好socket
之后,直接就发起connect
方法。
此时回到服务端,会发现之前一直阻塞的accept方法,返回结果了。
这就算两端成功建立好了一条连接。之后就可以愉快的进行读写操作了。
那么,我们今天的问题是,如果没有这个accept方法,TCP连接还能建立起来吗?
其实只要在执行accept()
之前执行一个 sleep(20)
,然后立刻执行客户端相关的方法,同时抓个包,就能得出结论。
不执行accept时抓包结果
从抓包结果看来,就算不执行accept()方法,三次握手照常进行,并顺利建立连接。
更骚气的是,在服务端执行accept()前,如果客户端发送消息给服务端,服务端是能够正常回复ack确认包的。
并且,sleep(20)
结束后,服务端正常执行accept()
,客户端前面发送的消息,还是能正常收到的。
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多想想为什么。顺便好好了解下三次握手的细节。
我们先看面试八股文的老股,三次握手。
TCP三次握手
服务端代码,对socket执行bind方法可以绑定监听端口,然后执行listen方法
后,就会进入监听(LISTEN
)状态。内核会为每一个处于LISTEN
状态的socket
分配两个队列,分别叫半连接队列和全连接队列。
每个listen Socket都有一个全连接和半连接队列
半连接队列和全连接队列
sock
加入到这个队列中,队列内的sock
都处于SYN_RECV
状态。sock
取出,放到全连接队列中。队列里的sock
都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这里面的连接,就等着服务端执行accept()后被取出了。看到这里,文章开头的问题就有了答案,建立连接的过程中根本不需要accept()
参与, 执行accept()只是为了从全连接队列里取出一条连接。
我们把话题再重新回到这两个队列上。
虽然都叫队列,但其实全连接队列(icsk_accept_queue)是个链表,而半连接队列(syn_table)是个哈希表。
半连接全连接队列的内部结构
先对比下全连接里队列,他本质是个链表,因为也是线性结构,说它是个队列也没毛病。它里面放的都是已经建立完成的连接,这些连接正等待被取走。而服务端取走连接的过程中,并不关心具体是哪个连接,只要是个连接就行,所以直接从队列头取就行了。这个过程算法复杂度为O(1)
。
而半连接队列却不太一样,因为队列里的都是不完整的连接,嗷嗷等待着第三次握手的到来。那么现在有一个第三次握手来了,则需要从队列里把相应IP端口的连接取出,如果半连接队列还是个链表,那我们就需要依次遍历,才能拿到我们想要的那个连接,算法复杂度就是O(n)。
而如果将半连接队列设计成哈希表,那么查找半连接的算法复杂度就回到O(1)
了。
因此出于效率考虑,全连接队列被设计成链表,而半连接队列被设计为哈希表。
# ss -lnt
State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Port Peer Address:Port
LISTEN 0 128 127.0.0.1:46269 *:*
通过ss -lnt
命令,可以看到全连接队列的大小,其中Send-Q
是指全连接队列的最大值,可以看到我这上面的最大值是128
;Recv-Q
是指当前的全连接队列的使用值,我这边用了0
个,也就是全连接队列里为空,连接都被取出来了。
当上面Send-Q
和Recv-Q
数值很接近的时候,那么全连接队列可能已经满了。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查看是否发生过队列溢出。
# netstat -s | grep overflowed
4343 times the listen queue of a socket overflowed
上面说明发生过4343次
全连接队列溢出的情况。这个查看到的是历史发生过的次数。
如果配合使用watch -d
命令,可以自动每2s
间隔执行相同命令,还能高亮显示变化的数字部分,如果溢出的数字不断变多,说明正在发生溢出的行为。
# watch -d 'netstat -s | grep overflowed'
Every 2.0s: netstat -s | grep overflowed Fri Sep 17 09:00:45 2021
4343 times the listen queue of a socket overflowed
半连接队列没有命令可以直接查看到,但因为半连接队列里,放的都是SYN_RECV
状态的连接,那可以通过统计处于这个状态的连接的数量,间接获得半连接队列的长度。
# netstat -nt | grep -i '127.0.0.1:8080' | grep -i 'SYN_RECV' | wc -l
0
注意半连接队列和全连接队列都是挂在某个Listen socket
上的,我这里用的是127.0.0.1:8080
,大家可以替换成自己想要查看的IP端口。
可以看到我的机器上的半连接队列长度为0
,这个很正常,正经连接谁会没事老待在半连接队列里。
当队列里的半连接不断增多,最终也是会发生溢出,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查看。
# netstat -s | grep -i "SYNs to LISTEN sockets dropped"
26395 SYNs to LISTEN sockets dropped
可以看到,我的机器上一共发生了26395
次半连接队列溢出。同样建议配合watch -d
命令使用。
# watch -d 'netstat -s | grep -i "SYNs to LISTEN sockets dropped"'
Every 2.0s: netstat -s | grep -i "SYNs to LISTEN sockets dropped" Fri Sep 17 08:36:38 2021
26395 SYNs to LISTEN sockets dropped
如果队列满了,服务端还收到客户端的第三次握手ACK,默认当然会丢弃这个ACK。
但除了丢弃之外,还有一些附带行为,这会受 tcp_abort_on_overflow
参数的影响。
# cat /proc/sys/net/ipv4/tcp_abort_on_overflow
0
tcp_abort_on_overflow
设置为 0,全连接队列满了之后,会丢弃这个第三次握手ACK包,并且开启定时器,重传第二次握手的SYN+ACK,如果重传超过一定限制次数,还会把对应的半连接队列里的连接给删掉。tcp_abort_on_overflow为0
tcp_abort_on_overflow
设置为 1,全连接队列满了之后,就直接发RST给客户端,效果上看就是连接断了。这个现象是不是很熟悉,服务端端口未监听时,客户端尝试去连接,服务端也会回一个RST。这两个情况长一样,所以客户端这时候收到RST之后,其实无法区分到底是端口未监听,还是全连接队列满了。
tcp_abort_on_overflow为1
一般是丢弃,但这个行为可以通过 tcp_syncookies
参数去控制。但比起这个,更重要的是先了解下半连接队列为什么会被打满。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般情况下,半连接的"生存"时间其实很短,只有在第一次和第三次握手间,如果半连接都满了,说明服务端疯狂收到第一次握手请求,如果是线上游戏应用,能有这么多请求进来,那说明你可能要富了。但现实往往比较骨感,你可能遇到了SYN Flood攻击。
所谓SYN Flood攻击,可以简单理解为,攻击方模拟客户端疯狂发第一次握手请求过来,在服务端憨憨地回复第二次握手过去之后,客户端死活不发第三次握手过来,这样做,可以把服务端半连接队列打满,从而导致正常连接不能正常进来。
syn攻击
那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绕过半连接队列?
