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型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之生产流程20——如何看待采购计划(VII)
在上篇文章中,晓闲聊到了信息化、一体化模型建立与维护计划这个子计划,今天来聊一聊采购部门的一些主要特色工作计划。
3.关联图解释
D.采购计划
前面的文章所介绍的各项计划偏向通用型的计划以及采购部门的能力资源计划。今天所介绍的计划属于采购部门配套计划中的一些相对较独特的计划。
j.物料分级计划
物料分级计划是指对公司采购的物料进行等级划分而产生的相关计划。这个计划主要是对物料进行分级别管理,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质量。
在物料分级计划中,采购部、计划部、质量部、生产部等多个部门都会参与到这个计划中。在多数企业中,物料分级计划的主管部门并不是采购部门,在很多企业中,质量部是这一计划的主要责任部门。
站在企业的视角看,物料分级计划主要由质量部统筹管理。因此,在从这个角度介绍时,晓闲将只介绍整个计划的概况。
而站在采购部门的视角,采购部门的子计划是这个计划中的一个部门模块。因此,在谈论这个话题时,晓闲会以这个计划的部分模块来谈论这个话题。
为了便于解释清楚物料分级计划,晓闲会从企业视角和采购部门视角这两个视角来说明这个话题。
站在企业的视角看,物料分级计划主要按照如下形式开展。
1)物料如何分级
站在公司视角看,其核心在于企业需要对物料进行等级划分,即将公司所需采购的物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等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物料等级划分的核心依据值得我们关注。
对于企业而言,质量风险、物料采购所需资料、技术壁垒、物料重要程度、供应市场格局、价格波动风险,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划分原料等级的重要依据。
而竞争市场格局、产品成熟度、技术水平、产品竞争力等等因素则是企业划分产品等级的重要依据。
由于文章主要谈论的是采购计划,因此,晓闲只谈原料端的物料等级划分的问题。
下面,晓闲将列举一些因素进行介绍。
对于企业来说,关键功能原料和主要原料就属于重要性很高的原料;而对于资金需求度非常高的物料而言,其属于列入重要原料;而供应局面非常紧张且供应商很少的原料,储存条件非常苛刻的原料,也容易被列入重要原料的范畴。
对于企业来说,在划分物料等级时,往往需要参考不同部门的理解和认知来确定如何对物料进行等级,一般不同部门容易发挥作用的场景如下:
质量部门:评估所需原料的制造难度和技术壁垒,评估该原料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程度;
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评估该原料对产品生产的品质和性能的影响;
采购部门:评估该原料的供应市场的竞争格局,评估独家供应商的依赖风险、供应风险以及成本风险。
此外,在对物料进行分级时,需要考虑如下两个重要因素:
其一、物料分级标准最好可以量化
在给物料进行等级划分时,我们需要采用相对客观且可以量化的物料分级标准,比如资金规模最好可以量化到年采购金额达到多少。
其二、物料分级标准最好多维度
物料等级划分的分类标准涵盖多个维度,比如资金规模、供应风险、质量风险等等。
最好综合考虑每个维度的标准,可以设定每个维度的评分所占等级划分的一个比例,以此来确定何时的分级标准。
2)分级实施方案
站在公司的视角看,应当定期评估物料分级的质量和合理性。
一般的,企业应当至少每年甚至每半年评估现有全部物料的重要性,评估以前的物料分级标准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在考虑分级标准是否合理时,企业可以按照如下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现有物料分级标准是否存在遗漏?
一般的,物料分级标准都是依据当前所评估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而制定的,比如该原料自身的稳定性好坏。
但是,这其中可能存在几个潜在的遗漏项:
比如原料自身很稳定,但在生产环节中,该原料还需与其他原料相互接触,甚至相互作用,那么,在产品体系中,该原料的稳定性究竟好不好,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
如果该原料自身储存时非常稳定,但在产品生产时却并不稳定,甚至还会发生某些转换,此时,对原料进行等级划分时,还需要考虑原料在产品生产环节中的稳定性的好坏。
现有原料分级标准是否需要调整?
