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PyTorch 60分钟入门系列之神经网络

PyTorch 60分钟入门系列之神经网络

作者头像
AI异构
发布于 2020-07-29 07:01:26
发布于 2020-07-29 07:01:26
53103
代码可运行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AI异构AI异构
运行总次数:3
代码可运行

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可以使用torch.nn包来构建。

前面的学习大致了解了autogradnn依赖于autograd来定义模型并进行求导。一个nn.Module包含多个神经网络层,以及一个forward(input)方法来返回output

例如,看看以下这个分类数字图像的网络:

LeNet

它是一个简单的前馈网络。它将输入逐步地传递给多个层,然后给出输出。 一个典型的神经网络训练过程如下:

  • 定义一个拥有可学习参数(或权重)的神经网络
  • 在输入数据集上进行迭代
  • 在网络中处理输入数据
  • 计算损失(输出离分类正确有多大距离)
  • 梯度反向传播给网络的参数
  • 更新网络的权重,通常使用一个简单的更新规则(SGD):weight = weight + learning_rate * gradient
定义网络结构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class Net(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 nn.Module子类的函数必须在构造函数中执行父类的构造函数
        # 等价于nn.Model.__init__(self)
        super(Net, self).__init__()
        # 一个图像输入通道(灰度图), 6 输出通道(6张FeatureMap), 5x5 卷积核
        self.conv1 = nn.Conv2d(1, 6, 5)
        # 定义卷积层:输入6张特征图,输出16张特征图,卷积核5x5
        self.conv2 = nn.Conv2d(6, 16, 5)
        # 定义全连接层:线性连接(y = Wx + b)16*5*5个节点连接到120个节点上
        self.fc1 = nn.Linear(16 * 5 * 5, 120)
        # 定义全连接层:线性连接(y = Wx + b)120个节点连接到84个节点上
        self.fc2 = nn.Linear(120, 84)
        # 定义全连接层:线性连接(y = Wx + b)84个节点连接到10个节点上
        self.fc3 = nn.Linear(84, 10)

    # 定义向前传播函数,并自动生成向后传播函数(autograd)
    def forward(self, x):
        # 输入x->conv1->relu->2x2窗口的最大池化->更新到x
        x = F.max_pool2d(F.relu(self.conv1(x)), (2, 2))
        # 输入x->conv2->relu->2x2窗口的最大池化->更新到x
        x = F.max_pool2d(F.relu(self.conv2(x)), 2)
        # view函数将张量x变形成一维向量形式,总特征数不变,为全连接层做准备
        x = x.view(-1, self.num_flat_features(x))
        # 输入x->fc1->relu,更新到x
        x = F.relu(self.fc1(x))
        # 输入x->fc2->relu,更新到x
        x = F.relu(self.fc2(x))
        # 输入x->fc3,更新到x
        x = self.fc3(x)
        return x

    def num_flat_features(self, x):
        # 除了批处理维度之外的所有维度。
        size = x.size()[1:]
        num_features = 1
        for s in size:
            num_features *= s
        return num_features

net = Net()
print(net)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Net(
  (conv1): Conv2d(1, 6, kernel_size=(5, 5), stride=(1, 1))
  (conv2): Conv2d(6, 16, kernel_size=(5, 5), stride=(1, 1))
  (fc1): Linear(in_features=400, out_features=120, bias=True)
  (fc2): Linear(in_features=120, out_features=84, bias=True)
  (fc3): Linear(in_features=84, out_features=10, bias=True)
)

在实现过程中只需要定义forward函数,backward函数(用来计算梯度)是使用autograd自动定义的。并且可以在forward中使用任意的Tensor运算操作。

模型中可学习的参数是通过net.parameters()返回的: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params = list(net.parameters())
print(len(params))
print(params[0].size())  # conv1's .weight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10
torch.Size([6, 1, 5, 5])

让我们尝试一个随机的32x32输入! 注意:这个网络(LeNet)的预期输入大小是32x32。要在MNIST数据集上使用此网络,请将数据集中的图像调整为32x32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input = torch.randn(1, 1, 32, 32)
out = net(input)
print(out)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tensor([[-0.0819,  0.1214,  0.0144, -0.0429,  0.0046,  0.0520, -0.0673,
          0.0878, -0.1724, -0.1151]])

将梯度缓冲区中所有的参数置0,并使用随机的梯度进行反向传播: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net.zero_grad()
out.backward(torch.randn(1, 10))

torch.nn仅支持mini-batch。整个的torch.nn包仅支持小批量的数据,而不是一个单独的样本。例如,nn.Conv2d应传入一个4DTensor,维度为(nSamples X nChannels X Height X Width)。如果你有一个单独的样本,使用input.unsqueeze(0)来添加一个伪批维度。

回顾:

