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隐患无处不在。近来,勒索病毒“永恒之蓝”和“必加”在全球大规模爆发,再次敲响了警钟。有攻就有防,面对网络世界的安全隐患,面对黑客攻击及其布下的陷阱,“白帽子”黑客是我们的第一道屏障。
目前网络安全人才不足,既有供不应求的原因,也和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白帽子”黑客们的工作究竟有哪些神秘之处?如何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专长,守护网络使用安全?小编带您走近这群“网络游侠”。
图: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首届网络安全技能大赛
不久前,一个名为“暗云”的木马强势来袭,数百万台计算机被感染。“白帽子”黑客董志强随即和团队进行监测,对攻击进行了溯源分析,查清了“暗云”的攻击途径和方式。这一发现能帮助安全软件有针对性地查杀“暗云”,有效遏制它的传播力和破坏力。
“白帽子”黑客是指网络安全从业人员,他们是网络世界的卫士。与利用漏洞、制作木马病毒去牟利的不法分子不同,“白帽子”们是为了让网络系统更加安全。
方家弘也是一名“白帽子”黑客,他是腾讯科恩实验室的骨干成员,擅长寻找网络世界无处不在的漏洞。“攻击,是为了防御”,他通过尝试攻击,找到埋藏很深的漏洞,“逮”住它们,并上报给相关企业或组织,以便及时修补,保障安全。
“从手机、路由器,到机器人,再到汽车,任何智能设备本身或使用环节中都可能存在隐患,任何一个漏洞被黑客利用,都可能造成隐私泄露甚至财产损失。”方家弘说。
2015年初,方家弘和团队完成了一件很有成就感的工作。“我们发现Linux内核中一个漏洞,利用它可以获得Root安卓手机的最高权限。比如,黑客可在你手机中安装任意软件,而你可能完全不知情。”方家弘和团队上报漏洞后,因为危险等级高,1天之内便得到响应,Linux的作者林纳斯·托瓦兹立即进行了修复。
杭州安恒安全研究院安全专家王欣也是挖掘漏洞的高手。在G20杭州峰会和历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中,他面对的是一个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重大活动的网络基础设施容易成为攻击点,从一些攻击手法分析,它们是有策略、有组织地攻击,不像是普通黑客练手。”王欣说。G20杭州峰会期间,安恒作为峰会的网络安保技术支撑单位,承担了包括G20官网、注册网、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等多个网络安保重点单位的安全保障任务。从接到任务到系统安全上线,仅有短短4天,王欣和团队需要为酒店在线预订系统搭建起一堵安全防护墙。那段时间,他每天工作至凌晨两三点,在临时办公室,团队24小时轮流值守,确保了安全事件零发生。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去年我国网民仅仅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就高达915亿元。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运营部主任严寒冰认为,在IT产业软硬件核心技术和代码等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安全防护手段滞后、地下黑客业务已形成产业链的背景下,我国网络安全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目前,“白帽子”黑客在保障网络安全中的作用无可替代。
比如,他们不断上报发现的漏洞,预警风险,给网络安全树立了第一道屏障。而随着互联网时代向物联网时代过渡,安全隐患更复杂,“白帽子”黑客也需不断“进化”。
董志强的兴趣从最初的传统反病毒转向云安全研究,方家弘则从PC端转向移动端漏洞的研究,王欣从Web安全转向物联网安全研究,并开始关注工业自动化控制安全领域风险。他们还要研究前沿技术,做好技术储备。
与一行行代码打交道,在“0”和“1”的世界中寻找风险……从事这项工作,除兴趣之外,“白帽子”黑客通常还要有点天分——他们大多不是科班出身,而是“江湖派”,属于怪才、偏才。
在网络安全圈,董志强更响亮的名号是“Killer(杀手)”。他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研究古代汉语和影视文学。大学期间“邂逅”计算机后,他开始自学逆向工程。让董志强声名鹊起的,是他创建的“超级巡警”在2007年截杀“熊猫烧香”病毒时立下了赫赫战功,甚至因其迅速响应和高效处理能力,招致非议。而今,他已成为云安全领域的“大咖”,在云网领域开展更多关于安全的研究。
王欣学应用化学出身,他说从事安全行业,之前纯粹是因为爱好,当参加完多次网络安保任务后,感受到的是这项工作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不录用有前科的人,是“白帽子”圈的行规。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要靠自己的本事光明正大地赚钱,不许触犯法律。
