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女性,深夜乘坐滴滴顺风车被杀了,由于不太了解滴滴的顺风车这一服务,当时我第一反应是,哪个行业的人都有害群之马,没必要把矛头指向滴滴平台。
在没有叫车软件的年代,传统的出租车产业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呢?受当时信息的传播途径限制,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偶尔发生一起出租车司机见色起意杀害女乘客的事件,似乎也算不得旷古奇闻。
不过随着舆论慢慢将事件的诸多细节曝光,我开始发现,原来滴滴的顺风车业务,与其出租车、专车等业务在生存模式上,有着完全不同的市场逻辑,将此次事件的矛头指向滴滴,其实并不冤枉。
当年摇一摇、陌陌等聊天软件出现时,我当时供职的媒体就曾写过一篇《摇一摇如何盈利》的社会报道,文中含蓄指出这是一款约炮软件,其市场正是基于青年男女之间一些上不得台面的理由。
今天是滴滴顺风车事件被曝光的第二天,从媒体陆续扒出的信息来看,所谓的顺风车也是将人类的此种需求作为其赖以生存的市场。从一些滴滴顺风车司机晒出的乘客个人信息可以看出,其中多为一些男性司机对女乘客外貌的评价,而且有些言语明显极为轻浮。
按照目前网络上一些法律人士得说法,滴滴的顺风车业务与其出租车:专车等业务的最大区别既在于,顺风车业务中滴滴只属于居间介绍方,且在介绍中,对顺风车注册的司机存在着诸多审核不严之处。
另外,滴滴美其名曰顺风车不同于其他车型,带有公益性质,并突出了社交功能。我想这是不是可以解释为,顺风车主要是给有车人找人顺路带上拼个油费,也解决了乘车人打车难的问题,因为有车的一方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赚钱,所以顺风车费用明显比滴滴其他车便宜?
我的这种理解大概也是顺风车业务对外冠冕堂皇的说辞吧?对此我不得而知。虽然经常用滴滴,但从未叫过顺风车,在我看来,顺风车之所以如此便宜,肯定要遇到恰好顺路的才肯带你,等着叫这种车,要等到猴年马月?而且所谓的顺路,一般而言也是大方向相同而已,有几个人刚好在这个时间点,在你叫车的地方,刚好要去你想去的地方。
按照正常人的经验,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搭载中,以北上广的路况做参考,司机的所在位置和乘客的出发位置相距超过一公里,或者两人的目的地超过一公里,对于很多司机来说,就不算是顺路了。难不成司机要把乘客送到个大致的位置,剩余的几百米让乘客自己走回去?基于这样的推断,笔者从未试图叫过顺风车。
为了找个人拼油钱,特意绕个弯接送乘车人,显然说不过去。当然,滴滴为顺风车的存在找了个“公益”的幌子。我不知道滴滴全国注册的顺风车有多少,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做公益的频率是多少。相比让很大一部分人坚持不懈的做公益,来支撑起顺风车业务,作为一个心理阴暗的普通人,我更愿意相信支撑顺风车存在的是一些诸如饮食男女类的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不知滴滴在此点上,可否提供一个司机男女比例,以及他们搭载乘客男女比例,包括各年龄层比例的大数据,来驳斥我恶毒的猜想。
说完了滴滴,有些上了年纪的读者,可能会感叹一句世风日下,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情,居然都可以成为某些人的生财之道。对此,笔者并不赞同。
且不说所谓的风俗是否属于封建四旧,单说男女之间各自为了占点便宜,各取所需那点事,哪朝哪代没有,滴滴只不过通过大数据,把这些需求整合,是双方能够更高效的对接。
当然,在这里,笔者并不是说所有叫顺风车的女性都是图省钱,默认了一些潜规则。但无缘无故的便宜,通常还是少占为好。
问题是,同一些目的明确,认可这种各取所需的女性相比,相当一部分女性,既跨不出以色相作为交换的那一步,同时又希望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有时甚至是外貌优势,抱着侥幸心理占点小便宜。
死者为大,笔者在此并不想对此次遇害的女性有过多猜测。但从其遇害前与朋友的微信对话来看,她在向朋友抱怨凶手刚开始对她的出言挑逗时,与其说是出于害怕向朋友求助,不如说是以一种抱怨的口吻,嗔怪着证明自己的魅力。以及后来朋友出于关心打来电话,她却以“没事没事”来搪塞,随后挂了电话。
从以上细节来看,这名女性在危险初现端倪时,还在享受自己的外貌优势,并且认为凭着自己是美女这一点,可以毫发无损的与一个充满欲望的男人周旋,得到她想要的。
但常在水边走,总会湿鞋,一直用孩子去套狼,总有一天孩子会被叼走。只是一些自负美貌的人,对这个道理有选择性地避而不见罢了。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