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导体战争早已白热化。
3月,继去年美国参议院通过《芯片法》、众议院通过《2022创新和竞争法》,以及美商务部要求指定代工厂交出生产和客户数据之后,美国政府再次提议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成立“芯片四方联盟”。
在国内,解决半导体“卡脖子”问题也早已经成为从上到下的共识。
3月份,根据钛媒体App不完全统计,仅国内半导体相关投融资就超60起,势头继续保持,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大基金、车企、头部机构也纷纷找准机会布局。
3月30日晚间,万业企业发布公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拟向万业企业参股子公司浙江镨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3.5亿元。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扶持中国本土芯片产业,以减少对国外厂商的依赖,因此每次出手也被认为具有风向标意义。此次投资浙江镨芯也是国家大基金首次大手笔投资半导体零部件公司。
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将半导体产业新技术研发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同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牵头发起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首期募集总规模1387.2亿元。2019年10月22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成立,注册资本高达2041.5亿元,远高于一期的1387亿元。相较第一期,大基金第二期更注重半导体产业整体协同发展和填补技术空白。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目前本土半导体设备零部件企业的技术能力、工艺水平、产品精度和可靠性与国外差距较大,整体国产化率仅为10%-30%,尤其在Compart相关的流量控制领域之前的国产化率几乎为零。除半导体设备外,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也是未来国产化的重点领域之一。
据了解,目前国内设备厂商在机械类零部件方面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国产化,比如国内的华亚智能、富创精密、新莱应材、江丰电子、靖江先锋、伟泰科技等企业,已经实现了相对较高的国产化率,国产化率在50%以上。但在一些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国产化率仍然偏低。
中金结合SEMI等数据测算出2020年全球设备厂采购零部件金额为245-294亿美元,其中国内设备厂为70-100亿元。
在半导体领域,行业自动化也是重要一部分。
本月从事半导体生产控制及自动化设备改造的弥费科技和芯享,以及服务范围涵盖半导体生产线自动化的成川科技都宣布了新一轮融资。
虽然三家企业的融资都还处在早期阶段,其中弥费科技处于B轮、芯享处于A+轮、成川科技则处于更早期的天使轮,但背后不乏知名头部机构,比如红杉资本中国、华登国际、高瓴投资、启明创投等。从中不难看出,半导体行业流程自动化服务已经成为投资机构布局的又一细分赛道。
以晶圆厂流片的生产管理即自动化系统MES软件为例,由于技术难、投资大,晶圆厂更愿意采购国外成熟的系统,因此半导体MES软件高端应用领域基本是处于国外垄断的局面。目前,我国在4-6英寸晶圆制造厂中MES软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8英寸超过80%市场都是被外资占领,12英寸基本被外资垄断。
现在,投资机构愿意投入资金,也有企业敢于试错,或许会给国产流程自动化服务软件提供一个发展的机会。
半导体流程自动化服务投资事件(2022年3月)
国际局势变化、全球半导体原材料和产能日益紧张、新冠疫情对供应链影响等因素使得汽车芯片短缺现象一直阴霾不散,严重制约汽车业产能。据统计,中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不到10%,国产化率不足5%。
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前部长苗圩指出,“芯片和操作系统都是我们的短板弱项,‘缺芯少魂’,车规级的更是如此。过去汽车厂基本不管这些事,都交给一级配套商来干这个事。国外已经开始有汽车厂向台积电投资要产能,我们的汽车厂只会在那儿光叫唤。”
但汽车芯片研发周期长,投入大,车企自研芯片显然并不是一条最佳路线,所以通过投资搭建生态优势是最迅捷的途径,能够减少车企的研发风险,快速导入生产。
芯谋研究高级分析师张彬磊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上下游合作是欧美汽车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上下游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将会使我国建立自主可控且有竞争力的汽车芯片供应链事半功倍。
3月份,多家车企参与了芯片企业的投资。比如广汽资本投资了车规级芯片供应商旗芯微。上个月广汽还曾投资了自动驾驶芯片研发企业奕行智能,去年还投资了半导体碳化硅技术与产品研发商上海瀚薪科技。
除此之外,已经官宣造车的小米也通过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了一家由硅谷资深的芯片设计专家回国创业的车载芯片公司慷智集成。
另一家车载芯片企业芯擎科技也宣布获得中国一汽数亿元战略投资,未来双方将在车规级、高算力芯片领域展开合作,推进芯擎科技旗下龍鹰系列芯片在一汽旗下品牌汽车的量产落地。
车企投资半导体事件(2022年3月)
继去年美国参议院通过《芯片法》、众议院通过《2022创新和竞争法》,以及美商务部要求指定代工厂交出生产和客户数据之后,3月28日有韩媒报道称,美国政府提议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成立“芯片四方联盟”(Chip4),以建立半导体供应链。邀请名单里既包括芯片设计公司、原材料耗材公司,也包括代工产能和封测公司。
但韩国《金融新闻》发表社论称,一旦“芯片四方联盟”按照美国想法成立并运作,那么对中国“或许是致命的”,未来不排除韩国要被迫选边站。
从韩国对“芯片四方联盟”的反应来看,它对美国试图主导半导体产业的企图也有疑虑。据了解,三星、SK海力士都在中国建立大规模存储芯片工厂。
3月1日,三星电子才刚刚宣布完成了在中国西安建设的半导体二期扩建工程,并正式投入生产。
SK海力士在无锡生产的DRAM芯片占公司DRAM芯片总产量的47%,SK海力士系统IC也正在无锡进行代工厂搬迁。
目前这一提议并未最终确定,但芯片四方联盟再次表明了一个事实:芯片不只是包含复杂的技术,还牵扯商业和地缘政治,一旦确定或许会对中国的芯片企业、终端企业带来影响。
3月份,由于疫情和国际局势变化,半导体交货时间再延长。根据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的研究显示,交货时间(芯片订购与交付之间的时间间隔)比上个月增加了两天,达到26.6天。
资本市场向来是供需形势的一面镜子。虽然国内半导体仍有差距需要追赶,未来产品拿到市场上,是否能通过市场的检验,还未曾可知。但不无论如何,国内半导体企业融资与投资仍在疾速增长,而这或许能为行业带来更快速的发展变量。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韩敬娴,编辑/张敏)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