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G,全称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作为当前 AI 应用中常见的辅助方法,有效提升了 LLM 输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总有人戏言,RAG 不过是“把文档丢进 Dify”这么简单,真的吗? 关于 RAG 的技术流程,网上已经有非常多高质量的文章介绍,因此笔者想从 RAG 的技术发展角度来写这篇文章,从最基本的 RAG 到当前热门的 Graph RAG、Agentic RAG,介绍 RAG 的不同类型和区别,希望大家能够从文中受益。
关注腾讯云开发者,一手技术干货提前解锁👇
介绍 RAG 前,先介绍大语言模型(LLM)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 LLM 的知识截止,二是 LLM 存在幻觉现象。
LLM 训练不是实时的,而是离线训练好的。在训练过程中,使用的数据都是提前准备的,而且大多数是公开、开源的数据,这就导致了 LLM 训练后具备的知识是有范围的。换句话说,模型知识仅限于训练数据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对于新的知识(比如今天的新闻)或未训练的知识(比如未公开的数据),模型本身不具备这些知识,仅具备推理能力。
幻觉现象有多种维度的解释。一方面,LLM 是一个条件概率模型,以前文作为条件的词表概率逐词生成文本,这一机制导致其可能出现看似逻辑严谨(概率高)但其实缺乏事实依据的生成,也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另一方面,LLM 的训练过程,是对训练数据的知识进行压缩提炼的过程,但不是无损压缩知识,边缘知识容易在主流知识冲击下出现扭曲,导致产生了幻觉。
打个比方,LLM 好比一个多年备战的考生,当他在做试题的时候,遇到他从没学过的新学科知识点时,就无从下笔(知识截止);当他遇到他没掌握牢固的知识点时,就凭借模糊的记忆或真或假地编了个答案(幻觉现象)。
而 RAG 就是一种能够有效幻觉模型知识截止和幻觉现象的方法。RAG 是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的缩写。检索增强生成,是指对大语言模型(LLM)输入进行优化,使其能够在生成响应之前引用训练数据来源之外的知识,作为回答的根据。这是一种经济高效地改进 LLM 输出的方法,让 LLM 保持相关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RAG系统有两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大模型这个考生来说,RAG 就像参考书或者“第二个大脑”,让模型遇到没学过或者学不牢的知识点时可以翻一翻书找参考资料,提高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从近年 RAG 的发展历程看,RAG 主要经历了 Naive RAG、Advanced RAG、Modular RAG、Graph RAG,以及最近热门的 Agentic RAG 几种类型的发展。
Naive RAG 是 RAG 系统的最基本实现,使用单一的全文检索或向量检索,从文档集合中检索出与 query 相关的文档,直接将检索的文档用于增强 LLM 的生成。
Naive RAG 具有几个局限性:
Advanced RAG 在 Naive RAG 的基础上,对检索前、检索、检索后三个阶段进行改进。
在检索前阶段,增强文档质量,比如优化章节结构、增强标题等,过滤低质量信息;优化索引结构,优化 chunk size 使得 context 粒度符合应用场景的需求;优化索引信息,对 chunk 进行提取、增强,作为 embedding 文本;对用户 query 的进行 rewriting。
在检索阶段,使用域内知识对 embedding 进行 fine-tune,或使用 llm-based embedding 模型,生成对上下文理解更准确的语义向量。
在检索后阶段,增加 reranking 提高检索文档的相关性,增加 context-compression 使提供给模型的信息更加集中。
Modular RAG 是当前主流的 RAG 系统设计,将检索和生成分解为独立可复用的组件,从而实现特定域的优化和任务适应性。Modular RAG 将 RAG 系统所使用到的多种检索、存储、路由等等全部模块化,并且可以根据特定的场景,对这些模块进行重新排列,如多种检索方式的混合检索等,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Graph RAG 使用图结构来扩展传统的 RAG 系统,利用图的关系和层级结构,增强 multi-hop 推理和 context 丰富度。Graph RAG 可以生成的结果更丰富更准确,特别是对于需要关系理解的任务。
Graph RAG 具备以下局限性:
与前面的静态 RAG 不同,Agentic RAG 使用能够动态决策和工具调用的 LLM-based agent,来解决更加复杂、实时和多域的查询。
得助于 LLM-based 的工具调用能力,Agentic RAG 能够使用更多更复杂的工具来辅助检索,比如搜索引擎、计算器等各类以 API 形式能够访问的工具。另外 Agentic RAG 可以根据实际的检索场景动态决策,比如决定是否进行检索、决定使用什么工具检索、评估检索到的上下文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检索等等。
RAG | 特点 | 优点 |
---|---|---|
Naive RAG | - 单一索引,如TF-IDF、BM25、向量检索 | - 简单,易于实现- 缓解模型幻觉 |
Advanced RAG | - 文档增强- 索引优化- query重写- reranking | - 更准确的检索- 增强检索相关性 |
Modular RAG | - 混合检索- 工具、API集成- 模块化、工程化的实现 | - 更强的灵活性- 适应更多元的场景 |
Graph RAG | - 图结构索引- multi-hop推理- 基于图节点的上下文内容增强 | - 关系推理能力- 适合结构化数据 |
Agentic RAG | - 使用LLM-based agents- 动态决策、检索- 自动流程优化 | - 更高的检索准确性- 适合更复杂、更多域的任务 |
从 RAG 近年来的发展的来,未来 RAG 的发展有几个方向:
-End-
原创作者|章文俊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