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带货一哥”李佳琦在直播间怼网友引发热议。有网友在李佳琦直播间吐槽花西子79元的眉笔越来越贵,李佳琦看到后回怼:“哪里贵了?不要睁着眼睛乱说,国货品牌很难的,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这一语惹怒网友。
尽管11日凌晨李佳琦发文道歉称,他本就是一个彩妆柜台销售员,深知大家的工作都是辛苦和不容易的,还表示要学会控制情绪,“任何人都可以对直播间的产品提出意见和想法”,但似乎为时已晚,拥有千万粉丝的李佳琦跌入被回怼和掉粉的漩涡,且涉事产品也遭到抵制。“挣着普通人的钱,到头来却嘲讽普通人贫穷”,一名网友揭破残酷真相的跟帖亮了。
一个主播不太可能永远保持最好的状态,也不太可能永远都不会说错话,尤其是,在直播时受到情绪主导后,很容易口无遮挡,因而,李佳琦的此次直播间“翻车”事件带有某种必然性。这些年来,李佳琦直播“翻车”事件屡屡发生,也不差这一回。
此次“翻车”事件的孰是孰非,很好辨别。消费者当然有评价直播间所售商品的权利,理论上,这种权利还可以与消费者的“上帝”身份相连接,但现在看来,消费者在某些直播间并没有享受到“上帝”的待遇。他们在大多数时候,以及在主播所代表的直播团队的心目中,更像是一个“掏钱包者”——这种定位,很容易使得团队淡忘自己作为服务者的身份和责任,使得消费者被轻视。
此事折射出,直播发展到现在,消费者依然未能在直播生态中拥有强大基础和话语权的事实。这是一个冰凉的事实。
你以为主播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吗?他们当然知道,但在流量经济面前,消费者作为群体的意义已经被他们当成数据般的存在,简单地说,直播间闪烁的头像,就是一个个能给商家和主播带来客观效益的“人头”。
李佳琦的直播如此,“秀才”的直播亦如此。不同的是,各个主播有着自己更擅长的获客方式和获利模式。
就以李佳琦式直播所指向的商品价格而言,其赖以成名、立身的“全网最低价”,本质上都是以价格诱惑,来换取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惯性和忠诚——老实说,很多李佳琦的粉丝,大概已经忘记世界上除了在直播间买东西外还有更多的消费方式了。
而在很多消费者是努力了,但是工资没怎么涨的普通人的情况下,前述模式必然因为生意的盈利性要求、消费者的收支对比,出现矛盾和冲突。
2022年“双11”预售活动期间,李佳琦直播间“卖贵”某款水乳套装事件引发强烈质疑,便是明证。
劝告主播尊重消费者的权利和感受,这没问题,但某种意义上,消费者更需要打破对于直播间“全网最低价”的迷信、对于“亲人关系”的误读,变得更为理性。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