  • torch.Tensor 一个支持autograd操作(如backward())的多维数组
  • nn.Module 神经网络模块。封装参数的便捷方式,帮助者将它们移动到GPU,导出,加载等。
  • nn.Parameter 一种Tensor,当给Module赋值时自动注册一个参数。
  • autograd.Function 实现一个autograd 操作的 forwardbackward 定义。每一个Tensor操作,创建至少一个Function节点,来连接那些创建Tensor的函数,并且记录其历史。

在这里,我们涵盖了:

  • 定义神经网络
  • 处理输入并调用backward
定义损失函数

一个损失函数以一个(output, target)对为输入,然后计算一个值用以估计输出结果离目标结果多远。 在nn的包里存在定义了多种损失函数。一个简单的损失函数:nn.MSELoss 它计算输出与目标的均方误差。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output = net(input)
target = torch.arange(1, 11)  # 一个虚拟的目标
target = target.view(1, -1)  # 使其形状与输出相同。
criterion = nn.MSELoss()

loss = criterion(output, target)
print(loss)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tensor(38.9289)

现在,如果使用其.grad_fn属性反向追踪损失,您将看到一个如下所示的计算图:

input -> conv2d -> relu -> maxpool2d -> conv2d -> relu -> maxpool2d -> view -> linear -> relu -> linear -> relu -> linear -> MSELoss -> loss

因此,当我们调用loss.backward()时,损失对应的整个图都被求导,并且图中所有的Tensor都会带有累积了梯度的.grad属性requres_grad=True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print(loss.grad_fn)  # MSELoss
print(loss.grad_fn.next_functions[0][0])  # Linear
print(loss.grad_fn.next_functions[0][0].next_functions[0][0])  # ReLU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MseLossBackward object at 0x000002AE1A0953C8>
<AddmmBackward object at 0x000002AE1A0954A8>
<ExpandBackward object at 0x000002AE1A0953C8>
反向传播

要进行反向传播,我们只需要调用loss.backward()。注意:需要清除现有的梯度,否则梯度将累积到现有梯度

现在我们将调用loss.backward(),并看看conv1偏置在backward之前和之后的梯度变化。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net.zero_grad()     # 清除现有的梯度

print('conv1.bias.grad before backward')
print(net.conv1.bias.grad) # 打印之前的梯度值

loss.backward()

print('conv1.bias.grad after backward')
print(net.conv1.bias.grad) # 打印反向传播之后的梯度值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conv1.bias.grad before backward
tensor([ 0.,  0.,  0.,  0.,  0.,  0.])
conv1.bias.grad after backward
tensor([ 0.0383,  0.1029,  0.0044,  0.1332,  0.0659, -0.0402])
权值更新

实践中最简单的更新规则是随机梯度下降(SGD): weight = weight - learning_rate * gradient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learning_rate = 0.01
for f in net.parameters():
    f.data.sub_(f.grad.data * learning_rate)

然而,当使用神经网络时,希望使用各种不同的更新规则,例如SGDNesterov-SGDAdamRMSProp等等。为了实现这一点,Pytorch构建一个优化包:torch.optim,来实现所有的方法。使用非常简单: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 创建优化器
optimizer = optim.SGD(net.parameters(), lr=0.01)

# 在训练的循环迭代中使用
optimizer.zero_grad()   # 清除现有的梯度
output = net(input)
loss = criterion(output, target)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 更新值

