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效果越来越差”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效果越来越差”

作者头像
zhangrelay
发布于 2022-05-01 02:40:32
发布于 2022-05-01 02:40:32
2490
举报

这是前一篇的续,昨晚就有学生朋友和企业朋友私聊反馈,这些年感觉上还是越来越“水”啊。

和我这篇不符合:

☞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要求越来越高”_zhangrelay的博客-CSDN博客

尤其是里面一句:

这篇,需要说明的是:

要求是一回事,实际情况,或者学生能否学会掌握又是另一回事情啦^_^

举个栗子: 房屋的价格越来越高,和房屋的品质越来越好,有必然联系吗?一定是严格正比例关系吗?

“水”或者“泡沫化”的感觉也是如此。

(高标准,高要求)与(高效率,高品质)是两个方面的事情。

还是回到2018年那篇文章:

☞  ROS机器人操作系统教学与应用的思考_zhangrelay的博客-CSDN博客

23->什么样的课程符合人性和认知规律,高效且有活力?

现有的课程比如工科课程,多按知识和技术进行章节划分,是否考虑到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认知进行展开讲述课程教案设计的案例。

合格的程序--优雅的程序--突破性的程序之间的差异性。

总结,讲得再好不如学生主动去学。机器人学科有什么自己的特点呢?

如今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多少空余时间去主动探索了。


由于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越来越忙,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规划的时间越来越少。

