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如何提高时间使用效率

如何提高时间使用效率

作者头像
zucchiniy
发布于 2020-05-22 06:41:34
发布于 2020-05-22 06:41:34
525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洞明学问洞明学问

碎片时间

与完整的时间不同,生活中经常有一些碎片时间,这些时间缺乏连续性,并且时间短,随时可能会出现,因此碎片时间和完整时间的利用不太相同。

我们可以先将自己的碎片时间按长短进行分类,比如 15 分钟、30 分钟,然后按时间长短,将自己可以处理的事情做完,将这些事情列举出来,当有了这个时间之后,可以按这个进行处理。

15 分钟

  • 阅读一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如果有趣可以保存下来,在后面有大块时间后进行反复阅读
  • 休息一下眼睛,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必要的休息是很有用的
  • 给家人打个电话之类的
  • 处理一下工作中的邮件
  • 将之前收集到的内容整理成一个计划表

30 分钟

  • 增加一个 Emacs 中想要使用的功能
  • 整理之前阅读到的知识点
  • 听一小段英文,并记录学习

这样时间的利用效率提高之后,学习和工作也就更有计划了。

这里推荐两个小工具。

Forest : 可以计时时间并统计,比较好用,期间不能使用手机,强迫症好帮手。还能收集金币换不同的树用来种。

滴答清单 : 有 Mac 版和 iOS 版本,我主要用来收集阅读到的好文章,或者想要归纳整理的内容,等有时间后再重复阅读。

其它小技巧

  • 对于可以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完成。比如洗澡的同时可以洗衣服、烧水等
  • 有意识的为自己设定一个截止时间,这样可以强迫自己完成某些任务
  • 做事的时候多思考总结,找到适合自己,提高时间使用效率的方法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9-08-1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关于时间管理的底层逻辑与工具
这些都是由于「时间管理不当,造成时间浪费」产生的结果。造成时间浪费的因素有很多,可以简单的把这些因素分为人为因素与环境因素:
Tecvan
2022/01/25
1.1K0
关于时间管理的底层逻辑与工具
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中持续成长?
在加班文化盛行的互联网文化中,很多开发者为自己的个人成长感到迷茫。这篇文章将会从我的个人经历出发,从打破成长的误区、如何高效的利用时间、以及坚持沉淀和写作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中也可以做到持续成长。
ConardLi
2023/01/09
5460
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中持续成长?
程序员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技术文章
首先,这算是一篇回答知乎问题 程序员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博客或者技术文章?的文章。
技术小黑屋
2018/09/05
7890
你在编程的时候浪费了多少时间?
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那么你很有可能和我一样,也是程序员。无论你是自由职业者还是合同工,时间是你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哲洛不闹
2018/09/18
4120
我的时间管理经验
你是不是还在使用todolist管理每天要做的事情?你是不是感觉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又不知道忙了些啥?今天这篇文章用于分享下我的时间管理经验,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阿杜
2019/05/13
6940
我的时间管理经验
带你破解时间管理的谜题
你是不是还在使用todolist管理每天要做的事情?你是不是感觉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又不知道忙了些啥?今天这篇文章用于分享下我的时间管理经验,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青南
2019/05/14
6010
带你破解时间管理的谜题
如何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三个角度提升效率
前言 相信大多数人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一些效率低下的情景: 永远有画不完的图、开不完的会,自己的精力又十分有限,十分焦虑事情做不完怎么办 明明有很多事情要做,却无法集中注意力,不断切换处理不同的事情,时间和精力在大量内耗中被消耗掉,实际的输出效率十分低下 要做的事情越多拖延症越严重,面对繁多的任务不知如何下手,时间快速流逝,临近deadline的时候突然发现什么都没做 设计资产繁多且混乱,想要找到某个东西的时候总是想不起在哪里 …… 所有的这些,都会大大影响学习工作的效率,那么该怎样才能更
腾讯ISUX
2022/04/21
3610
如何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三个角度提升效率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第一章 最大限度发挥大脑机能,提高专注力的方法
第一章 最大限度发挥大脑机能,提高专注力的方法 “最强大脑”之一 15·45·90法则 15分钟——同声传译者的专注力集中时间 人高度专注的状态一般只能持续15分钟,不会超过20分钟。也就是说,15分钟可以看作专注力的一个单位时间。 比方说,我在乘坐地铁的时候肯定会读书。每次读10~15分钟,但此时读书的速度却是其他时间段的5倍左右。因为在这个时间段里专注力更高,读书可以达到“入定”的状态。 45分钟——课堂上学生的专注力集中时间 小学的上课时间基本上都是45分钟一节课,到了初中、高中,一节课延长到50分钟
yeedomliu
2020/07/20
1.3K0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第一章 最大限度发挥大脑机能,提高专注力的方法
一年多的GTD和自我管理之路
本文是《一年多的GTD和自我管理之路(上)》的下篇。上篇分享了对GTD流程的一些理解和以OmniFocus为核心的自我管理系统。
王小明_HIT
2019/08/13
9890
一年多的GTD和自我管理之路
