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书《精进》,有一段话觉得很有收获,分享给大家。很多人都被自己的思维框架限制地死死的,认为一切都是非黑即白的,但其实不然。
有小伙伴觉得工作跟学习是互斥的,其实并不是,你在工作的时候依然可以选择在职攻读一个学位或者拿一个证书。有小伙伴觉得工作跟快乐是不挂钩的,甚至觉得自己不从事某项工作就一定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一提起工作就感觉痛苦,但其实不然。觉得自己一辈子只能从事某一项工作,不然就会shi,但其实不然。
这种情况还是有办法可以破的,大家不妨试试看。这三个办法我觉得都不是很激进,可以一试。
悬置目标法。
假设你感觉你自己人生中有 A、B 两件事想去做,但是又犹豫不决不知道做哪个比较好,咋办?可以试试悬置目标法。什么叫悬置目标呢?就是说,在做A事情的时候,暂时把B给悬置一下,然后等一小段时间(几天,几个月,几年)后,再继续把它抓起来,这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方式。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一旦长时间都处于某一项事情中,就会觉得除了这个事情自己其他事情都做不好了,就会感觉自己有点压抑,甚至对这个事情本身感到厌恶。但是通过这种悬置的方式,即没有把它丢下,也没有说一直在纠结于这两件事情应该怎么选择去做。
蔡格尼克效应表明,人们通常对未完成任务印象更深刻。
你对一件事情投入很深,然后搁置了一小段时间,你会发现你对那件事情更加有灵感,更加有冲动去把它完成。
能力嫁接法。
为你的能力找到下一个应用的场景。
人们总对现有的舒适区感觉到很舒服,完全不期待去做任何的变更。一是觉得自己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就没用,二是觉得自己年纪太大了(其实并没有多少岁)。
那么有一个更好的方式就是为你现在非常拿手的能力找到下一个应用的场景,比如你非常喜欢玩游戏,而你现在正在做着程序员的工作,为什么不自己写一些游戏玩玩呢,作为创作者和作为游戏玩家的感觉会更好玩?比如你非常喜欢逛街,而你现在正在做着文员的工作。为何不做一个类似小红书的点评公众号呢?把自己多年逛街的心得分享给大家。
特性改造法。
很多现在对于工作的唯一感觉就是:累。感觉自己在为公司打工很不爽。
吴军老师这么说的: 刚毕业的年轻人,会把前一两家公司当跳板,期望有了经验后进入好公司,从心态上就把自己当过客。 一旦觉得自己是过客,就会对很多工作视而不见、敷衍了事,也懒得维护与同事的关系。很容易变得不求上进,就浪费了锻炼自己的宝贵时间。怀着这样心态的人,即使跳槽,也难以被赋予重任。
为什么要把自己当成是过客呢?完全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下特性改造啊。
如果你喜欢数据分析,而你的工作是一个开发。那就在开发项目的时候,也帮助你的项目上线情况做一下数据分析。这样不但可以提升你的数据分析技能,也能为你的团队为你的项目带来一些下一次迭代的思考,作为开发如果你喜欢数据分析,那你为什么要只做功能呢?
如果你喜欢机器学习,而你的工作是一个产品经理。那你为何不像二爷一样,学习一下机器学习的基本算法,学习一下机器学习系统的基本实现,研究一下机器学习能应用到哪些场景上。这样子万一哪天有一个机器学习相关的产品出现,你绝对是第一人选。为什么?因为你懂的别人不懂啊,而且你投入了那么多,还是形成了一定的壁垒的,这样的提升自己,遇到机会抓住了也无可厚非。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把你的兴趣爱好稍微叠加在你的工作至上,把自己从一个消费型爱好者,转变成一个生产型爱好者。去产出一些东西,去接受大家的建议和批评,尽量给别人带来一些思考,这不也很好吗?
事情一直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小漫画送给大家~
图片来自 @无聊的冰块
小蜜圈分享一些平时的片言只语,也欢迎微信找我一起闲聊,万一碰撞出点什么呢是吧 DAAA-Ban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