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揭秘全球首款RISC-V架构Cat.1芯片萤火LM600

揭秘全球首款RISC-V架构Cat.1芯片萤火LM600

作者头像
芯智讯
发布于 2023-09-08 10:46:51
发布于 2023-09-08 10:46:51
392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芯智讯芯智讯

8月28日,由芯原股份主办的“第三届滴水湖中国RISC-V产业论坛”在上海滴水湖洲际酒店召开。南京创芯慧联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芯慧联”)介绍了其今年新推出的全球首款基于RISC-V架构的4G Cat.1广域物联网芯片LM600。

在万物智联时代,数据和算力是两大核心要素,光有算力,没有数据是不行的。而数据的传输则离不开通信技术,特别是对于远距离无线传输来说,更是离不开蜂窝无线技术。根据业内的预估,按照高中低网络速率划分,蜂窝物联网连接分布大致是:高速率10%、中速率30%、低速率60%。按技术来划分,NB-IoT、eMTC主要都还是针对低速率的物联网市场;对于中速率的网络应用需求来说,LTE Cat.1是目前的主流选择;5G针对的则是高速率网络应用。

在创芯慧联看来,Cat.1就是一个面向万物互联的技术,能够帮助海量的IoT设备实现互联,并将这些物联网设备产生的巨量数据汇聚起来,经过大算力的芯片对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还需要通过高速的5G网络对处理后的数据来进行流转。因此,创芯慧联在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做4G Cat.1芯片和5G芯片。

“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5G时代,但是实际的网络需求并没有增长的那么快,在万物互联的趋势之下,4G也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创芯慧联做4G Cat.1芯片,就是为了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我们认为它将有着20年至30年的长尾市场。特别是随着4G Cat.1的性能的提升,成本和功耗的下降,这将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室内场景主要选择蓝牙和WiFi),所以这是我们非常看好的一个点。当然,在更为高速的5G基站芯片这块,创芯慧联也有相应的产品布局。”创芯慧联副总裁周晋说道。

据介绍,创芯慧联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专注于移动通信领域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和应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凭借丰富的芯片产业化经验,立足通信、扩展行业,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通信芯片供应商。公司由来自国内外著名公司的高管和技术专家共同组成,在无线通讯基带芯片产品设计和商用上具有深厚积累,在世界主流芯片工艺上面具有丰富量产经验。在芯片产品定义、芯片架构、算法、SoC设计、量产等环节完全由公司自研掌控,具备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完全国产化。公司先后获得中国移动、鼎晖资本、毅达资本、红点创投、南京俱成、江北智能制造、上海金浦、国中资本等多家基金和机构投资;公司股东主要为国家基金、行业内投资机构、市场一线财务投资机构等。

在产品方面,创芯慧联已经量产两款芯片,分别是5G基站芯片雷霆LT600和4G Cat.1芯片萤火LM600。其中,萤火LM600是全球首款基于RISC-V架构的4G Cat.1芯片。

首款RISC-V架构的4G Cat.1芯片

据介绍,萤火LM600作为全球首款基于RISC-V架构的4G Cat.1芯片,具有超低功耗、高集成度、高灵敏度三大优势。将基带、射频、存储、电源和 eSIM 卡集成到一个芯片中,实现了业界同类产品首次“五合一”的最高集成度;在DRX状态下的待机电流最低可到0.9mA,只有竞品的50%;在700~900MHz下的接收灵敏度,最低可达到-99.9dBm。能充分满足 POS、IPC、PoC、DTU、定位器、水气表、智能手表等不同细分场景低功耗、高可靠、小尺寸、随时随地的无线联网需求。

周晋告诉芯智讯:“万物互联时代对于通信需求非常大,很多设备不可能拉着电线到处跑,很多都是通过电池供电。所以,芯片功耗需要做到很低。我们这一代芯片的功耗已经做到了业内数一数二的位置,下一代芯片的功耗会做到只有现在一半。所以,我可以很自豪的告诉大家,明年我们新一代芯片推出的时候,将是同类产品中世界最低的功耗,就是‘数一’,不是‘数二’了。”