注意:在观察梯度变化时,首先要通过optimizer.zero_grad()清除现有的梯度,否则梯度将累积到现有梯度

参考

Deep Learning with PyTorch: A 60 Minute Blitz(https://pytorch.org/tutorials/beginner/deep_learning_60min_blitz.html)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5-1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AI异构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FastAPI(46)- JSONResponse
https://www.cnblogs.com/poloyy/p/15364635.html
小菠萝测试笔记
2021/10/09
1.5K0
FastAPI(46)- JSONResponse
FastApi响应体统一封装
前面我们介绍的 FastApi 响应体都是使用不同的结构体进行的,有 str、list、json 等,但是这在前后台分离的场景下是不友好的。为了方便前端处理,我们一般会使用统一的数据结构作为响应。
Python研究所
2022/06/17
1.9K0
FastApi响应体统一封装
[python]fastapi安装后hello world
pip install fastapi uvicorn fastapi运行有两种方法:
云未归来
2025/07/19
980
从 Flask 切到 FastAPI 后,起飞了!
本文翻译自 Moving from Flask to FastAPI, 作者:Amal Shaji
Python编程与实战
2024/03/04
2.6K0
从 Flask 切到 FastAPI 后,起飞了!
FastAPI--错误处理(5)
再之前Bottle 中其实有一个就是HttpError异常类,在FastAPI也存在这么一个HTTPException。比如:
py3study
2020/06/28
1.4K0
FastAPI--中间件(6)
所谓的中间件,其实和我们bottle中的中间件作用是一致。有些方法或操作需要在所有路由之前执行,比如要加一个http访问的拦截器,可以对部分接口API需要授权才能访问的接口进行验证之类的。
py3study
2020/06/30
1.7K0
FastAPI--中间件(6)
FastAPI--依赖注入之Depends(8)
看官网的描述Depends的使用,似乎比较懵懵懂懂的,于是乎还是需要花些时间再次学习一下关于依赖注入。
py3study
2020/07/01
2.2K0
FastAPI--跨域处理(7)
为啥需要跨域处理,通常我们的API一般是给到前端去调用,但是前端可能使用域名和没提供的API域名是不一样,这就引发了浏览器同源策略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做跨域请求支持。
py3study
2020/07/01
2.6K1
FastAPI--跨域处理(7)
FastAPI后台开发基础(1):框架简介
fastapi dev main.py --host 0.0.0.0 --port 18888
密码学人CipherHUB
2024/09/28
5130
FastAPI后台开发基础(1):框架简介
手把手教你使用Python打造一款摸鱼倒计界面
你好,摸鱼人,工作再累,一定不要忘记摸鱼哦 ! 有事没事起身去茶水间去廊道去天台走走,别老在工位上坐着。多喝点水,钱是老板的,但命是自己的 !
Python进阶者
2021/12/30
7960
手把手教你使用Python打造一款摸鱼倒计界面
手把手教你入门Python中的Web开发框架,干货满满!!
说到web开发框架,小编平常用Flask和Django的比较多,其中的Flask属于是轻量级的开发框架,写一个API接口也是十分地方便,不过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框架FastAPI同样在Python开发者当中有着较好地口碑,那么在开始之前,我们先要安装好需要用到的模块,通过pip命令
用户6888863
2023/03/01
6100
手把手教你入门Python中的Web开发框架,干货满满!!
FastAPI后台开发基础(20): 设置 FastAPI 元数据
密码学人CipherHUB
2024/11/20
1980
FastAPI后台开发基础(20): 设置 FastAPI 元数据
FastAPI(56)- 使用 Websocket 打造一个迷你聊天室
await websocket.receive_text() 将引发 WebSocketDisconnect 异常,这不是期望看到的结果
小菠萝测试笔记
2021/10/09
1.1K0
FastAPI(56)- 使用 Websocket 打造一个迷你聊天室
数据库和ORMS:使用Tortoise ORM与数据库通信
learn from 《Building Data Science Applications with FastAPI》
Michael阿明
2022/11/27
3.4K0
数据库和ORMS:使用Tortoise ORM与数据库通信
FastAPI(40)- 大型应用程序的项目拆分
背景 假设要搭建一个测试平台,那么整个项目的 API 数量肯定很多个,他们不可能放在同一个文件中 FastAPI 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工具来构建应用程序,同时保持所有的灵活性 项目架构 假设结构如下 . ├── app │ ├── __init__.py │ ├── main.py │ ├── dependencies.py │ └── routers │ │ ├── __init__.py │ │ ├── items.py │ │ └── users.py │ └─
小菠萝测试笔记
2021/10/09
1.7K0
FastAPI(40)- 大型应用程序的项目拆分
FastApi请求拦截
我们经常听说请求拦截,那到底什么是请求拦截,请求拦截有什么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Python研究所
2022/06/17
2.8K0
FastApi请求拦截
FastAPI(45)- 返回响应数据的五种常见方式
默认情况下,路径操作函数可以返回 Python 数据类型、Pydantic Model,FastAPI 会自动将它们转换为和 JSON 兼容的数据
小菠萝测试笔记
2021/10/09
3.2K0
FastAPI(45)- 返回响应数据的五种常见方式
FastAPI--快速入门(1)
注意事项,因为FastAPI仅支持Python3.6+的API,所以需要再Python3.6+的环境进行学习实践!
py3study
2020/06/22
1.8K0
FastAPI--快速入门(1)
FastAPI学习-7.登录页面-表单数据 form
接收的不是 JSON,而是表单字段时,要使用 Form。 表单数据的「媒体类型」编码一般为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上海-悠悠
2023/09/11
1.3K0
FastAPI学习-7.登录页面-表单数据 form
对FastApi的API进行限速
今天啊,我的朋友小绿跟我说,那天晚上有个人好快好快!我急忙问他,怎么回事?有多快!他说,他的资源分发接口被人以很快的速度攻击了。速度达到了 10000qps,这对于他那 0.1C125M 的机器来说简直是小车拉大牛,真费车。
Python研究所
2022/06/17
1.4K0
对FastApi的API进行限速
相关推荐
FastAPI(46)- JSONResponse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
本文部分代码块支持一键运行,欢迎体验
本文部分代码块支持一键运行,欢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