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物理层下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下的传输媒体

原创
作者头像
Heaven645
修改于 2024-10-10 06:29:39
修改于 2024-10-10 06:29:39
2102
举报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传输媒体是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其作用至关重要。根据信号传播的方式,传输媒体可分为导引型与非导引型两大类。

1 导引型传输媒体

导引型传输媒体通过固体介质(如铜线或光纤)导引电磁波传播。在这类媒体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1 双绞线

①基本概念

双绞线是最古老但仍被广泛使用的传输媒体。它由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以规则的方法绞合而成。

绞合度越高,可用的数据传输率越高。

②分类

双绞线可以分为两大类:

  • 无屏蔽双绞线 (UTP):没有额外的屏蔽层,成本较低,适用于一般的应用场景。
  • 屏蔽双绞线 (STP):具有屏蔽层,可以有效减少电磁干扰,适用于对信号质量要求更高的环境。

③双绞线标准

无论是哪种类别的双绞线,衰减都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

双绞线的最高速率还与数字信号的编码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1.2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铜质芯线(单股实心线或多股绞合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的外导体屏蔽层(也可以是单股的)以及保护塑料外层所组成。

同轴电缆具有很好的抗干扰特性,被广泛用于传输较高速率的数据。

1.3 光缆

①基本概念

光纤 :用于传输光信号的细长透明介质,通常由玻璃或塑料制成,可高效传输光信号,具有极低的损耗和高带宽。

光纤的基本构造包括:

  • 纤芯:光线在此传输,具有较高的折射率。
  • 包层:包围在纤芯外部,具有较低的折射率,帮助光信号通过全反射原理保持在纤芯内。

优点:

  • 通信容量非常大。
  • 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对远距离传输特别经济。
  • 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
  • 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不易被窃听或截取数据。
  • 体积小,重量轻。

光缆:由多根光纤组成的集成结构,通常还包含保护材料和其他组件,以确保光纤在各种环境下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光缆的设计通常包括:

  • 光纤:多个光纤的集合。
  • 护套:保护光纤免受物理损害、湿气和温度变化。
  • 增强材料:如钢丝或其他材料,用于增加强度和耐用性。

②光波在纤芯中的传播

光纤通常由非常透明的石英玻璃拉成细丝,主要由纤芯和包层构成双层通信圆柱体。当光线从高折射率的媒体射向低折射率的媒体时,其折射角将大于入射角。如果入射角足够大,就会出现全反射,光也就沿着光纤传输下去。

③分类

光纤可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 多模光纤
    • 可以存在多条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传输。
    • 光脉冲在多模光纤中传输时会逐渐展宽,造成失真,只适合于近距离传输。
  • 单模光纤
    • 其直径小到只有一个光的波长(几个微米),可使光线一直向前传播,而不会产生多次反射。
    • 制造成本较高,但衰耗较小。
    • 光源要使用昂贵的半导体激光器,不能使用较便宜的发光二极管

④光纤通信系统

基本的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发送端和接收端组成。

  • 发送端:要有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在电脉冲的作用下能产生出光脉冲。
  • 接收端:要有光检测器,利用光电二极管做成,在检测到光脉冲时还原出电脉冲。

2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通过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实现多种通信形式。其频段范围从低频到超高频(30 kHz ~ 3000 GHz),涉及多个应用场景。

2.1 无线电微波通信

①基本概念

无线电微波通信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主要应用于远距离通信和数据传输。微波是指频率在300 MHz到300 GHz之间的电磁波,具有较短的波长。无线电微波通信利用这一频段的电磁波进行信号传输,常用于电视广播、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

②组成部分

a. 发送端

  • 微波发射机:将原始电信号(如语音、视频或数据)转换为微波信号,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 调制器:对输入信号进行调制,以便适合微波传播,例如使用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或相位调制(PM)。

b. 传输媒介

  • 空间传播:微波信号通过空气传播,可以直视传播,也可以反射和折射,适合点对点的长距离传输。
  • 微波链路:使用定向天线实现点对点的传输,通常需要在发射和接收端之间保持视距。

c. 接收端

  • 微波接收机:接收来自发射端的微波信号,并将其转换回可用的电信号。
  • 解调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信息。

③特点与应用

  • 高带宽:微波频段提供了较大的带宽,适合高速数据传输。
  • 抗干扰性强:微波信号能抵御一定程度的干扰。
  • 广泛应用:常用于卫星通信、无线网络、雷达、电视广播、移动通信等领域。

④注意事项

  • 视距要求:微波通信通常需要发射和接收装置之间有无遮挡物。
  • 天气影响:雨、雪等天气条件可能会对微波信号造成衰减。

2.2 多径效应

①基本概念

多径效应是无线通信中常见的现象,主要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反射、折射和散射等原因,产生多个相同信号的副本,这些副本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端。这种现象会对信号的质量和通信系统的性能产生影响。

