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张鹏:腾讯云直播PCDN加速方案(附视频回放)

张鹏:腾讯云直播PCDN加速方案(附视频回放)

作者头像
腾讯云音视频
发布于 2019-07-05 08:11:03
发布于 2019-07-05 08:11:03
10.4K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音视频咖音视频咖

6月29日,音视频及融合通信技术技术沙龙圆满落幕。本期沙龙特邀请腾讯云技术专家分享关于最新的低延迟技术、全新的商业直播方案等话题,针对腾讯云音视频及融合通信产品的技术全面剖析,为大家带来纯干货的技术分享。下面是张鹏老师关于腾讯云X-P2P的分享,为大家揭开P2P神秘的面纱。

讲师介绍:

张鹏,腾讯云高级工程师,现任X-P2P直播加速技术负责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技术涉猎广泛,曾在创新工场旗下做过游戏开发,在一亩田负责运营系统开发,在月光石网络科技担任技术负责人,2014年开始研发视频P2P技术,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深耕P2P技术,攻克P2P技术难题。

点击观看视频回顾

大家下午好,今天由我给大家带来腾讯云X-P2P的技术分享,我是张鹏,现在是腾讯高级工程师,从2014年至今一直研究P2P技术,相信在座的各位很多对P2P还比较陌生,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揭开P2P这个神秘而又神奇的技术的面纱。

P2P简单而言,就是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相互连接来分享之。P2P架构体现了互联网架构的核心技术,因此这种概念被描述在RFC 1里面,可谓由来已久,是早期互联网建设者心中最梦寐以求的架构。至于为啥现在一直是中心化的服务模式呢?主要还是它的一些历史原因和技术原因没有解决,但是我们也能在近30年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里,依然能看到P2P的产物,比如netsper,PPLive,bt,还有06~08年国内P2P学术圈的黄金时期,如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的CoolStreaming,华中科技大学的AnySee,清华大学的GridMedia,代表着当时的流式P2P的最高境界了。而后,P2P陷入被封杀的一片低潮期,QQ旋风、迅雷下载也慢慢被移动互联网淹没在历史洪流中,可能只剩下一些视频团队在私下里继续做着,直到2014年直播兴起,腾讯云X-P2P也随之再次兴起。

接下来P2P从2014年到现在经历了5年的打磨完善,产品也非常的稳健成熟,覆盖Android、IOS、H5、PC等各种平台,它有更多的节点进行加速,延迟也是等同于CDN甚至优于CDN的起播速度,在S8赛事期间峰值达到8T,经历了大规模的直播活动的检验,同时也见证了flash由盛转衰的过程。

为什么要做P2P

P2P更多集中在视频这个行业里,主要是带宽成本居高不下,带宽的需求速度大于带宽成本下降速度。现在大家通过网络看视频、直播,都要求卡顿更低,时延更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P2P是满足不了的,而腾讯云X-P2P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P2P能达到60%的分享率,在一些人比较多的房间里面甚至可以达到80%的分享率,它的卡顿率是低于CDN的卡顿率的,他们的延迟跟CDN是一样的。

P2P技术是怎么做

首先所有的节点都要有数据一致性,比如说我向你要这些数据,你给我的数据肯定要和我认为的数据是一致的。

对于点播而言,点播是固定的文件没有不断更新的数据,每个人可以按照Offset去分,比如说第1~1000字节是一片,1001~2000字节是一片,我向你请求的第二片肯定是我想要的。直播就不一样了,直播不能按照Offset去做,比如说我在第一秒看到视频,第1~1000字节是我的第一片,你第二秒看到的视频起始位置不一样,向你请求第1~1000字节肯定是不行的。

直播可以按照dts去切片,这个到后面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传统的P2P就是搞个中心切片服务,把直播先切成片,比如说HLS和DASH,每一个数据都是一个文件,这样可以达到数据一致性。

针对FLv和FMP4,传统的中心切片服务器把它切片保存下来。现在我们则突破了在原始直播流上无法进行切片的限制,且对直播流无任何损害,完全不修改它里面的mux信息和codec信息。因为,Flv和FMP4,无论是tag格式还是box封装格式,天然就带有某种意义上的严格的边界,我们只要发现从哪个边界开始,跟其他的peer约定好开始信息,就可以在它的原始直播流身上实现分片去做P2P。

