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供应商越多、越配合越好
目前国内服装供应链资源,基本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第一梯队资源基本被国外品牌(比如优衣库、迪卡侬、耐克、ZARA、HM等)所占有,第二梯队资源归国内百亿品牌(安踏、森马、海澜之家、以纯等)所占据,其余是第三梯队。
可以看出,虽然头部供应链资源的数量和产量有限,但往往被国内外的大品牌所占有。另外一个事实是,这类供应商往往因为自身规模大,专业能力强,内管理规范,所以对品牌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对于品牌那些不专业、无计划甚至是“无理”的要求敢于说“NO”,离我们所要求的“配合度”还有距离。所以说“供应商越多越好,越配合越好”显然是个误区,是很多品牌自身供应链管理体系不健全和能力不达标的借口,甚至也会成为采购腐化的寻租空间。
02
三权分立是预防采购腐化的良策
之前有一个非供应链从业人员和我讲采购腐化是服装行业的普遍现象,我当时震惊了。一方面因为我不敢苟同这个观点,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这个行业可能确实不太干净,最起码口碑可能不太好。也许就是有这样的误解,造成很多老板不太信任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或者采购管理人员,有些甚至直接请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小舅子、小姨子来负责。对于那些没有亲戚朋友可用的老板,最后一招大概就是“三权分立”了。
所谓“三权”,大概包括采购、生产管理及供应商管理,很显然,这种权宜之计有违供应链管理集成、高效、协同的初衷,带来的更多是职责不清、部门割据、推诿扯皮。如果这样的管理真能够预防腐化,那倒也不失为一种管控手段,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根本于事无补。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现实中,我们极少听说过采购人员主动索贿的,最差的也就是“半推半就”,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腐化的源头还在供应商。前面也讲过,我们喜欢找一些“听话”的供应商,这种供应商要么资质不够,要么能力不行,接单的时候豪气冲天,交付的时候无计可施,剩下的也就只能孤注一掷,希望多多“进贡”,“菩萨”保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曾经看过一个优秀供应商财务报表,客户在他那里喝的一瓶矿泉水都要计入费用,所以没有哪个好供应商喜欢请客吃饭,溜须拍马的,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一般都是无奈之举。品牌公司部门林立,流程冗长,职责不清,标准不一,这样的供应链体系,供应商要想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到一个“自己人”,通过“走后门”的特殊方式解决业务中的正常问题。以上的一大堆分析,都说明靠“三权分立”预防腐化终究是竹篮打水,最根本、最长效的机制是建立系统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引入行业优质的供应商资源。
03
快反做不好是供应商能力不行
快时尚、快反、加翻单这几个概念,我至今也没太搞清楚准确含义,大概快时尚是讲品牌定位的,快反是讲运营模式的,加翻单是讲供应链生产采购模式的。不管怎样,近几年快反的概念,对于服装供应链的从业人员大概既是“机遇”,也是“噩梦”吧。
俗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很多服装品牌的老板这几年都把这句话背的滚瓜烂熟,也是对供应链管理人员指示最多的经典言论。快反这个概念我老觉得是从批发市场传来的,尤其是近几年几个批发市场(武汉、杭州、广州)的生意风生水起,而很多服饰品牌却遭遇到了发展瓶颈。
服装品牌的老板们到处取经,直到有一天一个批发市场的老板给他讲了“前店后厂”的故事,这个概念算是深深的烙印在了老板们心里。业内人员普遍认为优衣库和ZARA的快反做的很好,据说优衣库的加翻单占比达到60%-70%,ZARA新款上市周期为十几天。
我们也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两个品牌所从事的快反生产,可能跟我们绝大多数人理解的都不太一样。优衣库有强大的面辅料研发能力和企划能力,面料提前一年完成开发、检测甚至备坯,款式多为基本款,单款体量大,而且销售模式都是直营。在这些前提背景下,优衣库一般首单会安排30-40%进行生产,其余则根据产能均衡及零售表现安排加翻单,可以灵活调整颜色、尺码、甚至是新的款式。
外界看来完全不同的两个品牌,其实在实际操作上也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ZARA也会提前备料,尤其是对于国内生产的基本款(这些基本款的单款量其实也不小)。所不同的是ZARA款式开发要比优衣库多的多,加翻单主要依靠其强大的要素开发能力,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供应商处实现转化。这种强大的转化能力,即保证了新款不断上市,也保证了供应商产能均衡,最起码核心的供应商不需要为订单发愁。
总结一下这两个品牌的操作经验,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首先面辅料先行(备坯)是其实现快速加翻单的前提,另外,强大的计划能力既保证零售需求也保证供应链均衡,第三,品牌核心能力(优衣库的面料研发及ZARA的要素开发)是实现快反加翻单的突破口,同时也是供应链高效运行的保障。
反观我们的实际操作,往往认为供应商能力不够,试图寻找品质更好,价格更低,速度更快的供应商。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供应商资质越来越差,即使速度变快了,品质却下降的一塌糊涂,成本也是成倍增加。
这种现象其实特别好理解,因为一个事实是优衣库和ZARA供应商的设备不会比我们供应商转的更快,另一个事实是哪怕优衣库和ZARA的供应商来为我们服务,我们也实现不了有效加翻单,最终还是回归到要么时间来不及,要么供应商因订单断断续续而离我们而去,要么就是品质下降成本上升。
所以说能否实现快反及加翻单,绝大部分都不是供应商的问题,而是服装品牌本身的能力问题,这些问题中最为核心的就是面辅料先行和计划统筹的能力,以及保证供应链高效运作的能力。
04
优胜劣汰是管理供应商的最好手段
优胜劣汰几乎成为国内服装供应链管理的不二法门,尤其在供应商绩效管理的范畴,各个品牌都屡试不爽。实际上,优胜劣汰只是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手段或者方法,但绝对不应该是目的。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供应商绩效指标是否客观和准确,有很多品牌还无法实现数字化管理,还采用部门打分的方式来评定供应商绩效,这就很难保证其准确性;
另外,有的ODM操作方式考核供应商动销或者售罄率,看似合理,实际上供应商一肚子委屈,因为最终选款的人还是公司买手,这样难免不够客观;
最后,甚至有品牌公司在大货生产过程中随意更改,产前准备及样板确认中故意刁难,最终造成供应商绩效不好。
以上这三种情况普遍存在,会导致我们的评判不够准确和客观,如果以此来进行优胜劣汰,往往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因为劣质供应商往往更加懂得“打点”。供应链管理最终目的应该是向协同和资源整合发展,所以服装品牌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和赋能上,优衣库有很多老工匠手把手教供应商操作,帮供应商调试染色配方和缝制工艺;我亲眼看到过国内安踏有专门人员帮助供应商推行单件流生产,ZARA提供强大的素材给供应商实现其产品开发。这些案例充分体现了优秀品牌对供应链的服务和赋能,当然供应商也回报品牌持续发展所需。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