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程语言中还没有引入枚举类型之前, 表示枚举类型的常用模式是声明一组具名的int常量.
这种方法称作int枚举模式. 存在诸多不足, 在类型安全性和使用方便性方面没有任何帮助.
采用int枚举模式的程序是十分脆弱的, 因为int枚举是编译时常量, 被编译到使用它们的客户端中.
如果与枚举常量关联的int发生了变化, 客户端就必须重新编译. 如果不重新编译, 程序还是可以运行, 但是行为是不确定的.
而且, 要打印int枚举, 所见到的只是一个数字. 要遍历一个组中所有的int枚举常量, 或者获得int枚举组的大小, 这些都没有很可靠的方法.
你还可能碰到这种模式的变体: 使用String常量, 被称作String枚举模式.
虽然提供了可打印的字符串, 但是会有性能问题, 因为它依赖于字符串的比较操作.
更糟糕的是, 它会导致初级用户把字符串常量硬编码到客户端代码中, 而不是使用适当的field.
如果这样的硬编码字符串常量中包含书写错误, 编译时不会检测到, 在运行时会报错.
Java1.5开始提供了枚举类型.
枚举类型: 实例受控, 是单例的泛型化, 本质上是单元素的枚举.
枚举类型提供的优点:
toString()
方法将枚举转化成可打印的字符串.Object
方法的实现, 实现了Comparable
和Serializable
.values()
方法可以按照声明顺序返回它的值数组.为了将数据与枚举常量关联, 要声明实例域, 并编写一个带有数据并将数据保存在域中的构造器.
枚举天生不可变, 因此所有的域都是final的.
有时候需要将不同的行为与每个常量关联起来, 可以在枚举中定义抽象方法, 这样添加新的常量的时候就必须提供这个方法.
如果多个枚举常量同时共享相同的行为, 则考虑策略枚举.
枚举的性能与int常量相比是相当的, 有个微小的性能缺点, 即装载和初始化枚举时会有空间和时间的成本, 但是实践上通常是可忽略的.
所有的枚举都有一个ordinal()
方法, 返回每个枚举常量在类型中的数字位置.
永远不要根据枚举的序数导出与它关联的值, 而是要将它保存在一个实例域中.
如果一个枚举类型的元素主要用在集合中, 一般就用int枚举模式, 将2的不同倍数赋予每个常量.
这种表示法让你用OR运算将几个常量合并到一个集合中, 称作位域(bit field).
位域表示法也允许利用位操作有效地执行像联(union)合和交集(intersection)这样的集合操作.
但位域有着int枚举常量的所有缺点. (无法打印, 无法遍历.)
java.util提供了EnumSet
类来有效地表示从单个枚举类型中提取的多个值的多个集合.
有时候, 你可能会见到用ordinal
方法来索引数组的代码.
利用EnumMap
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一维和多维的例子.)
Java语言上是不支持枚举继承的, 这并不意外, 因为枚举的扩展最后证明都不是什么好点子.
如果枚举可以继承, 那么怎么列举基本类型的所有元素及其扩展? 最终, 扩展会导致设计和实现的许多方面变得复杂起来.
但是有时候会有这种需求, 例子: 定义操作的枚举类型, 允许用户扩展自己的操作.
解决方法: 基本操作的枚举实现接口, 用户可以定义新的操作类型枚举, 只要实现这个接口就可以.
虽然无法编写可扩展的枚举类型, 却可以通过编写接口以及实现该接口的基础枚举类型, 对它进行模拟. 这样允许客户端编写自己的枚举来实现接口.
如果API是根据接口编写的, 那么在可以使用基础枚举类型的任何地方, 也都可以使用这些枚举.
Java 1.5之前, 一般使用命名模式(naming pattern)表明有些程序元素需要通过某种工具或者框架进行特殊处理.
比如JUnit3要求测试方法名以test开头. 这样做有很多缺点, 注解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代码例子:
@Test
注解.@ExceptionTest
注解.@Repeatable
注解.举例: 覆写了equals()
方法(还有hashCode()
), 但是却没有得到期待的结果, Set中添加了好多重复的实例.
为什么呢? 因为equals()
方法的参数写成了具体类型, 应该写Object
. 没有加@Override
注解的时候, 编译器不会报错, 而是把它当做一次方法重载.
加上@Override
注解, 编译器会提示, 可以及时发现错误.
应该在你想要覆盖超类声明的每个方法声明中使用@Override
注解.
如果不写IDE会有警告.
如果是实现抽象方法, 不写@Override
注解IDE不会警告, 但是这样做没什么坏处.
标记接口(marker interface)是没有包含方法声明的接口, 而只是指明一个类实现了具有某种属性的接口. 例如Serializable
接口.
标记接口和标记注解各有用处.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