我们这种方式跟直播流(Flv或者FMP4)合成一体,P2P的数据可以直接交给播放器,且不影响播放器的行为,也就是对视频内容的侵入性上可以做的非常完美。

国外流行HLS、DASH,是天然的原生切片式视频格式,它最大的优势是为自适应码率降低卡顿而生,那FLv和FMP4怎么实现自适应码率呢?自适应码率无非就是码率变了,把新的解码参数交给播放器,播放器的接下来的下一个(I桢)给它续上,这就是自适码率了。如果说我带宽只有6兆,我非要看8兆超清的视频,把它降下去来就能达到流畅观看的效果,显著降低卡顿率。

如果我们实现了(Flv或者FMP4的)直播流的自适应码率,那会怎么样?我之前还觉得HLS、Dash有自己那么大的优点,国内为什么不用它是因为国内比较落后;然而现在,我改变了我之前的看法,在Flv和FMP4直播流上使用自适应码率其实是比HLS和Dash更好的,因为它是在单TCP连接实现的,而单连接明显是比多连接要好的。大家不妨想想,HTTP 2跟HTTP 1.1相比,它最大的改进其实是能在一个TCP上复用多个Http请求/响应出来,因为单一TCP连接的拥塞控制和顺序到达,肯定比多TCP连接的拥塞竞争要好的。但是HLS、Dash却反而把一个视频播放流请求变成很多个连接的文件请求,这其实是一个历史性倒退,如果在Flv或者FMP4直播流上做到自适应码率,那其实是比HLS、Dash还要领先的技术。

P2P的客户端侧第一部分任务就是穿透,穿透这个技术很有意思,可能大家没做过P2P,这是最有意思的。说穿透我们必须要说一下当前的互联网有NAT(网络地址转换)。我们的公网地址不够,所以我们在局域网上用内网地址。我们在发送请求的时候,我们用内网地址加一个端口标识这个请求;而请求数据来到因特网,则被NAT映射成一个公网地址和端口。这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我知道B的地址,但是无法去连接,因为我向B发数据的时候,数据包直接被B的NAT阻止掉,因为B的NAT不认识我。大家也可以想一下,你绝无可能凭空主动连接到别人家内网里指定的某台机器,就算它在监听某个端口也不行,别人家内网里的主机、地址分布对你而言是个彻底的黑箱。

那在P2P之前我们要建立其跟其他Peer的连接,具体怎么做呢?它需要一个公网服务器S的帮助,A先连接S会告诉A公网地址,B也一样;第二步是A知道B的通信地址之后,A先主动连接B,这个请求连接的数据包则被B的NAT干掉,因为B还不认识A。A再通过S由它代A转给B一封信息包,这个包一定能够到达,然后B预先已经和S建立过连接,是认识S的。B收到这个信息包之后,就知道在外面敲门是A,然后给A也回一个握手包;A曾经主动连接过B,是认识B的,那B的握手包就被A收到了,那么他们之间的连接就建立了起来。

P2P之NAT类型,大概有七种:

第一种是公网型的,直接部署在公网上。

第二种带有防火墙,防火墙比如说安全软件为了安全,直接阻止了UDP协议,所有的UDP连接都是直接拒绝。

第三种是Symmetric Firewall对称型防火墙。

第四种是FullCone NAT完全锥型。

第五种是限制圆锥形,你想跟我通信,连接我,我必须得先认识你的IP。

第六种是加了端口的端口限制圆锥形,通信时要同时验证对方的IP、PORT。

第七种是对称型,换目标的话也会换地址,这是最与众不同的,也是最麻烦的。

P2P之STUN协议,除了STUN,其他协议对P2P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譬如TURN是经过中转服务器,中转服务器转发给B,B通过中转服务器转发给A,其实是脱离P2P原来的意思。UPnP是微软需要安装自己的硬件来支持它这个协议,全网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这样,对于P2P也没有意思。能够带来大范围对等网络P2P的唯有STUN协议,关于STUN协议怎么工作的,详细可以看PPT,在此不做赘述。

我们知道了NAT类型,知道了STUN协议之后,那对于网络上的大部分节点,我们就能随心所欲互相建立起连接了吗?

