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复星国际陈启宇:创新药支付过度依赖医保,要放大“夹缝中”的商保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瞿依贤 编辑 陈哲11月6日,在跟进博会平行配套的第五届虹桥国际健康科技创新论坛上,复星国际首席执行官陈启宇表示,当前生物医药行业的“内卷”、“寒冬”现象,与创新药在中国市场过度依赖目前的医保体系有关系。今天的支付结构里,医保和个人支付依然占据两个大头,商业保险占比非常小,是“夹缝中的支付”。未来要推出更好的商业保险产品,把这条“细缝”放大。

陈启宇认为,疫情常态化下,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发展正面临“内卷”、全球化、资本等方面的挑战,比如高度同质化的PD-1领域。各家企业都在往肿瘤、免疫领域扎,要走出“内卷”的态势,就要布局更多元化、差异化的管线,要从抗肿瘤为主向抗感染、抗衰老、中枢神经等更多领域布局。

以下内容为经济观察网整理自陈启宇发言:

全球来看,中国的医药市场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二,但在创新药领域中国还比较小,美国占了全球创新药市场55%,超过一半,中国的份额还比较小,占比可能不超过5%,所以中国在创新药产业的市场里还比较小。

过去的几年里面,创新药领域有几个标志性的、突破性的技术落地:

首先是大家知道的mRNA技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在科技、产业、临床和药监局共同努力下,mRNA技术得到快速成熟的验证。现在大家讨论的不再是新冠肺炎疫情怎么应用mRNA技术,已经往前走了很多,是怎么把mRNA用于肿瘤治疗。国内mRNA领域也在快速积累,一批创新企业快速推进。

其次是CAR-T技术,全球目前有八款产品CAR-T上市,包括国内复星凯特CAR-T细胞治疗产品也在2021年获批上市,经过全球合作,国内一批创新公司也在大步迈进。

再有ADC领域,这三年里,ADC重磅产品获得认可,全球范围内技术转移、技术转让、并购总额已达百亿美金以上,这标志着ADC技术路线产品相对得到大家和市场的认可,未来将有更多的产品上市。

以及抗体药物领域,单抗技术更新迭代,同时联合治疗、双抗成为新的趋势。

在过去的三年里,疫情在发生,生物医药的创新步伐我认为跑赢了疫情的进展,医药企业也在进一步成长、发展,mRNA疗法、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领域,全球最前沿科学家正在带领着他们的团队和资本合作,往创新的最前沿方向努力。

过去两年,国内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猛增,国产创新药比例在大幅增长。申请临床(IND)数量上,国内企业研发的创新药数量大大超过进口产品,本土创新正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未来全球创新药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大概在5%左右,但是中国创新药领域未来十年复合增长率可能接近20%。今天大家看到生物医药创新非常“内卷”,似乎非常惨烈,但是在这片海里,创新药研发依然很重要,未来十年预期20%的增长市场里,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我们也看到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创新药的license-out交易数量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

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生物医药面临几个挑战,内卷。比如说重复度,PD-1药品国内这么多家在入局。中国企业本来对全球化信心满满,但过去两年多行业优秀企业在进入美国市场注册的最后关头,碰到比较大的障碍。再就是中美关系竞争的复杂化,生物医药领域也存在着巨大的“卡脖子”技术风险,这个我们要清醒意识到。另外,资本寒冬也在侵蚀、影响行业的发展。

所以,在疫情常态化、后疫情时代,我有这么几个思考。

首先,我们作为中国企业要积极去布局新技术,生物医药创新这条路没别的选择,只有新,只有更新,我们要向最前沿走,要联动全球和中国的生物医药创新前沿阵地,我们的科学院、大学、研发机构,要布局最前沿的技术,加速产学研的转化,注重临床价值。

比方在CAR-T细胞疗法、基因编辑、mRNA疗法领域,中国医药企业都在快速发展,这中间要优选、精选更好的技术、更好的方向。从现在开始,既要技术投入又要善于规避未来在技术路径和管线上可能存在的“内卷”。

我们看2021年重磅产品的分布,2026年重磅产品的预估,都是肿瘤、免疫领域,大家都在往这里扎,未来怎么办?过度集中在肿瘤、免疫等领域,我们未来很难走出“内卷”的态势。因此我们要积极布局,要从抗肿瘤为主向抗感染、抗衰老、中枢神经等更多领域转变,要从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新科技能够解决问题的交叉点来找到未来发展的空间,要善于利用新型技术,包括AI人工智能。

当然,今天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仅靠中国市场是不够、不足的,我们必须考虑研发布局全球化,这里指的是同步,是必须重视中美两地的同步。中国市场已经是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很好的一个孵化地、创业地,但不应该是我们的终点,也不应该是我们的全部。

我们作为创新企业,哪怕是小企业,都要开始考虑中国、美国、全球布局。除了中国以外高度重视美国市场,美国市场的准入条件,美国市场的临床研究需要。此外,也要积极去寻求全球合作伙伴,建立全球合作的体系,要能够提高全球化临床试验设计和执行能力,以全球能接受的临床数据完成我们的临床研究。

在后疫情时代,生物医药创新要更紧密结合临床,更深入参与真实世界研究。真实世界研究将来是行业创新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既包括在海南博鳌乐城开展的创新药引进的真实世界研究,也包括我们在研究中如何更早去跟临床研究型医院开展更多前置化的临床研究,加速我们的研发进程。

当然我们还需要资本持续加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永远离不开资本支持,这个行业是需要高科技的人才和喜欢追逐高科技的资本共同推进的行业。

当前生物医药的确面临“寒冬”,但我相信是这是周期性的,我们也要善于和资本合作。

过去我们国家医保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为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创造了比较大的空间,但是单靠医保支付不能完全支撑创新药的未来市场,我们要优化这个体系。

在今天的支付结构里,依然是医保和个人支付占据两个大头,商业保险占比非常非常小,是夹缝中的支付。如何把很小的细缝放大?我们要推出更好的商业保险产品。

创新药企业本身也要积极参与到更好的商业保险产品设计、服务中去。今天我们的健康保险产品也在增长、也在卖,但是保险产品的结构跟用药脱钩,更多是一种洞察,是一种彩票式的保险产品,而且不是医疗式、治疗式、管理式的保险产品。我们要变革保险支付体系。

我期待未来三五年,商业保险的支付在行业中能取得好的结果,需要我们产业共同推进,牵手国家医保局,牵手商业保险公司一起完善目前的保险支付体系。

未来五年,是中国医药创新迈向下一个台阶、往更高水平走的五年,也是充满机遇的五年。希望同行们一起努力,栉风沐雨之后迎来春华秋实!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1110A04MN1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