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安全的核心目标是保护终端设备及其所处理、存储和传输的数据与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时确保终端使用行为符合组织的安全策略和合规要求。具体可拆解为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保护数据安全
- 机密性:防止敏感数据(如用户信息、商业机密、知识产权等)被未授权访问或泄露。
- 完整性:确保数据在终端上不被恶意篡改或意外损坏。
- 可用性:保障合法用户能随时访问所需数据,避免因攻击(如勒索软件)导致数据不可用。
2. 防范恶意威胁
- 抵御恶意软件:阻止病毒、木马、勒索软件、间谍软件等通过终端入侵或传播。
- 零日攻击防护:通过行为分析、沙箱等技术应对未知威胁。
- 钓鱼与社会工程攻击防护:识别并拦截钓鱼邮件、恶意链接等诱导性攻击。
3. 合规与策略执行
- 满足法规要求:确保终端操作符合行业法规(如GDPR、HIPAA)或企业内部安全政策。
- 强制安全策略:例如密码复杂度、加密要求、软件白名单/黑名单等。
4. 设备与身份管理
- 设备完整性:防止终端被越狱、Root或篡改系统(如iOS/Android安全机制)。
- 身份认证:通过多因素认证(MFA)、生物识别等技术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访问终端。
- 远程管理:支持远程擦除、锁定或配置更新(尤其对移动设备或BYOD场景)。
5. 网络与通信安全
- 流量监控:检测异常网络行为(如数据外传、C2通信)。
- 加密通信:确保终端与服务器间的数据传输加密(如VPN、TLS)。
- 访问控制:限制终端对内部网络的访问权限(如零信任架构)。
6. 用户行为与审计
- 行为分析:监控异常操作(如大量数据下载、非工作时间访问)。
- 日志记录与审计:留存操作日志以便溯源和合规检查。
7. 业务连续性
- 快速响应与恢复:在终端遭受攻击后,能快速隔离、修复并恢复业务(如通过EDR工具)。
- 最小化攻击面:减少终端暴露的漏洞和攻击路径(如禁用不必要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