其实还是不能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网络上最多的是对称型NAT的,对称型的是最难应付的。我举一个例子,假设这是对称型的NAT,这是限制型的NAT,来演示它非常难穿透。

腾讯依赖QQ、微信和QQ旋风多年的技术积累,突破了对称型NAT的限制,让他们大都能够相互穿透,对我们X-P2P而言其实已不成问题,由于时间关系就不细讲了。

P2P网络拓扑结构

网状模型:每个节点有6个peer,每个节点以百分之二十的概率下载切片,6个节点的节点,就是36个节点,他们都没有这片数据的概率是0.8的36次方,然后用1一减就是99.96%的概率总有至少一个peer有这片数据的概率,这是P2P的一种方式,这种网络模型可以达到很高的分享率。但它也有缺点,它延迟不行,它完整拿到数据需要一段时间。另外一个是它获取数据需要频繁的信息交换跟频繁的请求包,对网络造成额外的负载。

树状模型:由顶层节点获取数据源,一带二、二带四地层层分享给子节点,然后P2P层数越高,分享率也就越高。它有极大的弊端,一是一半以上的叶子节点不贡献数据;二是随着层次的增加,那些层次比较深的节点延迟比较高;还有树状结构很危险,一旦某个子树根节点挂掉了,那整个子树都需要重新建立,代价很大,这对视频播放是很严峻的挑战。

平均分流模型:我对PEER进行分组,这种模型比较好的是把数据分成5分,每个数据平均负责一份,我这一份分享给其他4个节点,他负责的那个也分享给其他四个节点,这个均摊效果非常好,因为每个peer都可以拿数据。

XNTP的传输能力

先问两个问题:我们做P2P的时候是否要探测可用带宽?我们的答案是不应该探测带宽,探测带宽你会发很多的包,这对带宽本来就是一种浪费,应该做的是要不停探测,要在使用中自然探测。这个P2P要不要抢占TCP带宽?多友商做P2P的时候,他们把传输协议搞得很牛,TCP带宽都没有了只有P2P带宽。你在用P2P看直播网页都打开不了,这样并不妥。我们要使用P2P,就要使用TCP剩下的,至少P2P也要跟TCP公平竞争。

TCP是互联网这二三十年来的基础,它非常成功,但这里我想说一下TCP的一些薄弱环节:

第一、启动慢。TCP有一个慢启动,每次是倍增的速度去启动,它从一个很低的初始速度上升到理想的速度,需要很多回合的RTT。那大家知道倍增指数函数的曲线,它刚开始增速确实很慢,甚至不如一个固定较大斜率的直线增速快,大家不妨想一想,为啥是2倍增速而不是4倍增、8倍的增?(4倍地增、8倍地增)这样就解决问题了吗?其实也没有。

第二、拥塞控制差。加性增乘性减,导致带宽不均,最高使用率是75%,TCP最多使用了75%的带宽。

第三、抗抖动、抗丢包率差。丢包率超20%,基本就废了。比如说丢包率是30%,也就是一个包连续丢三次的概率是2.7%,这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30个包就会三次丢包,当加性增发数据到累积发了30个包后,发生一次连续3次重复ACK,速度再次降一半。每次都这样,TCP的网速再也起不来了!

第四、重传歧义。TCP重传歧义很差劲,他3次丢包之后,会把整个发送windows的包都重传过去。这在TCP早期刚刚诞生的时候是可以解释的,因为这个包丢了是因为路由器缓冲区满了,那这个包后面的包肯定也因路由器缓冲满被丢弃了。即使做了快速重传依然很差,虽然重传包少了,但它更大的阻碍碍于,阻止了发送窗口按速前进。

而XNTP是快速启动,一个RTT之内就能几乎检测出理想带宽,这对首屏和低延迟是相当有帮助的。比如说,以后4K来了,要200M带宽才能支持,从几K增加到200兆的速度需要消耗的回合时间,累积起来讲超过1秒的时间,这是不能忍受的。

速率控制,我们使用基于公式的速率控制,构建了合理的数学模型,它拥有比TCP更好更科学的拥塞控制。

借鉴quic的双序号包索引,完美地解决重传歧义问题,即便丢包率30%,也能充分利用剩下的70%。

丢包率,是表征平均发多少个包会丢包的一个指标,然后采用了加权的方式,最近的丢包权值比较高,越远丢包权值比较低,以此算出一个加权丢包的概率。

Pacing发送我理解就是均匀的发送,在早期的TCP的发送方式,可能一刻间交给网络去传输该RTT内要发送的所有包,然后RTT会越来越大,因为它会有排队, RTT一变更大,这样会发送更多,最终会导致路由器排队撑不过来,就会导致丢包,网速抖动。

