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是静电放电的简称,被认为是电子产品质量最大的潜在杀手,静电防护也成为电子产品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汽车向电气化、自动驾驶和互连性三大趋势快速演进,汽车ESD设计日益成为工程师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ESD和电磁兼容性(EMC)是当今汽车领域面临的主要设计挑战。特别是涉及易受 ESD 损坏的极敏感最新高速接口时,ESD 保护变得异常重要。但是,对于所有电气设计工程师而言,在 ESD 保护、EMI 滤波和信号完整性(SI)之间达到适当平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汽车行业呼唤更耐用的ESD
电气化、自动驾驶和连接性,这三大趋势正在塑造汽车行业的现在和未来,也为ESD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动驾驶和连接性让车辆的数据速率不断提高,通信节点数量呈爆炸式增长。随着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数量迅速增加,需要传输的数据越来越多。
在硬件层面上,自动驾驶系统要求出色的可靠性,通常需采用多个冗余级别运行,大量的数据在整个汽车中进行传输。而且,由于这些系统基本上是“实时”的,延迟必须很短,并且不能出现链接错误。这就要求ESD接口必须非常可靠耐用,对工作期间产生的ESD(带电ESD)具有耐受性,并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现在的汽车接口速度已高达15 Gbps,与消费电子产品接口相当,甚至更高。
连接性即车联网,指的是汽车与驾驶员的电子设备、路边基础设施以及其他车辆或电子设备的众多交互可能,主要支持技术包括无线技术(如5G、WiFi 和NFC)和有线技术(如USB 3.x和HDMI)。从ESD的角度来看,汽车的使用环境一般都比较恶劣,为满足成本和客户对安全性能的高要求,接口通常都采用坚固耐用的设计。
IC技术发展对ESD保护提出更大挑战
随着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硅片工艺氧化层变得越来越薄,嵌入式FET的栅极因此更易受到浪涌事件的影响。ESD会引起高达30 kV峰值电压、总脉宽约100 ns的高电压事件。此外,脉宽更长(约60 μs)、极端电压电平较低的浪涌事件也需要进行防护。在多数ESD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内部ESD保护可以在组装过程中保护元件。但它无法防范在应用现场发生的ESD事件。因此,外部ESD保护必不可少。
当今的高速和超高速接口一般以较低的信号电平工作。高达20 Gbit/s的数据传输速度需要对印刷电路板(PCB)布局进行精心设计,才能保持信号完整性。这可通过适当的阻抗匹配来实现,同时避免过高的损耗和反射。
另外,汽车还必须考虑各种EMC问题。从合规性角度来看,ESD只是EMC的一个方面。由于汽车的系统基础芯片(SBC)越来越多地集成了CAN或LIN收发器,对于传统的汽车接口(尤其是消费电子接口和ADAS接口)而言,ESD/EMC防护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外部ESD保护始终具有重要意义。
ESD保护技术不断演进
随着接口数据速率提高和IC鲁棒性降低,ESD保护器件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起初,人们使用电容进行ESD保护,但由于它对ESD的影响有限,而且不适用于数据线,现在已经不再使用。
ESD保护的标准技术是基于齐纳二极管设计的。它非常可靠,但设计本身的钳位电压相当高,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对敏感IC的保护效果不好。此外,它的寄生电容太高,不适用于高速数据线。轨至轨技术使用 pn二极管来掩蔽齐纳二极管的电容,使齐纳技术能够应用于高速接口,但它的钳位行为比单独使用齐纳二极管还要差。
与硅工艺解决方案相比,压敏电阻的电容可以很低,但钳位效果却差得多。此外,反复的ESD事件会使压敏电阻性能下降,导致漏电流显著增加,并改变寄生电容值。因此,压敏电阻也不是汽车接口保护的首选。
当今,用于高速汽车接口的保护器件基于先进的硅结构,比如可控硅整流器(SCR)和开基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器件鲁棒性与寄生电容的比值。这些器件的寄生电容非常低,以至于封装的寄生效应主导了射频特性。此外,这些技术还以极低的钳位电压提供出色的系统级鲁棒性。回弹器件允许的钳位电压甚至低于触发电压。
选择ESD保护策略,你需要考虑这三个参数
在选择ESD保护策略时,无论是哪种应用或接口,都要考虑三个基本参数:保护器件本身承受ESD和浪涌事件的高度稳健性,低钳位电压以及低动态电阻。
TrEOS保护是Nexperia的一项ESD保护技术,它将所有三个关键参数的业界标杆数值相结合:深度回弹、低动态电阻、具有超低电容的高ESD稳健性,非常适合超高速数据线路,如采用USB 3.2或Thunderbolt接口的RX/TX线路,并且能够保护非常敏感的片上系统(SoC),还能提供汽车认证版本。
▲ESD保护的挑战和不同技术的性能
为帮助工程师应对汽车行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汽车提供更强大安全的ESD设计,Nexperia特别推出ESD应用手册特别版:《ESD应用手册 — 汽车版》作为设计工程师的工作指南。主要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