低效率,高强度就是这样的效果。

要么是过时落伍的课程强行堆砌;要么是时髦新颖的课程走走过场。

看似每个人都无比忙碌,其实不过是滑稽可笑。

上过10门课,远不如学好精通1门课,来得重要。

大部分课程的到此一游,还能指望啥好结果呢。

☞ 写给未来的自己_zhangrelay的博客-CSDN博客

上面是19年写给自己的一篇博文,现在来看,还远远没有做到,还差得远呢。

  1. 慢+简+静
  2. 断+舍+离

喊口号容易,做到真难。

于是这些年看了太多朋友苦苦挣扎,于是又想到了下面这本书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2-04-0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汇总篇←
有困惑,说明还在思考,麻木才是最恐怖的自我放弃。 如果在思想上不能做自己的主人,那么在身体上就只能做他人的奴仆。 还挺拗口的O(∩_∩)O ☞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卷” ☞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歧视” ☞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取舍” ☞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学历与待遇” ☞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学历与待遇”补充 ☞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阶段小结” ☞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要求越来越高” ☞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
zhangrelay
2022/11/30
2370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汇总篇←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要求越来越高”
22->第一个问题,人才培养与人才梯度的问题(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人才缺口大)。分为三个方面考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加剧断层): 1 人才断层 成本高、资源浪费并存,重点大学相关人才起薪高,普通高校找工作难。 人才断层导致分工困难,由上而下,无法顺利完成,主管能力的“地平线”,是下属能力的“天花板”。 2 培养周期 没有良好思维训练等,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等(铁饭碗等陈旧观念),断层后直接遇到天花板,无法成长,不能形成良性循环。 3 智慧型机器人对工作机会的取代,导致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标准化的工作迟早会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取代,标准化的教育也无法培养个性化的人才。明明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为何越来越无用呢?
zhangrelay
2022/05/01
2300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要求越来越高”
机器人+人工智能课程需求和就业趋势-2022-
精品课程也和应用型本科无缘,这是刚工作时就有,到目前依然存在,并在将来还会持续存在的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困境。
zhangrelay
2022/10/04
5130
机器人+人工智能课程需求和就业趋势-2022-
高校课堂机器人工程方向教学设计不足与工作反思
在高校工作,感悟最深的是填表,几乎每天都在填写各式各样的表格,有多少时间投入到备课和科研呢?
zhangrelay
2019/03/15
5890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以学生为中心”
不少学生愿意交流,也对课程反馈非常多有价值的意见,但是很多想法很好,却无法落地实施。
zhangrelay
2022/05/01
3760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以学生为中心”
机器人工程专业师生的第二张名片
你说描述的基本上依据我和其他毕业生沟通发现基本就是这样情况的。你提到的这些有硕士点的学校经费还不如xxx,xxx地区高校经费短缺。个人建议和之前课程上提过的差不多,还是要努力构建自己的第二张名片。毕竟咱们学校文凭找不到啥好工作。技能的含金量和稀缺性决定了自己走向社会之后的谈判筹码。还有就是不要有任何精神心理内耗,积极乐观面对。
zhangrelay
2023/03/07
3550
机器人工程专业师生的第二张名片
ROS机器人操作系统云端实践平台设计与使用(2020版)
最近,一直在网络授课之余,回顾和总结已经开发过的课程。网络授课效果不佳,反思博文链接如下:
zhangrelay
2020/08/02
9260
机器人工程是否有红利期
制造业全行业利润都相对不高(并非绝对),高投入高要求但是一线工人工资微薄,并没有红利期说法,需要(一线工作人员)持续的艰苦奋斗。
zhangrelay
2022/08/10
6820
机器人工程是否有红利期
ROS机器人操作系统教学与应用的思考
首先,非常感谢睿慕课提供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大会相关报道:19日,20日),讲稿内容是关于我们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并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等认真上好一门机器人课程的故事。大会视频介绍链接,具体内容如下:
zhangrelay
2019/01/23
1.3K0
机器人/人工智能/就业形势2023
https://blog.csdn.net/ZhangRelay/article/details/124441772
zhangrelay
2023/01/11
6760
机器人/人工智能/就业形势2023
差速巡线机器人设计-满分(100+)的报告-2020
熟悉我个人博客风格的伙伴们一定知道,博客就是分享,目标明确,学生是所有课程最为重要的核心。
zhangrelay
2023/03/22
6530
差速巡线机器人设计-满分(100+)的报告-2020
机器人工程学习和研究的结构性失衡
机器人工程学习和研究的结构性失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下是其中几个可能的原因:
zhangrelay
2023/05/07
2040
机器人工程学习和研究的结构性失衡
大疆RoboMaster技术总监:我是如何成为一名机器人工程师的
作者 | 大疆创新RoboMaster技术总监YY硕 ▌前言 很多朋友私信问我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感兴趣,该怎么展开学习。最近稍微有点空,我写写我的看法。 两年前,我在知乎回答如何定义「机器人」? - YY硕的回答(链接 1)中试图给机器人做出一个比较仔细的定义,我觉得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要和物理世界进行交互。今年初在另一篇知乎回答
用户1737318
2018/06/05
4.5K0
机器之心专访杜克大学Lawrence Carin教授:十年后,你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机器之心原创 作者:亚铁 杜克大学副教务长 Lawrence Carin 教授 Lawrence Carin 教授是杜克大学分管科研的副教务长,他于 1985 年、1986 年和 1989 年获得马里
机器之心
2018/05/07
8920
机器之心专访杜克大学Lawrence Carin教授:十年后,你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六年工作感悟:身为一名工程师应该如何实现自我成长?Android工程师所必经的三个阶段
最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软件开发工程师,到底应该如何实现自我成长,是否有捷径而言?其实断断续续有过很多思考,也有和各种年龄段的同学们做过不少交流,结合自身的经历,有一些感悟和思考。本文可能可以适用到其他端,不过由于自己是一名 Android 开发工程师,所以就姑且从一名普通的 Android 开发工程师的角度来进行表述吧。
Android技术干货分享
2021/02/01
9110
六年工作感悟:身为一名工程师应该如何实现自我成长?Android工程师所必经的三个阶段
机器人感知-视觉部分(Robotic Perception-Vision Section)
今年参加了ROS机器人暑期学校的交流分享,非常感谢组委会的邀请和易科的支持,虽然讲稿准备了一段时间,但是依然感觉没有讲好,在博文中再具体写一下。
zhangrelay
2019/01/23
2.2K0
徐扬生院士:机器人应该具备三种能力 智能动作更重要
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推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CSDN承办的2015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15)于7月26-27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的主旨是创办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高水平学术和技术盛会,汇聚国内外顶级的专家学者及产业界人士,围绕当前最新热点和发展趋势的话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并针对“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和“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四个主题进行专题研讨,努力打造国内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用户1737318
2018/06/05
1.1K0
从教女友写代码中学到的
从教女友写代码中学到的,教人写代码在一定程度上是硬件问题 本文由 伯乐在线 - 奇风余谷 翻译自 Shu Uesugi。译文链接见文末“阅读原文”。 从今年四月一直到七月,我在教我女友写代码。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了教人写代码在一定程度上是个硬件问题。虽然 codecademy、可汗学院、Scratch和其他机构为了教学优化了代码编辑器,但代码编辑器总是卡在它们的软件外壳上。我建议,除了提供优秀的软件和教学材料之外,我们还需要给新手辅助以出色的硬件。让我来解释一下。 背景 我在卡内基梅隆学的计算机科学。在那里
Crossin先生
2018/04/16
8790
从教女友写代码中学到的
机器人工程专业(080803T)的学科特色与开设高校名单详细版(2018年12月更新)
https://blog.csdn.net/ZhangRelay/article/details/83988827
zhangrelay
2019/01/23
6.9K0
CCAI 2015 | 徐扬生院士:机器人,从动作到智能
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推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CSDN承办的2015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15)于7月26-27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的主旨是创办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高水平学术和技术盛会,汇聚国内外顶级的专家学者及产业界人士,围绕当前最新热点和发展趋势的话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并针对“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和“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四个主题进行专题研讨,努力打造国内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用户1737318
2018/06/05
5480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机器人工程的工作与考研之困惑→汇总篇←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