更好的传输方式是均匀的发,一个RTT是40毫秒,我发40个包,这里每一毫秒发一个包,然后一毫秒之后再发另外一个包,这样对路由器非常均匀,就可以不会哪样频繁地丢包,把网络利用上去。

接下来是一个对比图,我之前用的是TFRC,它适用于包大小不变的传输速度,它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对比图是这样的,它的网络速度非常稳定,不像TCP这样一上一下。TFRC比TCP好一些,我们后来发现TFRC也有它的缺点,他的数据模型本身是以薄弱的TCP来建模的。后来我们基于TFRC对它进行了很多优化,又借鉴了现代的传输手法,所以我们现在的传输能力比TFRC更厉害,称之为XNTP。

P2P到今天已经不再是2006、2008年一门单纯的技术了,而是涵盖编解码、网络结构、传输优化,更是融合了现代的分布式计算,以云计算作为支撑,能够轻易完成数千万级别并发服务的技术集。P2P不要觉得它字面上意思很简单,如果要做好的话就会发现里面的技术细节确实非常多。

P2P应用场景

对于P2P的应用场景,无论是直播、点播、文件都是适用的,文件适合大文件的分发。对于4K视频加速,有P2P的助力,4K体验会更胜一筹。尤其对于大型直播活动比如说赛事、春节联欢晚会,是非常适合P2P来提高质量节省带宽的。对于短视频、常规视频,更是P2P加速的强项。对于大规模、大文件的分发也可以用P2P,其原理类似点播视频的P2P。

P2P接入也非常简单,先是注册腾讯云在云官网开通,通过腾讯云的官网下载SDK并接入,虽然不似某些云厂商吹嘘的一行就接入,但是花个10行,还是能够完美接入的,然后测试上线然后运维,非常简单,还会有专人对接。

P2P的未来与展望

最后,我们对XP2P的未来进行展望。腾讯云X-P2P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多播协议,即优化了网络质量,又降低了网络的负载;而456(4K、5G、IPv6)的到来,将会使X-P2P进一步发挥能力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区块链的底层所使用的P2P技术和腾讯云X-P2P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libp2p除了搞了一堆不必要的概念,还没有看到怎么接触到穿透的核心技术;边缘计算也将依赖稳健、安全、高效的P2P技术底层;XNTP传输协议如果再优化一下,甚至将可以和quic相提并论;最终,X-P2P可能回归最初的梦想,在互联网上产生出彻底去中心化的服务模式。

Q:您好,因为我们做P2P用户终端的CPU和带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量的提升,发热或者带宽占用率比较高,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A:CPU热肯定是程序没有写好。P2P技术是网络的IO,有网络的时候使用,没有网络的时候就不用它,那对CPU的消耗是不高的。带宽的消耗,我们目的是使用闲置的带宽为其他用户带来利益。

Q:P2P前面关于您说的在FLv,FMP4上可以实现自适应码率,这方面是否可以多讲一下?

A:自适应码率需要你在客户端实现点东西,比如何时要切换?在服务器实现点东西,如怎么对齐视频内容,从哪个数据点开始切换?我们其实是根据PTS去对齐数据内容,把转换码率后的I帧数据紧接着转换前码率的流,然后把音频编码参数、视频编码参数都重新插入在前面,促使让播放器再重新初始化解码器,接着播放器正常解后面的桢就OK了。