②产生原因

  • 反射:信号遇到建筑物、地面或其他障碍物时,会反射回去。
  • 折射:信号在穿越不同介质(如空气与水)时,其传播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
  • 散射:信号碰到小障碍物或粗糙表面时,会向多个方向散射。

③影响

  • 信号衰减:由于多条路径传播,信号的强度可能会因为相位差而相互抵消,导致接收到的信号变弱。
  • 延迟扩展:不同路径的信号到达接收端的时间不同,造成信号波形的展宽。
  • 失真:由于不同路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差异,可能会导致接收到的信号失真,影响数据的解码和传输质量。

④应对措施

  • 均衡技术:在接收端使用均衡器来补偿多径引起的信号失真。
  • MIMO技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通过使用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增强信号的可靠性和带宽。
  • OFDM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将信号分散在多个频率上,可以有效抵御多径干扰。

2.3 卫星通信

①基本概念

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它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广泛的通信服务,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接入、电话通信和数据传输等。

②工作原理

  • 信号发射:地面站通过天线将信号发射到轨道上的卫星。
  • 信号转发:卫星接收到信号后,将其处理并转发回地面,通常通过不同频率的信号频道。
  • 地面接收:另一地面站或用户终端接收从卫星转发回来的信号。

③卫星类型

  • 静止卫星(GEO):位于赤道上空约35,786公里的轨道,卫星与地面站保持相对静止,适合电视广播和宽带服务。
  • 中轨卫星(MEO):通常在2000到35,786公里之间,常用于导航系统(如GPS)。
  • 低轨卫星(LEO):位于2000公里以下,具有较低的延迟,适合实时通信和宽带服务,近年来被用于星链等项目。

④卫星通信系统组成

  • 地面站:包括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
  • 卫星:搭载转发器和其他通信设备,负责信号的接收、处理和转发。
  • 终端用户设备:如卫星电话、卫星宽带调制解调器等,用于最终用户的通信。

⑤优势

  • 全球覆盖:卫星通信可以覆盖偏远地区和海洋,提供普遍的服务。
  • 高容量:能够支持大量用户同时进行通信。
  • 灵活性:可以快速部署和扩展,适应不同的通信需求。

⑥挑战

  • 信号延迟:尤其是静止卫星,由于其高度,信号传输延迟较大。
  • 气候影响:恶劣天气可能会影响信号质量,如雨衰现象。
  • 成本高:卫星的发射和维护成本较高。

七应用领域

  • 广播电视:卫星广播是主要的电视节目分发方式之一。
  • 互联网接入:为偏远地区提供宽带服务。
  • 军事通信:用于增强军事指挥和控制能力。
  • 紧急通信:灾害恢复期间提供临时通信支持。

2.4 无线局域网

①基本概念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是一种使用无线技术连接设备的局域网,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公共场所。

②工作原理

  • 无线信号:WLAN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设备通过无线路由器或接入点(AP)进行通信。
  • 协议:常用的无线通信协议包括802.11系列(如802.11a/b/g/n/ac/ax),这些协议定义了不同的频率、速度和覆盖范围。

③组成部分

  • 无线路由:负责管理网络流量,连接互联网并将信号发送到各个无线设备。
  • 接入点(AP):扩展网络覆盖范围,通常用于大型场所。
  • 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可以连接到WLAN进行上网。

④优势

  • 灵活性:用户可以在覆盖区域内自由移动,无需物理连接。
  • 易于部署:相较于有线网络,设置和维护更为简单。
  • 成本效益:减少了布线和相关基础设施的成本。

⑤挑战

  • 信号干扰:其他无线设备或物理障碍物可能会影响信号质量。
  • 安全性:无线网络容易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需要采取加密措施(如WPA3)来保护数据安全
  • 带宽限制:无线网络的带宽通常低于有线网络,可能会受到用户数量和使用情况的影响。

⑥安全措施

  • 加密协议:使用WPA3或WPA2等加密协议保护数据传输。
  • SSID隐藏:隐藏网络名称以增加安全性,减少被陌生设备扫描到的风险。
  • MAC地址过滤:限制可以连接到网络的设备,增强安全性。

