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京东个性化向量召回算法DPSR

京东个性化向量召回算法DPSR

作者头像
felixzhao
发布2023-04-01 10:53:34
8220
发布2023-04-01 10:53:34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null的专栏

1. 概述

对于一个搜索系统来说,通常采用的召回都是基于倒排索引的召回,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对item侧建立倒排索引,在检索的过程中,对query分词,根据分词结果去倒排索引中查找词匹配的item,简单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传统的检索过程中,通常存在语义上的问题,比如Query为“连衣裙”,此时根据词匹配就检索不到核心词为“长裙”的item,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对Query进行扩展,将其扩展成相似的query,以此来实现语义匹配的问题。当然,词匹配的方式的一大优势就是相关性解决的比较好。为了能从算法上解决语义的gap,双塔的召回结构是现如今较多采用的一种方法。

双塔的召回有如下的一些优势:

  • item侧可离线计算,线上可采用基于ANN的向量匹配方式较快的查找到向量空间与Query相匹配的item
  • 基于模型的方法,可以融入更多的特征

基于这样的优势,京东也提出了自己的向量召回算法DPSR(Deep Personalized and Semantic Retrieval)[1],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语义相关而并非严格的词匹配;第二是提供更多的个性化。

2. DPSR的算法原理

2.1. DPSR的模型结构

DPSR的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面的DSPR模型结构来看,与传统的双塔结构并没有太多的不一致,只是在Query和User侧设计了多向量的结构,这一点与MIND[2]算法倒是有点类似,只是方法上略有区别,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户刻画用户的多兴趣表示。

假设用

Q\left ( q \right )\in \mathbb{R}^{d\times m}

表示query侧的塔输出的

m

d

维的向量,

S\left ( s \right )\in \mathbb{R}^{d\times n}

表示的是item侧的塔输出的

n

d

维的向量,基于上图中,其中

n=1

。最终相似度的计算方法为:

f\left ( q,s \right )=G\left ( Q\left ( q \right ),S\left ( s \right ) \right )=Q\left ( q \right )^TS\left ( s \right )

为了实现

k

个向量的输出,这里采用了Projection层(实际上可以理解成

k

个投影矩阵),与MIND[3]中使用动态路由的方式有点不同。

2.2. 模型的训练

假设query塔的输出

Q\left ( q \right )

\left\{e_1,e_2,\cdots ,e_m \right\}

,其中

e_i\in \mathbb{R}^d

,item侧塔的输出

S\left ( s \right )

g\in \mathbb{R}^d

,两个塔之间的相似性计算为:

G\left ( Q\left ( q \right ),S\left ( s \right ) \right )=\sum_{i=1}^{m}w_ie_i^Tg

其中

w_i

是一个权重的表示,其具体计算方法为:

w_i=\frac{exp\left ( e_i^Tg/\beta \right )}{\sum_{j=1}^{m}exp\left ( e_j^Tg/\beta \right )}

其中

\beta

是一个温度参数。

温度参数

\beta

在较多计算softmax的场景下有涉及,如知识蒸馏[3]中,其主要作用是控制softmax的输出的“平滑程度”。简单对其分析可以发现,当

\beta

越大,结果就越平滑;反之,得到的概率分布就越尖锐。

这里的做法与Label-aware Attention的做法相似。除了上述的相似性的计算外,在DPSR中选择的样本为正负样本对的形式,即:

D=\left\{\left ( q_i,s_i^+,N_i \right )\mid i, r\left ( q_i,s_i^+ \right )=1, r\left ( q_i,s_j^- \right )=0\; \forall s_j^-\in N_i \right\}

对应的损失函数就是hinge loss:

L\left ( D \right )=\sum_{\left ( q_i,s_i^+,N_i \right )\in D}\sum_{s_j^-\in N_i}max\left ( 0,\delta -f\left ( q_i,s_i^+ \right )+f\left ( q_i,s_j^- \right ) \right )

2.3. 样本选择

负样本的选择一直是双塔召回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块内容,对于正样本没有争议,通常选择点击样本作为正样本,而对于负样本通常有两种策略:

  • 根据频次从全库中随机采样
  • batch内的随机采样

这是随机样本的部分,通常还会增加一些困难样本,主要有人工的挖掘以及在线的困难样本挖掘。在DPSR中则是将负样本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为随机负样本和batch负样本。

在DPSR中,随机负样本的选择就是简单的随机采样,并没有考虑到样本的频次问题。从全库的

N

个item中得到随机的负样本

N_i^{rand}

;Batch负样本是在Batch内通过重组得到负样本,在Batch内,本身是正样本的集合

B=\left\{\left ( q_i,s_i^+,N_i \right )\mid i \right\}

,针对第

i

个样本,与其他样本重组得到batch负样本的集合

N_i^{batch}=\left\{s_k^+\mid k\neq i,1\leq k\leq \left|B \right| \right\}

,其实batch内的这些负样本与根据item的频率采是等价的。

最终,在DPSR中通过一定比例混合了两部分的负样本:

N_i=N_i^{rand}\cup N_i^{batch}

当然在实验中也设置了不同的混合比例,设置

0\leq \alpha \leq 1

为取random负样本的概率,则

1-\alpha

便是取Batch负样本的概率。通过下面实验的截图也能看到不同的

\alpha

对效果的影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终选择的

\alpha

值为

0.5

或者

0.75

除了上述的随机样本之外,DPSR中也用到了一些人工的挖掘样本,主要包括以下的几类:

  • Most skipped items
  • Human generated data
  • Human labels and bad case reports

这些样本的挖掘对于模型的效果是很重要的,综上,DSPR的训练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总结

这篇文章的设计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有点亮点的地方就是设置了

k

个兴趣向量,并且在计算的过程中也是考虑到了Label-aware Attention的计算,但是主要有如下的几点没有交待的清楚:

k

的设置,文章并未对

k

的设置做试验性的分析,在MIND中有对

k

的设置的分析;

  • 相关性的分析,众所周知,在搜索系统中增加向量召回,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相关性问题,在文章中只是在
\alpha

的设置那部分提到了相关性;

另外,基于本人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是否上个性化,个人觉得要看业务的现状,若是召回本身就是不足的,那么上不上个性化意义不是特别大,而是要解决召回不足的问题,个性化是在进一步提高转化效率。

参考文献

[1] Zhang H, Wang S, Zhang K, et al. Towards personalized and semantic retrieval: An end-to-end solution for e-commerce search via embedding learning[C]//Proceedings of the 43rd Inte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2020: 2407-2416.

[2] Li C, Liu Z, Wu M, et al. Multi-interest network with dynamic routing for recommendation at Tmall[C]//Proceedings of the 28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2019: 2615-2623.

[3] 知识蒸馏基本原理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3-03-3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1. 概述
  • 2. DPSR的算法原理
    • 2.1. DPSR的模型结构
      • 2.2. 模型的训练
        • 2.3. 样本选择
        • 3. 总结
        • 参考文献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