对于通信芯片来说,除了功耗之外,传输速率也很重要。虽然Cat.1技术被定义为“低速应用”,但是它的理论下行速率可以达到10Mbps,上行速率也能够达到5Mbps。所以,如果能够把传输速率做到极限,Cat.1将不会仅仅局限于低速应用。

据介绍,创芯慧联的萤火LM600已经做到了下行速率8Mbps、上行速率4Mbps左右,是世界上第一家将Cat.1芯片的传输速率做到接近了理论极限的厂商。

“这样的传输速率已经可以拿来传输1080P视频了。在应用方面,这款芯片如果应用到网络摄像头上,就可以不再需要拉网线。未来手机、电脑看1080P视频,也可以直接通过这颗Cat.1芯片来获取云端内容。”周晋举例说道。

为什么要用RISC-V?

此前众多的通信芯片基本都是基于Arm架构,那么为什么创芯慧联会选择RISC-V架构呢?

对于这个问题,周晋表示:“我们觉得RISC-V是一个新鲜的‘食材’,不是‘预制菜’,因此我们有很高的自由度,可以做到非常高的集成度;第二点,就是‘像开车一样’,平时上班开自动档没问题,但是开自动档的车一定赢不了F1大赛。我认为RISC-V一定是个必然的趋势,因为没有人想天天吃预制菜、没有人不喜欢看赛车的疯狂。”

“在PC时代,x86架构是主流;在智能手机市场,Arm架构是主流,这都是没有疑问的。但是,未来就不一样了。我认为,在未来算力和网络融合的情况下,电脑、手机和云服务都不会只是一个单品,它们未来将会充分的融合。未来你会发现,其实一个手机就是一个“云服务”的终端,这个时候RISC-V将会有巨大的价值。”

具体来说,萤火LM600采用是的芯来科技的RISC-V ux600内核,但是创芯慧联并不是买一系列的IP来拼凑出一款芯片,而是基于芯来科技内核IP的特点去做商业化的开发,并且把外围所需的IP全部都自研了。

“我们不是那种直接IP堆内核的公司,因为那样我们没法卖出去。我们把很多关键IP自研了之后,才有可能把功耗做到行业的最低。在功耗低的同时,我们还能把性能做上去。同时我们还是世界上第一个把SIM卡芯片直接集成到了蜂窝通信芯片当中。做RISC-V芯片不能只是为了做而做,而是要把这个芯片真正做到有竞争力的产品上面去,这才是对RISC-V的贡献。”周晋进一步解释道:“用RISC-V成功把芯片做出来,其实已经很难了,但是要成功卖出去更难。因为客户会问无数的问题。我们不能靠情怀来卖产品,产品要有出色性能、性价比和功耗表现才能被客户所接受。

RISC-V带来的新挑战:代码密度难题

虽然选择RISC-V带来了很多的优势,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一些挑战,比如代码密度就是一个大问题。

一般对于内存受限的嵌入式芯片(包括MCU和成本受限的AP类芯片)来说,代码密度非常重要。同样功能的程序,如果代码密度过大,就可能导致因ROM空间装载不下而无法使用。所在,在嵌入式领域中,代码密度问题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比如Arm架构的嵌入式内核很多都是16位指令、32位指令混编的,同样的一条指令,如果能够被编译成16位指令,那么它显然比编译成32位指令占用更小的空间;再比如,一个乘累加的操作,如果指令集中存在乘累加指令,那么它只需要一条指令来实现乘累加操作,如果没有则需要至少两条指令来完成相同的操作,假设指令都是32位的,显然一条指令将占用更少的空间。正因为指令集的编码空间是有限的,所以指令集设计的核心是将哪些指令(包括指令操作数的范围)放到编码空间当中。

相对于Arm架构的内核来说,RISC-V架构内核代码密度问题备受诟病。根据网上相关工程师的测试显示,同样的功能下,RISC-V内核如果需要的是100%的代码的情况下,Arm Cortex-M内核只需要其大约60%多的代码就能实现(Arm使用AC6编译,RISC-V使用gcc编译)。