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在不同的案例中,一个物料分级标准的重要程度不同,企业需要定期评估以前的原料分级标准还能不能符合现有标准,能不能满足现有需求。
可能以前认为某次要评估标准对原料质量影响不大,对产品性能影响也不大。但经过现在的实际评估,发现这样的影响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非常关键。
比如:以前评估认为原料颜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不太重要,但现在结合公司诸多实验评估,发现原料颜色不均匀以及不稳定导致公司产品出现明显的批次差异;而不同供应商原料存在颜色差异,也导致了用不同原料生产商所生产的原料而生产的成品的颜色差异很大。
考虑原料种类和规格调整的影响
原料种类和规格调整可能也会对原料分类标准产生较大的影响。
对于质量部而言,比较典型的场景是某些原料被取消使用,这会改变对物料等级的划分。
当某些物料被取消使用后,某些物料的重要程度将会发生变化。
比如:以前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时必须使用几种稳定性特别差(非常敏感)且价格非常昂贵的原料,该原料的纯度等级高达99.9999%,且该等级的原料的生产商全球都只有一家且供应经常出现问题,因此,这类原料被公司列为风险等级和重要程度都最高的物料。
目前公司技术团队和生产部门实现了通过纯度97%的物料即可生产该产品的技术,而生产97%纯度的生产商很多,产品品质稳定性都非常好,且价格下滑超过75%。
由于该物料的风险等级和价格大幅下降,该物料的风险等级和重要程度将要下滑3个等级。
以上内容是针对公司视角的,而站在采购部门的视角看,其中还存在着基于采购视角的物料分级计划的。
采购部门视角的物料分级计划是对公司级别的物料分级计划的一个有效补充。
站在采购视角看,我们依然需要定期评估物料的重要程度,比如以年或者半年为单位来评估一个物料的重要程度,这一方法与公司层面的物料分级计划没有太大差异。
但在分类标准上,采购视角与公司视角却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采购视角中,我们关注物料的等级时,重点关注的是:物料所需资金、供应格局、技术壁垒、物料等级。
其中,所需资金、供应格局和技术壁垒是采购重点关注的几个物料分级因子。
资金规模很大的原料的重要性自然优于资金需求少的原料。而技术壁垒则代表了该原料的可供应难度。
站在采购部门的视角,在进行物料分级时,我们可以结合公司层面的物料分级结果来制定更加微观层面的分类标准。
比如因为整体制造难度一般,金额较大,该类原料被划分为B类原料,但评估发现该原料中存在1/3的规格仅有唯一供应商,且这些规格的原料制造难度很大,因此,该原料可能被调整为部分B类原料,而某些规格被列入A类原料。
因此,综合来看,采用上述方法就可以帮助企业和采购部门建立一个比较好的物料分级计划。
k.供应商分类与分级管理计划
供应商分类与分级管理计划是以采购部门为主导的管理计划。
在供应商分类与分级管理计划中,生产部、质量部、采购部、财务部等多个部门都会参与其中,而成为这个管理计划中的一个参与力量,但该计划应当由采购部门进行主导,其他部门进行配合。
供应商分类与分级管理计划是为了更好的管理供应商,以此来获得更加的供应商管理绩效,对于企业而言,供应商管理绩效包括:采购成本、产品生命周期总成本、使用维护成本、售后成本、现金流改善、售后服务质量、交易环节的服务、货物产品质量、货物交付质量、货物使用风险成本等等。
其中,产品生命周期总成本包括采购成本、使用维护成本、售后成本等多个方面。
供应商分类与分级是指:根据供应商和物料的特征对供应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等级。
要想顺利实施供应商分类与分级管理计划,我们需要从如下方面入手:
1)分类与分级标准是什么?