----------END----------

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07-04,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腾讯云音视频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视频回放在哪里?
视频回放在哪里?
回复回复点赞举报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腾讯云PCDN:从P2P到万物互联服务框架
大家好,我是腾讯云张鹏,从2014年开始一直深耕P2P技术,攻克P2P技术难题。在过去几年中,腾讯云XP2P技术已在多个产品线落地并经受了大流量阅兵直播、赛事直播等考验,今天我将为大家着重讲解腾讯云P2P技术在网络穿透、网络传输以及网络拓扑组建等方面内容。
LiveVideoStack
2019/09/12
3.4K0
腾讯视频云流媒体技术探索
  //   编者按:赛事直播场景与普通直播场景有一定差异,赛事直播场景对码率、画质、延时等性能要求更高。LiveVideoStackCon 2022 音视频技术大会上海站邀请到了腾讯专家工程师,媒体直播负责人——吴昊老师,为我们分享《腾讯视频云流媒体技术探索——赛事直播场景的技术优化》,他将介绍如何利用多路径传输、QoS控制,以及跨区调度和加速的能力,优化端到端的传输质量。在媒体处理和封装上,他将介绍通过多码率自适应、低延迟、多音轨、广告插入等技术,提升终端的播放体验,同时满足国内及海外不同场景的需求。
LiveVideoStack
2022/08/26
3.2K0
腾讯视频云流媒体技术探索
腾讯云快直播——超低延迟直播技术方案及应用
随着直播业务的发展,在线教育,连麦直播、赛事直播等高实时性直播场景的出现,用户对于直播流畅度、低延迟等性能的要求愈加严苛。腾讯云直播技术高级工程师陈华成 从5G时代未来直播产品的发展趋势、直播行业业务新需求出发,分享腾讯云快直播(超低延迟直播)的建设方案、应用以及技术优势与优化实践。 文 / 陈华成 整理 / LiveVideoStack 大家好,我是腾讯云直播技术高级工程师陈华成,这次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腾讯云快直播——超低延迟直播技术方案及应用。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直播行业的背景;直播行业的现状
腾讯云音视频
2020/10/30
9.1K0
技术解码 | SRT和RIST协议综述
全文7732字 包括概要、SRT协议、RIST协议三部分 概要 近些年来,互联网行业出现了几波和音视频相关的热潮:VR、短视频、直播等。除了VR因技术成熟度问题,还在蓄势待发,短视频和直播持续热度不减,以各种方式进入新的行业应用领域。视频直播方向,RTMP仍是最流行的上行传输协议,但RTMP的局限性也越来越凸显: RTMP的容器格式FLV,存在不支持新的codec、不支持多音轨、时间戳精度过低等等缺陷; RTMP基于TCP做传输,TCP的公平、可靠传输设计并不适用于实时音视频传输。 业界出现了一
腾讯云音视频
2021/09/22
2.7K0
直播弱网优化方法
直播平台纷繁杂多,流量入口逐渐从传统PC端过渡至移动端。直播规 模爆发式增长,2016年更是被誉为“直播元年”。以游戏为代表的泛娱乐直播是这一时期直播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2017年,4G技术普及,手机直播由于不受设备、场景等限制开始迅速普及,推动全民直播的出现;同时,由于直播功能的创新、直播平台以及资本的纷纷入局、政策支持,直播行业一度出现“千播大战”局面。期间,政府出台《电子竞技赛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游戏行业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游戏直播的发展。
视频云直播helper
2022/02/03
6K1
腾讯云快直播低延时播放质量的优化实践
直播已经潜移默化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无论是紧张刺激的比赛直播,还是垂涎欲滴的美食直播,亦或者自卖自夸的购物直播,大家都不希望在观看时出现长时间的加载和卡顿,对一些需要观众及时反馈的直播场景,过高的延时也是用户不希望出现的。如何保证直播的快速、清晰、低延时成为各大厂商必须直面的难题。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腾讯云音视频的费伟老师来到LiveVideoStackCon 2022北京站介绍他们的解决办法。 文/费伟 编辑/LiveVideoStack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参加LiveVideoStac
LiveVideoStack
2023/04/12
3.7K0
腾讯云快直播低延时播放质量的优化实践
(超)低延迟视频流传输的未来
