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99%的AI转型失败,都掉进了同一个坑:只改技术,不动组织

99%的AI转型失败,都掉进了同一个坑:只改技术,不动组织

作者头像
安徽开发者圈
发布2025-11-11 17:08:36
发布2025-11-11 17:08:36
107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安徽开发者圈安徽开发者圈

公司花了几千万搞AI,为什么生产线还在靠老师傅的经验决策?

这不是段子,是无数企业正在经历的真实困境。

AI的口号喊得响亮,系统也确实上线了。结果呢?生产调度,还是车间主任说了算;库存预警,还是仓库管理员的直觉更管用。

AI系统在那独立运行,业务流程却毫无变化。

钱花出去了,效率并没有显著提升。

问题到底出在哪?

别再讨论AI技术的好坏了。真相只有一个—技术没问题,是你的组织运行方式出了问题。

AI不是被淘汰,而是被旧体系消解了

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家制造巨头,部署了先进的AI排产系统,算法预测准确率超过95%。

但产线主管,就是不采纳它的建议,宁可用自己那套老办法。

为什么?AI的方案不够好吗?

不是。是因为公司的激励机制没有改变。

AI给出的方案,追求长期综合最优,但短期内可能需要产线停机调整。按照现有规定,只要产线停机,这位主管的当月绩效和奖金就会被扣减。

AI让他为长远利益负责,KPI却只考核他的眼前得失。他必然会选择后者。

你看AI根本没有和旧模式产生竞争,它直接被吸收到旧的规则里,成了一个维持现状的工具,一个看起来很先进的摆设。

外表更新了,核心什么都没变。

AI以分钟为单位,组织以季度为单位

AI最核心的优势是速度。算法每分每秒都在学习和优化。

而我们的组织呢?

一个决策,需要跨部门沟通、层层汇报、漫长审批。等流程走完,市场机会早就错过了。

AI的速度以分钟计算,组织的反应却以季度计算。

这种速度上的根本不匹配导致无论AI多快,都会被组织的慢节奏拖累。

更严重的是那些看不见的阻力。

AI的推行威胁到一些人的岗位、权力和资源。数据要共享就破坏了部门的数据壁垒;智能做决策就削弱了管理者的个人权威。

于是,会议上人人都说AI好,回到工位,却没人真正使用。

别再问买哪个AI,先问三个最根本的问题

所以,不要再纠纠结于用哪个技术模型了,那些都是次要问题。

想让AI真正发挥作用,先别急着升级技术,先改变组织本身。 问自己三个最根本的问题:

激励方式改了吗? 使用AI并承担试错风险的员工,是得到奖励还是惩罚?如果创新失败就要受罚,那就不会有人创新。

业务流程改了吗? 数据是否还在各个部门里相互隔离?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是否还在依赖冗长的审批流程?

决策权力下放了吗? 你是否愿意把一部分决策权,真正交给数据和算法?还是说,AI只是提供建议,最后拍板的还得是人?

这三个问题都比选择技术供应商要难得多。因为它改变的不是软件,而是权力分配和利益格局。

这已经不是技术升级,而是一次彻底的组织变革。

最后

没有组织变革的AI转型,注定会失败。

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在一个僵化、迟缓的组织体系里创造价值。

未来最成功的公司,不是算法最强的,而是最懂得如何让组织与算法协同工作的公司。

先调整组织,再引入技术吧。否则,再好的AI也无法在一个不匹配的体系里发挥作用。

END

与君共勉~ 别忘了点赞+在看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10-2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安徽开发者圈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AI不是被淘汰,而是被旧体系消解了
  • AI以分钟为单位,组织以季度为单位
  • 别再问买哪个AI,先问三个最根本的问题
  • 最后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