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定理长期以来一直是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师必须面对的现实检验。然而,随着机器学习(ML)从孤立的模型训练发展为在实时环境中运行的复杂分布式流水线,ML工程师发现这些相同的基本约束同样适用于他们的系统。曾经主要被视为数据库关注点的问题,在AI工程领域变得越来越相关。
现代ML系统跨越多个节点,处理TB级数据,并且越来越需要在亚秒级延迟内进行预测。在这种分布式现实中,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之间的权衡不再是学术问题——它们是直接影响模型性能、用户体验和业务成果的工程决策。
本文探讨了CAP定理在AI/ML流水线中的表现,分析了这些权衡成为关键决策点的具体组件。通过理解这些约束,ML工程师可以做出更好的架构选择,以满足其特定需求,而不是与基本的分布式系统限制作斗争。
CAP定理由Eric Brewer在2000年提出,它指出在分布式数据系统中,您最多只能同时保证以下三个属性中的两个:
传统数据库示例清楚地说明了这些权衡:
有趣的是,这些相同的权衡不仅适用于数据库——它们在分布式ML系统中也越来越成为关键考虑因素,从数据流水线到模型服务基础设施都是如此。
CAP权衡出现的第一个阶段是在数据收集和处理流水线中:
这种基本张力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Lambda和Kappa架构——它们试图通过结合流和批处理方法来平衡这些CAP权衡。
特征存储位于现代ML系统的核心,它们面临着特别严峻的CAP定理挑战。
训练-服务偏差:特征存储的核心功能之一是确保训练和服务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然而,在网络分区期间保持高可用性的同时实现这一点异常困难。
考虑一个服务多个区域的全局特征存储:您是优先考虑一致性,确保所有区域的特征都相同(在网络问题期间可能面临不可用风险)?还是倾向于可用性,允许区域暂时 diverging(可能 risking 不一致的预测)?
分布式训练引入了另一个CAP权衡变得明显的领域:
当将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时,CAP权衡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电子商务和内容平台通常在其推荐系统中倾向于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如果推荐服务由于网络问题暂时无法访问最新的用户交互数据,大多数企业宁愿提供稍微过时的推荐,而不是根本不提供推荐。
例如,某流媒体平台明确设计了其推荐架构以优雅降级,在个性化数据不可用时回退到越来越通用的推荐,而不是失败。
相比之下,用于医疗诊断的ML系统通常优先考虑一致性而非可用性。医疗诊断系统不能承受基于可能过时信息进行预测的风险。
当某些数据源不可用时,医疗ML系统可能会拒绝生成预测,而不是冒着不一致结果的风险——这是一个明确的CP选择,优先考虑安全性而非可用性。
具有设备上推理的IoT部署必须处理设备进出连接时的频繁网络分区。这些系统通常采用AP策略:
某科技公司的实时转录服务用于听力障碍使用这种方法——语音识别模型完全在设备上运行,优先考虑即使断开连接时的可用性,模型更新在连接恢复时最终发生。
鉴于这些约束,ML工程师如何构建最能应对CAP权衡的系统?
设计能够根据数据新鲜度和可用性在不同能力级别运行的ML系统:
例如,某外卖平台的ML平台为其送达时间预测模型包含了多个回退层——从全功能的实时模型到基于严格延迟预算内可用数据的逐步简化模型。
结合采用不同CAP权衡的方法:
某出行平台的ML平台 exemplifies 这种方法,维护实时和批处理路径用于特征生成和模型服务。
将一致性挑战直接构建到训练过程中:
某社交媒体的推荐系统在训练时考虑了特征陈旧性,允许模型根据可用信号的新鲜度调整预测。
实现明确承认一致性-可用性权衡的缓存策略:
并非ML系统的所有部分都具有相同的CAP要求:
正确的CAP权衡完全取决于您的具体用例:
构建有助于理解生产中CAP权衡的可观察性: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