这也是为什么在通信基带芯片领域,很少有厂商采用RISC-V的关键。因为通信基站算法太复杂,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代码优化到极致的状态。创芯慧联是第一家用RISC-V来做通信芯片,并成功解决了代码密度问题的厂商。

周晋表示:“我们在三年前立项的时候,业界所有人都嘲笑我们说‘不可能做出来’。但是以我们15年的从业经验来看,一定能够做出来。因为我们之前就用过一些RISC-V内核,也用过各种各样的内核,所以我们在这块有足够的经验。所以,我们一上来是用了一个64位的RISC-V内核,我们这款芯片就做到了很好的集成度。”

据了解,“萤火LM600”是创芯慧联和中国移动联合定义联合研发的产品,并将在今年大批量发货。周晋还透露,下个月,创芯慧联会和中国移动做整机产品的全球首发。

布局5G芯片

在今年6月28日至30日的MWCS23上海展期间,创芯慧联就推出了世界第一颗5G扩展型小基站专用芯片“雷霆600”,这是一款ASIC产品,可以有效破解城市公共热点区域 5G 高频信号深度覆盖难题。

在端侧5G基带芯片的研发上,创芯慧联凭借在萤火LM600上的成功经验,也将会继续采用RISC-V架构,预计将会在明年正式推出。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我们会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基于RISC-V的5G芯片。为什么是我们?因为我们敢用RISC-V来做Cat.1芯片,并且很好的解决了代码密度问题,同样在5G上,我们也能够做好。”周晋说道。

周晋认为,随着万物智联的时代到来,中低速物联网芯片将会汇聚IoT设备生产的海量数据,但最终还是需要通过5G高速网络来与云端进行传输,并且会实现超低延时的特性,可以实时的将云端处理的数据传输到例如VR/AR眼镜等终端设备上。

