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Python 基础: 难点装饰器的学习介绍及实现赌博收益小案例,共有 3 部分:
装饰器
image.png
image.png
Python提供了可变参数*args和关键字参数**kwargs,有了这两个参数,装饰器就可以用于任意目标函数了。
装饰器
image.png
由于函数也是一个对象,而且函数对象可以被赋值给变量,所以,通过变量也能调用该函数。
>>> def now():
... print('2015-3-25')
...
>>> f = now
>>> f()
2015-3-25
函数对象有一个__name__
属性,可以拿到函数的名字:
>>> now.__name__
'now'
>>> f.__name__
'now'
现在,假设我们要增强now()函数的功能,比如,在函数调用前后自动打印日志,但又不希望修改now()函数的定义,这种在代码运行期间动态增加功能的方式,称之为“装饰器”(Decorator)。
本质上,decorator就是一个返回函数的高阶函数。所以,我们要定义一个能打印日志的decorator,可以定义如下:
def log(func):
def wrapper(*args, **kw):
print('call %s():' % 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kw)
return wrapper
观察上面的log,因为它是一个decorator,所以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并返回一个函数。我们要借助Python的@语法,把decorator置于函数的定义处:
@log
def now():
print('2015-3-25')
调用now()函数,不仅会运行now()函数本身,还会在运行now()函数前打印一行日志:
>>> now()
call now():
2015-3-25
把@log放到now()函数的定义处,相当于执行了语句:
now = log(now)
由于log()是一个decorator,返回一个函数,所以,原来的now()函数仍然存在,只是现在同名的now变量指向了新的函数,于是调用now()将执行新函数,即在log()函数中返回的wrapper()函数。
wrapper()函数的参数定义是(*args, **kw),因此,wrapper()函数可以接受任意参数的调用。在wrapper()函数内,首先打印日志,再紧接着调用原始函数。
如果decorator本身需要传入参数,那就需要编写一个返回decorator的高阶函数,写出来会更复杂。比如,要自定义log的文本:
def log(text):
def decorator(func):
def wrapper(*args, **kw):
print('%s %s():' % (text, 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kw)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
这个3层嵌套的decorator用法如下:
@log('execute')
def now():
print('2015-3-25')
执行结果如下:
>>> now()
execute now():
2015-3-25
和两层嵌套的decorator相比,3层嵌套的效果是这样的:
>>> now = log('execute')(now)
我们来剖析上面的语句,首先执行log('execute'),返回的是decorator函数,再调用返回的函数,参数是now函数,返回值最终是wrapper函数。
以上两种decorator的定义都没有问题,但还差最后一步。因为我们讲了函数也是对象,它有__name__
等属性,但你去看经过decorator装饰之后的函数,它们的__name__
已经从原来的'now'变成了'wrapper':
>>> now.__name__
'wrapper'
因为返回的那个wrapper()函数名字就是'wrapper',所以,需要把原始函数的__name__
等属性复制到wrapper()函数中,否则,有些依赖函数签名的代码执行就会出错。
不需要编写wrapper.__name__
= func.__name__
这样的代码,Python内置的functools.wraps就是干这个事的,所以,一个完整的decorator的写法如下:
import functools
def log(func):
@functools.wraps(func)
def wrapper(*args, **kw):
print('call %s():' % 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kw)
return wrapper
或者针对带参数的decorator:
import functools
def log(text):
def decorator(func):
@functools.wraps(func)
def wrapper(*args, **kw):
print('%s %s():' % (text, 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kw)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
import functools是导入functools模块。模块的概念稍候讲解。现在,只需记住在定义wrapper()的前面加上@functools.wraps(func)即可。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小结
在面向对象(OOP)的设计模式中,decorator被称为装饰模式。OOP的装饰模式需要通过继承和组合来实现,而Python除了能支持OOP的decorator外,直接从语法层次支持decorator。Python的decorator可以用函数实现,也可以用类实现。
decorator可以增强函数的功能,定义起来虽然有点复杂,但使用起来非常灵活和方便。
返回函数
函数作为返回值 高阶函数除了可以接受函数作为参数外,还可以把函数作为结果值返回。
一个简单的函数返回例子:
image.png
闭包
注意到返回的函数在其定义内部引用了局部变量args,所以,当一个函数返回了一个函数后,其内部的局部变量还被新函数引用,所以,闭包用起来简单,实现起来可不容易。
image.png
一个函数的变量被另外一个函数所引用,那么饿这个变量不会被销毁掉,会长期驻留在内存里面,这就是所谓的闭包。
解决上面输出全是 9 的问题:
image.png
image.png
内存地方完全不同,所以不是一个东西
image.png
函数作为返回值
高阶函数除了可以接受函数作为参数外,还可以把函数作为结果值返回。
如果不需要立刻求和,而是在后面的代码中,根据需要再计算怎么办?可以不返回求和的结果,而是返回求和的函数:
def lazy_sum(*args):
def sum():
ax = 0
for n in args:
ax = ax + n
return ax
return sum
当我们调用lazy_sum()时,返回的并不是求和结果,而是求和函数:
image.png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在函数lazy_sum中又定义了函数sum,并且,内部函数sum可以引用外部函数lazy_sum的参数和局部变量,当lazy_sum返回函数sum时,相关参数和变量都保存在返回的函数中,这种称为“闭包(Closure)”的程序结构拥有极大的威力。
请再注意一点,当我们调用lazy_sum()时,每次调用都会返回一个新的函数,即使传入相同的参数:
image.png
闭包
注意到返回的函数在其定义内部引用了局部变量args,所以,当一个函数返回了一个函数后,其内部的局部变量还被新函数引用。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返回的函数并没有立刻执行,而是直到调用了f()才执行。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def count():
fs = []
for i in range(1, 4):
def f():
return i*i
fs.append(f)
return fs
f1, f2, f3 = count()
在上面的例子中,每次循环,都创建了一个新的函数,然后,把创建的3个函数都返回了。
你可能认为调用f1(),f2()和f3()结果应该是1,4,9,但实际结果是:
image.png
全部都是9!原因就在于返回的函数引用了变量i,但它并非立刻执行。等到3个函数都返回时,它们所引用的变量i已经变成了3,因此最终结果为9。
返回闭包时牢记的一点就是:返回函数不要引用任何循环变量,或者后续会发生变化的变量。
如果一定要引用循环变量怎么办?方法是再创建一个函数,用该函数的参数绑定循环变量当前的值,无论该循环变量后续如何更改,已绑定到函数参数的值不变:
image.png
小结
一个函数可以返回一个计算结果,也可以返回一个函数。
返回一个函数时,牢记该函数并未执行,返回函数中不要引用任何可能会变化的变量。
凯利公式
f* = (bp-q)/b
验证凯文凯利公式
有4中策略:
每个人有20轮机会,最后查看收益,如果有人中途现有资金为0,他将不在进入循环
实验100次,查看对比结果。
from random import random
def celie1(money,b,p):
#f为要投注的钱
f = (b*p-(1-p))/b
#r随机值,是否是在获胜的概率里
r = random()
if r<p:
return f*b+money-f
else:
return money - f
def celie2(money,b,p):
r = random()
if r<p:
return money*b+money
else:
return 0
def celie3(money,b,p):
r = random()
f = money/3
if r<p:
return f*b+money
else:
return money - f
def celie4(money,b,p):
r = random()
f = money*random()
if r<p:
return f*b+money
else:
return money - f
def kaili():
listMan = [
{
'id':0,
'money':10000
},
{
'id':1,
'money':10000
},
{
'id':2,
'money':10000
},
{
'id':3,
'money':10000
}
]
for i,value in enumerate(range(100)):
#b为投注可得的赔率
b = random()*2 #[随机的赔率是从0-2]
#p为获胜率
p = random()
listMan[0]['money'] = celie1(listMan[0]['money'],b,p)
listMan[1]['money'] = celie2(listMan[1]['money'],b,p)
listMan[2]['money'] = celie3(listMan[2]['money'],b,p)
listMan[3]['money'] = celie4(listMan[3]['money'],b,p)
return listMan
results = {
'm1':0,
'm2':0,
'm3':0,
'm4':0
}
for i in range(100):
# results.append(kaili())
results['m1'] += kaili()[0]['money']
results['m2'] += kaili()[1]['money']
results['m3'] += kaili()[2]['money']
results['m4'] += kaili()[3]['money']
print('m1:' ,results['m1']/100)
print('m2:' ,results['m2']/100)
print('m3:' ,results['m3']/100)
print('m4:' ,results['m4']/100)
结果如下:
m1: 10199.016996951466
m2: 0.0
m3: 8690.540159613349
m4: 23.9899507117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