供应商分类标准与供应商分级标准是这个管理计划实施的关键之所在。
分类标准与分级标准存在一些明显差异,因此,晓闲会分别介绍分类标准与分级标准。
分类标准是指:对供应商按照一定的类型进行划分,而区分为不同的类型。
而分级标准是指:对供应商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等级不同的供应商。
其中,从分类标准的角度看,经过分类标准区分供应商后,可分为不同类型的供应商,但它们本质上还属于同一档次的供应商,供应商之间的重要性差异并不大。
而经过分级标准划分后,会产生不同等级的供应商,不同等级的供应商之间就需要采购部门甚至全公司区分对待。
分类标准
企业可以采用的分类标准主要有:物料类型。
这里所说的物料类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采购活动中,我们会遇到采购服务和实物的采购行为,严格而言,服务类的采购并不是一种物料采购,但为了方便,还是依然为物料类型作为分类依据。
常见物料类型包括:物流服务、电力采购服务、保险服务等等服务类型,以及原辅料、包材、设备、五金制品、工程项目等物料类型(狭义的概念)。
由于不同类型的物料(广义上的物料)存在很大的差异,其采购特征和管理特征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我们应当区分不同类型的物料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
此外,某些供应商可能负责多个类型的销售的业务,比如服务销售、设备销售、试剂销售、劳保用品销售以及原料销售,等等业务。
因此,对于某些供应商,其负责销售多种类物料时,除了将其分为某某类型的供应商外,还应当将其划分为综合类供应商。
比如:泰坦科技除了负责销售某些原料和试剂外,还负责设备销售,下游客户在对泰坦科技进行供应商类型划分时,一方面,应当将泰坦科技划分为原料供应商、试剂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给泰坦科技一个类型划分,那就是——综合供应商。
分级标准
而企业可以采用的分级标准却比较多,比如:资金规模、供应商所交易的品类、供应商与公司之间地位的差异、供应市场中的竞争关系、物料的质量风险与交付风险、物料的特殊性、供需双方合作状态,等等标准。
由于分级标准这个话题较为复杂,因此,今天的文章并不会深入讲解如何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
为了说明清楚供应商分级管理标准,晓闲这里介绍几个主要分级标准。
资金规模是供应商分级管理的核心标准之一。
一个与公司交易金额高达5000万的供应商,与一个与公司交易金额仅有4万的供应商,我们必须区别对待,前者属于重要供应商,而后者可能属于一个可有可无的供应商。
当然,后者还是有一些特例,比如物料的供应风险、交付风险、供应市场中的竞争关系。
对于一个交易额仅4万元的供应商,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是关键供应商。
比如某些物料,其采购金额很低,但是,在全球范围内都只有一家供应商可以供应该物料,或者只有这家公司销售该物料。此外,该物料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料。
虽然,该物料的采购量极少,但从物料的重要程度和供应商的情况看,该供应商依然要被放在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位置来看待。
供应商与公司间地位的差异以及供应市场中的竞争关系是2个重要的供应商分级标准。
对于前者,可以产生强势供应商和弱势供应商这两个供应商类型,在对待这两种供应商时,策略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强势供应商,公司可能会需要做更多的让步;而对于弱势供应商,公司可以采取较为激进的策略应对。
对于这两类供应商,公司也需要区分为不同的级别。
而对于后者,我们需要注意区分什么样的供应商属于市场上的独家供应商,而哪些供应商则面临较多的同行竞争,对于这两种情况,我们也会将供应商区分为不同的类型看待。
同样是采购光刻机,如果要采购64纳米的光刻机,企业可以找到很多的生产商;而如果要采购5纳米的光刻机,则全世界只有级别企业可以供应。
在这两种情景之下,采购部门的供应商管理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们也需要将这两类供应商区分为不同的等级。
2)如何进行分类与分级管理?
在进行供应商分类与分级管理时,采购部门应当先按照分级标准与分类标准,对所有的供应商进行划分,将供应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等级。
基于每一个供应商类型以及每一个供应商等级,采购部门应当制定各自的管理策略和管理制度分门别类的管理。
比如对于采购金额很大,物料仅有独家供应商的,则应当对该类物料的供应商按照某个类型进行管理,比如瓶颈供应商类型或者战略供应商类型。
采购部门需要制定某类物料的瓶颈供应商或者战略供应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策略。
在管理计划中,其中涉及何种有效策略可以有效管理现在的供应商。
比如对于战略供应商,我们可能会考虑采用诸如战略绑定的采购策略应对。
在供应商分类与分级管理中,相关部门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生产部门、质量部门和研发部门。这些部门可以给我们提供有效的供应商信息,比如质量部门可以提供供应商所供应原料品质异常的信息,仓储部门可以提供供应商到货异常的信息,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可以提供原料适用效果好坏的数据,财务部门以及法务部门可以判断供应商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这些部门的支持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各个供应商的现状,以及评估好供应商的级别并做好供应商管理。
除了有效的供应商管理策略外,一项供应商分级与分类管理计划应当注意做到对供应商管理状态的定期检查和审核,以避免计划执行中的疏忽和异常。
比如某个综合类供应商,其与公司的设备业务量很大,而原料类业务的量很少。但由于曾经的设备采购业务是企业的三期投产项目所需的设备。
但由于现在公司不再扩展新的生产线投产项目。因此,设备采购需求直接为0,此时,双方的交易关系将仅限于原料类,且业务量较小。
原本公司可以将该供应商列为重要供应商,但由于目前双方之间没有太多业务往来,该供应商将不再是公司的重要供应商。
结合上述案例,晓闲希望表达的是:一个良好的供应商分类与分级计划应当注意定期检查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并进行适时调整以获得更好的供应商管理绩效。
以上内容是采购计划中的2个管理计划,属于供应商管理范畴的计划。在下篇文章中,晓闲将会介绍采购计划中的其他子计划,敬请关注后续文章。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