半小时读完《学习之道》
读完一本书,却不记得讲什么? 美剧看了一箩筐,英语还是没有长进? 公众号,指导书,牛人帖,一个都不落,却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
前端GoGoGo
2018/08/24
4430
2015数据可视化金奖|当手绘遇上数据
策划:米格机 编辑:璐璐畅 编译:焦剑 丁雪 席雄芬 黄念 大数据文摘计划打造高质量的可视化学习讨论群,希望保持分享者:学习者比例为1:1,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参加。 导读: 伦敦时间12月2日晚,2015年“信息之美”奖揭晓,作品《亲爱的数据(dear data)》用手绘的方式呈现了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可视化,获得了数据可视化项目金奖。 来自纽约的Giorgia和来自伦敦的Stefanie共同完成了这项耗时1年的项目。虽然分居两个不同的大洲,两位姑娘却有不少共同点:都从事着和数据打交道的工作,也都对手绘有
大数据文摘
2018/05/22
7840
软技能:开启程序员的职场“破冰之旅”
在我们聊“软技能”之前,先来区分下“软技能”和“硬实力”。通常我们将自己专业方向的技能定义为 “硬技能”,以程序员为例的话,我们的算法、计算机知识和编程能力等就属于“硬技能”,是我们吃饭的家伙,大多数人等着靠他赚钱买车买房娶妻生子,但生活质量的好坏往往由“软技能”决定的,从两类技能的关系来看,“软技能”是“硬技能”的催化剂。
技术zhai
2018/06/09
6180
软技能:开启程序员的职场“破冰之旅”
超级快速阅读
前言 格吕宁学院的学习流程示意图 每个阶段都依赖于上一阶段。只有了解每个阶段的重点所在,掌握相关的技巧,我们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保证整个学习过程的高效率 格吕宁学院学习流程 视觉卡片 学习流程的第一阶段
yeedomliu
2021/07/19
1.1K0
从财政学专业到TOP金融数据库DBA--我的学习之路
| 导语我大学学的是财政学,研究生读的情报学也主要也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等理论为主,但我从高中起其实最想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通过这些年来对专业知识的自学和实践,最终能在互联网的时代大潮中有一席之地。用这篇文章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也希望和大家交流好的学习方法。
DBA成江东
2023/07/13
6320
从财政学专业到TOP金融数据库DBA--我的学习之路
看论文头疼吗?这里有一份学术论文阅读指南请查收!
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跟进最新的论文是必备的科研素质之一。但面对海量的论文更新,应该如何快速又有效地阅读论文,吸收其精华? KyleM Shannon 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论文阅读经验总结,包括了系统的阅读方法,以及一份阅读论文时应该带着的问题清单。希望看完的各位,下次阅读论文时不再“瑟瑟发抖”~
昱良
2018/07/31
1.2K0
看论文头疼吗?这里有一份学术论文阅读指南请查收!
两个 AI 互相聊天——E人之间的爆炸
晚上工作告一段落,等合作的同事帮忙定位问题。等待过程中,我突然想起最近在内网看到同事让两个 AI 互相聊天的讨论,于是我也用我的小工具,让两个毫无额外 system prompt 设定的 DeepSeek-R1 AI 互相聊了起来。两个 AI 互相配合着对方,互相捧场也是挺有趣的。无聊记录一下:
amc
2025/03/10
3340
康奈尔笔记法:从会做笔记到高效学习
“天才”“高手”和“学霸”这些佼佼者之所以与普通人有区别,正是因为他们在长时记忆中存储了大量的相关知识,从而做到了考试得高分、表现卓越。
yeedomliu
2023/11/27
1.3K0
康奈尔笔记法:从会做笔记到高效学习
探索LSTM:基本概念到内部结构
安妮 若朴 编译整理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作者简介:Edwin Chen,在MIT研究数学/语言学,在微软研究院研究语音识别,在Clarium研究量化交易,在Twitter研究广告,在Google研究机器学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介绍了一下神经网络、RNN和LSTM的基本概念,然后举例对比了三种网络的性能,并且进一步讲解了LSTM。 LSTM是神经网络一个相当简单的延伸扩展,而且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很多惊人成就。我第一次了解到LSTM时,简直有点目瞪口呆。不知道你能不能从下图中发现LS
量子位
2018/03/29
1.1K0
如何成为优秀工程师之软技能篇
点个关注👆跟腾讯工程师学技术 引言|我们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技术能力和自己相当的人,但绩效、成长速度、合作口碑方面却远超自己,具体是什么原因呢?核心差异是软能力。笔者结合十年来的工作经验,讲述技术之外大家应当具备的软能力,期望可以抛砖引玉,提升大家对软能力的认知和重视,从而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为什么需要提升软技能 很多开发同学主要精力在关注技术,忽略了软技能的重要性,导致遇到一些问题,常见问题有: 每天忙忙碌碌,但年底回头看,却感觉没有几件事情是有价值的。 和产品的沟通要么盲从,要么对立,
腾讯云开发者
2022/11/28
6050
如何成为优秀工程师之软技能篇
回到2010年|当时的科技最佳发明现在怎么样了?
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最近两天被各大媒体头条报道的中国最牛巴士——“巴铁”,其实在2010年就已经被发明了,只不过当时它还叫“立体快巴”。而且,当时只有构想和模型,并未造出样车。今年一月时就有消息称,世界首家巴铁研发生产基地将落户周口,18个月后世界首辆商用巴铁将在周口诞生。本月,“巴铁”在第十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亮相,备受关注。 在这一篇里,让我们回到2010年,看看当时跟“立体快巴”一起,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50大最佳发明的,当年的那些最前沿科技。这里大致分成了如下7个类别,可以看到这些当
大数据文摘
2018/05/24
1.1K0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关于时间管理的底层逻辑与工具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