 点击上方“LiveVideoStack”关注我们 作者:Anthony Dantard 翻译:Alex 技术审校:袁荣喜 ▲扫描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音视频技术大会更多信息 ---- 低延迟协议 影音探索 #013# 用户对服务的期望在不断攀升,并逐渐出现了不满情绪。由于有了YouTube和Netflix这样的视频服务,我们都希望在观看点播视频时获得超快的下载时间和流畅的播放体验。可能不太明显的是,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这种期望都正在慢慢地向实时音频通信和直播应用转移。 在api.vid
LiveVideoStack
2022/06/20
1.4K0
(超)低延迟视频流传输的未来
腾讯云音视频传输协议技术分析
导语 | 随着音视频应用的不断更新,对传输能力和体验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促进了传输技术的发展,也带了如何选择的难题。本文详解了音视频领域的几种主要传输协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需求和业务场景中的技术选型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Web及移动智能手机端的兴起,音视频应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伴随着4G/5G的商业化,人们在娱乐直播、购物、教育、医疗等领域,对于实时音视频通信的需求不断增长。直播、实时音视频等技术也开始崭露头角。 众多的音视频应用都避免不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提
腾讯云音视频
2021/08/09
2.6K0
新一代直播传输协议SRT
SRT协议是基于UDT的传输协议,保留了UDT的核心思想和机制,抗丢包能力强,适用于复杂的网络。在LiveVideoStack线上分享中,新浪音视频架构师 施维对SRT协议的原理、优缺点特性以及在
LiveVideoStack
2020/03/06
3.2K0
新一代直播传输协议SRT
新知 | 广电级媒体数字化转型直播技术及应用
新知系列课程第二季来啦!我们将为大家带来全真互联时代下新的行业趋势、新的技术方向以及新的应用场景分享。本期我们邀请到了腾讯云音视频技术导师——吴昊,为大家分享广电级媒体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些直播技术及应用。 我们将结合赛事活动线上化的背景,分享如何提高赛事直播稳定性,并介绍播放端用户协议以及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还将简单介绍一些场景化的创新应用。 2020年以来,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越来越多的线下活动被搬到了线上。与此同时,人们对娱乐体育赛事的关注度也逐年增长。线上制作和直播成为了很多企业的
腾讯云音视频
2022/09/13
7870
新知 | 广电级媒体数字化转型直播技术及应用
P2P如何将视频直播带宽降低75%?
实时直播经过去年的千播大战后已经成为互联网应用的标配技术,但直播平台的成本却一直居高不下,各个平台除了挖主播、挖网红以外,其背后高额的带宽费用也是他们最大的一块成本。
LiveVideoStack
2021/09/02
9990
P2P如何将视频直播带宽降低75%?
腾讯云直播+点播全线产品支持AV1,带来极致视频体验
日前,腾讯视频云直播、点播、媒体处理全线产品均已支持AV1标准,据悉,腾讯云也是国内首家直播+点播同时支持AV1视频处理业务的公有云厂商。 据悉,AV1(Alliance for Open Media Video 1)是由AOM(Alliance for Open Media,开放媒体联盟)制定的一个开源、免版权费的视频编码格式,目标是解决H265昂贵的专利费用和复杂的专利授权问题并成为新一代领先的免版权费的编码标准。 而在今年10月,腾讯已正式加入开放媒体联盟(Alliance for Open Med
腾讯云音视频
2019/12/17
2.7K0
腾讯云直播+点播全线产品支持AV1,带来极致视频体验
最佳实践 | 腾讯云X-P2P团队 Web HLS P2P实践
每当大型活动和赛事来临, 对于视频平台来说, 高涨的不仅仅是人气, 还有大流量视频分发上的挑战,虽然有CDN平台,但流量突发,很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因为突发流量,骨干网就会有瓶颈,若是预估不准、CDN资源准备不足,还会伴有更严重的视频分发质量问题。 P2P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方,自古至今还没有那个系统可以宣称能很好地抗突发,除了P2P是一个例外,它宣称:看的人越多,效果越好。 众所周知,欲想P2P,必须得经过三步: 按照固定格式分割数据切片,这将是点对点对等网络相互分享的最小数据单元; 连接
腾讯云音视频
2021/09/22
3K0
腾讯云海外音视频技术架构 — 挑战和优化
