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三代测序100问(12):三代测序细菌完成图值得做吗?

三代测序100问(12):三代测序细菌完成图值得做吗?

作者头像
天意生信云
发布2025-09-30 14:46:03
发布2025-09-30 14:46:03
1230
举报

在微生物学研究的广阔天地里,基因组测序已成为解析细菌遗传密码、探索其生命奥秘的基础性工具。然而,当研究者们准备启动一个细菌基因组项目时,常常会面临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是选择快速、经济的“扫描图”,还是追求极致、完整的“完成图”? 正如李冕老师所遇到的,许多同学在这一决策上都感到犹豫不决。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这两个概念,为您提供一个清晰的决策框架。

厘清概念:从“草图”到“蓝图”的飞跃

首先,我们需要精确理解这两个术语所代表的技术内涵和数据质量。

1 扫描图(Scanning Genome)/ 草图(Draft Genome):

这通常是指利用纯二代短读长测序技术(NGS) 对细菌基因组进行测序,然后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拼接组装后获得的基因组序列。李老师解释道:“由于二代测序的读长较短,其在拼接过程中难以有效跨越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和高GC含量的复杂区域。” 这就如同在拼一幅复杂的拼图时,许多颜色或图案相似的碎片(重复序列)无法被准确放置,最终导致整个拼图留下了许多缺口(Gaps)和无法确定顺序的碎片堆(多个Contigs)。因此,扫描图提供的是一个基因组的概览,是一份“草图”。

2 完成图(Complete Genome):

完成图追求的是对细菌基因组的终极解析,目标是将细菌的染色体和所携带的质粒都拼接成一个无缺口(Gap-free)的、完整的环状或线性结构。这通常需要二代与三代测序技术的强强联合。其中,二代测序提供高精度的单碱基信息,如同对每一块拼图碎片的细节进行高清拍照;而三代测序(如PacBio或ONT) 则凭借其超长读长,轻松跨越那些困扰二代测序的重复区域和复杂结构,如同找到了能将不同区域连接起来的关键长条形碎片。二者结合,最终绘制出一幅完整、精确的基因组“蓝图”。

技术演进与成本考量: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在早期,由于三代测序技术尚不成熟,其高错误率和昂贵的价格使得大多数研究只能望而却步,选择扫描图是当时最现实的选择。”李老师回顾道。然而,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三代测序,特别是PacBio HiFi技术,其准确度已大幅提升,同时测序成本也逐渐亲民,这使得获取细菌完成图变得日益普遍。

尽管如此,成本差异依然是决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目前,一个细菌完成图的测序成本大约在2000-3000元人民币,而一个扫描图的成本仅为300-400元。这近乎一个数量级的价格差距,要求我们在追求数据完美性的同时,必须对研究目标和预算进行审慎的评估。

决策框架:您的研究需要哪种级别的“地图”?

那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该如何权衡选择呢?

1 选择扫描图/草图的场景:

  • 大规模群体研究:当您的项目涉及大量样本,例如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或构建泛基因组时,扫描图是更具经济效益的选择。此时,样本数量(N)带来的统计学效力远比单个基因组的完整性更为重要。
  • 快速物种鉴定与基因筛查:如果您的目标只是快速鉴定一个菌株的物种信息,或了解其大致的基因组成(如是否携带某个已知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或毒力因子),一份扫描图足以提供所需信息。
  • 初步探索性研究:在项目初期,有限的预算下,通过扫描图进行初步探索,可以快速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整体认知,为后续更深入的研究指明方向。

2 选择完成图的场景:

  • 提交权威参考基因组:如果您正在对一个新物种、模式菌株或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菌株进行测序,并计划将其作为参考基因组提交至NCBI等公共数据库,那么完成图是必须的标准。
  • 精细基因组结构分析:当您的研究焦点在于基因组的精细结构时,如鉴定和分析移动遗传元件(噬菌体、转座子)、基因组岛、复杂的结构变异(大片段插入、缺失、倒位)等,只有完成图的连续性才能提供可靠的证据。这些元件往往位于重复区域,是扫描图无法解析的“盲区”。
  • 深入的分子机制研究:如果测序的基因组将作为后续功能基因组学、代谢工程或基因编辑(如CRISPR-Cas9)研究的基础,一份准确无误的完成图将是后续所有实验成功的保证,避免因基因组信息的错误或缺失而导致实验失败或结论偏差。

结语:因题施策,合理选择

总而言之,扫描图与完成图之间并非简单的优劣之分,而是在不同科研需求下的策略选择。李老师最后总结道:“希望同学们在后续的实验设计中,能够紧密结合自己的核心科学问题和经费条件,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让每一分投入都发挥最大的价值。”

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8-2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BioOmics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1 扫描图(Scanning Genome)/ 草图(Draft Genome):
  • 2 完成图(Complete Genome):
  • 技术演进与成本考量: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 决策框架:您的研究需要哪种级别的“地图”?
    • 1 选择扫描图/草图的场景:
    • 2 选择完成图的场景:
  • 结语:因题施策,合理选择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