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M,Large Language Model,大语言模型。为什么叫2.0## 1 不具备记忆能力的
它是零状态的,我们平常在使用一些大模型产品,尤其在使用他们的API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你和它对话,尤其是多轮对话的时候,经过一些轮次后,这些记忆就消失了,因为它也记不住那么多。
大模型对其input和output,也就是它的输入输出有数量限制。为了保护它的,这计算能力或保护相当于一个带宽概念,如说openAI之前只有32k。最新上下文窗口扩张到128k,大概相当于一本《Clean Code》,这个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其实已被解决。
但其他很多模型上下文窗口还是比较小,就有很多限制。如不可发一长段prompt或提示词,也不可不停在那对话,你就需要注意计算你整个窗口token消耗,避免被截断,可能就没有办法去输入和输出。
基于预训练的模型,拿大量数据来在神经网络的训练,然后形成模型,它的知识库就依赖于拿去训练的这些材料。
底模数据较小时,就会出现幻觉,胡乱回答。
很多大模型只可对话,但无法作为一个外脑去操作外部的一些系统。虽然chatgpt出现插件机制和插件开发工具。但实际使用后,它还是相当于提供一个非常标准的东西,定制开发或更深度融合较难。
比如想用大模型作为一个外脑操控智能家居系统、操控汽车,都需要有一些连接器和框架帮助。
你问他一些泛泛而谈的东西,他都能回答很好,但是你一旦问他一个非常专业问题,他就回答不上来,因为这块儿的专业问题,他可能不涉及。虽然他回答的答案是看起来是像一个人在回答,但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个答案不对。
针对这些问题,业界基本提出两种解决方案,但也都不能完全解决。
主要解决的就是专业问题,专业知识库问题,包括知识更新问题。
就是把这些数据喂给我们的大模型啊,再做一次训练。基本上一次训练也无法解决这个知识感知信息问题,它只能更新它的数据库。成本较高。因为相当于把你的数据问喂给OpenAI,然后全量训练一次,成本相当高。
做一些自有的大量数据的行业模型。所谓行业模型,如某专业领域的公司,积累的大量数据,如制药公司在制药过程积累大量制药数据,你希望这个数据以AI智能方式指导你的工作,就可用这种方式。把你的这个数据去喂给喂给大模型,对它再做一次调教。
这涉及一个概念
module as a service,模型即服务。通过这个微调在大模型基础上灌入行业数据,实现这种行业模型,就适合手里拥有大量行业数据的。
这也只能解决领域数据专业性和知识库更新问题,无法解决操作外部系统、记忆能力、窗口扩张。
通过上下文提示词设计引导。在LLM基础上把这种专业数据通过:
这两个工具实现精准的专业回答,同时可实现:
好处明显,无需训练,不用去在LLM上面做训练。
适合数据样本比较少的这种场景。如你有一本书,你希望说从这本书上去得到一些信息,但是你又不想去读它,你希望有个机器人,你问他问题,他直接从书里面找到答案。这种就可以把书的数据作为专业数据,然后嵌入到我们的这个LLM,然后再通过prompt方式去引导,得到一个精确的答案。
这过程中间甚至还可把这些答案,和我的打印机系统连接,可直接打印。
两种方式都可解决大模型问题,但适用场景不同,各自擅长点也不一样,很多时候,两者结合用效果较好。
微调,现在已经把门槛降到很低了,可直接把。把你想要微调的数据直接upload上去就可,但闭源大模型的数据安全的问题,数据所有性问题和成本问题。
提示词工程适合开源大模型,如chatglm,在本地部署大模型,再做这种词嵌入和提示词引导,就可本地实现专业行业模型。但底层LLM可能没用强大的,可能只是一个6b13b,它可能在语言组织或说一些智能度上稍低。代表就是 langchain。
大模型的这几个问题都有,有两套这样的解决方案:
都有自己的优劣点,然后都有自己适用的场景。所以用什么方案呢?其实是看我们这个这个整个的这个项目的情况,专栏偏向第二种提示词工程, 即langchain框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