“以创芯慧联在RISC-V和基带芯片上的开发能力,加上中国移动的‘云网系统’,有可能建立全新的‘算网融合’的产品形态。我们希望帮助客户打造出比苹果Vision Pro还要轻一半的眼镜(把很多计算放到云端),但是效果跟它差不多,成本也非常的低,这是我们想去做的。我们希望以RISC-V为动力,加速‘元宇宙’的就绪。”周晋总结说道。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3-09-0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芯智讯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从源码分析express/koa/redux/axios等中间件的实现方式
在前端比较熟悉的框架如express、koa、redux和axios中,都提供了中间件或拦截器的功能,本文将从源码出发,分析这几个框架中对应中间件的实现原理。
周陆军博客
2023/05/14
2K0
大前端领域Middleware有几种实现方式?
Middleware(中间件)本意是指位于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信的一种通用独立的系统软件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而在大前端领域,Middleware 的含义则简单得多,一般指提供通用独立功能的数据处理函数。典型的 Middleware 包括日志记录、数据叠加和错误处理等。本文将横向对比大前端领域内各大框架的 Middleware 使用场景和实现原理,包括Express, Koa, Redux和Axios。
Dickensl
2022/06/14
7490
express, koa, redux三者中间件对比
Link: http://yoursite.com/2018/09/14/express-koa-redux三者中间件对比/
落落落洛克
2021/01/08
7000
express, koa, redux三者中间件对比
如何更好地理解中间件和洋葱模型
相信用过 Koa、Redux 或 Express 的小伙伴对中间件都不会陌生,特别是在学习 Koa 的过程中,还会接触到 “洋葱模型”。
前端森林
2020/11/04
8980
如何更好地理解中间件和洋葱模型
学习 redux 源码整体架构,深入理解 redux 及其中间件原理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阅读。 其他源码计划中的有:express、vue-rotuer、redux、 react-redux 等源码,不知何时能写完(哭泣),欢迎持续关注我(若川)。
若川
2020/06/22
1.5K0
【nodejs】手写简易版 koa 及常用中间件
首先我们要实现 koa 的 use 和 listen 方法,我们这样使用 MyKoa。
一尾流莺
2022/12/10
7720
【nodejs】手写简易版 koa 及常用中间件
你还不知道Axios中间件怎么实现吗?
Axios 是用于发送 HTTP 请求的一个 JavaScript 库。中间件事一种机制,可以在请求和响应过程中添加自定义逻辑。也可以理解成插件化的一种机制,可以在代码执行过程中穿插一部分自定义逻辑。
can4hou6joeng4
2023/11/29
3950
axios 如何设计拦截器
最近在做axios的二次封装,在配置拦截器时。发现实际的调用流程与预想的不太一致。所以去看了看axios拦截器部分的源码,大概了解拦截器的实现。 一下是对拦截器实现的一些理解。
copy_left
2022/03/23
7050
你需要掌握的 Koa 洋葱模型和中间件
Koa 是一个 nodejs 框架,经常用于写 web 后端服务。它是 Express 框架的原班人马开发的新一代 web 框架,使用了 async / await 来优雅处理无处不在的异步逻辑。
前端西瓜哥
2022/12/21
6500
你需要掌握的 Koa 洋葱模型和中间件
深入浅出node中间件原理
中间件是介于应用系统和系统软件之间的一类软件,它使用系统软件所提供的基础服务(功能),衔接网络上应用系统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的应用,能够达到资源共享、功能共享的目的。
徐小夕
2020/11/09
5780
深入浅出node中间件原理
前端面试-实现一个简版koa
在koa官网有说明在ctx挂载了一系列request和response的属性别名。
Careteen
2022/02/14
5000
koa与express的中间件机制揭秘
TJ大神开发完express和koa后毅然决然的离开了nodejs转向了go,但这两个web开发框架依然是用nodejs做web开发应用最多的。
挥刀北上
2019/07/19
3.2K0
koa与express的中间件机制揭秘
【Node】深入浅出 Koa 的洋葱模型
本文将讲解 koa 的洋葱模型,我们为什么要使用洋葱模型,以及它的原理实现。掌握洋葱模型对于理解 koa 至关重要,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GopalFeng
2022/08/01
8080
【Node】深入浅出 Koa 的洋葱模型
Redux/react-redux/redux中间件设计实现剖析
在一切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redux,redux为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把握redux的设计思路。
Nealyang
2020/04/23
2.3K0
Redux/react-redux/redux中间件设计实现剖析
一比一还原axios源码(五)—— 拦截器
  上一篇,我们扩展了Axios,构建了一个Axios类,然后通过这个Axios工厂类,创建真正的axios实例。那么今天,我们来实现下Axios的拦截器也就是interceptors。我们来简单看下Axios的interceptors的API:
zaking
2022/05/10
8120
一比一还原axios源码(五)—— 拦截器
React 没有中间件还能用吗?
---- redux middleware 是 redux 的一个 advanced feature. 这个概念并不是很新奇,以为在 Koa 里面早已经实现过了. 对比与原生的redux middle
villainhr
2018/07/03
1.4K0
Redux的中间件Middleware不难,我信了^_^
Redux的action和reducer已经足够复杂了,现在还需要理解Redux的中间件。为什么Redux的存在有何意义?为什么Redux的中间件有这么多层的函数返回?Redux的中间件究竟是如何工作的?本文来给你解惑,Redux中间件从零到“放弃”。
小美娜娜
2019/04/04
5680
Redux的中间件Middleware不难,我信了^_^
2020-6-17-从0开始实现redux中间件机制
注:本文内容大部分参考redux的官网文档Middleware - Redux。如果英文好的同学可以直接阅读官网文档,写的非常好。
黄腾霄
2020/06/19
3500
2020-6-17-从0开始实现redux中间件机制
实现简单的 Koa
koa 为了能够简化 API,引入上下文 context,将原始请求对象 req 和 响应对象 res 封装并挂载到 context 上,并且在 context 上设置 getter 和 setter,从而简化操作
Cellinlab
2023/05/17
2910
实现简单的 Koa
Node进阶——之事无巨细手写Koa源码
对比发现,相对原生,Koa多了两个实例上的use、listen方法,和use回调中的ctx、next两个参数。这四个不同,几乎就是Koa的全部了,也是这四个不同让Koa如此强大。
ConardLi
2020/05/25
4950
Node进阶——之事无巨细手写Koa源码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从源码分析express/koa/redux/axios等中间件的实现方式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