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MD Anderson发布DrBioRight 2.0,一句话实现癌症蛋白质组学自动分析

MD Anderson发布DrBioRight 2.0,一句话实现癌症蛋白质组学自动分析

作者头像
实验盒
发布于 2025-03-07 09:44:51
发布于 2025-03-07 09:44:51
198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实验盒实验盒

从1.0到2.0

癌症功能蛋白质组学通过解析蛋白质表达及其翻译后修饰,为揭示肿瘤发生机制、发现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支持。尽管癌症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已通过项目如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CCLE)积累了丰富资源,但在蛋白质功能调控层面仍存在显著空白。传统工具,如反相蛋白芯片(RPPA)数据分析平台,在蛋白质标记覆盖范围和分析灵活性上存在局限。

为此,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梁晗教授研究团队在2021年的时候推出DrBioRight第一版(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20.09.002),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建立起一个自动化分析平台。然而,如何进一步降低技术门槛、实现“无代码化”分析仍面临挑战。

随着LLM技术的发展,团队进一步开发了DrBioRight 2.0,一款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生物信息学聊天机器人,旨在通过整合大规模蛋白质组数据和自然语言交互,推动癌症研究的深入。最新发布的DrBioRight 2.0通过整合LLM,彻底革新了交互模式——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完成从数据提取到可视化的一站式分析。该成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核心功能与创新亮点

全面的癌症功能蛋白质组数据集

DrBioRight 2.0整合了来自TCGA(7828例患者肿瘤样本)和CCLE(878株癌细胞系)的近9000个样本,覆盖32种癌症类型,包括乳腺癌、肺癌等。平台包含447个高验证抗体标记,其中包括357个总蛋白和90个翻译后修饰蛋白,涉及50个癌症核心通路(如PI3K-AKT、凋亡、DNA修复等),相较前代工具覆盖度提升约115%。此外,它通过标准化存储DNA、RNA、蛋白质及临床数据,构建了包含超10亿数据点的HDF5格式数据库,支持高效实时提取和多组学整合分析。

LLM驱动的交互与智能分析

DrBioRight 2.0利用大语言模型实现了对话式分析,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提出问题,例如“请展示AKT2磷酸化与IL6表达的相关性”。系统会自动生成代码、执行统计分析并可视化结果(如热图或生存曲线)。平台支持高度定制化分析,用户可动态调整参数(如按性别分层或修改图表颜色),并下载R Markdown报告以复现分析流程。其多代理工作流采用图架构(LangGraph),协调生存分析、通路映射等任务,分析成功率达90%,显著优于通用GPT-4(58%)和传统工具(26%)。

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为确保安全性,DrBioRight 2.0设计了输入过滤、代码隔离和频率限制三重防护机制,测试中恶意指令拦截率达100%。同时,平台通过基于用户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和专家评分持续优化模型性能,为未来功能扩展奠定了基础。

实际应用案例

DrBioRight 2.0在实际研究中展示了其灵活性和实用性。例如:

  • 数据探索:用户输入“生成当前数据集的蛋白质表达热图”,系统调用交互式插件,生成支持缩放、搜索和通路映射的热图。
  • 生存分析:查询“蛋白X与患者生存期的关联”,平台自动生成Kaplan-Meier曲线,并可按性别等条件进一步分层。
  • 跨组学关联:分析蛋白表达与基因突变或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为靶点筛选提供支持。

这些功能通过简单指令即可实现,大幅降低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技术门槛,使非专业用户也能轻松操作。

技术突破与意义

DrBioRight 2.0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1. 蛋白质组覆盖扩展:提供目前最大规模的功能蛋白质组资源(RPPA500),填补了传统工具在标记数量和多样性上的不足。
  2. 技术门槛降低: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将复杂分析流程简化,无需用户具备编程背景。
  3. 数据与模型整合:采用“边用边学”设计,加速研究反馈循环,支持个性化分析。

相较于传统工具(如TCPA),DrBioRight 2.0在灵活性(支持用户自定义分析)和可解释性(提供链式推理逻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癌症多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未来展望与资源获取

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扩展蛋白质标记库,并探索单细胞蛋白质组学的整合,以提升平台的应用范围。目前,DrBioRight 2.0的所有数据可通过官网(https://drbioright.org )免费获取,代码和详细文档已开源,用户可访问TCGA(https://portal.gdc.cancer.gov)和CCLE(https://depmap.org/portal)获取原始数据。

结语

DrBioRight 2.0通过整合大规模蛋白质组数据和智能化分析工具,为癌症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高效、易用的平台。其自然语言交互设计和多组学整合能力,不仅提升了数据可访问性,也推动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进程。对于癌症机制和转化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而言,DrBioRight 2.0有望成为探索蛋白质组数据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Wei Liu, Jun Li, et al. DrBioRight 2.0: an LLM-powered bioinformatics chatbot for large-scale cancer functional proteomics analysi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7430-4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3-0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实验盒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从1.0到2.0
  • 核心功能与创新亮点
    • 全面的癌症功能蛋白质组数据集
    • LLM驱动的交互与智能分析
    • 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 实际应用案例
  • 技术突破与意义
  • 未来展望与资源获取
  • 结语
  • 参考文献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