有,上面提到的tcp_syncookies
派上用场了。
# cat /proc/sys/net/ipv4/tcp_syncookies
1
当它被设置为1的时候,客户端发来第一次握手SYN时,服务端不会将其放入半连接队列中,而是直接生成一个cookies
,这个cookies
会跟着第二次握手,发回客户端。客户端在发第三次握手的时候带上这个cookies
,服务端验证到它就是当初发出去的那个,就会建立连接并放入到全连接队列中。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不再需要半连接队列的参与。
tcp_syncookies=1
生成是cookies
,保存在哪呢?是不是会有一个队列保存这些cookies?
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下,如果有cookies
队列,那它会跟半连接队列一样,到头来,还是会被SYN Flood 攻击打满。
实际上cookies
并不会有一个专门的队列保存,它是通过通信双方的IP地址端口、时间戳、MSS等信息进行实时计算的,保存在TCP报头的seq
里。
tcp报头_seq的位置
当服务端收到客户端发来的第三次握手包时,会通过seq还原出通信双方的IP地址端口、时间戳、MSS,验证通过则建立连接。
目前看下来syn cookies
方案省下了半连接队列所需要的队列内存,还能解决 SYN Flood攻击,那为什么不直接取代半连接队列?
凡事皆有利弊,cookies
方案虽然能防 SYN Flood攻击,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因为服务端并不会保存连接信息,所以如果传输过程中数据包丢了,也不会重发第二次握手的信息。
另外,编码解码cookies
,都是比较耗CPU的,利用这一点,如果此时攻击者构造大量的第三次握手包(ACK包),同时带上各种瞎编的cookies
信息,服务端收到ACK包
后以为是正经cookies,憨憨地跑去解码(耗CPU),最后发现不是正经数据包后才丢弃。
这种通过构造大量ACK包
去消耗服务端资源的攻击,叫ACK攻击,受到攻击的服务器可能会因为CPU资源耗尽导致没能响应正经请求。
ack攻击
那既然没有accept
方法能建立连接,那是不是没有listen
方法,也能建立连接?是的,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提到过客户端是可以自己连自己的形成连接(TCP自连接),也可以两个客户端同时向对方发出请求建立连接(TCP同时打开),这两个情况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没有服务端参与,也就是没有listen,就能建立连接。
当时文章最后也留了个疑问,没有listen,为什么还能建立连接?
我们知道执行listen
方法时,会创建半连接队列和全连接队列。
三次握手的过程中会在这两个队列中暂存连接信息。
所以形成连接,前提是你得有个地方存放着,方便握手的时候能根据IP端口等信息找到socket信息。
那么客户端会有半连接队列吗?
显然没有,因为客户端没有执行listen
,因为半连接队列和全连接队列都是在执行listen
方法时,内核自动创建的。
但内核还有个全局hash表,可以用于存放sock
连接的信息。这个全局hash
表其实还细分为ehash,bhash和listen_hash
等,但因为过于细节,大家理解成有一个全局hash就够了,
在TCP自连接的情况中,客户端在connect
方法时,最后会将自己的连接信息放入到这个全局hash表中,然后将信息发出,消息在经过回环地址重新回到TCP传输层的时候,就会根据IP端口信息,再一次从这个全局hash中取出信息。于是握手包一来一回,最后成功建立连接。
TCP同时打开的情况也类似,只不过从一个客户端变成了两个客户端而已。
socket
执行listen
时,内核都会自动创建一个半连接队列和全连接队列。accept方法
只是为了从全连接队列中拿出一条连接,本身跟三次握手几乎毫无关系。tcp_abort_on_overflow=1
,还会直接发RST
给客户端。SYN Flood
攻击,可以设置tcp_syncookies
,绕开半连接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