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最高层于2014年首次公开使用“新常态”这一提法以来,国民经济开始沿着提质增效的大方略持续稳步推进。一年之后,一场旨在最优配置要素资源、提升经济质量的供给侧改革正式出炉。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局面。
大方略从来都是建立在对无数个具体微观的共性总结之上。具体到一个产业更是如此。后疫情时代的家电产业,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通道里,与自身发展阶段相结合,在消费端正呈现出新的特征,由此或将引发供应端的新一轮改变,我们姑且称之为新常态+时代。
经历疫情严峻考验的消费者,钱包不会比之前更鼓,能接受的价格预算不会比之前更高。传导在价格体系上,我们恐怕要有价格均线下移的准备;传导在销售结构上,我们可能要有中高端机型占比下降的准备;传导在研发和品牌定位上,强调高端、高附加值的方向肯定没错,但在今年这种情况下,价格包装可能要稍微克制一些。刚刚过去的五一促销,销售量和销售额之间变动幅度不同步,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
不光是价格接受度受到影响。即便是各地方政府的消费券、补贴加持下,目前终端消费反弹形势并不明显。推高家电行业市场整体增长的要件仍不具备,我们要做好低迷和盘整的准备。
任何受外界刺激而非自发形成的状态都难以稳定,比如家电行业的渠道体系,我们要有接受其震荡、回落的准备。过去几个月线下受限的情况下,战场被迫转移到线上。线下冰封、线上销售比例提升,尤其是各式各样的直播汹涌而来,甚至一些媒体称今年是直播元年。直播到底是什么目的,需要怎样定位,最初的热潮过去之后,我们的企业可以重新思考。
同时,我们更需思考的是,这场外力施压下的线上提升,是否是良性的、可持续的,是否适应家电产业中所有的品类。我们知道,常规意义上,家电行业的线下销售占比一般在七成左右。线上和线下并不互斥,但品类的不同以及由此形成的销售占比不同,我们应该时刻清楚重心所在。满足于新颖、轻量级的促销和增长而错失了培育、培养、布局线下渠道的时机,这并非是做事业所需要的大格局。
竞争将前所未有地惨烈。家电产业包含复杂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品类,有步入成熟后期的空调、也有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集成灶、甚至还包括刚刚站到风口的厨余垃圾处理器。但是今年这种情况下,品类上宽阔的外延,无法消解个体企业在经营上的压力。优胜劣汰一直都在,但今年可能会盯上那些具备一定规模、有一定品牌基础的企业——作坊式的杂牌企业抽身快,大企业在压力下大概率会通过价格放水来抢占份额。竞争环境不容乐观。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新常态+时代;并非由疫情带来,只是因疫情加剧。赛事向更高层级迈进,自然要求参赛者综合素养更高。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