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原则:GDPR的基石框架
GDPR的核心原则是其规范个人数据处理活动的底层逻辑,共包含7项基本原则,这些原则贯穿数据处理的全生命周期,是所有合规要求的源头。
- 合法、公平、透明原则 数据处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取得同意、履行合同义务等),处理过程需公平(不得歧视或滥用数据主体权利),并向数据主体充分披露处理的目的、法律依据、数据类型、存储期限、共享对象等关键信息。例如,企业收集用户数据时,需通过隐私政策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告知用户“为何收集数据”“如何使用数据”,而非隐藏在冗长的条款中。
- 目的限制原则 数据处理必须基于特定、明确、合法的目的,且后续处理不得偏离该目的(除非符合公共利益、科学研究等正当例外)。例如,电商平台收集用户地址是为了配送商品,若将地址用于营销推广,则违反了目的限制原则。
- 数据最小化原则 收集的数据必须准确、相关、必要,仅保留实现目的所需的最小范围。例如,企业无需收集用户的宗教信仰或健康状况(除非业务必需),否则可能因过度收集违反该原则。
- 准确性原则 数据控制者需确保个人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若发现数据错误(如用户地址变更未更新),应及时纠正或删除。数据主体也有权要求更正不准确的信息。
- 存储限制原则 个人数据的存储期限不得超过实现目的的必要时间。例如,交易记录需保留至订单完成后的一定期限(如1年),但不得永久存储。若需延长存储期限,必须有合法理由(如法律要求)。
- 完整性与保密性原则 数据控制者需采取技术与管理措施(如加密、访问控制、匿名化),确保数据不被非法处理、窃取、损毁或泄露。例如,电商平台的用户数据库需加密存储,员工访问敏感数据需授权。
- 问责原则 数据控制者需对其数据处理活动承担全部责任,并能够证明其遵守了GDPR的所有原则。例如,企业需保留数据处理记录(如同意书、数据传输日志),以备监管机构检查。
二、合规要求:从原则到实践的具体落地
基于上述原则,GDPR对数据处理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合规要求,覆盖数据处理的全流程与各主体责任。
1.数据处理合法性基础: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
数据处理必须有合法的依据,否则视为违法。GDPR规定的合法性基础包括6类:
- 数据主体同意:需明确、自愿、可撤销(如用户勾选“同意隐私政策”),且同意书需用清晰语言表述(不得用复杂法律术语)。
- 履行合同义务:为履行与数据主体的合同(如电商配送商品),需收集必要数据。
- 法定义务:为遵守法律要求(如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用户交易记录)。
- 保护核心利益:为保护数据主体或他人的生命、健康等核心利益(如医院收集患者信息用于急救)。
- 公共利益:为执行公共任务(如政府部门统计人口数据)。
- 正当利益:企业为追求合法商业利益(如客户关系管理),但需平衡数据主体的权利(如不得滥用用户数据营销)。
注意:“同意”是最常见的合法性基础,但需满足严格条件(如儿童同意需监护人授权)。
2. 数据主体权利:个人对其数据的“控制权”
GDPR强化了数据主体的权利,要求企业必须积极响应并保障这些权利,否则可能面临巨额罚款。
- 知情权:数据主体有权知晓其数据被收集的原因、处理方式、共享对象等信息。例如,企业需在隐私政策中明确告知“我们将数据分享给第三方物流商用于配送”。
- 访问权:数据主体有权要求企业提供其个人数据的副本(如用户要求电商提供其订单记录)。
- 更正权:数据主体有权要求企业纠正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数据(如用户地址变更后,要求更新数据库中的地址)。
- 删除权(被遗忘权):数据主体有权要求企业删除其个人数据,当数据已无合法用途、数据主体撤回同意或企业未履行保护义务时。例如,用户注销账号时,要求删除其所有个人信息。
- 限制处理权:数据主体有权要求企业暂停处理其数据(如对数据准确性有异议时,要求企业停止使用该数据直至核实)。
- 反对权:数据主体有权反对企业基于特定目的处理其数据(如反对企业将其数据用于营销推广)。企业需立即停止处理,除非有合法理由(如法律要求)。
- 数据可携权:数据主体有权将其个人数据转移至其他企业(如用户将电商平台的订单数据转移至另一电商平台)。
3.数据处理者的责任:“全流程合规”的要求
数据处理者(如第三方物流商、云服务商)需履行以下责任:
- 遵守控制者的指示:严格按照数据控制者(如电商企业)的要求处理数据,不得擅自改变目的或方式。
- 保障数据安全:采取与风险相匹配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如加密、访问日志),防止数据泄露。
- 通知控制者:若发生数据泄露或违规行为,需立即通知数据控制者。
4.数据跨境传输:“保护水平不减损”的原则
若企业需将个人数据传输至欧盟境外(如中国企业向海外总部传输欧盟用户数据),需满足以下要求:
- 接收方所在国需有“充分性认定”:即欧盟委员会认定该国对个人数据的保护水平与欧盟相当(如日本、瑞士)。
- 提供“适当保障措施”:若接收方所在国未被认定,需通过以下方式保障数据保护:
- 签订欧盟标准合同条款(SCCs):这是最常见的路径,条款规定了数据传输双方的权利义务(如接收方需遵守GDPR的原则)。
- 实施补充措施:如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匿名化(去除数据的可识别性)。
- 特定情形的“克减”:若传输是非重复、有限数量且符合以下情形,可无需额外保障措施:
- 数据主体明确同意;
- 履行合同所必需;
- 为公共利益目的。
5.监管与问责:“违法必究”的威慑
- 巨额罚款:违反GDPR的企业将面临最高2000万欧元或全球营业额4%(取较高者)的罚款。例如,2025年欧盟启动的数据删除权执法行动,重点审查企业对删除请求的响应情况,违规企业将面临高额处罚。
- 监管机构:欧盟数据保护委员会(EDPB)负责协调各成员国的监管活动,各成员国(如法国、德国)设有数据保护机构(如法国CNIL),负责辖区内企业的合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