“白帽子”黑客的作用,以往并不受重视,舍得投入的企业并不多。直到近几年安全事件频发,网络安全人才的生存和成长环境才逐渐改善。不过,人才缺口依旧很大。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重要行业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所需网络安全人才缺口达70万人左右,预计到2020年,需要各类网络安全人才约140万人。可见,光靠高校培养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网络安全的本质,是智慧的对抗;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天融信总裁于海波说,建设网络强国,就要打造出一支强大的网络安全人才队伍。
网络安全人才供不应求,与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网络发展速度相关。严寒冰说,传统高校的学科课程,强调基础理论,忽视培养学生在计算机上的应用能力建设,没有相关专业设置,大多数“白帽子”黑客都是靠兴趣“自学成才”。
“高校在专业设计上还存在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学校闭门造车,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难以扛起维护网络安全的重任。”于海波说。
社会对网络安全的“后知后觉”,也影响了早期一批安全人才的成长。方家弘是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专业的第一批毕业生。他回忆,2006年,安全专业比较边缘,毕业后多数同学进了金融行业,同学中还留在安全行业的人已经非常少了。
掌握安全技术的人才还面临黑产巨额收益的诱惑。天融信的信息安全教育专家李跃忠说,黑客通过非法倒卖个人信息、倒卖游戏账号、刷流量、制作网络病毒等,几个月甚至几天就能获得上百万元的收入。“‘网络黑产’一夜暴富的情形,也不利于引导安全人才健康成长。”
“过去,由于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从事‘黑产’的违法成本极低,使得很多人铤而走险。”安恒信息副总裁冯旭杭说。直到现在,安全圈子的人,有时还会收到黑产的报价,比如10万元黑掉竞争对手的网站,30万元攻击一家游戏的私人服务器,50万元告知一款常用服务器软件的漏洞……
在培养“白帽子”黑客这一特殊群体方面,我国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2015年,教育部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要求加快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量身定制适应网络安全人才成长的系统性培养方案。
安全企业也参与到人才培育中。比如,杭州安恒信息与高校合作进行学科共建,开发具有实际教学意义的攻防实验室,帮助高校提升教学水平。方家弘所在的科恩实验室尝试将前沿的安全研究成果推向大学课堂,目前已受邀在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学开设讲座,并将在复旦大学等高校推广。
于海波建议,国家可拿出部分资源扶持专业的安全企业,整合社会教育力量,通过国家、教育机构、安全企业的努力,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
要切实提高“白帽子”黑客的收入。“虽然‘白帽子’收入已有较大改善,但和‘黑产’收益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要想办法提高报酬,激发他们担当网络‘侠客’、除暴安良的热情。”李跃忠说。
此外,还要强化“白帽子”黑客的归属感、荣誉感,明确他们合法的社会地位。
采访中,专家指出,政府和安全圈应更多组织一些安全会议、论坛、竞赛等活动,为网络安全人才搭起与政府、企业沟通互动的平台。
今年6月1日,我国互联网领域的首部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严寒冰表示,《网络安全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了网络安全从业人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可受法律保护。它在为打击网络违法行为提供明确法律依据的同时,也为网络安全从业人员提供了合法的社会地位。”
法律专家表示,《网络安全法》为网络安全人员行为边界做出了规范。比如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白帽子”们一定要注意边界,坚守法律底线。
冯旭杭认为,让“白帽子”黑客们远离黑产,还有必要调整现有的评价体系。“比如,职称评定能加强安全从业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但很多安全人才是实战型的,学历并不高,按传统方式评定,连资格都没有。”他建议将网络安全人才的评定资格下放到企业,由企业的信誉做背书,参考同行评议制度,让业内同行来评价。“这个圈子很小,你有几斤几两,大家都清楚。”
转自人民日报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