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物》杂志的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屏,外卖骑手的生存境遇再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和话题之中,一方面,是舆论对外卖平台、系统、资本和算法无情的谴责;一方面,是饿了么、美团这些外卖平台,用近乎煽情的声明和举措,顺水推舟地把责任和问题推到消费者身上,双发都在打同情牌、道德牌,但在我看来,这些都于事无补,除了掀起一时的舆论喧嚣,一切都还会回到老样子,骑手还是那个骑手,系统还是那个系统。就像我最近看的一本书中说的:“要实现遗忘,不仅可以通过缄默,而且可以通过喧哗。”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外卖平台的出现,几乎颠覆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这靠的就是资本、系统和算法带给平台的强大力量,虽然资本是逐利的、系统是无情的、算法是机械的,但它们加起来,却成了这个世界最大的善,因为它改善了人们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状态,也成为这个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力量。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因为资本、系统和算法的先天缺陷,势必会导致在平台、骑手、消费者这一链条中处于最弱势地位的外卖骑手,成为首当其冲的被忽视者、被压榨者、被伤害者。而要根本解决外卖骑手“人在囧途”的生存困境,光靠道德谴责或道德同情都是没有什么用的,关键还是要靠技术、制度和人性的合力突围,才可能给外卖骑手开辟出一条平坦光明的生存道路来。
无论是饿了么的“你愿意再等五分钟吗?”还是美团的“8分钟弹性时间”,都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是“放屁瞅别人”。因为它既不符合“效率至高无上”的商业逻辑,更不符合“便利压倒一切”的人性逻辑。它只是在舆论的压力下,逼出来的鸡贼和苟且的权宜之计,而且,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因为当一个消费者选择“愿意多等5分钟”的时候,无论是平台、骑手还是强大的算法,都会出于本能地算计这个“善良的老实人”,把他让度出来的这5分钟,用于自身的牟利。就算你“等到花儿也谢了”, 外卖骑手还是要在疲于奔命的路上,“根本停不下来”。
算法只是工具,关键在使用的人。同样的算法,有没有基于人性出发,一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我们除了要用技术优化算法,还要在算法之上,以人性的方式进行判断和选择。工具是机器,而人不能是,人更不能为工具所奴役。大数据能看到效率、效益,却看不到那些突发的状况、违规的算计等等因素,这些,就要靠技术的改进、制度的完善,以及人性的考量。
能不能通过技术的改进,比如对派单系统的改进以及对外卖车辆采取测速、定位、监控等手段,对外卖骑手进行合理派单、全程监管?甚至如果在技术暂时不能实现的情况下,能否借鉴一下快递行业“菜鸟驿站”的模式,分区分片进行派送、减少骑手出行时间和路线?当然,这肯定需要平台更多投入,但作为大的商业平台,也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你想让每个消费者“多等5分钟”,那么,能不能为每个消费者、每个骑手“多花上5块钱”,让这个系统不仅变得更合理,而且更合情?
至于制度的改善,不仅要靠企业自身制度的完善,外部监管制度更不能缺席,不单是对外卖骑手交通违法的监管,对于平台企业中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劳资保险等的监管,更要时时“在线”、处处“到位”。平台企业的人性化运转,不能寄希望于老板和管理者的道德自觉,更要靠社会、制度和法律的共同鞭策,当然,也要靠外卖骑手的自我维权意识和维权力量,在多方博弈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确保自己的利益。这,就需要他们的权利自觉了。
是人,把人困在系统里,也只有人,才能把人从系统中解救出来。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