⑦应用领域

  • 家庭网络:连接个人设备,提供互联网接入。
  • 企业环境:支持员工在办公区域内的灵活工作。
  • 公共热点:如咖啡店、机场等地提供无线网络服务。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2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๑ `▽´๑)۶
(๑ `▽´๑)۶
回复回复1举报
b( ̄▽ ̄)d
b( ̄▽ ̄)d
回复回复1举报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八版)课后习题-第二章习题全解
01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需要解决的问题: 物理层要屏蔽掉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使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这样数据链路层就只需要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
程序员洲洲
2024/06/17
1.7K0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八版)课后习题-第二章习题全解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 传输介质 ( 导向性传输介质 | 双绞线 | 同轴电缆 | 光纤 | 非导向性传输介质 | 无线电波 | 微波 | 红外线 、激光 )
传输媒体 ( 纯物理通路 ) : 传输媒体 中 传输 波形信号 , 但是 并不知道 传输信号的 意义 ; 只是 单纯的作为 物理通路 ;
韩曙亮
2023/03/28
2.3K0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 传输介质 ( 导向性传输介质 | 双绞线 | 同轴电缆 | 光纤 | 非导向性传输介质 | 无线电波 | 微波 | 红外线 、激光 )
OSI物理层之传输媒体
工作特点:它在网络中只起到信号放大和重发作用,其目的是扩大网络的传输范围,而不具备信号的定向传送能力。 最大传输距离(网线):100m 集线器是一个大的冲突域(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允许一个信道通信)
孙晨c
2020/07/20
3780
OSI物理层之传输媒体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下的传输媒体概览
传输媒体也称为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它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
Srlua
2024/03/24
3760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下的传输媒体概览
TCP/IP(二)物理层详解
前言   在前面说了一下,计算机网络的大概内容,没有去深刻的去了解它,这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一下物理层!   我们知道ISO模型是七层,TCP/IP模型是五层,而tcp/ip协议只将七层概括为4层,我们将
用户1195962
2018/01/18
2.3K0
TCP/IP(二)物理层详解
物理层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Java3y
2018/09/14
1.4K0
物理层
那些物理层的东西~终于明白了!
例如,当S/N=10时,信噪比为10dB,而当S/N=1000时,信躁比为30dB; 香农公式: 信道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与信道带宽,信号平均功率以及信道高斯噪声功率之间的关系;
程序员的时光001
2020/07/14
6790
那些物理层的东西~终于明白了!
计算机网络 ---- 物理层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的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杨鹏伟
2020/09/11
6340
2.2.1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也称为传输媒体,它是发送设备和接受设备之间的物理通路。传输介质可分为导向传输介质和非导向传输介质,在导向传输介质中,电磁波被导向沿着固体媒介(铜线或光纤)传播,而非导向传输介质可以是空气、真空或海水等。
week
2018/08/24
2.3K0
计算机网络学习6:物理层
为了解决在各类传输媒体上解决传输01比特的问题,物理层的主要任务: 1、机械特性。 2、电气特性。 3、功能特性。 4、过程特性。
程序员洲洲
2024/06/07
1150
计算机网络学习6:物理层
计算机与网络(二) 物理层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播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赤蓝紫
2023/01/02
7090
计算机与网络(二) 物理层
第二章 物理层
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屏蔽了各种传输媒体的差异,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体是什么.
心安事随
2024/07/29
930
第二章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02——物理层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 (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的意义。 (4)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wsuo
2020/07/30
1.1K0
《计算机网络》——第二章总结
信道一般都是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因此,一条通信电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受信道。
李志伟
2019/12/17
4320
《计算机网络》——第二章总结
计算机网络 2 -物理层
远距离传输( 如计算机网络 )常采用串行传输, 计算机内部传输常采用并行传输 ( 如总线 )
Rikka
2022/01/20
8670
计算机网络 2 -物理层
【计网不挂科】计算机网络第二章< 物理层 >习题库(含答案)
A、柰氏准则 B、香农公式 C、拉基米德定律 D、拉格朗日定理 答案: A
YY的秘密代码小屋
2024/11/13
1290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传输介质与设备
注:最后有面试挑战,看看自己掌握了吗 文章目录 传输介质 导向型传输介质 非导向型传输介质 物理层设备 中继器 集线器---(多端口中继器) 🍃博主昵称:一拳必胜客 🌸博主寄语:欢迎点赞收藏关注哦,一起成为朋友一起成长; 特别鸣谢:木芯工作室 、Ivan from Russia ---- 传输介质 传输媒体不是物理层,他是第0层 物理层规定了电气特性 传输介质也称传输媒体,他是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通路 导向型传输介质 电磁波沿着 光纤、铜线 双绞线—两根线电磁场相互抵消----价格便宜—模
20岁爱吃必胜客
2022/11/13
3550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传输介质与设备
计算机网络原理梳理丨物理层
消息:人类能够感知的描述 信息:对事物的存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表述,可度量 通信:本质是在一点精确或近似地再生另一点的信息 通信系统:能够实现通信功能的各种技术、设备和方法的总体 信号:通信系统中,在传输通道中传播的信息的载体 数据: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符号及其组合 信道:信道是以传输介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
码脑
2019/04/11
8610
计算机网络原理梳理丨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第二篇:物理层(谢希仁版)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BWH_Steven
2020/10/30
1K0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第二篇:物理层(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
在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复习记录时,我遇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情况。起初,我计划严格按照课程顺序,逐章节进行深入复习并记录。然而,在复习过程中,我意识到教师强调的重点与考研考核的核心内容存在偏差。鉴于此,我决定对考研复习部分做临时调整,尽管已着手撰写的数据链路层内容已近半,这一变动实属无奈。但请放心,这部分内容未来必定会得到补充,毕竟408考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柳神
2024/06/01
1581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
相关推荐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八版)课后习题-第二章习题全解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