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20条相关政策措施。其中,创新流通发展、培育消费热点、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等举措备受关注。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公共政策更是合时宜、合事宜的产物。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影响进出口、投资增速放缓且边际效应递减的背景下,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已成共识,此时出台《意见》,可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一滴水见太阳,国内消费潜力从一个例子足以窥斑见豹。就在《意见》公布当天,某仓储会员制超市巨头在中国的首家门店——上海闵行店正式开门迎客。虽地处偏远,但阻止不了市民“买买买”的消费热情。11时不到,每层可停1000多辆车的4层停车场就已全部爆满;13时,门店因为超负荷而不得不宣布暂停营业。再看一个数据:2018年“双11”,当天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交易额第一名的电商平台达到2135亿元。持续推动流通创新发展,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将国内消费潜力激发出来,就能化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澎湃动力。
为政贵在行,践行贵在实。将《意见》的愿景化为美好现实,要立足当下,出实招、办实事,着力解决困扰消费的痛点、阻碍消费潜力发挥的堵点。一个传统消费领域的挖潜,需要对相关政策作出调适;一种新经济的培育,必须增加制度供给;一种新消费场景的形成,也可能带来管理问题。譬如夜间经济,消费场景较少、配套措施不足、管理压力较大等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再如汽车消费,二手车流通领域就存在不少障碍。又如乡村快递,由于网点建设跟不上,乡村快递往往就卡在“最后一公里”上。凡此种种,都是“急症”,需要立行立改。
登高望远,创新流通发展、促进商业消费,打造内需驱动型经济,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纵观当前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发展轨迹,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内需。因此,确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促进消费、拉动内需,顾当下更要谋长远。站在不同角度看“谋长远”,有不同诉求。站在生产企业角度,可能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更为迫切;在消费主体看来,9个字足以概括,那就是“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能消费”,要有钱才行。提升民众的消费意愿,归根结底就是要让民众有钱花,只有民众收入增长了、腰包鼓了,才有消费的本钱和底气。为此,一要多渠道促进民众收入增长,二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敢消费”,就是要放心花钱。有了钱不敢花,而是储蓄起来,对拉动内需的贡献也不大。让民众敢花钱,必须不断健全社保体系,织牢社保这张大网,解决民众有钱不敢花的后顾之忧。“愿消费”,有双重含义。体现在产品方面,要多提供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优质产品,满足民众消费升级的需求;体现在消费环境方面,要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民众的消费体验。尤其在电商领域和农村市场,消费环境必须进一步优化。
促进商业消费,关乎发展大局、民生福祉,必须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
(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