腾讯云海外直播平台不仅具备优质的物理资源,在软实力上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在传输层上,除了传统的TCP协议,同时还支持基于UDP的加速协议QUIC。在流媒体协议上,支持传统的RTMP、HTTP-FLV、HLS等协议,同时支持多码率自适应HLS和DASH,在此基础上,升级实现了低延时的CMAF协议。近年来,基于WebRTC协议,海外直播系统实现了秒级延时的WebRTC低延时直播能力,在播放QoS优化上迈出了更大的一步。本次LiveVideoStackCon 2021北京站我们邀请到了腾讯云高级工程师,腾讯云
腾讯云音视频
2021/11/22
1.3K0
技术解码 | 海外直播系统,推进直播全球加速
本文介绍了腾讯视频云海外直播系统在基础设施建设、分布式架构设计以及音视频传输优化等方面多年沉淀的音视频处理和分发技术。该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了高品质、高可用以及高性价比的直播流处理和分发服务。 为了服务于全球视频直播的开发者和用户,腾讯视频云团队从2017年开始建设海外直播系统,针对全球复杂多样的网络环境和终端分布,经过3年多时间真实环境的千锤百炼,目前已经构建了拥有8个中心源站、200多个边缘加速点、每天提供数以亿计访问请求的系统性平台。本文将从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架构设计以及传输优化等3个方面介绍
腾讯云音视频
2020/10/30
2.5K0
腾讯云音视频与SRS开源生态
自由与开源软件的理念,从不解、争议、接受到如今如火如荼,经历了长期的历程。国内开源软件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腾讯经过几年的开源协同运动,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其中,腾讯云音视频在FFmpeg、SRS等重要多媒体开源社区的贡献,颇具代表性。 SRS是开源实时视频服务器、全球流服务器中Star最多也最活跃的开源项目,主要应用在直播、WebRTC、安防和交通等领域,支持常用的流媒体协议和转换,以好用易用赢得了全球开发者的良好口碑。开箱即用的云SRS开源音视频方案赋能众多行业创造了新的可能。同时,SRS由工信部木兰开源
腾讯云音视频
2023/04/11
2.2K0
腾讯云音视频与SRS开源生态
全链路适配SRT,腾讯云直播平台再升级
在今年10-11月份刚过去的英雄联盟S9总决赛中,SRT作为跨洋远距离传输方案,在源流制作环节中承担主线路的角色,稳定支持了总决赛的每一场比赛。目前腾讯视频云已将srt集成到现有直播体系中,包括推流和回源等。
腾讯云音视频
2019/12/27
5.2K0
全链路适配SRT,腾讯云直播平台再升级
视频直播技术干货(十三):B站实时视频直播技术实践和音视频知识入门
直播行业从传统的娱乐直播发展到教育直播、电商直播等形式,产生了很多新的玩法。传统的直播是一位主播展示才艺,观众通过弹幕、送礼物等方式进行互动。随着网络质量不断地提高,用户也对直播平台产生的新的要求,实时互动直播的场景就出现了,观众可以同时观看多位主播之间互动的画面,让直播间的气氛更好。B站直播的连麦PK、视频连线业务就提供了这个能力。主播看到的是对方主播实时的流(延迟400ms以内),而观众看到的是“准实时”的流(延迟2~5s左右)。
JackJiang
2025/03/06
2750
视频直播技术干货(十三):B站实时视频直播技术实践和音视频知识入门
新知 | 直播架构方案解析及趋势探讨
‍‍ 腾讯云音视频的直播最早是基于QQ音视频能力开发出来的产品,至今深耕音视频领域超过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音视频和海量服务技术。今天的新知系列课,我们邀请到了腾讯云音视频的技术导师 —— 兰玉龙,为大家由浅入深的介绍一下音视频直播的基础概念以及技术趋势,同时和大家分享一些直播相关的技术以及行业应用,以便大家理解和更加方便地使用直播能力。 接下来的几周,每周四晚上7:30,我们都会在腾讯云音视频视频号、开源中国、InfoQ、51CTO、云+社区等多个平台进行课程直播,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哦~ - 云直
腾讯云音视频
2021/11/26
1.7K0
《超低延时直播白皮书》已发布,推动直播延时降低90%以上
点击上方“LiveVideoStack”关注我们 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推动直播技术快速演进,超低延时直播技术也应运而生。 2月22日,腾讯云携手信通院联合发布《超低延时直播白皮书》,旨在为超低时延直播技术标准化奠定基础,促进超低延时直播技术创新化发展,推动各行各业借助超低延时音视频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从而为广大用户带来更优的线上互动体验。 超低延时直播技术架构和性能优化显著,延时降低90%以上 腾讯云作为超低延时直播技术的主导和引领者,首创将WebRTC技术引入直播领域,并首家将直播延时降低到50
LiveVideoStack
2022/03/04
2.6K0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腾讯云PCDN:从P2P到万物互联服务框架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