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毫无疑问是制药产业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水平到底如何?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该如何差异化地创新?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到底能否最终兑现到市场业绩上?这应该是所有人都比较想深入了解的几个问题,恐怕又是很难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10月22日的彼思峰会(BIIS峰会)的第一个对话主题就是“创新”,国内10多位创新药研发的代表性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创新”的理解,令人耳目一新。医药魔方也在会议上进行了“数据透视中国创新药管线及跨境交易趋势”的主题报告。本文在此还是希望通过数据的角度,向各位读者描绘一下中国创新药开发的整体局面。
事先声明:本文所有基于数据的洞见都是基于医药魔方全球新药数据库
NextPharma
做出。
一、中国新药项目的靶点集中度极高
我们首先按照项目数量对靶点进行一个排序,将项目数量(包括已上市创新药)最多的10个靶点定义为热门靶点TOP10。从项目集中度上就可以发现,全球创新药项目中有14%集中于TOP10靶点。如果对中国单独做一分析,发现中国的创新药项目有34%集中于TOP10靶点。
将全球和中国的TOP10靶点做一对比可以发现,类似5羟色胺、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这些机制研究比较透彻,上市药品数量比较多的靶点,中国的创新药项目并不多,间接说明了中国的创新药研发起步比较晚。
类似PD-1/PD-L1、胰岛素、CD19这些新兴和主流靶点,放在全球范围内看并不属于项目数量TOP10靶点,但在中国所受到的追捧度却极高。甚至中国一个国家的项目数量就占到全球的50%以上。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创新药企业偏爱肿瘤领域的项目,TOP10靶点也多数与肿瘤适应症相关。
总结起来就是,中国的创新药项目集中度极高,集中在TOP10靶点,集中在肿瘤适应症。好的一点在于,这些靶点都是研究比较成熟的靶点,成药性相对确切,待中国的创新药大量上市后,可以预期到价格会下降,改善中国患者在创新药使用上的可及性。
二、中国企业偏爱成熟靶点项目,资本或向早期靶点项目流动
首先对下面这种图表做一解释。气泡的大小表示靶点数量多少,气泡的颜色用于区分地域。依据横轴和纵轴对项目所处阶段的划分可以观察到,国外已经有新药上市的靶点,中国创新药项目覆盖了其中的50%左右;国外处于III期阶段的靶点,中国创新药项目覆盖了其中的26%;对于国外处于临床前~II期的靶点,中国创新药项目的覆盖率则更低。
以上数据提示我们,中国的创新药企业通常是偏爱已经处于临床后期的靶点,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风险。但是随着创新药研发越来越激烈,市场机会更多还是隐藏在早期靶点上。如果将上图的蓝色实心气泡视作资本,可以预期的是,资本将会向右侧(早期靶点的项目)流动,产业内对尚未成熟靶点项目的研发投入会越来越高,这些靶点上的中国项目占比会越来越高。未来FDA批准的新药中可能会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三、当前的创新药开发类似于抢首仿
2018年以来,中国申请临床的创新药项目达到159个,项目数量最左的6个靶点是CD19、PD1、PDL1、HER2、VEGFR2、HPV,这6个靶点在国外已经经都有新药上市。国内则只有恒瑞的吡咯替尼、阿帕替尼,正大天晴的安罗替尼,和记黄埔的呋喹替尼上市。
注:CD19靶点中,复星凯特最高研发进展定义为上市
如果我们看一下申报状态,可以发现2018年年申报临床的创新药项目中,大多数都是不同企业的首次申报。也就是说,即便国外或者国内已经有创新药上市,即便研发进度已经比别人落后,还是有企业愿意前赴后继地追着一个靶点投入进来。在抢首仿时代,市场的药物通常会有首仿、二仿、三仿……之分,而当前的中国创新药研发,针对同一个成熟靶点,未来会有多个厂家的新药上市,市场局面或许与“抢仿”时代大同小异。
当然,随着国内企业创新水平的逐步提高,随着我们预测的资本向早期靶点项目流动,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创新药开发局面会越来越好。以上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欢迎大家留言指正。
医药魔方全球新药数据库NextPharma,新用户可享30次免费使用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